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28)
2023(1869)
2022(1633)
2021(1768)
2020(1518)
2019(3424)
2018(3326)
2017(5452)
2016(3654)
2015(4369)
2014(4450)
2013(4319)
2012(4395)
2011(4013)
2010(4376)
2009(4076)
2008(4363)
2007(4207)
2006(3838)
2005(3576)
作者
(11850)
(9904)
(9747)
(9418)
(6440)
(4931)
(4492)
(3984)
(3952)
(3680)
(3439)
(3340)
(3294)
(3193)
(3182)
(3090)
(2990)
(2984)
(2861)
(2826)
(2668)
(2537)
(2460)
(2427)
(2275)
(2220)
(2157)
(2147)
(2130)
(2116)
学科
(10045)
经济(10026)
管理(9064)
教育(8162)
(6638)
(5953)
企业(5953)
中国(5933)
研究(4549)
理论(4522)
(4415)
方法(4254)
(4183)
(4032)
研究生(3564)
数学(3262)
教学(3241)
数学方法(3112)
(3033)
制度(3028)
(2771)
(2720)
服务(2289)
(2256)
医疗(2252)
学校(2126)
高等(2040)
业经(1988)
(1963)
贸易(1959)
机构
大学(57943)
学院(51978)
研究(22751)
管理(15220)
(15028)
(14396)
经济(14215)
中国(14017)
科学(13876)
教育(12926)
理学(12330)
理学院(12069)
(11881)
管理学(11566)
管理学院(11438)
(11105)
师范(10995)
研究所(10549)
(10222)
(10060)
北京(9717)
中心(9455)
师范大学(9055)
(8404)
业大(8387)
农业(8034)
(7938)
(7834)
(7619)
技术(7572)
基金
项目(29378)
研究(22628)
科学(22285)
基金(19092)
(16853)
国家(16638)
教育(13864)
科学基金(13248)
(11995)
社会(11703)
(10912)
社会科(10864)
社会科学(10861)
成果(10179)
编号(9875)
基金项目(9261)
课题(8835)
自然(8750)
资助(8687)
自然科(8559)
自然科学(8554)
自然科学基金(8387)
重点(7313)
(6953)
(6936)
大学(6160)
(6117)
教育部(5918)
规划(5862)
(5759)
期刊
研究(23266)
(22320)
经济(22320)
教育(22039)
中国(19808)
学报(10927)
(9465)
大学(8911)
科学(8899)
学学(7429)
(7051)
(6654)
农业(6502)
管理(6194)
技术(5883)
(4016)
金融(4016)
职业(3917)
(3774)
卫生(3774)
高等(3613)
(3585)
图书(3521)
(3508)
研究生(3277)
学位(3242)
财经(3213)
业大(3153)
高等教育(3067)
(2968)
共检索到945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吴根洲  刘海峰  
高等学校招生"唯"分数只是导致高中教育"唯分数"困局的一个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唯分数"作为一种价值取向,不仅使高等学校招生"唯"分数现象泛滥,也阻碍了高等学校招生依据多元化的积极探索,更会让破格录取、注册入学失去价值依据与改革空间。彻底克服"唯分数",实现"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改革目标,必须营造公平竞争的制度文化环境,构建科学可行的综合评价体系。在推进高等学校招生制度改革的过程中,须时刻把握好"唯"分数与"不唯"分数的平衡。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牛新春  杨菲  熊庆年  
招生倾斜政策使用降分的方式录取边远省份、农村贫困地区学生,被指责为对择优录取原则的背离。基于X大学的学生学业记录和调研数据,分析验证了高中排名是更有效且更公平的优秀标准,为招生倾斜政策注重高中成绩的做法提供了实证支持。第一,重点大学在实施倾斜政策时似乎无意中使用了高考分数和高中排名两个"择优录取"的标准,高考分数有所放松的学生高中排名优秀。第二,高中排名对于大学表现有着更好的预测力,预测力更大而且随年级上升而增强。高考分数相当程度反映了学生的基础教育地区性差异和家庭社会经济背景差异,而高中排名的内涵更独立于资源优势因此更为公平。第三,在继续实施招生倾斜政策时,为保证招生目标的实现,提高高考分数并不可行,而且仅关注提高高考分数对于促进大学学业表现而言也相对低效。适当放松高考分数而注重高中排名不仅是倾斜政策实施的现实选择也是更好的选择。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文东茅  
"唯分数论"是当前我国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的基本特征。"唯分数论"导致高中教育异化,抹杀学生个性,同时影响了教育公平的实现。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对此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提出分类考试、自选科目、综合评价、双向选择和多元录取等措施,使对人才的评价更具多样性和综合性,实现了对"唯分数论"的超越。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谌姿  
高等教育后大众化时期,高中后学生求学目的的开放化、高等学校培养目标的多元化、社会单位用人需求的多样化呼唤高等学校招生改革。我国高等学校招生制度面临高考标准、管理体制、录取机制、改革程序、监督评价等诸多困境,亟需建立分类考试、分类招生的高招模式,推行考、招、管三权分立的管理体制,构建高校为主、多方参与的录取机制,规划循序渐进、分层推进的改革步骤,共建公开透明、多元评价的监督体系。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章浩  
对高等学校招生“并轨”改革的经济学思考章浩(一)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对高等学校进行统一计划直接管理,包得过多,统得过死,高等学校成为政府部门的附属品。在人才培养上,人们习惯于大学生按计划招收、毕业生按计划分配的“统招统分”形式。这不利于高...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宋佳  
2013年10月31日至11月1日,"高等学校招生政策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此次会议由国际教育学院联盟主办,联盟轮值主席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委托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承办。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教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饶迪岗  陈海春  
本文采用政策分析的方法对我国恢复高考以来的招生制度及其实施效果进行了系统地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三个转变”“两个保证”的有益建议。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丰  
基础教育阶段"唯分数""唯升学"问题的症结在于"学业成绩政绩化"的潜移默化,在于"经济模式"的教育质量管理机制的简单移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两山"重要思想不仅是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指引,也是指导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理论武器。要扭转不正确的教育评价导向,应以生态文明思想指导地方政府端正教育质量观,强调区域教育发展的"生态意识"与"结构思维",以区域教育治理水平为评价的重点,构建以教育生态为核心的区域教育发展评价体系。区域教育发展评价应重点关注反映教育系统内部均衡协调发展的"结构意义"的质量指标,以及教育系统与外部社会环境的良好协调关系,以优化教育发展环境,维护区域教育发展的良好生态;应特别关注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的协调发展,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合理比例、城市教育与农村教育的均衡发展等结构性问题,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协调发展。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2008年自主招生政策又有新变化。日前,经教育部审定,2008年全国进行自主招生试点的高校由59所增至68所,少数特别优秀的学生可以不受生源所在地同批次分数线的限制。这意味着高校的招生自主权进一步扩大,在创新实践或学科专业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有了更多脱颖而出的机会。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做好2008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2013年10月31日—11月2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将承办顶尖教育学院联盟(IALEI)年会暨高等学校招生政策国际研讨会。高校招生政策作为人才选拔的重要机制与制度体现,不仅影响个体今后的社会流动、职业前景,对重塑与再造大学的学术声誉、发展潜力和竞争力、大学在一个国家及世界高等教育系统中的地位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景安磊  周海涛  
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重大改革任务,极端重要而又复杂敏感,是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点内容和关键环节。聚焦成长成才、促进公平公正、全面深化改革、探索招考分离是当前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目标之维、价值之维、动力之维、制度之维。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郑若玲  庞颖  
高等学校招生的教育属性与社会属性决定了这一制度的变迁与高等教育发展以及国家建设息息相关。不同的政治背景、文化认同、经济模式、教育基础,都会带来不同的高等学校招生样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高等学校招生录取依据体现出从"政治标准"、"分数至上"到"多元指标"的更迭。在这一发展路径的背后,是对教育内部关系规律的重视、对高等学校招生主体性地位的期待。以我国国情为基础,强化高等学校招生主体性地位,是探索招生与考试相对分离路径的突破口。我国高等学校招生改革的转向,应以澄清招生地位、尊重教育规律、发挥高等学校功用为要。在实践中,应以优化高等学校招生的工作机制为基点,以增强高等学校招生的匹配度为原则,以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为目标,从而强化高等学校在招生环节的地位。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志军  徐彬  
"唯分数"评价是当前教育改革亟待破除的一个顽瘴痼疾。基于哲学、社会学、文化学、教育学等多重视角的审视与考量,"唯分数"评价是多重因素共同交织与作用的结果。"唯分数"评价的现实症结主要表征为评价育人目的的异化、发展功能的遮蔽化、多维指标的简单化、实施操作的绝对化。综合素质评价因其在理论、实践、公平、政策等多方面具有破解"唯分数"评价顽疾的优势和可能而成为关键,需要以顶层设计推动综合素质评价常态化,以举措落实推进综合素质评价实践探索,以广泛共识营造综合素质评价宽松环境,以审慎方式处理综合素质评价改革问题。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嵇留洋  高峰  
分析了高等学校招生过程中选拔特殊人才的类型与意义,探讨选拔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加大高校自主权、多次分类考生、设立特殊人才培养实验基地、加强特殊人才评估机构建设、建立监管机制等方面,对高等学校特殊人才选拔进行探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