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02)
- 2023(12601)
- 2022(10363)
- 2021(9780)
- 2020(8024)
- 2019(18254)
- 2018(18211)
- 2017(31900)
- 2016(18540)
- 2015(20935)
- 2014(21160)
- 2013(20001)
- 2012(18352)
- 2011(16647)
- 2010(17157)
- 2009(15884)
- 2008(15819)
- 2007(15027)
- 2006(13500)
- 2005(12449)
- 学科
- 管理(66840)
- 业(57080)
- 济(53663)
- 经济(53512)
- 企(52179)
- 企业(52179)
- 中国(23198)
- 教育(22502)
- 财(22169)
- 方法(19741)
- 制(19261)
- 技术(18529)
- 理论(16290)
- 学(15848)
- 业经(15455)
- 农(15291)
- 数学(15109)
- 数学方法(14870)
- 务(14041)
- 财务(13970)
- 财务管理(13930)
- 体(13553)
- 企业财务(13207)
- 银(13004)
- 银行(12967)
- 技术管理(12396)
- 行(12295)
- 划(11835)
- 融(11157)
- 金融(11150)
- 机构
- 大学(254681)
- 学院(249044)
- 管理(91108)
- 济(88690)
- 研究(88333)
- 经济(86156)
- 理学(75627)
- 理学院(74640)
- 管理学(73300)
- 管理学院(72762)
- 中国(64239)
- 京(56880)
- 科学(53080)
- 财(48724)
- 所(44793)
- 江(43063)
- 范(41042)
- 师范(40591)
- 研究所(40150)
- 中心(40143)
- 农(40113)
- 教育(37980)
- 北京(36603)
- 财经(35855)
- 业大(35014)
- 州(33361)
- 师范大学(32852)
- 技术(32699)
- 院(32337)
- 经(32321)
- 基金
- 项目(158768)
- 科学(126199)
- 研究(122927)
- 基金(110366)
- 家(96333)
- 国家(95329)
- 科学基金(81028)
- 社会(74660)
- 社会科(70268)
- 社会科学(70254)
- 省(65042)
- 教育(64563)
- 基金项目(56927)
- 划(56554)
- 编号(51325)
- 自然(51063)
- 自然科(49876)
- 自然科学(49858)
- 自然科学基金(49026)
- 成果(45842)
- 资助(43830)
- 课题(40696)
- 创(38060)
- 重点(37636)
- 部(36413)
- 创新(34631)
- 发(34494)
- 制(34472)
- 年(32820)
- 项目编号(31977)
- 期刊
- 济(108208)
- 经济(108208)
- 研究(86300)
- 中国(72170)
- 教育(64936)
- 财(42206)
- 管理(41430)
- 学报(39767)
- 农(36482)
- 科学(36202)
- 大学(31605)
- 学学(27936)
- 技术(27405)
- 农业(24148)
- 融(24076)
- 金融(24076)
- 财经(18736)
- 职业(17151)
- 业经(16686)
- 经(16263)
- 经济研究(15726)
- 业(14655)
- 坛(13661)
- 论坛(13661)
- 科技(13622)
- 问题(12475)
- 图书(12402)
- 版(12298)
- 会计(11900)
- 技术经济(11410)
共检索到4114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林金辉
构建高等学校创造教育的管理体制和保障机制,实质上是构建创造性人才成长的环境。从管理体制看,必须运用高校管理的“可控制性”与“可选择性”的功能,为大学生创造力发展营造有利的环境,并把握办学自主权和教学管理两个关键环节;管理体制改革成功与否,取决于是否建立与之配套的运行良好的创造教育保障机制。当前,必须重视教学保障机制、激励机制、导向机制、评价与监督机制的构建。
关键词:
创造教育 管理体制 保障机制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刁庆军 严继昌 黄春梅
本文指出了远程教育管理体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以需求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为生命、以创新为特色;以品牌求生存、以贡献求发展”的远程教育办学思想,介绍了清华大学成立教育培训管理处统一教育培训行政管理,继续教育学院实施企业化管理运作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
远程教育 管理体制 继续教育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侯清麟 肖文兴 刘善球 黄洁辉
高等学校实践教学质量保障机制是指高等学校在实践教学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学校工作的管理机制。文章分析了湖南工业大学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从系统的角度对建立实践教学质量保障长效机制展开了深入的探讨。高等学校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内容体系构建、管理体系构建、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构建等,其质量保障运行机制一般包括社会问责机制、目标管理机制、投入机制、评价激励机制和信息反馈机制。
关键词:
高等学校 实践教学 质量保障机制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张斌贤
本文通过梳理1950-1998年间有关官方文献,从历史的角度叙述我国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变迁,并分析了我国高校学术权力结构目前的状况、特征与未来走向。
关键词:
高等学校 内部管理体制 权力结构 中国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李化树
美国高等学校的董事会管理体制李化树自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欧洲文化传统便迅速传到美洲大陆。三百多年来,美国高等教育在坚持向欧洲学习,特别是向英国、德国学习的同时,逐渐形成了不同于欧洲诸国大学的、适应本国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的管理体制─—董事会管理体制。一、...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谈松华
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正在空前的广度和深度上逐步展开,世纪之交将会基本实现新旧体制的转换,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着力建设和完善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等教育新体制。这是一个变革和创新交互作用、宏观领域和微观领域相互渗透的过程。探讨面向21世纪的我国高等学校管理体制的未来模式,正是试图从制度创新的角度对我国高等学校未来的组织系统及其运行的若干趋势进行预测性研究,以求通过改革创造符合时代要求和中国实际的高等教育制度。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樊兆月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当前各大高等院校也正在积极扩充招生规模,其在经济收入与支出方面的财务管理工作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立足于现状,首先分析了当前我国高等学校财务管理体制当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其次结合其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健全和完善高等学校财务管理体制的策略,也希望能够为我国高等院校顺利开展财务工作,提升财务管理整体水平奠定良好的基础与保障。
关键词:
高等学校 财务管理体制 分析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叶澜
本课题组是《2 1世纪的中国高等教育》总课题组中的第 0 8号课题组 ,成员单位有清华大学、兰州大学、江苏省教委和华东师范大学 ,叶澜为课题负责人。本报告为课题研究总报告 ,由叶澜执笔。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叶澜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康宁
高校内部管理体制主要涉及机构设置、教职工管理和学生管理等方面,反映了高等教育微观层面的资源配置和管理状况。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指标包括教师职务评聘权、校内机构设置权、合同聘任制教师所占比例、教师工资中非国发工资的比例和学生学籍管理权五个方面。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阎升光 何丽娟
创新是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动力,是内涵式教育的源泉,高校是培养国家新型人才的摇篮,担负着为国家输送创新人才的任务,本文通过对创新理论和高等教育创新的探讨,对高等教育创新的内涵进行了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能够促进教育创新的保障机制,旨在探寻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支撑点和出路。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教育创新 保障机制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杜明娥
高等学校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改革是高等教育和高等学校深层次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基本前提。其路径选择有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建立新型国有教育资产监督管理体系;科学界定国有教育资产监管体系内各方的相互关系和主要任务等。
关键词:
高等学校 国有资产 监督管理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毕宪顺
领导与管理概念不同,领导体制与管理体制也有明显区别。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高等学校内部领导体制,而非管理体制。正确认识和区分领导体制与管理体制,明晰政治权力与行政权力;科学构建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规范政治权力与行政权力;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领导体制,调适政治权力与行政权力;充分发挥教代会的作用,监督政治权力与行政权力,是深化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校务委员会制、董事会制、教授委员会制是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取向。
关键词:
高等学校 体制 权力 改革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金顶兵
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责任经历了一个从教师个人到大学,从大学到国家,从国家又回到大学的演变历程。这体现了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机制的深刻变革,即从传统的文化机制到采用科层机制,最后又回归到文化机制;说明高等教育质量管理必须遵守高等教育自身的规律,应从根本理念上把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责任落实到院校自身;明确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更根本的是要发挥各个高校和广大教师的自觉性,高等学校应该是主动自我规范、学术自治的共同体。
关键词:
英国 高等教育 评估 质量保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