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720)
2023(5388)
2022(4501)
2021(4343)
2020(3586)
2019(8077)
2018(8081)
2017(14219)
2016(8256)
2015(9563)
2014(9933)
2013(9085)
2012(8367)
2011(7624)
2010(7756)
2009(6932)
2008(6838)
2007(6315)
2006(5489)
2005(5076)
作者
(23806)
(19640)
(19493)
(18555)
(12623)
(9423)
(9125)
(7711)
(7603)
(7195)
(6748)
(6700)
(6656)
(6337)
(6178)
(5966)
(5850)
(5819)
(5815)
(5664)
(5136)
(4903)
(4744)
(4619)
(4525)
(4523)
(4308)
(4292)
(4137)
(4055)
学科
(23603)
经济(23564)
管理(18877)
(14359)
(12778)
企业(12778)
中国(11243)
教育(9240)
理论(8884)
(8090)
方法(7701)
地方(7646)
(7336)
(7108)
业经(7095)
教学(6400)
(6065)
(5938)
(5254)
数学(5161)
数学方法(4969)
(4836)
银行(4815)
(4684)
(4666)
金融(4659)
(4461)
贸易(4458)
农业(4454)
(4120)
机构
大学(108073)
学院(107072)
研究(41563)
管理(33703)
(32660)
经济(31523)
中国(28409)
理学(27882)
理学院(27390)
科学(26912)
管理学(26665)
管理学院(26412)
(24729)
(21888)
(20476)
研究所(19906)
(19774)
师范(19481)
(19331)
中心(18354)
(17021)
教育(16936)
技术(16519)
业大(16487)
农业(16119)
北京(15691)
师范大学(15602)
(15495)
(15458)
(13916)
基金
项目(70335)
研究(54698)
科学(53607)
基金(45781)
(40571)
国家(40111)
科学基金(32693)
社会(30972)
(30150)
社会科(28956)
社会科学(28947)
教育(28027)
(25733)
编号(24307)
基金项目(23449)
成果(22489)
自然(20162)
自然科(19677)
自然科学(19665)
课题(19370)
自然科学基金(19272)
资助(18192)
重点(16859)
(16168)
(15609)
项目编号(14903)
(14879)
(14571)
(13832)
规划(13790)
期刊
(42463)
经济(42463)
研究(36302)
中国(32244)
教育(30921)
学报(20893)
(19051)
科学(16693)
大学(15911)
管理(14296)
(14100)
学学(13976)
农业(12686)
技术(11738)
(8768)
金融(8768)
职业(8617)
图书(8199)
业经(7560)
(7183)
(6509)
(6342)
论坛(6342)
经济研究(6201)
财经(6162)
书馆(6133)
图书馆(6133)
技术教育(5776)
职业技术(5776)
职业技术教育(5776)
共检索到1787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丛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蕴含十分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高等学校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人文素养;完善大学生道德品格,促进心理健康。但是,当前一些高等学校存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重视程度不够,教育内容缺乏整体性、系统性;重课堂教学、轻实践活动,未形成完善实践教学体系;重形式、轻精神内涵,未形成浓厚育人氛围等问题。为此,高等学校要结合大学生特点及专业特色,必修课与选修课相辅相成,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化于心;实践活动课程紧密配合,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外化于行;文化比赛与文化讲坛相得益彰,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构建"三课堂两平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体系,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提高育人实效。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孟凡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思想的精髓所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基础,对于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提升高尚情操方面具有关键性作用。在高等学校文化育人过程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传承与创新的内在需求和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素质教育、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关键因素。但在高等学校文化育人过程中,还存在传统文化接受偏离、功利化办学倾向明显、教师育人效能缺位和育人方式单一等问题,为此,高等学校需要更加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更加重视教师的文化自觉养成、校园文化的涵养熏陶等,采取有效措施,把"无形"的文化"有形"落地,培养具有健全人格、自信自强、开拓创新和有责任担当的高素质人才。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余成武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影响大学生对心理育人的诉求和供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培育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文化源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融入高等学校心理育人工作时出现解析方式不当、弘扬的载体不足等困境。对此,高等学校要找到契合点,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性转换;把握切入点,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作为重要目标;注重开放性,致力于对文化多样性的理解与尊重,通过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学校课程相融合,建设高品质心育课堂;与校园文化相融合,建设高品位心育文化;与新媒体相结合,建设高标准心育传播平台;与心理干预相结合,建立全方位心育手段等提升心理育人的文化特质,这也是加强和改进心理育人工作的必然要求。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成飞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三全育人”理念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三全育人”提供了丰富营养。文章提出了“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的实践路径:内培外引,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员育人”执行力;精准融入,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过程育人”亲和力;文化引领,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育人”影响力。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付婉莹  
思政课程作为当下高校教育阶段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同样也是弘扬传统文化最好的媒介,正如《思政课教学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及应用》一书所写的那样,两者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该书共分为三大部分,书中第一部分主要讲述了在当下时代中,传统文化的存在价值及意义,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状  
立德树人是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共生的精神根基和理论基础。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牢牢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向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内涵、充实立德树人教育理论研究、提高大学生道德品质和塑造健全人格的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忠勇报国的爱国精神、革故鼎新的创新精神、诚实守信的诚信精神、厚德载物的包容精神、业精于勤的学习精神和仁者爱人的大爱精神等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因此,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畅通课堂教学主渠道、改善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社会实践有效载体和打造网络媒体主阵地,以立德树人为导向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富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的思想政治教育。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建林  周琳  
高职院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学校育人工作从根源上汲取民族文化的力量,助推学生人文素养、职业素养和专业素养的全面发展。通过对我国现阶段高职文化育人现状存在的问题简要剖析,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外延中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要素,并结合高职院校调查研究结果,分析了两者融合的实践路径。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梁成艾  冯晓波  朱德全  
中职学生的学业评价是影响中职学校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重要因素。在阐述学业评价相关概念、国内外评价现状及相关评价理念的基础上,认为中职学生的学业评价应包含学科学业成绩、职业道德素养、岗位适应能力等内容,而该评价体系的有效建构一定要充分体现"二阶段三课堂"的深层建构内涵以及"多元化"的浅层建构表征。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李洪修  刘燕群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校课程体系是持续增强中华民族文化创新和价值认同的重要方式,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积极意义。在文化生态学视角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态化是学校课程体系应有的价值追求,学校课程体系在文化选择与组织中促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态化,学校课程体系通过自觉感知要素运行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态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校课程体系的实现,需要明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态化价值取向,促进学校课程体系与文化生态环境的互动;需要挖掘不同维度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维持学校课程结构体系中的文化平衡;需要建构动态开放的学校课程要素,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秦和  
教育是各级各类人才培养的主渠道和知识传播创新的主阵地。在新形势下对青少年学生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为此建议:1.全面系统部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贯穿到基础教育、高等教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郑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生意识形态、思想品质、文化素养教育方面有重要作用。文章主要围绕当前高校思政理论课话语体系建设展开研究,并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其中的价值,并结合教学分析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高校思政理论课话语体系的实现路径,为进一步灌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深化高校思政教育改革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赵敏  
今年1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工程进行了布局,从重要意义和总体要求、主要内容、重点任务、组织实施和保障措施四个方面提出了具体意见和要求。《意见》提出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贯穿国民教育始终",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成飞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是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其重点在于构建促进学生发展的文化环境和制度环境,提高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并与学生的理论学习、专业实践融合,以达到文化育人的效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院校文化育人具有很多的契合点,为高职院校文化育人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在拓展文化育人渠道、丰富学生职业生涯选择方面具有积极作用。高职院校要通过传统与时代、教学与实践、硬环境与软环境、制度先行与思想引领、企业力量与社会资源的相互融合,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波  
文章分析了高职院校专业文化内涵与外延包含历史、精神、职业、特色、器物各要素,发现高职院校专业文化建设存在认识缺位、理解偏位、实践错位等问题。结合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践,提出应从理念、课程、实践、保障等方面构建高职院校专业文化育人体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卫东  张妍  
校园文化具有巨大的、无形的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培养具有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文化育人是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应具有创新性、系统性、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但目前文化育人与职业教育特征、校园文化特色相脱节,中华文明传播力和影响力有待深化,人文精神、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有待提升,以现代教育技术呈现文化不够充分和直观等问题的存在,影响了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成效。因此,建议构建“四融”文化育人体系,即融合“红色文化、民族文化、工匠文化和校本文化”,形成文化育人内容;融通“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国内国外”传播渠道,健全文化育人机制;融德智体美劳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创新文化育人模式;融入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文化育人载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