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74)
- 2023(11580)
- 2022(9898)
- 2021(9542)
- 2020(7993)
- 2019(18387)
- 2018(18146)
- 2017(34045)
- 2016(19579)
- 2015(22718)
- 2014(23233)
- 2013(22200)
- 2012(20745)
- 2011(18913)
- 2010(19098)
- 2009(17560)
- 2008(17739)
- 2007(16575)
- 2006(14410)
- 2005(12815)
- 学科
- 济(74299)
- 经济(74230)
- 业(51020)
- 农(48033)
- 管理(43816)
- 农业(31775)
- 企(30373)
- 企业(30373)
- 方法(29513)
- 数学(25161)
- 数学方法(24877)
- 中国(23046)
- 业经(20817)
- 地方(18639)
- 财(16499)
- 学(15700)
- 制(15216)
- 教育(14757)
- 理论(14667)
- 贸(13697)
- 贸易(13691)
- 易(13255)
- 发(12081)
- 和(11177)
- 农业经济(11053)
- 技术(10677)
- 银(10673)
- 银行(10647)
- 体(10532)
- 环境(10515)
- 机构
- 学院(273060)
- 大学(267550)
- 济(101986)
- 经济(99322)
- 管理(96368)
- 研究(91790)
- 理学(82028)
- 理学院(80991)
- 管理学(79341)
- 管理学院(78823)
- 中国(68668)
- 农(63951)
- 京(58357)
- 科学(58237)
- 农业(48888)
- 所(47301)
- 业大(47274)
- 财(45811)
- 江(45805)
- 中心(44080)
- 研究所(42586)
- 范(41296)
- 师范(40983)
- 北京(36969)
- 州(36326)
- 财经(35636)
- 技术(33192)
- 院(32810)
- 经(32052)
- 师范大学(31970)
- 基金
- 项目(174239)
- 研究(135782)
- 科学(134360)
- 基金(118120)
- 家(101693)
- 国家(100598)
- 科学基金(84084)
- 社会(80461)
- 社会科(75393)
- 社会科学(75368)
- 省(73824)
- 教育(65008)
- 基金项目(63523)
- 编号(61393)
- 划(60409)
- 自然(51819)
- 成果(50941)
- 自然科(50397)
- 自然科学(50384)
- 自然科学基金(49424)
- 资助(46894)
- 课题(43643)
- 发(40099)
- 重点(39707)
- 部(37921)
- 年(36418)
- 创(36114)
- 性(35127)
- 农(35118)
- 大学(34064)
- 期刊
- 济(124471)
- 经济(124471)
- 研究(83050)
- 农(66115)
- 中国(63929)
- 教育(49829)
- 农业(44471)
- 学报(44342)
- 科学(39202)
- 财(36403)
- 大学(35479)
- 学学(31694)
- 管理(28631)
- 业经(27797)
- 技术(26287)
- 融(24949)
- 金融(24949)
- 业(21921)
- 问题(18417)
- 财经(16747)
- 经济研究(16285)
- 版(16284)
- 图书(15811)
- 农村(14920)
- 村(14920)
- 职业(14871)
- 农业经济(14595)
- 经(14478)
- 资源(13607)
- 经济问题(13125)
共检索到4202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袁野 邱泽慧
高等农林院校是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的重要阵地。校史文化作为高等农林院校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重要载体,具有显著的育人功效。高等农林院校应整合高等农林院校校史文化育人资源、创新高等农林院校校史文化育人形式、拓宽高等农林院校校史文化展示传播途径、形成高等农林院校校史文化育人合力,确保校史文化育人取得实效。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袁野 邱泽慧
高等农林院校是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的重要阵地。校史文化作为高等农林院校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重要载体,具有显著的育人功效。高等农林院校应整合高等农林院校校史文化育人资源、创新高等农林院校校史文化育人形式、拓宽高等农林院校校史文化展示传播途径、形成高等农林院校校史文化育人合力,确保校史文化育人取得实效。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刁诚轩 王洪来 王楠 段玉玺 吕杰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高等教育越来越注重培养大学生将科学知识与人文知识结合的能力,不仅强调技能的掌握还提倡通过日常教学实现大学生道德思想的提升以及加深其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领悟。案例教学是一种与传统教学方式完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书育人案例教学是在案例教学的基础上附加德育内容,在教授大学生理论知识、激发其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最终达到"教"与"育"的双丰收。采用教书育人案例教育学,具有教学目的明确统一、教学内容说服力强、教育方式灵活直观,教学效果水到渠成等优势,同时具有先进性和创新性、能够实现全程育人,紧密结合相关专业,选取真实、典型案例,兼具德育、智育特...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辛彦军 李丛丛 柴宇
2021年4月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明确提出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五育并举”教育思想,在我国教育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和深远影响。高校大学生社团作为参与程度高、影响辐射面大的大学生组织,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第二课堂”建设的重要载体,是推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平台。但由于以往教育评价机制的局限,大学生社团长期处于不受重视、自由松散的状态,限制了社团育人功能的发挥和大学生的全面成长成才。以沈阳农业大学大学生社团改革为例,剖析其推进大学生社团改革的路径和取得的成效。围绕“五育并举”建设思路,从顶层设计、社团骨干培养、指导教师作用发挥、“第二课堂”统筹和课程项目化建设多个方面实施改革,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支持、规范社团发展的同时,为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植沃土,激发大学生社团的活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
高校 大学生社团 五育并举 社团改革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辛彦军 李丛丛 柴宇
2021年4月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明确提出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五育并举”教育思想,在我国教育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和深远影响。高校大学生社团作为参与程度高、影响辐射面大的大学生组织,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第二课堂”建设的重要载体,是推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平台。但由于以往教育评价机制的局限,大学生社团长期处于不受重视、自由松散的状态,限制了社团育人功能的发挥和大学生的全面成长成才。以沈阳农业大学大学生社团改革为例,剖析其推进大学生社团改革的路径和取得的成效。围绕“五育并举”建设思路,从顶层设计、社团骨干培养、指导教师作用发挥、“第二课堂”统筹和课程项目化建设多个方面实施改革,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支持、规范社团发展的同时,为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植沃土,激发大学生社团的活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
高校 大学生社团 五育并举 社团改革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正>《沈阳农业大学学报》是沈阳农业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56年,双月刊,128页。多年来,始终把“改革、创新、发展、特色”作为办刊理念,把提高刊物质量作为编辑工作的第一要务。主要刊登作物学、园艺学、土壤与环境、植物保护、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林学、生物学、农业工程、食品科学、农业经济等研究论文和文献综述。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董雅致 崔常铭 魏德新 席岫峰
实践育人是高等农业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加强实践育人工作,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是高等农业院校高素质农业人才的内在要求。在深入探讨当前高等农业院校实践育人工作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吉林农业大学提出坚持"三个定位""四个原则""五个结合"的实践育人模式构建思路,并结合多年来实践育人工作的经验做法,归纳总结出"5+5"实践育人模式,即搭建"五个"实践育人平台和构建"五化"社会实践模式。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迟道才 高云 郑曌 马晴晴 卜丽 李益清 刘洋 高晓倩 李天来
针对传统研究生招生选拔制度的弊端和地方农业院校的特点,分析研究生招生面临的严峻形势,研究提出地方农业院校研究生招生改革措施。并以沈阳农业大学为案例分析改革措施的具体实施办法和改革实施后取得的效果。
关键词:
农业院校 研究生 招生制度 改革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丽锋 惠淑荣 刘宪敏 于妍
以沈阳农业大学为例,通过解读高等农业院校学科群、生源结构、高等数学师资特色及农业院校基础学科的教学趋势,分析高等农业院校教学理念、课程设置、教学环境和教学模式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高等农业院校高等数学教学直接影响专业人才培养,高等数学教学模式应当与时俱进,将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充分发挥各教学模式的优势。应该确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明确的教学目标,优化教材内容和构建丰富的教学资源库,建立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完善的高等数学教学平台,通过弘扬传统教学模式优势、科学运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和充分利用慕课教学模式资源优势,优选多种教学模式和综合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不断提升高等数学教学质量。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毛丽珍
本研究以教育部2007年和2017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为依据,对2007年以来沈阳农业大学开展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改革实践加以分析,为高等农业院校大学外语课程建设提供相关经验。沈阳农业大学从2007年开始,将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开展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改革研究,体系建设以课堂教学为主,逐步构建课堂教学+网络自学+第二课堂+业余培训"四位一体"教学模式。随着大学外语教学改革的深入及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手机APP作为英语学习辅助手段走进外语教学,业余培训课程逐渐淡出外语课程体系。伴随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与优化,大学英语必修课总学时逐步削减,大学生外语学习实际需求有所转变,从2018年开始,大学外语课程体系新增设"大学中级英语""商务英语"及"雅思基础"等九门A类公共选修或限修课,至此,大学外语形成一年级必修课+二年级选修课+第二课堂+外文播音新型"四位一体"教学模式。随着国家新农科建设"三部曲"的奏响和新农科总体部署的不断推进,高等农业院校外语教学必将再次改革、创新,实现与新农科建设及专业人才培养的深度融合,对此,提出必修课+选修课+第二课堂+通专融合的大学英语"四位一体"创新模式设想,大学英语作为通识课程深度融入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确保大学期间英语学习不断线,在培养大学生听、说、读、写、译语言技能的同时,增强其使用英语进行专业和学术交流的能力,为国家培养"精专业,通外语"的卓越农林人才。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毛丽珍
本研究以教育部2007年和2017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为依据,对2007年以来沈阳农业大学开展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改革实践加以分析,为高等农业院校大学外语课程建设提供相关经验。沈阳农业大学从2007年开始,将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开展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改革研究,体系建设以课堂教学为主,逐步构建课堂教学+网络自学+第二课堂+业余培训"四位一体"教学模式。随着大学外语教学改革的深入及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手机APP作为英语学习辅助手段走进外语教学,业余培训课程逐渐淡出外语课程体系。伴随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与优化,大学英语必修课总学时逐步削减,大学生外语学习实际需求有所转变,从2018年开始,大学外语课程体系新增设"大学中级英语""商务英语"及"雅思基础"等九门A类公共选修或限修课,至此,大学外语形成一年级必修课+二年级选修课+第二课堂+外文播音新型"四位一体"教学模式。随着国家新农科建设"三部曲"的奏响和新农科总体部署的不断推进,高等农业院校外语教学必将再次改革、创新,实现与新农科建设及专业人才培养的深度融合,对此,提出必修课+选修课+第二课堂+通专融合的大学英语"四位一体"创新模式设想,大学英语作为通识课程深度融入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确保大学期间英语学习不断线,在培养大学生听、说、读、写、译语言技能的同时,增强其使用英语进行专业和学术交流的能力,为国家培养"精专业,通外语"的卓越农林人才。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亚琳 张媛媛 马丽丹 曹博健 谷晓萍 马宏宇
大学校园旅游是新兴的特色教育旅游,运用SWOT分析法对沈阳农业大学发展校园旅游作全面分析认为,沈阳农业大学校园具有区位优越、潜在客源广、导游人员素质高和旅游资源丰富等优势,但也存在传统观念束缚、旅游设施缺乏、管理体制制约和校园旅游文化弱等劣势;大学校园文化旅游开发面临国家宏观政策利好、校园信息化发展快速、国际化交流频繁和"校园开放日"影响广泛等发展机遇,但也存在大学校园周边旅游景区资源优势竞争及其对客源市场的抢夺等潜在威胁。因此,沈阳农业大学开展校园旅游,一是必须实现市场化规范运作,坚持走校企结合的道路,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肖迪 杨立新
采用空间句法对沈阳农业大学校园开放空间进行量化分析的结果表明,轴线分析校园整合度最高、最长的动线为天柱山路,全局整合度(In)最高值为2.371,最小值为0.645,平均值为1.292。全局整合度在1.163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王一夫 赵永吉 章洪丽 赵野
伴随着新技术产业革命的井喷式爆发,网络信息技术在新的历史时期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网络已全面覆盖到人们的衣、食、思、住、行各个层面中。大学生作为社会新生事物的追随者和社会经济结构中的青年消费群体,网络的出现对于大学生思维方式、认知习惯、交友理念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样,网络的全方位、全覆盖、便利化等特点也不可避免的给思想政治教育事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从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彰显的问题入手,提出具有一定针对性的解决措施。这是网络时代下推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需求,也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否顺利推进发展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教育 德育网站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刘洋 高华 迟道才 周剑峰
就在研究生中开展大赛的类型及大赛对研究生能力培养的作用,采用问卷法和个别访谈法对331名研究生进行调查与分析。调查中发现,相对于就业类大赛、创新类大赛及英语计算机类大赛研究生更喜欢参与学术类大赛,他们认为学术类大赛既能反映研究生的学术水平,更能激发他们的兴趣;调查中也看出,参与各类大赛有利于研究生综合能力提升和就业目标的明确,尤其有利于心理素质的锻炼,同时大赛也是语言表达能力、自信心积累和学术修养锻炼的平台。
关键词:
研究生大赛 能力培养 学术修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新时代高等学校党支部“三会一课”质量保障体系探究——以沈阳农业大学为例
现代信息技术与本科教学深度融合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以沈阳农业大学为例
农业大学图书馆数据库订购调查与分析——以国内知名农林院校为例
实现本科、研究生专业水平与就业能力分级思考——以沈阳农业大学园艺专业为例
教学研究型农科院校本科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构建与特色——以沈阳农业大学为例
农林类院校本科生导师制实施效果评价分析——以安徽农业大学为例
农业战略科学家精神特质与培育路径探析——以华中农业大学为例
沈阳农业大学硕士学位授予权学科简介——森林经理学学科
研究生“现代分子生物学”课程有效教学的实践——以沈阳农业大学为例
高等学校创新基层党组织活动载体实践与思考——以沈阳农业大学共产党员工程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