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3)
2023(28)
2022(27)
2021(26)
2020(31)
2019(57)
2018(61)
2017(87)
2016(76)
2015(101)
2014(80)
2013(69)
2012(75)
2011(85)
2010(65)
2009(43)
2008(57)
2007(35)
2006(27)
2005(27)
作者
(275)
(248)
(228)
(226)
(139)
(122)
(113)
(101)
(92)
(89)
(86)
(82)
(81)
(79)
(78)
(76)
(75)
(74)
(73)
(72)
(71)
(64)
(58)
(56)
(55)
(55)
(54)
(53)
(53)
(53)
学科
(153)
动物(96)
水产(92)
动物学(85)
(73)
经济(73)
教学(69)
(61)
理论(56)
(56)
贸易(56)
(55)
学法(51)
教学法(51)
管理(51)
学理(48)
学理论(48)
(44)
(43)
企业(43)
(38)
(36)
植物(36)
(33)
出口(31)
出口贸易(31)
(31)
方法(31)
数学(28)
农业(27)
机构
学院(840)
大学(800)
(506)
科学(425)
研究(419)
农业(416)
(307)
实验(302)
实验室(296)
业大(294)
(285)
重点(283)
研究所(281)
中国(267)
(263)
农业大学(241)
技术(237)
(220)
中心(209)
(204)
(199)
(162)
科技(162)
科学院(161)
(158)
(154)
生物(153)
国家(151)
科学研究(142)
研究院(140)
基金
项目(722)
(507)
科学(506)
国家(502)
基金(454)
(374)
科学基金(370)
自然(351)
自然科(342)
自然科学(342)
自然科学基金(331)
研究(321)
(307)
科技(260)
计划(258)
基金项目(247)
(216)
专项(204)
资助(190)
重点(187)
(179)
教育(177)
农业(164)
技术(164)
科研(163)
(158)
(157)
创新(148)
(141)
(121)
期刊
学报(476)
(438)
大学(305)
学学(305)
科学(287)
农业(271)
中国(230)
业大(158)
(157)
农业大学(137)
教育(130)
(112)
中国农业(102)
自然(100)
自然科(97)
自然科学(97)
(95)
经济(95)
科技(93)
技术(91)
林业(89)
农林(86)
(86)
科技大(83)
科技大学(83)
研究(82)
水产(75)
职业(74)
农学(71)
华北(71)
共检索到12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李爱民  夏鑫  
从农业院校人才培养的现状入手,分析人才培养模式中暴露出的突出问题,剖析其弊端的成因,提出结合农业学科优势、人文教育、社会实践,实施全过程育人机制、建设合理学科结构、优化学生管理制度,围绕学生综合素质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尧  余五新  左治江  
文章以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为例,论述了"3+1"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过程。实践证明,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扩大学生的视野,有利于产学研的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质量,有利于培养"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王慧敏  范双喜  沈文华  
"3+1"人才培养模式,是北京农学院适应农业生产实践特点,强化农业高校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都市农业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改革举措。其内涵是以"卓越农艺师"、"卓越兽医师"培养计划为载体,整体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将学生全程、多角度、多方位置身于都市现代农业产业链中实践锻炼,促使其主动适应社会,有效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高群  郑家霖  
通过总结国内3D打印技术产业化问题,探究3D打印技术行业所亟需的技术型人才、应用型人才以及商业型人才在产业链中的具体角色与要求,从职业教育视角分析目前3D打印技术行业的应用型人才需求困境。借鉴美国、德国职业教育经验,提出教学平台共建、高校师资培训、科技成果转化、校园科技活动、就业促进工程,构建"五位一体"3D打印技术产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闫学军  王雷震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立身之本,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一定程度上受到人才培养模式的制约。适应新的时代要求,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日益成为高校教育教学必须思考和研究的问题。自2003年以来,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基于以人为本的理念,变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并实施了"3+3"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包括培养计划、课程体系建设、教学计划和内容、监督体系与制度的建立等教学环节的各个方面,改革效果显著,极大地提升了教师和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实现了教学相长。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樊丽明  
上海财经大学积极探索深化财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校以分类培养为理念,以个性体验为依托,实施拔尖计划、卓越计划、创业计划三类人才培养路径,搭建通识教育、科研创新和社会实践及国际交流三大平台,初步构建了"3+3"立体财经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适应国家发展战略需要和全球化竞争的卓越财经人才。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蔡青  罗秋兰  黄秉钱  
产学合作教育是高等工程教育的基本趋势,笔者分析了实施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以广西工学院为例详细地论述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和已取得的显著成效。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吴卫元  张喜春  
北京农学院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直面北京都市农业的发展,科学制定并实施"3+1"人才培养模式,围绕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注重理论和实践有机融合,着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在顶层设计上保证培养方案更加符合社会和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实施校企深度合作,共同培养学生。学校在课程体系建设、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打造了广覆盖与个性化相结合的"四层八段多元式"实践教学平台,学生专业能力和科研能力显著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招生就业两旺,社会信誉度大幅提高。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程竹华  
实施基于职业生涯发展的企业人才培养,有利于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共赢。A集团"1+3+5"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员工职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采取校企联合培养、入职培训与实习管理、配备职业发展导师、推动岗位轮换等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举措和激励保障措施,在提升员工职业能力和专业素质,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和满意度方面成效显著。该模式对于企业主导的在职人才培养具有重要启示:要保持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和企业战略发展的一致性;重视不同阶段员工的价值观引导和激励保障;充分认识岗位轮换和在职进修的职业发展价值。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邹火明  刘莉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方院校所开设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在办学方向、教学模式、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趋同性。面向未来的编导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厘清其与学生、学校、社会之间的关系,把握学生与教师两个关键点,夯实教室、实验室、媒体演播厅与实训基地平台,努力探索学生、学校、社会三要素加三种机制,即基于运用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堂教学机制、基于能力的实践性训练机制、基于就业的学校与社会合作协同创新教育机制的"3+3"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张的  
以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为例,针对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出现的问题,探索出了"3+1"人才培养模式,通过"3+1"培养模式的筹备、建设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探讨了"3+1"人才培养模式应注意的问题及具体的实践措施,力求通过"3+1"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有特色的现代物流管理人才。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黄小璜  杨燕  柳铭  
"3+4"人才培养模式致力于本科层次的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对于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具有重要作用。文章通过比较"3+4"模式与传统人才培养在培养目标、岗位职业能力、课程体系方面的差异,认为必须完善"3+4"培养方案,明确培养目标;制定"3+4"课程标准,保证教学质量;确定"3+4"考核机制,科学评价方式;建立"3+4"教师培训制度,优化师资队伍。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吴娜  
本文通过阐述"3+4"中职—本科贯通培养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背景及对目前试点实施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调查分析,总结出中职—本科贯通培养教育作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突破和职业教育体系的创新正在被普遍接受;同时研究了贯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的办学定位及人才培养目标确立、教学过程的整体设计、人才培养质量监控考核等内容,提出贯通人才培养的整体设计思想和实施途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高芬  
中高职衔接工作是通过促使中职院校和高职院校的教育结构重组和教育资源整合,以有效优化我国职业教育办学体系,为我国宏观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提供高技能复合型人才支持,为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做出积极贡献。文章从传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不能适应当前人才需求特征变化趋势的问题入手,从中高职人才培养模式衔接的理论依据和政策依据等角度剖析中高职院校实施人才培养模式衔接的依据,给出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衔接、课程衔接、教学教法衔接及学习绩效评估衔接等中高等职人才培养模式衔接的具体路径。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汪玲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希望有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探索医学教育改革,培养卓越临床医师,是提高医疗卫生工作质量和水平的治本之策,对于维护和提升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现"健康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教育部、卫生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