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79)
- 2023(14759)
- 2022(12368)
- 2021(11780)
- 2020(9847)
- 2019(22944)
- 2018(22834)
- 2017(43289)
- 2016(23440)
- 2015(27017)
- 2014(27057)
- 2013(26685)
- 2012(24645)
- 2011(22447)
- 2010(22671)
- 2009(21584)
- 2008(21651)
- 2007(19487)
- 2006(17016)
- 2005(15628)
- 学科
- 济(101446)
- 经济(101319)
- 管理(70260)
- 业(65308)
- 企(54414)
- 企业(54414)
- 方法(47648)
- 数学(41751)
- 数学方法(41091)
- 中国(28585)
- 财(27168)
- 农(27008)
- 制(23310)
- 业经(22056)
- 贸(20522)
- 贸易(20512)
- 易(20018)
- 学(19913)
- 农业(17339)
- 银(17225)
- 银行(17195)
- 理论(17185)
- 行(16408)
- 务(16300)
- 财务(16244)
- 财务管理(16198)
- 地方(16086)
- 融(16051)
- 金融(16046)
- 体(15621)
- 机构
- 大学(347700)
- 学院(345709)
- 济(148274)
- 经济(145297)
- 管理(131515)
- 研究(117391)
- 理学(113169)
- 理学院(111903)
- 管理学(109861)
- 管理学院(109206)
- 中国(91361)
- 京(73468)
- 财(70411)
- 科学(69366)
- 所(59134)
- 财经(55576)
- 农(54491)
- 中心(53545)
- 研究所(53435)
- 江(51297)
- 经(50458)
- 业大(48319)
- 经济学(47059)
- 北京(46945)
- 范(44355)
- 师范(43944)
- 农业(42721)
- 经济学院(42362)
- 院(42070)
- 财经大学(41216)
- 基金
- 项目(224360)
- 科学(177548)
- 研究(165199)
- 基金(164723)
- 家(142888)
- 国家(141772)
- 科学基金(121664)
- 社会(106345)
- 社会科(100885)
- 社会科学(100859)
- 省(85727)
- 基金项目(85533)
- 教育(77581)
- 自然(77067)
- 自然科(75323)
- 自然科学(75302)
- 自然科学基金(73998)
- 划(72671)
- 资助(68737)
- 编号(66828)
- 成果(55558)
- 部(51355)
- 重点(51018)
- 发(47769)
- 创(46850)
- 课题(46649)
- 国家社会(44685)
- 教育部(44530)
- 制(44518)
- 创新(43838)
- 期刊
- 济(163209)
- 经济(163209)
- 研究(104081)
- 中国(69434)
- 财(56118)
- 学报(51942)
- 农(50279)
- 管理(49075)
- 科学(48540)
- 大学(40153)
- 教育(38310)
- 学学(37770)
- 农业(33664)
- 融(32389)
- 金融(32389)
- 技术(30897)
- 财经(28545)
- 经济研究(27053)
- 业经(24800)
- 经(24628)
- 问题(21473)
- 贸(19296)
- 业(18641)
- 统计(18216)
- 技术经济(17587)
- 版(16487)
- 世界(16470)
- 策(16333)
- 国际(16250)
- 理论(15752)
共检索到5179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渠慎宁 杨丹辉 兰明昊
近年来,中国高端芯片制造遭遇的严重“卡脖子”问题已成为影响产业链自主安全乃至国家经济安全的突出短板。有别于现有研究多将中国高端芯片制造难以实现突破归因于技术能力不足或地缘政治阻碍,本文论证了根植于现有企业市场势力的产业组织因素同样对潜在进入者构成了很高的壁垒。本文发现,当前高端芯片制造市场的主要参与者ASML、三星、台积电、英特尔之间建立了较为紧密的“1+3”研发合作联盟,由此抬高了技术和资本双密集行业的进入壁垒,引致高端芯片制造环节表现出“小院高墙”式的组织结构特征。通过构建嵌入异质性研发合作的网络博弈模型发现,在高端芯片制造“小院”中存在“上游研发合作,下游产品竞争”的独特竞争范式,即主要市场主体既具备寡占地位,彼此之间又开展激烈的竞争,并因深度捆绑的研发合作关系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市场均衡。潜在进入者若试图在这一市场上“分一杯羹”,就会影响现有企业的均衡利润,必然会遭到联合抵制,即产生“高墙”效应,这也是包括中国企业在内的市场主体进入该领域面临的难以克服的制约因素之一。进一步,本文采用多情景数值模拟和稳健性检验,设计了中国突破“小院高墙”封锁可能选择的路径,以及与在位市场主体开展“合纵连横”、逐步融入产业生态的市场策略。本文的政策启示是,把中国企业突破高端芯片制造“卡脖子”短板的路径扩展到市场主体的经济利益实现与分配上,为改进现行集成电路产业政策提供了基于产业组织理论的学理性思考和新的视角。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江颖俊 薛有志
产业创新需求要素IIR是从事制造业产业分析的重要工具,但是尚未有文献以IIR来针对中国大陆芯片制造代工产业进行分析。本文分析现有产业竞争者的竞争优势与劣势,以判断中国内地芯片制造代工产业所处的位置,利用产业组合与创新需求IIR要素进行专家问卷的实证研究。36份有效问卷的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未来中国内地地区的芯片制造代工产业应朝"差异化"与"焦点化"的战略方向前进,而非仅强调在先进工艺的竞争。
关键词:
产业创新需求要素 芯片制造代工 中国大陆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曹桂莲
高端制造已经完全改变了传统成本核算方法所赖以生存的特定环境,需要进行成本核算方法的创新。文章在探析高端制造与传统制造主要区别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何进一步基于高端制造的实际生产规律和成本发生态势,调整成本分配的技术路径。并通过一个专业案例,提出了产品制造的成本费用分配尤其是间接费用分配的新思考、新模型。案例启发我们,基于细节的动态变化,及时改良成本核算办法,也是增强管理竞争实力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
高端制造 成本核算 优化探索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陈爱贞 陈明森
技术能力与市场能力弱是我国装备制造业参与国际竞争基础弱的根源所在,由此决定的参与全球竞争模式又制约了其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因此,需突破我国装备制造业加入全球竞争的传统模式,在以各种方式引进技术的基础上,构建国内价值链和产业链,整合链条资源,增强企业的消化和二次创新能力,来衔接全球价值链和全球竞争。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远景 薛鹏
目前,我国制造业正处在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面对国内增长动能更迭的强烈需求,我国需要突破发展瓶颈,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带动国民经济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文章分析了我国装备制造业的结构特征,探究了产业发展存在的瓶颈,并在此基础上为产业的提质增效提出几点对策。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程鹏 谭浩
突破中国半导体产业面临的限制与封锁,不仅是一个技术性突破的问题,更关系到这一技术背后的科技产业发展问题,需要关注到该产业的工程与技术之间的内在联系。为此,梳理芯片制造产业的特点与发展规律,总结归纳芯片制造的技术内涵,并从整个芯片制造工序出发,以光刻和刻蚀技术难点为例进行分析,基于哲学维度揭示半导体产业的技术与工程之间的差异和协同关系。研究指出,技术方法与工程方法是一种辩证的关系,既相互区别又互相联系,在芯片产业发展中更是表现出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特征;虽然产业工程和技术探索的内容范畴趋同,然而同一内容的不同方面比重不同,两者在执行过程中有着本质区别,最终也会体现在一系列政策考量;技术追求先进性,而工程更多地去追求适用性,因此在工程创新过程中具体选用哪种技术需考虑文化、法律、生态、伦理等因素。据此,要推动中国芯片产业转型升级,需注重产业相关技术创新和工程实践的统筹发展,推动科研院所和产业界的深度融合。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徐晓莉
近几个月以来,"中国制造"涉及贸易保护的案件不仅数量多,金额巨大,而且国外贸易保护的形式各异,花样不断翻新。中国制造业除了受到传统的"两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军扩 罗雨泽 宋荟柯
制度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重点。Fatas和Mihov(2009)提出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过渡过程中存在"制度高墙"现象,引起广泛关注。我们用更新的数据以及更综合的方法,对"制度高墙"现象进行了跟踪研究和拓展分析。本文研究表明,在从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的演进过程中,确实可能面临"中等收入陷阱"和遭遇"制度高墙"。为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应集中推进制度改革与完善,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提升公共服务质量,保护和激励创新,减少对市场的不必要干预,释放市场主体活力,在较短时期内突破"制度高墙",为经济可持续增长提供适宜的制度环境。与此同时,也需注重转型期的风险防控,避免矛盾在临界点集中爆发。
关键词:
制度高墙 经济增长 中等收入陷阱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杨仁发 郑媛媛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破解保护与发展突出矛盾,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进步的必然选择。本文基于2007-2019年中国地级市面板数据,理论分析并实证检验制造业服务化对城市能源利用效率的非线性影响,并进一步探讨突破非线性关系、实现制造业服务化节能效应的路径选择。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业服务化与能源利用效率呈倒“U”型关系,制造业服务化在适度区间内显著推动能源利用效率的提升。提高环境规制强度和城市创新能力是助推制造业服务化突破“适度区间”,实现制造业服务化转型与能源利用效率提升双赢局面的有效路径。因此,在推进城市服务化转型过程中,一要聚焦制造业服务化的质量,提高生产性服务投入,提高城市创新能力,优化服务投入结构,二要进一步加大环境规制强度,设立合理的地方环保支出并进行有效监管。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贝贝 李娜 李存金
芯片制造技术攻关是国家发展战略的迫切需求,提升该类技术自主创新水平是扭转我国集成电路产业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关键。以技术系统结构变化为切入点,基于结构再造原理,构建芯片制造技术集成创新机理理论框架,并以芯片光刻工艺专利数据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1)系统结构再造是实现技术集成创新的一种有效途径,在技术市场需求引导下,调整或重构芯片制造技术系统中技术元素之间的线性或非线性集成规则,使系统各部分间的关系更加协调、相互配合更加高效,从而推动原技术系统向高良品率、高集成度和低能耗芯片制造新技术系统转变;(2)芯片制造技术系统结构变化包括技术元素种类变化、元素间关联关系变化和元素比重变化3种原因;(3)根据系统结构变化程度,将结构再造分成结构调整和结构重组两类。该结论有助于加深相关企业和技术人员对芯片制造技术创新原理的理解,同时对复杂技术系统创新实践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关键词:
系统结构再造 芯片制造技术 集成创新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骁 郭树华
我国芯片产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通过多元化创新手段实现弯道超车,并突破西方垄断芯片企业对我国芯片产业发展所造成的“卡脖子”窘境,已经成为当前业内关注的热点。为此,本文采用案例分析手段,从商业模式创新的角度探讨我国芯片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研究表明:芯片产业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不仅需要遵循技术创新规律,还需要沿着成熟、可靠、稳定的商业模式创新路径循序渐进地推进。
关键词:
芯片产业 商业模式创新 转型升级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高宏霞 史林东
长期以来,中国设计的农村金融制度没能解决农村金融市场参与主体之间存在着较高的信息传递成本问题,致使金融机构缺乏为农村提供金融服务的激励,而农村金融新政则实现了对原有制度变迁的路径突破,也有效破解了金融机构和农村借贷者之间信息传递成本过高问题。制度的激励相容机制能够使经济参与主体在实现自身利益追求的同时实现新政既定的社会目标。
关键词:
农村金融 制度变迁 机制设计 新政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丁俊发
本文认为,现代物流业对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影响,现代物流与宏观经济、企业发展及人民生活具有密切关系。文章指出,2007年中国物流业在油价上涨等不利因素冲击下实现了平稳增长;经过几年的发展、调整和重组,物流企业与物流市场集中度有所提高;物流业发展外部环境进一步改善。但我国物流业发展也存在诸多困难,如成本约束普遍加大、物流基础服务项目特别是公路运输环节竞争过度、物流供需双方有效需求不足等。为促进我国物流业发展,必须加速第二产业的"第三产业化"进程,把企业非核心业务全部或大部分外包,特别是把第二产业的物流服务业外包,以提高核心竞争力;必须认识供应链、走进供应链、构造供应链、优化供应链,供应链里无论主角...
关键词:
中国 物流业 制造业 突破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卢新波 黄滕
中国改革进程表现出强烈的拖延—危机冲击—突破的特征。文章通过将改革拖延和危机冲击对改革的影响这两个相互关联的问题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试图为理解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的改革"拖延与突破"现象提供理论分析基础。结论表明:随着既得利益集团数目的增加,权力结构失衡导致改革推进越来越困难;成本分担问题是影响改革能否推进的主要因素;危机冲击通过影响改革相关方的成本分布推动改革突破;如果危机推动了改革突破,危机有利于社会总福利增加。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散长剑
江西制造业已经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虽然部分环节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但是总体上仍然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环节,在技术、品牌、渠道等领域面临"低端锁定"的风险。全球价值链的嵌入并不必然导致制造业的产业升级,跨国公司主导的垂直分工体系存在俘获效应、替代效应和内卷效应,会抑制江西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的能力。江西制造业可以在技术研发能力、市场开拓能力、链条整合能力和标准制定能力等方面实现突破。政府应该围绕制造业核心能力突破的要求,提升产业政策供给质量,加强产业集群协同效应,培育产业高端生产要素,推动产业跨界融合发展。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低端锁定 突破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