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440)
2023(11530)
2022(9547)
2021(8467)
2020(7151)
2019(15969)
2018(15534)
2017(29988)
2016(15918)
2015(16981)
2014(16387)
2013(16622)
2012(14950)
2011(13028)
2010(12990)
2009(12157)
2008(12125)
2007(10644)
2006(9387)
2005(8513)
作者
(46549)
(38783)
(38724)
(36223)
(24673)
(18647)
(17399)
(15209)
(14517)
(13659)
(13300)
(12880)
(12332)
(12284)
(11913)
(11817)
(11740)
(11537)
(11203)
(11175)
(9878)
(9304)
(9295)
(8878)
(8681)
(8554)
(8528)
(8502)
(7611)
(7584)
学科
(76973)
(69780)
经济(69698)
(69217)
企业(69217)
管理(60162)
方法(31421)
业经(26610)
(24799)
(24674)
数学(23917)
数学方法(23784)
农业(18239)
(18112)
贸易(18106)
(17970)
财务(17960)
财务管理(17945)
(17700)
企业财务(16978)
技术(16447)
中国(16205)
(14111)
(13119)
(12690)
(12510)
(12471)
地方(12006)
技术管理(11060)
理论(10921)
机构
学院(228475)
大学(223589)
(100463)
经济(98741)
管理(94994)
理学(82601)
理学院(81779)
管理学(80729)
管理学院(80319)
研究(71748)
中国(57095)
(46077)
(45692)
科学(44529)
(44438)
业大(37277)
农业(36308)
(36069)
财经(35835)
(34708)
中心(32966)
(32825)
研究所(32735)
经济学(30247)
北京(27929)
经济学院(27750)
商学(27535)
商学院(27313)
(26792)
经济管理(26561)
基金
项目(157738)
科学(126193)
基金(118259)
研究(110008)
(104607)
国家(103671)
科学基金(90647)
社会(74620)
社会科(71063)
社会科学(71044)
基金项目(63964)
(62093)
自然(59938)
自然科(58686)
自然科学(58669)
自然科学基金(57711)
(50920)
教育(47081)
资助(46180)
编号(41774)
(38282)
(36421)
重点(34801)
(34061)
(33967)
创新(33205)
国家社会(31980)
科研(30682)
成果(30560)
人文(29240)
期刊
(109825)
经济(109825)
研究(61248)
(41456)
中国(40071)
管理(38059)
(36651)
学报(36287)
科学(34127)
农业(28455)
大学(27226)
学学(26203)
业经(21036)
技术(18949)
(18772)
金融(18772)
(18125)
财经(17764)
经济研究(17754)
(15402)
问题(14938)
技术经济(13907)
(13639)
商业(12435)
现代(12039)
世界(11481)
国际(11446)
科技(11208)
财会(10663)
教育(10635)
共检索到3329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吴远仁  李淑燕  
本文运用新经济地理模型,考察高端服务业空间分布、空间溢出对工业升级的作用机制,发现三者间呈U型曲线关系,即当区域间空间溢出的强度保持不变时,高端服务业集聚程度的提高能够推动工业的加速升级;而提升高端服务业空间外溢强度,可以全面提高整个经济体工业升级速度。进一步利用我国30个省份2003-2016年空间面板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中国各省份工业升级的空间正相关性显著;中国高端服务业集聚水平较低,在省域间没能对工业升级产生促进作用,甚至拖累了工业升级的速度,但在时间层面上显著促进工业升级;高端服务业空间溢出在空间和时间层面全面地促进了工业升级; FDI和创新环境变量在区域层面拖累、在时间层面促进工业升级;政府干预变量在区域层面上显著促进、在时间层面上阻碍了工业升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畅  唐菁  
文章测度了高端服务业综合发展指数,采用核密度估计法、Dagum基尼系数及分解法、空间面板收敛模型对中国高端服务业的分布动态、区域差异及收敛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高端服务业发展水平存在一定区域差异,梯度特征明显,区域间差异是高端服务业发展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全国及三大区域高端服务业发展呈现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趋势。应充分认识中国高端服务业发展的空间非均衡分布特征,强化区域协同发展理念,通过区域互动、内外联动,缩小高端服务业发展区域差异,发挥空间溢出效应,推进区域产业协调发展。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晓龙   江唐洋  
数字金融已经成为破解金融排斥困境的核心途径,是助推服务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已有文献对数字金融发展的经济效应进行了较为丰富的研究,但鲜少关注其对服务业转型升级的影响,更加缺乏从空间溢出效应的视角展开深入分析。本文利用中国地级城市面板数据,构建面板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金融发展影响服务业转型升级的本地效应与空间溢出效应,并对空间溢出效应的地理衰减边界进行了测算。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发展对服务业转型升级具有正向显著的本地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既有助于本地区服务业转型升级,也有效带动了周边邻近城市服务业转型升级;更换空间模型、替换空间矩阵以及改变研究样本后的稳健性检验结果印证了上述结论的可靠性;数字金融发展对服务业转型升级的空间溢出效应存在随地理距离持续扩大而逐渐衰减的特征,且当城市间地理距离跨越260公里以后,空间溢出效应将不再显著。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丁一兵  钟阳  
本文运用扩展的空间计量模型,对美元区位分布的条件及这一过程中所发生的空间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一国(地区)的外汇市场发达程度以及同美国的实际双边贸易额对美元在各国(地区)市场中的地位产生显著的积极影响,并且一国(地区)外汇市场越发达或其同美国所进行的双边贸易规模越大,该国(地区)越偏好于使用美元。此外,同某国(地区)邻近的周边国家(地区)与美国的实际双边贸易额对其使用美元的偏好也有显著的正面影响。这反映出美元国际化过程中通过双边贸易而产生空间溢出效应,并且这种溢出效应在地区间形成了互补关系。最后,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相邻国家(地区)使用美元交易与该国(地区)使用美元进行交易存在着一定...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梅琳  从静  
本文基于2009-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线性面板数据模型与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集聚特征及其对经济水平与产业升级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生产性服务业、经济水平存在着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而省域间产业升级进程表现出先扩散后集聚的现象;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水平与产业升级均表现出显著的线性促进作用,其对经济水平的影响作用更加明显;经济水平与产业升级均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特征,邻近省份经济水平的提升与产业升级过程存在协同发展关系;同时,邻近地区社会环境的改善对经济水平与产业升级均表现出明显的空间溢出性;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经济水平与产业升级的影响也具有明显的正向空间溢出特征。文章指出,要强化发达地区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过程中的战略地位,同时鼓励欠发达地区发展具有资源禀赋的服务行业,以进一步扩大生产性服务业的经济溢出效应。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李晨阳   何元斌   包广静  
基于2006-2020年我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运用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模型计算建筑业碳排放效率并探究其空间分布特征,构建传统马尔可夫与空间马尔可夫概率转移矩阵,分析建筑业碳排放动态演变及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建筑业碳排放效率分布呈现出“东高西低”的现象;近三年建筑业碳排放效率则在空间上表现出负相关;同时建筑业碳排放效率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且存在一定的“马太效应”现象。本研究结论为建筑业转型升级发展提供一定的思考。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晶晶  杨奕晨  陈金丹  
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数字经济已成为重塑全球经济竞争新优势、驱动创新的关键力量。结合2009-2019年我国259个地级市数据,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的CCR模型测度城市创新效率,基于空间杜宾模型探究数字服务业集聚对城市创新效率影响的本地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显示:第一,数字服务业集聚可促进本地创新效率提升,还可通过空间溢出效应驱动邻近城市创新效率提升;第二,数字服务业集聚有助于拓展本土市场规模,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从而提升城市创新效率;第三,东部和中部地区的数字服务业集聚可显著提高本地区创新效率,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数字服务业集聚对城市创新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蔡伟宏  李惠娟  
利用2005—2010年中国284个地级及其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通过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充分考察专业化经济、多样化经济、城市规模、城市间空间相互作用和距离等因素,深入探讨空间技术溢出与中国城市服务业增长效率的关系。研究结论显示:邻近地级市之间服务业存在显著的空间技术外溢效应,对生活服务业生产效率的促进作用高于对生产服务业生产效率的作用。专业化水平对生活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拉动作用较大。多样化水平对生产服务业生产效率的不利影响较小。中国城市服务业空间技术溢出效应在90~140千米范围内最显著,最大的技术溢出范围为220千米。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胡绪华  李新  
基于流空间理论,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研究中国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劳动力的空间分布效应,并刻画其流空间网络结构特征。结果表明:第一,流空间视角下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劳动力在地区积累具有积极的动态性和连续性,政府和市场作为两类支配主体,均对其空间分布具有影响;第二,根据政府权力和市场权力对地级市类型进行划分,发现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劳动力倾向于分布在“强政府+强市场”类型的地级市;第三,地级市间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劳动力流动愈发紧密,“强政府+强市场”类型的地级市是劳动力流入的重要节点,同时“劳动力流动”空间联系网络存在三类板块,分别为以“强政府+强市场”类型地级市为主的“净收益板块Ⅰ”,以“弱政府+强市场”类型地级市为主的“经纪人板块Ⅱ”,以“弱政府+强市场”类型地级市为主的“双向溢出板块Ⅲ”和以“弱政府+弱市场”类型地级市为主的“双向溢出板块Ⅳ”。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逸飞  李静  许明  
本文通过理论模型揭示了制造业就业与服务业就业之间存在交互乘数及空间溢出效应。利用中国2003-2013年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据,建立联立方程模型,基于不同空间权重矩阵,使用GS3SLS方法进行事实检验。研究发现:制造业就业与服务业就业之间存在双向促进作用机制,城市制造业就业每增加1%,会带来服务业就业0.45%0.47%的提升,其中,生产性服务业的受益最大;服务业就业每增加1%,会带来制造业就业1.15%1.16%的提升。城市之间制造业就业和服务业就业均存在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而二者的空间交互溢出效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逸飞  李静  许明  
本文通过理论模型揭示了制造业就业与服务业就业之间存在交互乘数及空间溢出效应。利用中国2003-2013年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据,建立联立方程模型,基于不同空间权重矩阵,使用GS3SLS方法进行事实检验。研究发现:制造业就业与服务业就业之间存在双向促进作用机制,城市制造业就业每增加1%,会带来服务业就业0.45%~0.47%的提升,其中,生产性服务业的受益最大;服务业就业每增加1%,会带来制造业就业1.15%~1.16%的提升。城市之间制造业就业和服务业就业均存在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而二者的空间交互溢出效应为负,表现为发达地区拥有高端制造业的同时,会吸引周边地区从事服务业的劳动力迁入。进一步的分析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服务业就业对制造业就业的乘数效应占主导,制造业的发展愈发依靠服务业的不断完善,二者的空间交互溢出效应逐渐减弱。政策上,促进劳动力的流动、深化市场化改革、充分发挥大城市的规模经济、完善城市结构体系、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有助于提升第二、三产业之间相互创造就业岗位的能力。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邓琰如  秦广科  
本文使用2004-2016年沿海地区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测算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并使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和城市间溢出效应对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沿海地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在三大城市群的空间分布高于周边地区,且沿海地区二者均值在研究时期内有所上升。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于本地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各地区间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能够通过生产过程中的关联、协作以及地方政府间政策的竞争而产生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即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能够促进临近地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并据此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戴一鑫  吕有金  卢泓宇  
基于人口城镇化等6个维度共27个指标,利用熵权法对长江经济带11个省份(直辖市)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测度,进一步利用空间计量模型从空间视角分析服务业集聚对新型城镇化所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服务业集聚具有显著的空间依赖特征。(2)服务业集聚水平的提升能够有效推动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进程,并且产生较为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这表明服务业集聚在提高本省份新型城镇化水平的同时还能够带动邻近区域新型城镇化的发展。(3)政府过度干预不利于本地区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对外开放水平的提升则能够推动本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对此,充分发挥服务业集聚对新型城镇化建设所产生的推动作用,将服务业集聚区域作为产生城市功能溢出效应的核心区域,完善核心区域的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配套设施,通过溢出效应不断带动邻近区域的新型城镇化发展。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戴一鑫  吕有金  卢泓宇  
基于人口城镇化等6个维度共27个指标,利用熵权法对长江经济带11个省份(直辖市)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测度,进一步利用空间计量模型从空间视角分析服务业集聚对新型城镇化所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服务业集聚具有显著的空间依赖特征。(2)服务业集聚水平的提升能够有效推动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进程,并且产生较为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这表明服务业集聚在提高本省份新型城镇化水平的同时还能够带动邻近区域新型城镇化的发展。(3)政府过度干预不利于本地区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对外开放水平的提升则能够推动本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对此,充分发挥服务业集聚对新型城镇化建设所产生的推动作用,将服务业集聚区域作为产生城市功能溢出效应的核心区域,完善核心区域的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配套设施,通过溢出效应不断带动邻近区域的新型城镇化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任阳军  何彦  李伯棠  李天骄  
基于中国236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动态空间计量模型探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显示:中国城市环境污染存在明显的空间正相关性;生产性服务业多样化集聚不仅对本市环境污染产生抑制作用,而且对相邻城市环境污染产生负向空间溢出效应,且长期影响大于短期影响;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在短期和长期均显著降低本市的环境污染,对相邻城市环境污染的影响则不显著。进一步分行业研究发现,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多样化集聚和专业化集聚均显著加剧了本市或相邻城市的环境污染;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多样化集聚和专业化集聚显著抑制了本市和相邻城市的环境污染;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多样化集聚和专业化集聚对本市和相邻城市环境污染的抑制作用仅有长期效应而无短期影响;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集聚对本市和相邻城市环境污染的影响均不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