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624)
2023(19328)
2022(16198)
2021(15085)
2020(12764)
2019(29122)
2018(29107)
2017(55695)
2016(30447)
2015(34188)
2014(33882)
2013(33017)
2012(30023)
2011(26582)
2010(26590)
2009(24575)
2008(24524)
2007(21572)
2006(19120)
2005(16964)
作者
(85965)
(71772)
(71389)
(68087)
(45833)
(34348)
(32504)
(28079)
(27481)
(25740)
(24326)
(24294)
(22928)
(22814)
(22218)
(22022)
(21666)
(21324)
(20695)
(20530)
(17760)
(17722)
(17435)
(16527)
(16014)
(15986)
(15973)
(15915)
(14431)
(14246)
学科
(122374)
经济(122222)
(103641)
管理(97391)
(91742)
企业(91742)
方法(54877)
数学(44522)
数学方法(43843)
(36902)
(36120)
业经(35276)
中国(32564)
(25829)
农业(25370)
(24850)
财务(24764)
财务管理(24715)
理论(23460)
企业财务(23397)
地方(23392)
(23390)
技术(22558)
(21379)
(21093)
贸易(21082)
(20470)
(19460)
(19194)
(19081)
机构
学院(426970)
大学(425323)
管理(170174)
(169295)
经济(165638)
理学(146529)
理学院(144952)
管理学(142288)
管理学院(141489)
研究(139755)
中国(105899)
(90864)
科学(86586)
(79586)
(71325)
(69794)
(64429)
业大(64153)
中心(63432)
研究所(63196)
财经(63082)
(57322)
北京(56986)
农业(55619)
(55611)
师范(55097)
(51588)
(51158)
经济学(49983)
财经大学(46663)
基金
项目(287445)
科学(226481)
研究(210679)
基金(208212)
(181026)
国家(179443)
科学基金(155434)
社会(132282)
社会科(125262)
社会科学(125227)
(113002)
基金项目(109959)
自然(101472)
自然科(99185)
自然科学(99162)
自然科学基金(97382)
教育(97369)
(94027)
编号(86294)
资助(85365)
成果(69764)
重点(63959)
(62738)
(61168)
(60938)
课题(59289)
创新(56385)
科研(54483)
国家社会(54190)
教育部(53993)
期刊
(190901)
经济(190901)
研究(125733)
中国(82127)
管理(67619)
学报(67048)
(66481)
(63928)
科学(62163)
大学(52067)
教育(49923)
学学(48855)
农业(45528)
技术(40062)
(36731)
金融(36731)
业经(33169)
财经(31124)
经济研究(29368)
(26753)
(25529)
问题(24823)
技术经济(21912)
图书(21465)
(20715)
科技(20398)
现代(20238)
理论(19644)
商业(19179)
财会(18325)
共检索到6340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林海芬  海淼  
国家高质量发展战略下,中国企业迎来以提升综合实力和塑造高端品牌为双重目标的高端化变革时代。其中,达成企业内外部深程度、广范围的战略共识是实践高端化战略变革的根本。因此,本研究从信息扩散视角对竹叶青“峨眉高端绿茶”这一高端化战略变革过程中如何形成共识开展案例研究,具体的:研究拓宽了共识范围并区分不同主体间共识程度差异,将高端化战略变革共识定义为“组织内各级员工与外部利益相关者对战略优先事项的共同理解,以及内部各级员工的战略承诺”;依据共识范围和程度演化将高端化战略变革中共识形成过程划分为决策期、分歧期、融合期和共识期四个阶段,其间共识范围不断扩大,共识程度呈现由强变弱再变强的波动态势,信息访问模式出现维度和强度双重演化;提出高端化战略变革中企业通过高层管理者与一线员工的两端牵引形成上下循环、内外交互的共识形成路径,打破了传统共识随信息流单向传递的观点;揭示了战略共识与战略实践相互依存的关系,对传统从时间序列简单割裂看待共识与实践发生次序的观点形成重要补充。本研究为中国企业高端化战略变革中战略共识的形成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青  吴玉翔  
转型成长是企业突破产业周期束缚的重要路径,但其实现过程与演进机制尚不清晰。基于能力形成视角,本文选取杉杉股份进行纵向案例研究,提炼了企业通过战略前瞻性、资源编排与组织变革的互动演化实现转型成长的过程模型。研究发现:第一,企业转型成长经历了新成长轨道开拓、成长轨道扩张、成长轨道聚焦三个阶段,分别刻画了企业突破路径依赖开拓新成长轨道、拓宽成长轨道增强转型持续性、构建核心能力提升新产业竞争地位的演化轨迹;第二,企业通过前瞻性搜索、前瞻性学习、前瞻性认知,识别创新性机会、吸收先进管理经验、感知产业趋势,以提升新业务长期成长潜力、加速经营模式构建、及时进行战略更新;第三,企业通过资源编排行动与组织变革的互动构建了价值创造能力、价值协同能力、价值创新能力,其中,资源编排是企业价值行动的执行过程,组织变革确保了资源编排的效率性。本文提炼的理论模型,揭示了企业实现跨产业转型成长的过程机理,拓展了企业成长理论并深化了战略前瞻性、资源编排等相关研究,为大量面临转换业务赛道的企业提供一定启示。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周文辉  杨苗  王鹏程  王昶  
本文通过对韩都与芬尼的纵向案例研究,试图破解战略创业中的"资源约束"和"资源冗余"两难困境。研究发现:战略创业是一个基于员工与顾客赋能的价值共创过程。试点阶段企业通过结构赋能营造了员工之间的价值共创环境,利益共享机制设计促进了"冗余资源"的利用,取得了新业务机会与制度创新优势;在复制阶段企业通过领导赋能巩固了团队之间的价值共创环境,借助事业共享机制设计促进了"冗余资源"的优化,获得了新市场机会与跨界创新优势;在进化阶段,企业通过心理赋能与顾客赋能优化了员工与顾客之间的价值共创环境,通过命运共享机制设计促进了资源开放,有效地突破了创业"资源约束"的瓶颈,实现了新组合机会与生态创新优势。本文结论对于企业如何通过赋能促进价值共创进而推动战略创业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周文辉  杨苗  王鹏程  王昶  
本文通过对韩都与芬尼的纵向案例研究,试图破解战略创业中的"资源约束"和"资源冗余"两难困境。研究发现:战略创业是一个基于员工与顾客赋能的价值共创过程。试点阶段企业通过结构赋能营造了员工之间的价值共创环境,利益共享机制设计促进了"冗余资源"的利用,取得了新业务机会与制度创新优势;在复制阶段企业通过领导赋能巩固了团队之间的价值共创环境,借助事业共享机制设计促进了"冗余资源"的优化,获得了新市场机会与跨界创新优势;在进化阶段,企业通过心理赋能与顾客赋能优化了员工与顾客之间的价值共创环境,通过命运共享机制设计促进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成波  
研究国内建筑企业纵向一体化战略实施的理论依据和条件,在界定纵向一体化内涵的基础上,全面分析国内建筑企业生存所面对的市场环境及其所在行业特征,探讨建筑企业实施纵向一体化战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以中铁二局纵向一体化战略的实践为例,阐述了实施纵向一体化战略给国内建筑企业带来的收益。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姚丽婷  
动态能力是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能够让企业适应复杂动态的外部环境,形成新的核心竞争力,支撑企业成功进行战略转型。本文以杭州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分析了在复杂的、动态变化的环境下,企业如何利用动态能力实现战略转型,以快速响应环境的变化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王凤彬  郑腾豪  刘刚  
组织变革作为企业应对复杂多变环境的必要举措,不仅是外力干预的结果 ,更是系统内力驱动的产物。本文将组织变革情境、过程与内容相关联,基于组织变革内容间的同一性与对立性,探究组织变革的内在动力源和系统螺旋式变化的过程机制。基于海尔和IBM双案例跨时期的比较分析,抽象出组织变革过程中由情境、观念、模式、制度和人性五阶段要素构成的闭合螺旋式动态演化系统,并将变革进程规律归纳为生与克关系交织并组合而成的化与制循环效应。本研究促进了"五行说"哲学思想在现代管理中的应用,并在悖论管理与系统动力学的融合中发展了内源性组织变革理论,同时为企业在转型变革中寻找当期突破性要素并区分变革质料与催化剂提供有价值的指导。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叶文洁   贺小刚  
本文选取全球吸管行业第一品牌、国内中小企业“隐形冠军”——义乌市双童公司为研究对象,对其微创新战略的内涵和形成机制进行纵向案例研究。本文发现:第一,微创新战略的内涵包括迭代试错、广泛渗透、客户导向下的差异化经营、“问题—知识”导向下的资源整合、开放协同下的资源集成、决策渠道多元化导向下的生态构建六个要素。第二,在不同发展阶段,微创新战略存在显著差异性,呈现出“差异化”“专业化”“集成型”“平台型”四种微创新战略模式;第三,经营困境、外部机会、企业家学习、组织学习、利益相关者合作是驱动微创新战略形成的核心因素;第四,“差异化”“专业化”“集成型”“平台型”四种微创新战略模式是在市场压力的外生驱动、技术制约的内生驱动、低组织价值与互联网信息分享机会的双重驱动、生态成长压力与数字化转型机会的双轮驱动下形成的。本文进一步丰富了微创新战略的内涵与模式研究,并构建了一个“隐形冠军”企业微创新战略形成的理论框架,为我国中小企业制定和实施微创新战略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叶文洁   贺小刚  
本文选取全球吸管行业第一品牌、国内中小企业“隐形冠军”——义乌市双童公司为研究对象,对其微创新战略的内涵和形成机制进行纵向案例研究。本文发现:第一,微创新战略的内涵包括迭代试错、广泛渗透、客户导向下的差异化经营、“问题—知识”导向下的资源整合、开放协同下的资源集成、决策渠道多元化导向下的生态构建六个要素。第二,在不同发展阶段,微创新战略存在显著差异性,呈现出“差异化”“专业化”“集成型”“平台型”四种微创新战略模式;第三,经营困境、外部机会、企业家学习、组织学习、利益相关者合作是驱动微创新战略形成的核心因素;第四,“差异化”“专业化”“集成型”“平台型”四种微创新战略模式是在市场压力的外生驱动、技术制约的内生驱动、低组织价值与互联网信息分享机会的双重驱动、生态成长压力与数字化转型机会的双轮驱动下形成的。本文进一步丰富了微创新战略的内涵与模式研究,并构建了一个“隐形冠军”企业微创新战略形成的理论框架,为我国中小企业制定和实施微创新战略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文华  冯思琪  钟海连  
新发展理念下,传统资源型企业的绿色转型迫在眉睫。本文以企业文化作为转型的深层次动因,以中盐金坛盐化有限责任公司为例,探究纵向一体化战略促进企业绿色转型机理,从物质流和价值流两个方面度量纵向一体化的循环经济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传统资源型企业的绿色转型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必由之路,"企业文化—纵向一体化—技术创新—绿色转型"的过程机理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可行性,企业通过绿色转型获得了显著的循环经济效应。基于研究结论,文章提出企业在绿色转型过程中要注重企业文化的无形推动力,通过一体化战略对产业链进行重构和优化,以技术创新促进企业绿色转型。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苏敬勤  刘畅  
本文以中国企业战略变革为切入点,采用扎根理论分析我国企业管理实践所嵌入的情境,构建情境架构,并揭示这一架构对企业管理实践的作用机理。经分析发现:首先,以我国企业战略变革为例的管理实践所嵌入的情境架构包含三重维度,即外围、二级及内部情境。其中,外围情境包括技术的发展、政策及不可控事件;二级情境包括市场及行业情境;内部情境即为企业内部情境。其次,此情境架构分维度、以"差序式"的相互关系特征作用于企业的管理实践。第三,从情境架构的特征角度来看,导致企业呈现具体的管理模式的差异性的原因在于情境具有主、客观差异性;而情境架构所具有的动态变化性特征则影响企业战略变革决策过程出现"进阶式"特征。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福利  白宇欣  达庆利  
本文在假设连续寡头垄断行业中下游企业战略力量可以不完全相同和存在市场圈定的条件下,对影响纵向兼并企业获利性和均衡行业结构的决定因素做了研究。结果表明,纵向兼并企业是否有利可图以及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均衡行业结构既取决于最初行业中上下游企业的数目,也取决于下游市场结构和下游企业的战略力量。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石胜民  徐艳梅  
本文通过A集团公司创业的纵向单案例研究证实了企业通过实施公司创业战略实现持续增长并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可行性,从而验证了公司创业战略模型。研究发现模型各要素关系在不同阶段存在差异,说明实施公司创业战略是一个渐进性的学习过程;研究还对模型中的个别命题进行了深化和补充。结合中国装备制造业和装备类产品的独特性,提出了中国装备制造企业通过实施公司创业战略走出增长动力和竞争力缺乏的双重困境的理路。文章最后提出了管理启示,本文的研究局限,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及建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吴剑峰  丁沂昕  雷震  刘佳  
被视为改革“蓄水池”的存续企业一经从母体分离就走向寻找自我的道路;然而,对于存续企业如何理解“我们是谁”这一身份问题,现有文献并未给出充分的解释。本文从组织身份视角出发,采用纵向单案例研究解构了存续企业20年的组织身份变革过程。研究发现:(1)存续企业基于“压力—响应—生成”逻辑形成组织身份变革机制;(2)存续企业组织身份变革过程呈现动态性:压力情境决定响应模式,响应模式匹配生成模式;(3)存续企业组织身份变革路径的独特性表现为身份属性变化的显著性,以及变革机制的复杂性与动态性。本文创新性地提出并解析了存续企业的组织身份变革机制模型,贡献于存续企业成长变革和组织身份理论的相关研究,为存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林海芬   刘相彤  
高质量发展与国际国内双循环促使中国企业开展高端化战略变革以冲破高端市场的竞争藩篱,在此过程中打破已有身份束缚,构建作为高端企业的全新身份形态,实现组织身份的根本性飞跃是其本质要求,但对于应构建怎样的身份以及身份变革过程的未知使得诸多企业茫然若迷。为此,以飞鹤的身份变革过程和构建起的高端身份为样本探究高端化战略变革情境下组织身份的变革机理,研究发现:(1)高端组织身份具有“身份手段差异性基础上身份目的高端性、强内部偏好感、强外部认同感的”3大特质表现;(2)高端化战略变革中的组织身份变革遵循“破局—立基—革新”的过程逻辑,经由锚定身份变革方向、确定身份变革立基和开展身份变革实践形成新的高端身份;(3)身份变革过程机理表现为在纵向维度中身份时序结构的支撑下,对横向维度的目的/手段结构进行高端化重塑;(4)身份变革依赖于内部组织实力和外部市场势力的协同演化,通过两者的动态匹配实现组织身份从模糊且难以感知差异性向高端且具有鲜明差异性的跃迁。本文通过揭示高端组织身份的特质并解析其变革过程机理贡献于相关理论研究与中国企业的高端化变革实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