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59)
- 2023(11952)
- 2022(10395)
- 2021(10069)
- 2020(8503)
- 2019(20141)
- 2018(20163)
- 2017(38757)
- 2016(21188)
- 2015(24172)
- 2014(24276)
- 2013(23966)
- 2012(21474)
- 2011(19188)
- 2010(19376)
- 2009(17669)
- 2008(17365)
- 2007(15431)
- 2006(13383)
- 2005(11807)
- 学科
- 济(81663)
- 经济(81580)
- 管理(69906)
- 业(63283)
- 企(55674)
- 企业(55674)
- 方法(42303)
- 数学(36229)
- 数学方法(35553)
- 财(21873)
- 农(20800)
- 中国(19949)
- 业经(18672)
- 学(17974)
- 理论(16480)
- 地方(15123)
- 务(15098)
- 财务(15012)
- 财务管理(14982)
- 制(14666)
- 技术(14661)
- 和(14611)
- 企业财务(14176)
- 农业(13991)
- 划(13252)
- 贸(13116)
- 贸易(13107)
- 易(12716)
- 银(12336)
- 银行(12296)
- 机构
- 大学(295652)
- 学院(293900)
- 管理(125346)
- 济(109262)
- 理学(107613)
- 经济(106516)
- 理学院(106483)
- 管理学(104452)
- 管理学院(103905)
- 研究(91007)
- 中国(69955)
- 京(63931)
- 科学(58899)
- 财(51148)
- 所(45200)
- 农(44486)
- 业大(44247)
- 江(42959)
- 中心(42503)
- 研究所(41220)
- 北京(40504)
- 财经(40478)
- 范(38070)
- 师范(37717)
- 经(36771)
- 州(35550)
- 农业(34681)
- 院(33450)
- 技术(32735)
- 商学(31319)
- 基金
- 项目(201851)
- 科学(158309)
- 研究(147466)
- 基金(145173)
- 家(125745)
- 国家(124716)
- 科学基金(108188)
- 社会(89550)
- 社会科(84807)
- 社会科学(84779)
- 省(79689)
- 基金项目(77256)
- 自然(72556)
- 自然科(70891)
- 自然科学(70877)
- 自然科学基金(69558)
- 教育(68569)
- 划(66753)
- 编号(61242)
- 资助(61235)
- 成果(49195)
- 重点(44287)
- 部(43694)
- 创(42308)
- 课题(41809)
- 发(41342)
- 创新(39328)
- 科研(38572)
- 项目编号(38136)
- 大学(37711)
- 期刊
- 济(120213)
- 经济(120213)
- 研究(83040)
- 中国(57814)
- 管理(49200)
- 学报(44844)
- 科学(42713)
- 财(40442)
- 农(39345)
- 教育(35305)
- 大学(34261)
- 学学(31930)
- 技术(29018)
- 农业(27605)
- 融(23045)
- 金融(23045)
- 业经(19991)
- 财经(18904)
- 图书(17958)
- 经济研究(17731)
- 科技(16447)
- 经(16010)
- 业(15992)
- 技术经济(15737)
- 理论(14951)
- 问题(14778)
- 实践(13914)
- 践(13914)
- 现代(13795)
- 版(13464)
共检索到4283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于军 邱菀华
本文主要研究了学习型组织、虚拟团队和多项目管理三种组织管理模式及其在高科技项目中的实用性。首先通过分析单环学习和双环学习的特点,结合组织学习过程,建立起一个学习型组织模式;然后,研究和分析了网络化的组织结构、团队依靠契约进行协调管理、分权、柔性等虚拟团队的基本特征,按照综合分析、制定计划、人员搜索、订立契约等几个步骤建立起高科技项目虚拟团队;最后提出利用新型的流程导向的组织模式解决传统多项目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汪安佑 周鹤林 赵志强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陶长琪
对高科技企业来说,某一个部件或一项设计往往很难成为面向市场的最终消费品。因此,建立柔性分工与整合的组织模式是高科技企业获取成长“势”的组织保证,硅谷高科技企业获得高成长充分得力于柔性分工与整合的组织模式的实施。模型分析表明,高科技企业从“利”上的成长表现为分工的边际递增性增长,随着高科技企业系统信息即各任务小组公共知识的增加(强调整合)与企业特质信息即各任务隐晦知识的增加(强调分工),企业内的最大分工程度都将提高,从而促使企业从“利”上得到更好的成长。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戴淑庚
美国高科技产业融资模式深深打上了证券市场主导的融资体系的烙印。高科技企业融资结构的选择大体上还是遵循所谓“啄食顺序理论”,且各阶段有着不同的最优资本结构。同时,其融资模式又具有自身的特点。形成这种模式的主要原因是政府对银行的严厉管制,技术创新活跃以及政府的推动作用。这种模式具有有利于风险资本形成等诸多优点,但也存在许多缺陷。在新形势下,美国对其高科技产业融资模式进行不断完善。
关键词:
美国 高科技产业 距离型融资 关系型融资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双文
高科技初创企业虽然拥有高新技术,但是如果没有科学的商务模式也无法获得其应带来的价值。商务模式是由它的价值主张、价值支撑甚至是价值保持等来表征的,价值保持可以防护价值支撑和价值主张免受侵蚀和伤害。价值保持设计应遵循一定的设计路线和设计框架,保障从创新中获得价值和克服存在市场中的网络外部性。在此基础上,本文构建出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中的价值保持系统,该系统是一个弹性、动态的迅捷反应体系。
关键词:
价值保持 商务模式 高科技初创企业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吴春波 高中华 洪如玲
近年来,不少学者针对不同成长阶段企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企业自身的战略定位,对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但是他们很少关注这些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背后的角色。因此,本文选择了H公司①——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民营高科技企业,来探索人力资源部门及人员在其实践活动背后的角色定位。研究发现,民营高科技企业对人力资源的重视是与生俱来的,而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却随着公司的成长而逐渐成熟。不同成长阶段人力资源管理需求与人力资源管理职能自身成熟度,共同决定了该阶段人力资源部门及人员的角色。经过对H公司成长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角色转变的分析,本研究形成了企业成长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角色演化模式,为其他企业人力资源管...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韩志丽
高科技企业风险管理是一项关系企业发展战略,贯穿企业成长全过程的战略性、动态管理活动。本文将价值链分析引入企业风险管理,在对价值链按照价值构面进行重画的基础上进行风险识别,运用模糊数学方法评价风险,创建了一种适合高科技企业,包含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的风险管理模式。
关键词:
风险 风险管理 价值链 模糊数学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双文
商务模式是高科技初创企业在争取风险资金时,风险投资家考察的核心内容之一。通过风险投资家对商务模式的评价、初创企业商务模式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可以总结出商务模式可以由价值主张、价值支撑和价值保持来表征,按照这样的价值分析体系来进行商务模式的设计,就使得商务模式更具操作性和科学性,同时,也加深了风险投资家对商务模式的理解,更有效地选择初创企业。
关键词:
商务模式 高科技初创企业 风险投资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曾德明 邹思明 张运生
高科技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是以技术标准及平台为纽带,由高科技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形成的具有类似自然生态系统特征的技术创新体系。定价使得协同收益在合作各方之间自由流动而成为创新生态系统利润分配的有效方式。在分析创新生态系统价格特征后,通过多案例分析论证创新生态系统的定价模式:以零价格获取蚂蚁经济效应并联动销售其他盈利产品的免费模式,借助交叉网络外部性捆绑销售相关产品的价格补贴模式,以专利交叉许可和专利组合许可为基础的技术标准定价模式以及包含单向定价和双向定价的平台定价模式。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刘可然 何铮 杨雨曦 陈晓娟 林曦
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生态位视角,探讨中以高科技创新合作内在机理。运用理论演绎和实例分析方法,分析中以生态位耦合创新4种基本合作模式的特点及相关风险,并对中以典型合作项目双方创新"态"和"势"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发现,中以高科技创新合作耦合模式选择建立在对合作双方创新"态"和"势"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其依赖方式和关系强弱受合作绩效的影响,并呈现出不同模式间的转换。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芹 何彬斌 吕郑超 谭凯
产业共性技术对于促进国家产业技术发展与科技进步具有重要作用,因而成为各国政府的重要科技政策。高科技产业集群技术的获取多以合作为主要模式,从我国高科技产业集群发展实践来看其共性技术研发的模式主要有:以政府为主导,企业和科研院所合作为依托;根据市场需求,单个企业和科研院所自发合作;合作形成产业联盟。在合作模式基础上,实施模块化决策、积极筹措资金、阶梯式研发等措施积极构建共性技术合作研发创新系统。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邵欣平 王建平
在我国未来的高科技产业化发展进程中,高科技产业是塑造以大加工工业为主的产业形象,还是依据现有科技资源,以现有产业条件为基础,走以智能型的系统集成模式为主的产业发展道路,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发展模式。前一个发展模式目前在现实中已面临严峻的挑战,有以下实例为证。 实例之一:一家全国著名的计算机公司,对中国的计算机发展作出了不可或缺的贡献。为了公司进一步发展,公司领导层作出了重大战略决策,在南方某市建立一家亚洲最大的微机及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韩兆林 张晓燕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郭国庆
民营高科技企业的发展依赖于内部成长模式的正确选择和外部环境的优化。民营高科技企业必须结合自身特点和市场前景选择切合企业实际的成长模式或模式组合,政府部门应在市场准入、企业融资、税费负担、权益保护等领域进行政策调整和制度创新,共同推动民营高科技企业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
民营高科技企业 成长模式 外部环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