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156)
- 2023(16165)
- 2022(14093)
- 2021(13292)
- 2020(11090)
- 2019(25442)
- 2018(25120)
- 2017(49199)
- 2016(26517)
- 2015(29514)
- 2014(29500)
- 2013(28732)
- 2012(26344)
- 2011(23551)
- 2010(23362)
- 2009(21188)
- 2008(20426)
- 2007(17666)
- 2006(15261)
- 2005(13070)
- 学科
- 济(102360)
- 经济(102246)
- 管理(77817)
- 业(74761)
- 企(61994)
- 企业(61994)
- 方法(50618)
- 数学(44412)
- 数学方法(43728)
- 农(28378)
- 财(28195)
- 中国(26373)
- 业经(22389)
- 学(22225)
- 地方(19747)
- 农业(19089)
- 贸(18607)
- 贸易(18602)
- 务(18266)
- 财务(18188)
- 制(18163)
- 财务管理(18151)
- 易(18100)
- 技术(18065)
- 理论(17404)
- 企业财务(17259)
- 和(16117)
- 环境(15833)
- 银(15683)
- 银行(15642)
- 机构
- 大学(368587)
- 学院(368384)
- 管理(148698)
- 济(145049)
- 经济(141877)
- 理学(129868)
- 理学院(128467)
- 管理学(125948)
- 管理学院(125280)
- 研究(119980)
- 中国(88350)
- 京(77056)
- 科学(75736)
- 财(67018)
- 农(59294)
- 所(59105)
- 业大(56221)
- 中心(55470)
- 财经(54279)
- 研究所(54122)
- 江(52778)
- 经(49585)
- 范(48152)
- 北京(48017)
- 师范(47701)
- 农业(46505)
- 院(44494)
- 经济学(43296)
- 州(42780)
- 财经大学(40690)
- 基金
- 项目(259604)
- 科学(204889)
- 基金(189096)
- 研究(188451)
- 家(164717)
- 国家(163375)
- 科学基金(141337)
- 社会(118128)
- 社会科(112048)
- 社会科学(112021)
- 省(101219)
- 基金项目(100021)
- 自然(93482)
- 自然科(91347)
- 自然科学(91324)
- 自然科学基金(89668)
- 教育(87201)
- 划(85516)
- 资助(78836)
- 编号(76688)
- 成果(61296)
- 重点(57598)
- 部(57322)
- 发(54407)
- 创(54027)
- 课题(52403)
- 创新(50384)
- 科研(50118)
- 教育部(49137)
- 大学(48485)
- 期刊
- 济(150445)
- 经济(150445)
- 研究(104622)
- 中国(65381)
- 学报(58809)
- 科学(53971)
- 管理(53438)
- 农(52803)
- 财(50381)
- 大学(45000)
- 学学(42399)
- 教育(40210)
- 农业(36927)
- 技术(33059)
- 融(30455)
- 金融(30455)
- 业经(25540)
- 财经(25429)
- 经济研究(24379)
- 经(21679)
- 问题(19441)
- 图书(19126)
- 科技(19117)
- 业(18508)
- 技术经济(17932)
- 统计(17840)
- 理论(17627)
- 版(17289)
- 策(16424)
- 实践(16277)
共检索到5225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谢海洋 曹少鹏 高敏
选取2007-2013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使用双重差分PSM方法实证检验了高科技资质认定政策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高科技资质认定政策有利于企业财务绩效的提升,但对于研发绩效的影响并不显著。并且高科技认定政策能提高国有企业的研发绩效,对非国有企业影响不明显。由于研发活动的风险较大和企业申请资质认定政策的动机异质性等原因,高科技资质认定政策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高科技资质认定政策并不是完全有效。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谢海洋 曹少鹏 高敏
选取2007-2013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使用双重差分PSM方法实证检验了高科技资质认定政策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高科技资质认定政策有利于企业财务绩效的提升,但对于研发绩效的影响并不显著。并且高科技认定政策能提高国有企业的研发绩效,对非国有企业影响不明显。由于研发活动的风险较大和企业申请资质认定政策的动机异质性等原因,高科技资质认定政策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高科技资质认定政策并不是完全有效。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许江波 史国梁
以2012~2015年所有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基于PSM模型,从僵尸企业的特征出发,对已有的四种主要的僵尸企业识别方法,即FN-CHK法、连续亏损法、过度借债法和综合定价法,进行非参数检验和统计分析,从而对四种识别方法的有效性进行比较。实证研究结果显示,连续亏损法识别有效性最高,但在国内市场上,其仍存在一定的缺陷。在此基础上,根据国内供给侧改革的社会背景和僵尸企业的经济困境特征,创造性地提出更符合僵尸企业特征的识别方法——四维度识别法,并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验证其科学性和准确性,发现这种识别方法更符合国内实际市场状况。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黎齐
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对定向降准政策效果、持续实施效果以及政策传递途径和政策失效原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定向降准政策释放的流动性未精确流入目标企业、行业;持续实施的定向降准政策也未改善原有政策的效果;定向降准政策以商业银行作为定向引导的途径效果不佳。最后从实施配套政策、改变定向调控思路、激活引导途径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黎齐
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对定向降准政策效果、持续实施效果以及政策传递途径和政策失效原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定向降准政策释放的流动性未精确流入目标企业、行业;持续实施的定向降准政策也未改善原有政策的效果;定向降准政策以商业银行作为定向引导的途径效果不佳。最后从实施配套政策、改变定向调控思路、激活引导途径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邹克 郑云丹 刘熹微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夯实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亟待加快科技金融体系化建设。以首批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利用2003—2018年274个城市数据,在测度城市科技和金融结合水平的基础上,使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方法评估了试点政策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的效果。研究发现:试点政策有利于弥补市场失灵、形成政策引导与资金撬动效应并承担创新风险,显著提高了试点城市的科技和金融结合水平,不同类型的稳健性检验表明结果十分稳健;政策效果的区域异质性在统计学意义上不显著,基期效应使试点政策对中、西部影响幅度更大;通过政策科技金融、市场科技金融及其交互效应促进了试点城市科技与金融结合水平更快地提升。研究结果对科技金融政策完善和深度融合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李成 张玉霞
本文利用2011~2013年企业微观数据,通过"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了"营改增"改革的政策效应。研究发现:由于存在进项税额"抵扣效应","营改增"改革显著提高了试点地区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由于"税负转嫁效应",导致试点地区企业人均销售额显著增加;试点企业有动机加大技术要素投入,全要素生产率显著提升;不同行业间"税负转嫁"难易程度导致试点企业间投资、销售、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幅度存在显著差异。
关键词:
营改增 进项抵扣 税负转嫁 双重差分模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爽 陈儒 姜志德
结合2004—2015年中国首批低碳试点省市面板数据,在测算各省农业碳排放量的基础之上,考虑克服样本选择的内生性和宏观政策影响的外生性问题,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了低碳试点政策对各省农业碳排放影响的效果及原因。结果表明:2004—2015年,5个低碳试点省农业碳排放量普遍处于持续上升态势;低碳试点政策在不同省对农业碳减排的影响效果存在一定差异,其中陕西省、湖北省和辽宁省低碳试点政策有效降低了该地区农业碳排放量,而广东省、云南省政策实施效果不明显;整体上来看,2010—2015年,低碳试点政策的实施未能对农业碳减排产生显著影响,主要原因是现行减排政策的目标偏好性,导致农业领域内碳减排的实施力度不够。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罗登跃 王春峰 房振明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宋光辉 董永琦 许林
针对动量效应在中国股市存在性的争执以及Jegadeesh和Titman(1993)提出的动量策略在中国股市的黯然失色,本文从经典金融框架出发,以股票价格残差(SPR)为基准构建了一种新的SPR动量策略,结果发现:SPR动量策略在超短期、短期以及中期时可以获得显著为正的平均累积超额收益率,证实了中国股市动量效应的存在性;接着对不同行情下的SPR动量策略的有效性进行对比分析;最后考虑交易成本后,检验发现SPR动量策略在理论与实践上均有效。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宋光辉 董永琦 许林
针对动量效应在中国股市存在性的争执以及Jegadeesh和Titman(1993)提出的动量策略在中国股市的黯然失色,本文从经典金融框架出发,以股票价格残差(SPR)为基准构建了一种新的SPR动量策略,结果发现:SPR动量策略在超短期、短期以及中期时可以获得显著为正的平均累积超额收益率,证实了中国股市动量效应的存在性;接着对不同行情下的SPR动量策略的有效性进行对比分析;最后考虑交易成本后,检验发现SPR动量策略在理论与实践上均有效。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戴国强 李良松
外汇市场弱式有效是受到国际学术界广泛关注的一个研究课题,因为它不同于其他市场的有效性,它直接关系到套汇、国际收支、外汇储备、汇率制度和货币政策等各个方面。但是市场弱式有效的数学表述及其检验方法一直都有分歧,本文采用近年来比较常用的鞅差分检验,并用Kuan and Lee(2004)的方法来检验人民币外汇市场的弱式有效性,实证结果表明人民币对美元和港币外汇市场没有达到弱式有效,对其他货币外汇市场弱式有效性值得怀疑,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关键词:
人民币汇率 有效市场假设 鞅差分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朱新蓉 刘银双
从融资可持续性视角,基于2010~2021年新三板企业面板数据,运用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探究金融科技背景下定向支持政策对特定部门信贷融资的有效性及传导机制。结果表明,定向中期借贷便利提高了小微企业信贷可得性及长期信贷获得率。尽管定向中期借贷便利增加了银行体系流动性供给,但主要以利率渠道便利了小微企业融资。尤其是通过金融科技赋能增强了利率传导的正向效应,并有助于弱化流动性渠道的负向作用,进而提高了定向中期借贷便利工具的调控效果,增强了商业银行服务小微企业信贷的可持续性。据此,解决结构性货币政策调控的可持续性问题,关键在于加快现代商业银行服务模式数字化转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晓轩 刘那日苏
传统经济学的自然资源促进经济增长现象在近代被质疑,而资源诅咒效应是否成立也存在着争议。在政策制度影响下,资源诅咒效应是否被缓解?并且资源开发与经济增长的是否受到政策的影响?这些是非常需要检验的问题。文章围绕以上问题,利用双重差分方法进行检验。检验发现我国省域层面资源诅咒效应不明显,资源开发促进经济增长,同时双重差分方法检验发现西部大开发政策会改善资源开发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陈林 夏俊
文章将1999年的高校扩招视为一次公共政策实验,基于准实验与双重差分法的研究框架,利用1998~2011年29个内地省份和香港、台湾地区的面板数据,以DEA—Tobit计量模型就高校扩招政策对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高校扩招对内地省份的创新总产出有正向作用,但同时对效率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冲击,扩招后的地区创新效率会因政策冲击下降约35.7%。从持续影响看,扩招后培养的"新大学生"在高等教育人口中占比越高,该地区研发人员的平均创新效率就越低。虽然导致高等教育投入激增的高校扩招政策存在刺激创新总产出的积极效应,但对技术创新效率产生了一定的负面作用,高校扩招似乎未能同时提升中国技术创新的质与量。因此,高校扩招政策的综合效应难以用"好"或"坏"进行评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产业政策管控能够提升产能利用率吗?——基于双重差分模型的实证检验
政府引导基金政策的创新驱动效应——基于双重差分模型的实证检验
货币政策如何影响中国的信贷资源再分配——基于双重差分模型的实证检验
“装备制造业振兴规划”的政策效果评价——基于差分内差分方法的实证检验
中国股指期货市场信息有效性研究——基于方差比检验的方法
融资融券对股价特质性波动的影响机理研究:基于双重差分模型的检验
电力行业放松规制改革政策效果的实证研究——基于发电侧数据的双重差分模型检验
县级公立医院试点改革政策效果的实证研究——基于河南省数据的双重差分模型检验
基于修正BGT模型对我国冲销政策的有效性研究——来自2002~2011年的实证检验
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效性的影响研究——基于SVAR模型的实证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