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750)
2023(13649)
2022(11212)
2021(10328)
2020(9020)
2019(20337)
2018(20360)
2017(39860)
2016(21539)
2015(24258)
2014(24025)
2013(23837)
2012(22233)
2011(19993)
2010(20592)
2009(19813)
2008(19922)
2007(18455)
2006(16622)
2005(15105)
作者
(62229)
(51715)
(51710)
(49481)
(32879)
(24708)
(23828)
(20100)
(19410)
(18517)
(17586)
(17168)
(16496)
(16445)
(16175)
(15906)
(15533)
(15221)
(15049)
(14898)
(12910)
(12671)
(12616)
(11855)
(11814)
(11648)
(11610)
(11505)
(10438)
(10342)
学科
(91121)
经济(90947)
(63500)
管理(61859)
(51043)
企业(51043)
方法(39580)
数学(33004)
数学方法(32687)
中国(31111)
(26707)
(23915)
业经(21551)
(21235)
(19296)
银行(19260)
(18388)
技术(18336)
(17669)
贸易(17655)
(17557)
(17178)
(17114)
金融(17111)
农业(17065)
地方(16865)
理论(15738)
(15123)
(13878)
财务(13845)
机构
大学(312760)
学院(309334)
(132035)
经济(129282)
管理(117482)
研究(107136)
理学(99095)
理学院(97999)
管理学(96347)
管理学院(95735)
中国(86436)
(67057)
(66024)
科学(62586)
(54489)
财经(51155)
(50577)
中心(49325)
研究所(48734)
(48362)
(46187)
北京(43334)
业大(42661)
经济学(41327)
(40505)
师范(40159)
农业(39351)
(38468)
(38179)
财经大学(37717)
基金
项目(193565)
科学(152350)
研究(145031)
基金(139522)
(120641)
国家(119603)
科学基金(101660)
社会(93789)
社会科(87964)
社会科学(87936)
(75112)
基金项目(72960)
教育(66003)
(63206)
自然(62522)
自然科(61090)
自然科学(61069)
自然科学基金(59965)
编号(59383)
资助(56515)
成果(50196)
重点(43661)
(43542)
(42156)
(42146)
课题(41021)
创新(39577)
国家社会(38805)
教育部(37529)
(37300)
期刊
(149620)
经济(149620)
研究(100165)
中国(66557)
(51467)
(46637)
学报(46025)
管理(44771)
科学(43003)
(37405)
金融(37405)
大学(35420)
教育(34859)
学学(32765)
农业(30516)
技术(26990)
财经(25887)
经济研究(24501)
业经(24005)
(22217)
问题(20481)
(17576)
(16934)
技术经济(16886)
理论(16228)
图书(15546)
科技(15486)
国际(15189)
统计(15094)
商业(14621)
共检索到4849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吴长剑  刘晓苏  
高科技社会衍生"人为风险",西方发达高科技国家倡导新型风险沟通,而后发场域由于系统落差,呈现出迟滞型风险沟通。通过构建全球化高科技风险社会、全球本地化风险沟通的新分析框架,发现高科技社会我国风险沟通面临着风险的社会放大、气泡结构、路径互动阙如、手段叠加、目标战略缺失、过程碎片化等迟滞困境。通过创新理念、吸纳型风险沟通、复合式路径、平衡化手段、连续统、政府学习和政府职能的"七位一体"再造,可有效重塑高科技社会我国风险沟通,推进国家风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巩前文  李瑾  
农村经纪人作为农户的代理人活跃在市场上,为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连接农户与市场起到了重要作用。由于农户和农村经纪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委托代理关系,所以形成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是必要的。文章以市场—声誉模型理论为基础,构建了一个理论分析框架,通过研究分析发现农户应以隐性激励机制为主,并且为了保障隐性激励机制能发挥最大效用,应注重农村经纪人本地化发展。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何娟  曹洪  
目前对于消费型企业"融通仓"风险管理的研究还相对分散,尚未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理论框架。本文结合消费型企业的特点,分析得出消费型企业"融通仓"风险管理的框架,以期为完善消费型企业"融通仓"风险管理相关问题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个平台。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朱吉庆  
作为一种新兴的现象,新创企业国际化的兴起对传统理论提出了挑战,文章探讨了中国高科技新创企业国际化成长的动因、模式与绩效及其相互关系,建立了一个企业国际化的整合性分析框架,并以展讯通信的案例进行验证,结论如下:第一,企业的国际化需要、国际化机遇和国际化能力,是影响企业国际化战略选择的三个主要因素;第二,新创企业须基于自身特征,寻求适合于自身条件和特征的发展路径和战略模式;第三,企业国际化的绩效将反过来影响企业的国际化需要、国际化机遇和国际化能力。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庞明礼  张风  
城镇化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但被动式城镇化在客观上却成了社会矛盾和社会风险积聚的原因。文章通过构建一个政治经济学分析框架,从经济逻辑、政治逻辑以及政治经济逻辑三个逻辑层面对被动式城镇化社会稳定风险的积聚、压制和风险向危机突变的机理及条件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正是在风险积聚和压制的相互作用下,风险积聚逐渐逼近相关利益群体所能忍受的边界,农民出于政治考量产生了"政治经济人",政府公务员出于经济考量发生寻租产生了"经济政治人",二者的共同作用导致了风险向危机的突变。为了实现城镇化的根本目的,必须内涵式发展与外延式发展并举、着力消除农民群体风险焦虑感、实现城镇化管理的科...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王稳  张阳  石腾超  赵婧  
随着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我国企业海外经营面临的国家风险敞口越来越大,而与之相应的国家风险管理理论却尚待完善。本文首先梳理国家风险的内涵演化及其不同阶段的结构性特征,明晰国家风险的概念边界;然后从国家风险管理效率的视角,采用Worst DEA方法对包括政治风险(含战争和内乱、国有化和征收、汇兑限制等)和主权信用风险在内的国家风险进行评估,形成了一个新的国家风险分析框架;最后,使用该方法对2016年全球192个主权国家的国家风险进行评级,并给出了相应的结果,以期对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和企业"走出去"提供理论指导。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王稳  张阳  石腾超  赵婧  
随着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我国企业海外经营面临的国家风险敞口越来越大,而与之相应的国家风险管理理论却尚待完善。本文首先梳理国家风险的内涵演化及其不同阶段的结构性特征,明晰国家风险的概念边界;然后从国家风险管理效率的视角,采用Worst DEA方法对包括政治风险(含战争和内乱、国有化和征收、汇兑限制等)和主权信用风险在内的国家风险进行评估,形成了一个新的国家风险分析框架;最后,使用该方法对2016年全球192个主权国家的国家风险进行评级,并给出了相应的结果,以期对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和企业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雷宝  
基于复杂和失范的转型时期制度环境,本文运用公共财权资本化风险这个学术新概念,重点剖析了广义公共财权资本化风险的核心内涵、生成条件、外部影响、诱发因素以及路径控制机制,初步构建了转型时期公共财权资本化风险问题的理论分析框架。本文的分析表明,财政收支失范是表象,公共财权滥用才是根本。作为一种特殊的权力存在形态,公共财权资本化风险的孕育、生成及其扩张具有明显的负外部效应,主要包括政府公信力的消减效应、经济资源的耗散效应、利益群体的分化效应以及价值观念的溃散效应。在一定程度上讲,公共财权资本化风险意味着公共权力蜕变成了资本权力,权力主体也主动或被动地被额外租金所"俘获"。基于转轨时期公共财权资本化风险...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苏晓华  
本文从租金的角度对企业治理进行了研究,指出组织租金创造与分配是现代企业治理的重要内容,企业家精神在其中占据着关键地位。文章提出一个关于治理的一般性分析框架,在此框架下结合企业生命周期对高科技企业治理进行了动态研究,并对中国高科技企业治理进行了分析。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雷英  钟凌  
本文将会计师不能保持独立性的可能称为独立性风险,并提出了独立性风险分析框架。这一框架 解释、分析了导致独立性风险的外部诱因和抑制独立性风险的因素,对如何防范和控制独立性风险提出了建议。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裘宗舜  韩洪灵  
独立性风险是研究审计人员独立性问题的核心。然而 ,许多讨论独立性风险的文献通常只专注于某单一因素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 ,忽视不同因素间的相互作用 ,尤其是忽视了独立性风险产生的前因与后果。因此 ,若能在一个单一的分析框架内评估影响独立性风险的相关因素及其后果 ,以对独立性制度安排的有效性提供一个全方位的多元视角。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皓星  
严控银行体系风险与货币政策转型是我国现阶段两大重要议题,银行风险吸收作为经济风险的吸纳、减震、出清“装置”,是联结两者间权衡关系的重要枢纽。本文从银行风险吸收的基础逻辑、影响因素、表现形式与风险出清机制等方面展开分析,构建了银行风险吸收的理论分析框架,并探讨了银行风险吸收面临的问题与阻碍。银行风险吸收来源于银行经营风险的原始属性,具有“微观排斥、宏观吸收,主观排斥、客观吸收”的底层逻辑,这一理论对于货币政策操作、金融监管、银行风险考核、银行救助等问题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与实践价值。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夏少刚  纪凤兰  
风险投资体制作为解决不对称信息问题的一种低交易成本的契约安排,是参与人之间层层博弈后达成的均衡结果,本文剖析了不对称信息与风险投资之间的关系,从一个完整的博弈框架出发,探讨可能的解决方案,包括内生的契约,如有限合伙制、分阶段多轮次投资、投资工具选择、报酬体系等,外生的机制,如法律框架、资本市场、风险投资家市场等。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魏旭  周伊敏  
本文构建理论模型分析巴塞尔协议Ⅲ中新引入的流动性监管对经济的影响。本文发现,流动性监管可以降低银行的系统性风险。更重要的是,这种金融稳定作用并不是以降低银行利润为代价的——考虑到银行持有流动资产的正外部性,流动性监管降低银行系统性风险和提高银行利润可以并行不悖。因此,适当的流动性监管总是能提高社会福利。此外,当经济周期处于繁荣时,银行会减少流动资产的持有,这时更需要流动性监管来防止系统性风险的积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