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326)
- 2023(17275)
- 2022(14749)
- 2021(13767)
- 2020(11668)
- 2019(26295)
- 2018(26125)
- 2017(50132)
- 2016(27044)
- 2015(30197)
- 2014(30123)
- 2013(29777)
- 2012(27028)
- 2011(24133)
- 2010(24305)
- 2009(22987)
- 2008(22936)
- 2007(20566)
- 2006(18317)
- 2005(16768)
- 学科
- 济(109247)
- 经济(109084)
- 业(104195)
- 管理(98740)
- 企(93262)
- 企业(93262)
- 方法(47866)
- 数学(37690)
- 数学方法(37282)
- 财(36041)
- 业经(34136)
- 农(33037)
- 中国(29322)
- 制(27305)
- 务(25622)
- 财务(25549)
- 财务管理(25511)
- 企业财务(24211)
- 技术(23652)
- 农业(22919)
- 理论(21663)
- 和(20720)
- 学(20521)
- 银(20006)
- 划(19997)
- 银行(19967)
- 地方(19965)
- 环境(19254)
- 行(18966)
- 体(18961)
- 机构
- 学院(387289)
- 大学(385318)
- 管理(159068)
- 济(154622)
- 经济(151197)
- 理学(135958)
- 理学院(134538)
- 管理学(132505)
- 管理学院(131784)
- 研究(123216)
- 中国(99585)
- 京(82869)
- 财(77252)
- 科学(75126)
- 农(60951)
- 所(60864)
- 财经(60280)
- 江(59005)
- 中心(57006)
- 业大(55903)
- 经(54641)
- 研究所(54628)
- 北京(52575)
- 农业(47416)
- 州(47405)
- 范(47030)
- 师范(46601)
- 经济学(45301)
- 院(44980)
- 财经大学(44607)
- 基金
- 项目(256634)
- 科学(203493)
- 研究(190590)
- 基金(186949)
- 家(161112)
- 国家(159712)
- 科学基金(139491)
- 社会(120539)
- 社会科(114190)
- 社会科学(114163)
- 省(100913)
- 基金项目(99337)
- 自然(90447)
- 自然科(88307)
- 自然科学(88289)
- 自然科学基金(86761)
- 教育(85917)
- 划(83581)
- 编号(77388)
- 资助(76082)
- 成果(62249)
- 创(56995)
- 重点(56508)
- 部(56048)
- 发(53876)
- 课题(52671)
- 创新(52508)
- 制(50726)
- 国家社会(49243)
- 教育部(48376)
- 期刊
- 济(177421)
- 经济(177421)
- 研究(117035)
- 中国(78612)
- 管理(64604)
- 财(62908)
- 农(56298)
- 学报(56092)
- 科学(53710)
- 大学(43627)
- 学学(41120)
- 教育(39916)
- 融(39486)
- 金融(39486)
- 农业(38660)
- 技术(35751)
- 业经(30446)
- 财经(30009)
- 经济研究(26290)
- 经(25586)
- 业(22430)
- 问题(22347)
- 技术经济(20775)
- 科技(20703)
- 理论(19259)
- 现代(19154)
- 财会(18288)
- 图书(17835)
- 版(17474)
- 实践(17424)
共检索到5844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运生
创新生态系统是由高科技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形成的基于构件/模块的知识异化、共存共生、共同进化的创新体系。系统中一个企业技术创新的最终成功往往依赖于他人,依赖于众多与之兼容的协作R&D与技术标准合作,从而引发了传统R&D项目管理风险以外的依赖性风险、整合性风险、关系风险、结构风险等等,从伙伴遴选、网络治理等角度控制这些风险成为当今学术界正在深入探讨的问题之一。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利飞
高科技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是面向顾客需求,以技术标准为纽带,基于配套技术由高科技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形成的共存共生、共同进化的创新体系。系统形成基于平台的开放式创新机制吸引外部创新,形成强有力的技术标准推广机制收割网络外部性带来的丰厚利润,形成生态位决策机制实现企业优势互补,形成利益协调机制防止支持者"用脚投票"。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郑少芳 唐方成
本文基于高科技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的知识结构,从知识治理的视角,结合动态创新环境,对高科技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的知识治理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以华为的知识治理机制作为案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模块化分工、知识选择性披露、创新生态系统的集体认同、创新外部合法性和交叉专利许可等知识治理机制有助于化解高科技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的知识风险,提高知识治理绩效。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曾德明 邹思明 张运生
高科技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是以技术标准及平台为纽带,由高科技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形成的具有类似自然生态系统特征的技术创新体系。定价使得协同收益在合作各方之间自由流动而成为创新生态系统利润分配的有效方式。在分析创新生态系统价格特征后,通过多案例分析论证创新生态系统的定价模式:以零价格获取蚂蚁经济效应并联动销售其他盈利产品的免费模式,借助交叉网络外部性捆绑销售相关产品的价格补贴模式,以专利交叉许可和专利组合许可为基础的技术标准定价模式以及包含单向定价和双向定价的平台定价模式。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利飞
高科技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是基于关联互补技术由高科技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形成的共存共生、共同进化的创新体系。"平台企业+互补企业"是其主要的组织模式。通过对微软、英特尔、思科、IBM等企业案例研究发现,创新生态系统平台领导战略包括:基于技术标准创新模式选择、平台接口开放与专利许可策略选择的技术标准化战略;基于合作盈利模式选择、合作伙伴等级制度制订、技术支持活动实施的创新激励战略;基于内部研发、合作研发、研发并购模式选择的互补技术研发战略;以及平台企业内外部冲突协调战略。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栾永玉
跨国创新生态系统以技术标准化战略为纽带,由高科技企业在全球范围内通过开展协作研发、知识产权许可、技术标准合作,形成基于构件/模块的知识异化、共存共生、共同进化的配套性技术创新体系。其内部的企业、创新种群、创新群落、创新网(链)、创新环境分别与一般自然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群、群落、食物网(链)、自然环境具有类似的生态特征及规律,而且,跨国创新生态系统与其它生态组织相比,还具有集群的高度虚拟性、创新的跨国性、合作共生的必然性等特征。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运生
创新生态系统是以技术标准为纽带,基于配套技术由高科技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形成的共存共生、共同进化的创新体系。系统边界由配套技术开发企业和交易费用共同决定,具有开放性、模糊性和变动性等特征。随着技术分工进一步明确和细化,系统将形成基于配套技术的模块化结构,系统成员往往以一个或多个企业为核心,众多外围企业围绕核心企业进行技术兼容配套,最终目标在于提供给顾客一整套技术解决方案。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运生 邹思明 张利飞
创新生态系统是由高科技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形成的基于技术标准/模块的知识异化、协同配套、共存共生、共同进化的技术创新体系。成员企业之间收益分配不均诱发创新生态系统机会主义行为,科学的定价机制因促使收益在合作各方合理流动而成为创新生态系统有效的治理工具。主要的治理模式包括具有进入权限制与专利许可定价特征的俱乐部型治理模式、具有平台企业权威控制与合作伙伴价格补贴特征的辐射型治理模式、具有依托开放源代码渗透市场并以增值业务赢利特征的渗透型治理模式。
关键词:
创新生态系统 治理模式 定价 技术标准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运生
面向客户需求,以技术标准为创新耦合纽带,由具有显著"交叉网络外部性"的高科技企业形成的基于构件/模块的知识异化、协同配套、共存共生、共同进化的技术创新体系,具有类似自然系统一般生态关系特征,可视为一种"创新生态系统"。将非线性生态动力学、行为生态学等基本研究方法与博弈论、实物期权方法相结合,提出了一套相对完善的高科技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技术标准许可价格结构及非平衡性理论一般性分析框架、要素与思路,通过构建技术标准非线性许可定价方法与模型,动态测算不完全信息条件下技术标准许可"基本价"以及不同市场竞争结构条件下技术标准许可的非平衡定价市场反应函数与最优定价公式。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运生 戴海闻 张利飞 王吉斌
运用创新生态学、外部性理论、平台与双边市场理论分析创新生态系统多边成员间外部性来源、表现与形成机理,提出实现外部性内部化的非平衡定价一般性分析框架、要素与思路,提出一套相对完善的高科技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技术标准多边许可收费、免费和补贴模式。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梅强 张兵 李文元
在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内涵与生态特征的基础上,构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模型,进而从企业的视角出发,探讨了系统模型中的创新风险,并提出有针对性的风险控制建议。这一研究的开展,将为构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风险控制机制奠定初步基础,有利于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创新生态系统 风险控制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运生
创新生态系统是由高科技企业以技术标准为创新耦合纽带,在全球范围内形成的基于构件/模块的知识异化、协同配套、共存共生、共同进化的技术创新体系。高科技产业创新生态系统耦合战略由专利许可、协作R&D、技术标准推广合作3个子战略构成,其中专利许可子战略包括专利交叉许可、专利单边许可、后发制人许可、免费许可四种基本模式,协作R&D子战略包括配套型、平台型、经济型协作R&D 3种基本模式,技术标准推广合作子战略包括行政型、市场型、联盟型技术标准推广合作3种基本模式。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李晓娣 张小燕 侯建
创新驱动发展背景下,"掌握技术标准—主导创新生态系统"成为高科技企业把握竞争制高点,实现创新转型升级的核心战略。本文将创新生态系统纳入高科技企业技术标准化驱动机理框架,结合问卷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及层次回归模型,从方法和内容上探讨创新生态系统网络特性在技术标准化驱动企业创新绩效中的路径及影响效应。研究表明:高科技企业技术标准化的协作R&D、技术标准、产业化三要素间相互作用、协同运行;技术标准化驱动创新绩效过程中存在其所处创新生态系统的中介影响效应,且不同维度间的作用路径和效应存在差异。此外,政府行为正向调节技术标准化与创新生态系统关系。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刘丹 衣东丰 王发明
建立一个完整、高效的创新生态系统是破解科技型小微企业创新困境、提高创新效率,以及助力新旧动能转换的有效途径。基于生态系统理论和演化动力学模型,构建科技型小微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网络框架和网络联结模式,利用竞争、互利共生和捕食关系演化模型,分析演化模型的均衡点及其稳定条件。结果发现,创新生态位重叠程度决定了竞争激烈程度,系统演化均衡条件是主体间分工程度高,且嵌入适度。最后,从价值主体和机构主体两个方面提出推进科技型小微企业创新生态系统不断进化的治理策略。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马宗国 赵倩倩
通过对国际典型高科技园区创新生态系统进行案例解析,发现国际典型高科技园区创新生态系统分为创新政策系统引导、营商环境系统共享、企业研发创新系统驱动、创新型人才系统驱动、文化系统培育五种发展模式;在演化发展成熟的过程中,某一子系统起主导作用,其他子系统起辅助作用,共同促进园区创新生态系统的成功升级;政府政策的导向作用、创新人才的驱动作用、创新环境的基础作用是园区创新生态系统建设成败的关键因素。借鉴国际典型高科技园区的成功经验,推动我国高科技园区创新生态系统高质量发展,应完善园区顶层规划,制定"和而不同"的园区创新政策;打造特色鲜明的园区高端主导创新群落,优化宜居宜业的园区生态环境;实施园区创新人才系统"强磁场"战略,创新园区人才"引、留、用"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