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875)
- 2023(15895)
- 2022(13446)
- 2021(12494)
- 2020(10385)
- 2019(23930)
- 2018(24124)
- 2017(46191)
- 2016(24881)
- 2015(28178)
- 2014(28475)
- 2013(28050)
- 2012(25935)
- 2011(23556)
- 2010(23913)
- 2009(21650)
- 2008(20950)
- 2007(18691)
- 2006(16488)
- 2005(14754)
- 学科
- 济(112016)
- 经济(111920)
- 管理(71081)
- 业(70549)
- 企(57399)
- 企业(57399)
- 方法(47054)
- 数学(40653)
- 数学方法(39962)
- 中国(30890)
- 农(29960)
- 地方(27433)
- 业经(25617)
- 技术(22588)
- 学(21816)
- 财(21339)
- 农业(20559)
- 贸(18585)
- 贸易(18569)
- 理论(18311)
- 制(18154)
- 易(17919)
- 和(17069)
- 环境(16488)
- 银(16303)
- 银行(16257)
- 融(15932)
- 金融(15930)
- 行(15667)
- 地方经济(15193)
- 机构
- 学院(357603)
- 大学(356220)
- 济(143198)
- 管理(142887)
- 经济(139994)
- 理学(123260)
- 研究(122117)
- 理学院(121911)
- 管理学(119583)
- 管理学院(118953)
- 中国(90019)
- 京(77530)
- 科学(76104)
- 财(61799)
- 所(61547)
- 农(58352)
- 研究所(55951)
- 中心(54978)
- 业大(53621)
- 江(53202)
- 北京(49684)
- 财经(49215)
- 范(48482)
- 师范(48032)
- 农业(45108)
- 经(44597)
- 院(44590)
- 州(43822)
- 经济学(41624)
- 技术(40952)
- 基金
- 项目(242326)
- 科学(190634)
- 研究(179001)
- 基金(172945)
- 家(150234)
- 国家(148976)
- 科学基金(128116)
- 社会(110963)
- 社会科(105284)
- 社会科学(105257)
- 省(96839)
- 基金项目(91365)
- 自然(82897)
- 教育(82461)
- 自然科(80996)
- 自然科学(80981)
- 划(80683)
- 自然科学基金(79492)
- 编号(73950)
- 资助(72156)
- 成果(59557)
- 发(55488)
- 重点(54361)
- 部(52488)
- 课题(51714)
- 创(51309)
- 创新(47818)
- 科研(45422)
- 项目编号(45048)
- 教育部(44848)
- 期刊
- 济(161657)
- 经济(161657)
- 研究(105615)
- 中国(73981)
- 管理(54566)
- 农(53740)
- 学报(53707)
- 科学(51533)
- 教育(45671)
- 财(44271)
- 大学(40998)
- 学学(38327)
- 农业(37785)
- 技术(36552)
- 融(30470)
- 金融(30470)
- 业经(28301)
- 经济研究(25349)
- 财经(22987)
- 问题(20748)
- 科技(20258)
- 图书(20099)
- 技术经济(19822)
- 业(19756)
- 经(19708)
- 坛(16950)
- 论坛(16950)
- 理论(16892)
- 统计(16851)
- 商业(16544)
共检索到5342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芹 何彬斌 吕郑超 谭凯
产业共性技术对于促进国家产业技术发展与科技进步具有重要作用,因而成为各国政府的重要科技政策。高科技产业集群技术的获取多以合作为主要模式,从我国高科技产业集群发展实践来看其共性技术研发的模式主要有:以政府为主导,企业和科研院所合作为依托;根据市场需求,单个企业和科研院所自发合作;合作形成产业联盟。在合作模式基础上,实施模块化决策、积极筹措资金、阶梯式研发等措施积极构建共性技术合作研发创新系统。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邵欣平 王建平
在我国未来的高科技产业化发展进程中,高科技产业是塑造以大加工工业为主的产业形象,还是依据现有科技资源,以现有产业条件为基础,走以智能型的系统集成模式为主的产业发展道路,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发展模式。前一个发展模式目前在现实中已面临严峻的挑战,有以下实例为证。 实例之一:一家全国著名的计算机公司,对中国的计算机发展作出了不可或缺的贡献。为了公司进一步发展,公司领导层作出了重大战略决策,在南方某市建立一家亚洲最大的微机及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戴淑庚
美国高科技产业融资模式深深打上了证券市场主导的融资体系的烙印。高科技企业融资结构的选择大体上还是遵循所谓“啄食顺序理论”,且各阶段有着不同的最优资本结构。同时,其融资模式又具有自身的特点。形成这种模式的主要原因是政府对银行的严厉管制,技术创新活跃以及政府的推动作用。这种模式具有有利于风险资本形成等诸多优点,但也存在许多缺陷。在新形势下,美国对其高科技产业融资模式进行不断完善。
关键词:
美国 高科技产业 距离型融资 关系型融资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玲 杨锐
本文利用"网络—资源—能力"分析框架,从社会网络的视角分析了集群创新的功能效应,认为其主要取决于创新活动发生的条件和过程,并提出了联结能力、技术能力以及政府推动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有助于集群创新产生的假设,且通过实证分析比较了苏州IT产业集群和宁波传统产业集群的创新差异,得出了创新条件和创新过程对于不同类型产业集群的创新活动具有不同效应的结论。
关键词:
集群创新 创新差异 社会网络
[期刊]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Documents Publishing House)
[作者]
万劲波 崔志明 浦根祥
科技进步和知识创新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许多先进国家均认识到科技、信息及知识对国家整体竞争力的重要性,将科技政策视为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致力于科技资源的整合与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以促进研发与创新,推进产业升级。技术预见是指不仅从技术的角度,而且从与之相关的更广泛的社会、经济与环境方面评估技术的潜力的过程。它已经被作为战略管理和规划的工具之一在一些国家得以运用,正在得到普遍的接受。本文对技术预见视野中的高科技产业集群及创新中心建设进行了有益探讨,目的是为正在我国开展的产业集群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
技术预见 高科技产业集群 创新中心建设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薛荣久
两岸高科技产业的合作与发展自80年代中期开始启动,目的是为寻求生产基地;开拓新客户,扩大销售市场;配合供应链体系转移;利用特有的产业网络进行国际分工布局,提升整体的产业竞争力。台商在大陆的研发呈现出积极参与布局、构建研发基地、扩大合作对象及加强标准化合作的趋势。
关键词:
台湾 高科技产业 研发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戴业炼 扬拉克
从增强软实力的视角,提出科技进步是形成软实力亲和效应的关键,必须重视文化高科技产业集群的构建,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王鹏
由于科技环境与经济发展条件不同,海峡两岸高科技产业竞争力存在一定的差异,相互之间进行分工互补与产业合作显得十分必要。为迎接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的挑战,未来两岸应针对不同生命周期高科技产业发展的需要,制定适时有效的分工合作模式,共同开创新的发展契机。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常健聪
该文采用外文文献和西方研究机构的数据,以美国学术界的视角解读中国对美国高科技产业的投资,挖掘此类投资的内在动机,分析中国投资美国高科技产业对美国社会产生影响的正反两方面争议,探索出美国社会和学术界对于中国高科技投资的各种担忧的来源和依据,研究这些争议和担忧对于中国海外高科技投资的冲击,并从美国各界对于中国高科技投资的反馈上总结我国的经验教训,有助于推动中国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善双边投资关系。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周毓萍,郭庆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陈德金 刘小婧
在高科技产业快速发展时代,各地都在抢占新一轮科技竞争制高点,准确把握产业发展方向对促进区域经济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技术预见的视角,构建产业选择评价指标体系,借助德尔菲方法选择了福建高科技产业的六大发展方向;并利用有关数据进一步进行检验技术预见的结果,研究发现:基于技术预见的发展方向选择与福建有关高科技产业发展规划具有高度一致性,凸显了技术预见的科学性与前瞻性。
关键词:
技术预见 高科技产业 发展方向 实证分析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李非 熊俊莉
知识经济时代,各国和地区都把发展高科技作为提高竞争力的主要手段,纷纷制定相应的战略措施加速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两岸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确立了各自高科技产业的分类标准,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高科技产业政策。经过十多年发展,两岸高科技产业已经各具规模和特色,在此进程中两岸在高科技产业上的合作也日益加深。
关键词:
高科技产业 两岸 发展现状 合作
[期刊]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
[作者]
赵大平 熊祚生
中国高新区地方政府主导的政府创新资金,过度强化了地区竞争,弱化了市场优胜劣汰机制,导致了各地高新区产业严重趋同和产业集聚规模非有效,以致资本市场和市场中介无效率,不利于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因此有必要转变政府创新资金的运作模式,打破政府创新资金的区域垄断和发挥国家产业政策的引导作用,从而有利于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推动产业结构按市场规律演进升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晓光,樊杰,陈汉欣
文章分析了成都市高科技产业发展的特点,指出目前制约成都高科技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转变政府职能,加大资金投入,提高创新能力,根据比较优势发展具有一定基础的中药现代化加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的高技术产业,同时利用高技术推动传统工业的改造,以柔性生产推动军工改造的政策建议,为成都高科技产业发展提供了决策参考。
关键词:
成都 高科技产业 创新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汪明峰
本文首先概述了高科技产业的主要特点及其对城市发展的促进作用。由于高科技产业的区位选择受大学研究活动的影响显著 ,本文继而分析了大学对城市经济发展的激励作用 ,最后总结了高科技产业与大学研究对于城市产业选择的政策含义。
关键词:
高科技产业 大学研究 城市发展 政府政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