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665)
- 2023(5158)
- 2022(4220)
- 2021(3763)
- 2020(3095)
- 2019(6691)
- 2018(6331)
- 2017(11780)
- 2016(6545)
- 2015(6768)
- 2014(6390)
- 2013(6163)
- 2012(5451)
- 2011(4823)
- 2010(4593)
- 2009(4133)
- 2008(3948)
- 2007(3276)
- 2006(2708)
- 2005(2160)
- 学科
- 济(23103)
- 经济(23074)
- 业(18219)
- 管理(18115)
- 企(13799)
- 企业(13799)
- 方法(11677)
- 数学(10752)
- 数学方法(10674)
- 农(7305)
- 财(6718)
- 贸(6420)
- 贸易(6420)
- 学(6310)
- 易(6282)
- 中国(5739)
- 业经(5437)
- 农业(5204)
- 技术(4531)
- 环境(4319)
- 务(4222)
- 财务(4221)
- 财务管理(4217)
- 企业财务(4027)
- 制(3783)
- 产业(3772)
- 划(3514)
- 地方(3415)
- 出(3396)
- 银(3372)
- 机构
- 大学(91869)
- 学院(90947)
- 济(36438)
- 经济(35923)
- 管理(34593)
- 研究(32459)
- 理学(31488)
- 理学院(31113)
- 管理学(30538)
- 管理学院(30403)
- 农(25710)
- 科学(23472)
- 中国(22633)
- 农业(20931)
- 业大(20815)
- 京(18386)
- 所(17487)
- 研究所(16703)
- 农业大学(14413)
- 中心(14381)
- 财(14284)
- 财经(12391)
- 江(12325)
- 院(11975)
- 经(11499)
- 经济学(11348)
- 室(11322)
- 实验(10838)
- 业(10755)
- 北京(10755)
- 基金
- 项目(72262)
- 科学(56132)
- 基金(54117)
- 家(51270)
- 国家(50855)
- 研究(44064)
- 科学基金(42287)
- 自然(30164)
- 社会(29733)
- 基金项目(29527)
- 自然科(29527)
- 自然科学(29513)
- 自然科学基金(29028)
- 社会科(28305)
- 省(28298)
- 社会科学(28297)
- 划(24770)
- 资助(20870)
- 教育(19525)
- 重点(16633)
- 计划(16574)
- 创(15584)
- 部(15289)
- 发(15170)
- 科研(15020)
- 编号(14993)
- 科技(14866)
- 业(14713)
- 创新(14627)
- 农(13165)
共检索到1162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党广成 刘羽清 付佩胜 程安达 刘洋 赵燕 朱永安 宋憬愚 季相山
采用自雌鱼口腔中取出受精卵人工孵化的方法建立了尼罗罗非鱼家系20个。受精后9d,将各家系鱼苗分成两份,分别在28℃(对照组)和36℃(高温诱导组)下养殖,诱导处理12d后,统计高温诱导期成活率并将实验鱼转入自然水温下培育,养殖60~120d后对各实验组的雄性率及生长情况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高温处理对仔鱼的成活率没有影响,但能显著提高某些家系的雄性率,如F27(诱导组88%,对照组49%)、F37(诱导组90%,对照组53%)和F41(诱导组91%,对照组53%);高温处理后多数家系的雄性率略有升高,但不显著;有两个家系高温诱导组雄性率低于对照组,分别是F8(诱导组43%,对照组46%)和F35...
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 高温诱导 成活率 性比 生长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春歌 赵燕 陈红菊 付佩胜 王慧 季相山
利用qRT-PCR系统分析了高温诱导对8月龄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性腺组织中8个性别分化相关基因、4个热激蛋白基因及2个甲基转移酶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高温诱导能显著下调卵巢发育相关基因Cyp19a1a、ERα和ERβ的表达水平(P0.05),这与高温对性腺分化期罗非鱼性别分化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不同。高温诱导后雌雄鱼性腺中Hsp70的表达水平显著上升(P<0.05),而DNAJB1的表达水平却显著下降(P<0.05),Hsp27和Hsp90的表达水平无显著变化。高温...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赵岩 赵金良 罗明坤 梁从飞 李传阳 伍勇
为了提高尼罗罗非鱼和萨罗罗非鱼人工杂交种的制种效率,以尼罗罗非鱼为母本,萨罗罗非鱼为父本进行人工授精,用冷休克抑制第二极体释放的方法诱导异源三倍体。实验对人工授精后处理起始时间(timing after-fertilization,TA)、处理温度(temperature,T)、处理持续时间(duration,D)这3个参数分别进行单因素实验,并设立尼罗罗非鱼♀×尼罗罗非鱼、尼罗罗非鱼♀×萨罗罗非鱼两个对照组。在T=♂♂9℃、D=30 min下,受精后10 min处理组检测不到三倍体;在TA=7min、D=30 min下,T=5~9℃能得到97.2%~100%的三倍体诱导率;在TA=7 min...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媛媛 宋理平 胡斌 冒树泉 许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姜黄素对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幼鱼生长性能的影响和对四氯化碳(CCl_4)诱导鱼体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为筛选治疗鱼类肝脏综合征的绿色药物提供理论依据。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不同水平(0、15 mg/kg、30 mg/kg、60 mg/kg、120 mg/kg和240 mg/kg)的姜黄素,连续饲喂鱼体8周后进行采样,探讨姜黄素对尼罗罗非鱼生长的影响,并采用CCl_4诱导鱼体急性肝损伤,72 h后采集血液和肝组织,检测相关抗氧化指标以及肝组织切片的变化。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60 mg/kg和120 mg/kg姜黄素可显著增加鱼体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P<0.05),而血浆总蛋白(TP)、白蛋白(ALB)、谷胱甘肽(GSH)、血浆总抗氧化能力(T-AOC)、肝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却显著高于对照组(P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朱佳杰 林勇 陈忠 李莉萍 唐瞻杨 杨慧赞 罗永巨 甘西
以卵黄囊期吉富罗非鱼仔鱼为试验对象,对比不同温度诱导对其生长速度、存活率和畸形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经不同温度诱导10 d后,吉富罗非鱼仔鱼的生长率和存活率差异显著,而畸形率差异不明显。其中28℃水温诱导的生长率和存活率最高,生长率显著高于其他各个温度处理组(P<0.05),38℃的生长率和39℃存活率最低,死亡率为100%。上述结果表明,高温诱导显著影响着吉富罗非鱼仔鱼的生长率和存活率,因此在吉富罗非鱼苗种繁育过程中注意合理调节培育温度,提高苗种的质量。
关键词:
罗非鱼 温度 生长 存活率 畸形率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王飞 庄青青 梁从飞 颜标 赵金良
mTOR信号通路是动物生长发育的重要调控通路之一。以尼罗罗非鱼为实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盐度梯度对尼罗罗非鱼生长的影响,以及mTOR通路下游调节因子p70s6k和4ebp1的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变化。30 d养殖结果显示,盐度增加对尼罗罗非鱼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0、15、20、25盐度下,尼罗罗非鱼日均增重率分别为(0.48±0.13)g/d、(0.31±0.09)g/d、(0.14±0.08)g/d、(0.09±0.03)g/d。荧光定量PCR显示,p70s6k mRNA相对表达量随着盐度梯度升高而下降,0盐度组中表达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盐度组(P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程香菊 肖耿锋 谢骏 舒锐
曝气流量是曝气推流循环养殖系统的重要控制性因素,为综合研究不同曝气流量对鱼类生长和鱼肉品质的影响,参照野外养殖基地,利用自行设计的室内循环流水养殖模型,在0、30和50 L/min 3组曝气条件下,以尼罗罗非鱼[初始体质量为(23.61±3.50)g]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56 d的实验研究。结果显示:①30 L/min组中尼罗罗非鱼的最终体质量和特定生长率分别为(79.56±3.82)g和(2.81±0.54)%/d,其中特定生长率比0和50 L/min组分别高出11.07%和8.49%,同时该曝气流量下血清中的总蛋白和甘油三酯浓度较高,而尿素氮浓度较低,比如第56天时总蛋白浓度比0和50 L/min组分别高出57.43%和10.43%,甘油三酯浓度则分别高出22.19%和12.32%,但尿素氮浓度降低了39.02%和37.50%。葡萄糖浓度受曝气流量影响不显著。50 L/min组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高于30和0 L/min组;②第56天时30 L/min组中鱼肉的硬度、弹性和咀嚼性高于0和50 L/min组,比如硬度分别比0和50 L/min组高出27.10%和15.85%,弹性则高出9.10%和3.54%,咀嚼性则高出42.25%和24.06%,而回复性在50 L/min组略高于其他两组。研究表明,低曝气流量(0 L/min)下,由于缺少水流刺激和溶解氧含量不足,导致尼罗罗非鱼生长速度缓慢,而高曝气流量(50 L/min)下流速过大会加快尼罗罗非鱼体内营养物质的消耗,中等曝气量(30 L/min)最有利于尼罗罗非鱼的生长和鱼肉品质的提升。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徐勇 胡彩虹 熊莉 夏枚生
为了对黄霉素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提供依据,将180尾平均质量3.90 g左右的健康尼罗罗非鱼随机分为2组,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30尾,一组饲喂基础日粮(对照组),另一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4 mg/kg黄霉素,以研究黄霉素对尼罗罗非鱼生长、微生态和免疫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黄霉素使尼罗罗非鱼日增质量和特定生长率分别提高了11.11%(P<0.05)和5.38%(P0.05);黄霉素使尼罗罗非鱼肠道细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对皮肤和鳃细菌数量以及皮肤、鳃和肠道的菌群组成均无显著影响...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廖朝兴 吴达辉 游文章 黄忠志
本试验是以酪蛋白、马铃薯淀粉等组成的精制饲料。在65天饲养试验中所得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混合维生素对尼罗罗非鱼的生长、食欲及饲料效率等都有显著影响,其平均增重率快30%左右,饲料消耗降低25%。饲料中不添加混合维生素,但与青饲料结合投喂也能起到与添加混合维生素相同作用。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建 王琨 陈建春 叶继丹
为了探讨尼罗罗非鱼对不同循环饥饿投喂模式的补偿生长效应,本实验分别采用每天投喂(S0)及饥饿1 d+投喂3 d(S1F3)、饥饿1 d+投喂5 d(S1F5)、饥饿1 d+投喂7 d(S1F7)、饥饿2 d+投喂3 d(S2F3)、饥饿2 d+投喂5 d(S2F5)和饥饿2 d+投喂7 d(S2F7)6种不同的循环投喂模式,用含33%蛋白质和8%脂肪的饲料饲养尼罗罗非鱼(均重13.50 g),饲喂期为43 d。结果显示,S0组的增重率(806.74%)最高,与S1F3、S1F5和S1F7组差异不显著,但分别比S2F3、S2F5和S2F7组显著提高40.3%、33.6%和10.4%;S0组的特定...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蒋明 仲维玮 田娟 文华 刘波 吴凡 刘伟
【目的】研究经硫酸亚铁和高温脱毒处理后的棉粕,以不同比例替代豆粕时对尼罗罗非鱼幼鱼生长、体内组织游离棉酚含量、体组成及血清转氨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硫酸亚铁和高温2种方法对棉粕进行脱毒处理,以未处理及脱毒处理后的棉粕分别替代对照饲料中1/3和2/3豆粕,共配制7组等氮、等能的饲料,饲养尼罗罗非鱼幼鱼(初始体质量(7.27±0.25)g)70 d,测定体质量增长率、饲料系数、鱼体营养成分、体内组织游离棉酚含量和血清转氨酶活性等指标。【结果】各组尼罗罗非鱼幼鱼的体质量增长率、特定生长率、成活率及鱼体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未经脱毒处理棉粕替代2/3豆粕组的饲料系数显著高...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俊丽 于广丽 刘凯 关建义 聂国兴
以尼罗罗非鱼(Tilapia nilotica)为试验对象,初始平均体重为(106.16±16.77)g,小麦基础饲料为对照,小麦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不同水平的木聚糖酶(0.05%,0.10%,0.15%),75 d后测定其增重率、内脏指数、肝胰脏指数、肠道指数、表观消化率及肌肉营养成分。结果表明,对照组尼罗罗非鱼的增重率为258.24%,0.05%和0.10%组的增重率较对照组分别提高8.29%和17.45%(P<0.01)。对照组肠道指数和肝胰脏指数分别为1.90和2.82,0.05%组的肠道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0.10%组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0.05%,0.1...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强俊 徐跑 何杰 李瑞伟
采用中心复合实验设计(CCD)和响应曲面方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探讨了温度(18~37℃)和盐度(0~16)对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miloticus)仔鱼生长和存活的联合影响。结果表明,本实验条件下,温度与盐度的一次与二次效应对特定生长率和存活率均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温度或盐度的上升,生长与存活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温度与盐度间存在互作效应(P<0.05),温度为18~20℃时,仔鱼的特定生长率与存活率在盐度为8~9时较高;随着温度上升,27~32℃时,盐度为5~7时较高;高温环境时(35~37℃),盐度在...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路广金 张冲 周建平 赵亚选 李岩 姚智磊 于明 陈广韬 季相山 陈红菊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 Plantarum) LP-37与戊糖片球菌(Pediococcus pentosaceus) PP-23对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生长及免疫性能的影响, 试验共分为7组: 对照组C0: 投喂基础饲料; L1-L3组: 在基础饲料中添加不同浓度(1.0×10~(6) CFU/g、1.0×10~(7) CFU/g、1.0×10~(8 )CFU/g)植物乳杆菌LP-37; P1-P3组: 在基础饲料中添加不同浓度(1.0×10~(6) CFU/g、1.0×10~(7) CFU/g、1.0×10~(8 )CFU/g)戊糖片球菌PP-23。结果表明: 除L1组外, 其余试验组末均重(123.22~158.60) g较C0组(118.16±4.88) g均显著增高(P<0.05); 除L1组与P1组外, 其余试验组增重率(128.69%~156.20%)较C0组(108.16±0.45)%均显著提高(P<0.05), L3与P2组末均重和增重率极显著地高于C0组(P<0.01)。各试验组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尼罗罗非鱼3种消化酶活性, 并且与促生长结果类似, L3和P2组提升的幅度最大, L3组分别为: 蛋白酶(1.39±0.06) U/mg、α-淀粉酶(55.20±3.39) U/dL、碱性磷酸酶(3.28±0.28) U/L; P2组分别为: 蛋白酶(1.40±0.04) U/mg、α-淀粉酶(65.28±11.50) U/dL、碱性磷酸酶(3.50±0.36) U/L。与C0组相比, 各试验组脾脏IL-1β与IFN-γ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5), 且L3与P2组下调程度最大; 各试验组头肾IL-1β表达水平也显著下调(P<0.05), 其中L3和P2组下调幅度也最大。在肠道组织形态方面, 各试验组绒毛高度较C0组均显著增加(P<0.05); L3组和P2组隐窝深度、绒隐比和肌层厚度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与对照组(P<0.05), 其他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 在饲料中添加1.0×10~(8 )CFU/g的植物乳杆菌LP-37和1.0×10~(7) CFU/g的戊糖片球菌PP-23可显著提高尼罗罗非鱼的生长速度、提高其消化酶活性、改善其肠道组织结构、并改变某些免疫基因的表达。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曹振杰 童春 张婧一 杨玲 秦玉广
以初始体重(99.98±2.79)g的尼罗罗非鱼(Oreoehromis niloticus)为研究对象,探讨饲料中添加壳聚糖对其生长和免疫功能的影响。在饲料中添加剂量为0.2%,0.4%,0.6%,0.8%,1.0%的壳聚糖,连续投喂经注射接种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的尼罗罗非鱼30d后,测定血清中抗体效价,60d后测量其相对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蛋白质效率、酸性磷酸酶活性、溶菌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以及活菌攻毒后的免疫保护率。结果表明,用添加量为0.6%壳聚糖的饲料投喂受免罗非鱼,不仅可以提高生长速度,还能提高受免罗非鱼对嗜水气单胞菌的免疫应答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