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62)
- 2023(9074)
- 2022(7568)
- 2021(6842)
- 2020(5739)
- 2019(12675)
- 2018(12414)
- 2017(22625)
- 2016(12884)
- 2015(14140)
- 2014(13818)
- 2013(13416)
- 2012(12515)
- 2011(11262)
- 2010(11122)
- 2009(10192)
- 2008(9904)
- 2007(8776)
- 2006(7655)
- 2005(6895)
- 学科
- 济(46843)
- 经济(46769)
- 管理(35692)
- 业(32613)
- 企(25860)
- 企业(25860)
- 方法(20293)
- 数学(17570)
- 数学方法(17386)
- 农(14265)
- 学(14110)
- 财(13584)
- 中国(13564)
- 制(11095)
- 业经(10601)
- 贸(9802)
- 贸易(9799)
- 易(9424)
- 农业(9405)
- 体(9013)
- 地方(8599)
- 银(8317)
- 银行(8257)
- 融(8157)
- 金融(8150)
- 理论(7952)
- 行(7873)
- 务(7827)
- 财务(7806)
- 财务管理(7787)
- 机构
- 大学(183299)
- 学院(181167)
- 济(69960)
- 研究(69700)
- 经济(68484)
- 管理(64265)
- 理学(55772)
- 理学院(55044)
- 管理学(53821)
- 管理学院(53523)
- 中国(50465)
- 科学(47726)
- 农(47098)
- 京(39896)
- 所(38141)
- 农业(37861)
- 业大(36374)
- 研究所(35255)
- 财(31741)
- 中心(30770)
- 江(28069)
- 院(25348)
- 财经(25033)
- 农业大学(24749)
- 北京(24655)
- 省(24033)
- 经(22872)
- 范(22560)
- 师范(22046)
- 技术(21728)
- 基金
- 项目(130008)
- 科学(100249)
- 基金(94571)
- 家(88257)
- 国家(87531)
- 研究(84906)
- 科学基金(71981)
- 社会(53255)
- 省(51623)
- 社会科(50316)
- 社会科学(50301)
- 自然(50141)
- 基金项目(49982)
- 自然科(49023)
- 自然科学(49001)
- 自然科学基金(48139)
- 划(44714)
- 教育(38646)
- 资助(38071)
- 编号(31599)
- 重点(30250)
- 计划(28217)
- 部(27703)
- 发(27547)
- 创(27323)
- 科研(26017)
- 创新(25634)
- 科技(25412)
- 成果(25018)
- 业(24460)
共检索到2694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朱艳青 陈素华 陈爱华 张志东 张雨 曹奕 彭禹衡 赵永超 杨家新 吴杨平
为探讨高温胁迫对江苏、广西两个文蛤(Meretrix meretrix)群体生理代谢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本实验设置4个温度梯度25 ℃(对照组)、30 ℃、35 ℃、40 ℃,测定江苏、广西文蛤的存活率、耗氧率、排氨率以及肝胰腺中过氧化氢酶(CAT)、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溶菌酶(LZM)的活性和丙二醛(MDA)的含量,比较两个文蛤群体耐热性能差异。结果显示:(1)广西文蛤在高温胁迫下的存活率显著高于江苏文蛤(P<0.05),35 ℃、40 ℃下江苏文蛤的存活率分别为66.67%、11.67%,而广西文蛤存活率分别为98.33%、33.33%。江苏文蛤24 h、36 h的半致死温度(LT50)分别为38.28 ℃、36.51 ℃,而广西文蛤24 h、36 h的半致死温度(LT50)分别为41.55 ℃、38.98 ℃。江苏、广西文蛤耗氧率和排氨率均随温度升高而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且广西文蛤耗氧率、排氨率较江苏文蛤后一步达到峰值;(2)高温胁迫下,江苏文蛤MDA含量显著高于广西文蛤(P<0.05);广西文蛤肝胰腺中T-SOD、CAT和LZM活性都显著高于江苏文蛤(P<0.05)。研究表明,在应对高温应激时,广西文蛤较江苏文蛤具有更强的自身免疫机制的调节能力,因此广西文蛤的耐高温能力强于江苏文蛤。本研究工作为开发文蛤耐高温新品系提供理论基础,并为文蛤养殖产业高效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
文蛤 高温胁迫 代谢速率 抗氧化酶活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刘石林 茹小尚 徐勤增 柏雨岑 李静 张立斌 杨红生
以定向选育的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耐高温品系子三代(F3组)和未经选育的普通刺参(c组)1龄幼参[(13.6±1.8)g/头]为研究对象,在室内模拟池塘夏季高温环境,比较了两个群体在25℃、27℃、29℃、31℃、32℃和33℃6个温度梯度下体壁抗氧化酶(soD、cAt和t-Aoc)、水解酶(Acp和AKp)和溶菌酶(LsZ)活力的差异。结果表明,在抗氧化酶活力方面,F3和c组刺参soD活力均随温度的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当温度为31℃和32℃时F3组soD活力显著高于c组(p<0.05);F3组cAt活力在实验温度范围内均高于c组,且当温度为27~31℃和...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高天 马锋旺 梁东
以昼22℃/夜17℃处理为对照,昼35℃/夜27℃的温度对2个仙客来品种(1011和1051)进行高温胁迫处理,测定了高温胁迫对仙客来叶片中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处理后,2个仙客来品种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减弱,1011品种减幅小于1051品种;1011品种的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均增强,1051品种除POD活性有所增强外,CAT和APX活性均减弱;1011品种抗坏血酸(A sA)含量升高,而1051品种下降。上述结果说明,1011品种较1051品种具有较高的酶性和非酶性活性氧清除能力。
关键词:
仙客来 高温胁迫 抗氧化系统 耐热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徐春梅 陈丽萍 王丹英 陈松 章秀福 石庆华
【目的】研究短期低氧胁迫对水稻幼苗根系生长、呼吸功能和氮代谢的影响,探讨短期低氧胁迫影响水稻幼苗根系形态、分蘖、生物量的积累、根系呼吸强度以及氮代谢的生理机制,并分析低氧胁迫对水稻幼苗根系功能和氮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为探明低氧胁迫对水稻幼苗的伤害及其保护机制奠定基础。【方法】正式试验于2015年在中国水稻研究所网室进行。采用国际水稻研究所营养液配方进行水培试验,以春优84和秀水09为材料,移栽行间距为20 cm,移栽7 d后利用在线溶氧仪设定2个氧浓度:低氧(0—1 mg·L-1)和对照(常规水培,不进行氧调节,水稻在自然状态下生长),处理时间为12 d。采用便携式溶氧仪(HAcHHQ30d...
关键词:
水稻 低氧胁迫 根系活力 氮代谢 酶活性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赵先银 李健 陈萍 李吉涛 何玉英 常志强
比较研究了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和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在对照组(pH 8.2)、低pH胁迫组(pH 7.2)和高pH胁迫组(pH 9.2)养殖水体条件下的存活率、鳃离子转运酶(Na+-K+-ATPase)活力及血淋巴iNOS、PO、SOD、GSH-PX、LSZ活性。结果表明:对照组3种对虾的存活率整个实验期间均为100%;低pH和高pH胁迫条件下,日本囊对虾存活率分别为96.7%和97.0%;凡纳滨对虾存活率分别为60.1%和54.6%,中国明对虾的存活率分别为...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杨丽红 黄海 王进军
【目的】研究高温胁迫对柑橘全爪螨(Panonychus citri)存活及生殖的影响,揭示该螨在高温条件下的种群动态规律。【方法】柑橘全爪螨采自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橘研究所,在人工气候室饲养10代后用于试验,饲养条件为温度(25±1)℃,相对湿度75%—80%,光周期14 h﹕10 h(L﹕D),寄主植物为盆栽柑橘苗。挑取雌成螨于离体柑橘叶片上,让其产卵12 h,然后移除雌成螨,收集的卵继续饲养至后若螨时,采用叶蝶法单头饲养到成螨。将雌成螨单头分别置于32、35、38及41℃恒温培养箱中热激一定时间,然后再放回上述人工气候室条件下,每个叶碟上再放1头雄成螨,每个处理至少设30个重复,以25℃为对照...
关键词:
柑橘全爪螨 高温胁迫 存活 生殖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陈爱华 吴杨平 姚国兴 张志伟 吴建平
对丽文蛤和文蛤的可量性状进行了单因子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比较了两者的形态差异。单因子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丽文蛤与文蛤在10个比例性状中存在着7~8个显著差异(P<0.05)。建立了5个判别函数,其判别准确率P1为69.51%~98.75%,P2为76.67%~...
关键词:
丽文蛤 文蛤 形态差异 多元分析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查倩 奚晓军 蒋爱丽 田益华
【目的】适宜的温度是葡萄生长发育的必要条件,南方地区葡萄在成熟期常常经历连续高温环境,叶片容易失水干枯,果实会发生明显的日灼,严重地影响了其经济效益。选择不同树龄葡萄树进行高温胁迫的相关研究,以解释高温对葡萄的伤害,为生产中高温逆境的抵御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南方地区常见的鲜食葡萄品种‘巨峰’‘巨玫瑰’‘醉金香’‘夏黑’‘申玉’‘申丰’‘申华’和‘沪培1号’为试验材料,其中葡萄幼苗选择长势基本一致的1年生扦插苗移至人工气候培养箱,在可控条件下培养7 d后于每天10:00—16:00(模拟夏季高温发
关键词:
葡萄 高温胁迫 抗逆基因 HSP21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连春盎 李健 李吉涛 冯艳艳
为了研究离水干露对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呼吸代谢能力的影响,以常温干露(22–24℃)、低温干露(4℃)2个实验组和1个对照组进行脊尾白虾干露胁迫实验,于胁迫后60、90、120、180 min取组织,测定琥珀酸脱氢酶(SDH)、细胞色素氧化酶(CCO)、延胡索酸还原酶(FRD)、乳酸脱氢酶(LDH)4种呼吸代谢酶活力和乳酸含量。结果显示,常温干露组肝胰腺、鳃、肌肉SDH和CCO活力随干露时间的延长而降低,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FRD、LDH活力和肌肉乳酸含
关键词:
脊尾白虾 干露 呼吸代谢酶 无氧代谢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金松恒 徐礼根 李雪芹 王俊刚 朱澜 贾晓琳
In this study,the gas exchange,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and antioxidant activity in tall fescue cultivar,Houndog 5 ,were investigated under long-term high temperature stres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net photosynthetic rate (Pn),chlorophyll content,apparent quantum yield (AQY),the maximum carboxy...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王小东 汪俊宇 周欢欢 傅卢成 王彬 张汝民 高岩
为了揭示桂花品种‘杭州黄’ Osmanthus fragrans ‘Hangzhou Huang’抵御酸雨高温胁迫的生理生化机制,以‘杭州黄’叶片为材料,采用盆栽人工模拟酸雨胁迫(pH 5.6, pH 4.0, pH 3.0, pH 2.0)和高温胁迫(40℃)进行处理,测定了叶片光合色素,活性氧(ROS),丙二醛(MDA)质量摩尔浓度,抗氧化酶活性和非结构性碳的变化。结果表明:(1)酸雨或高温单一胁迫后,叶绿素a(Chl a)质量分数、总叶绿素(Chl t)质量分数和Chl a/b均呈降低趋势。酸雨高温协同胁迫后,叶绿素a和总叶绿素质量分数及Chl a/b进一步降低, pH 2.0处理分别比对照降低了27.7%,23.8%和19.5%(P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韩莎 胡炜 李成林 朱夕波 赵斌 张少春 孙永军
本研究比较分析了在对照组(pH为8.4)、低pH胁迫组(pH为6.8、7.0、7.2、7.4、7.6和7.8)和高pH胁迫组(pH为8.6、8.8、9.0、9.2、9.4和9.6)的养殖水环境下,胁迫36 d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 Selenka)存活、生长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pH对刺参存活、生长及抗氧化酶活性有显著影响。在pH 7.4~9.0范围内,刺参存活率为100%,随着pH胁迫强度和胁迫时间的增加,刺参存活率逐渐降低,当pH为6.8、7.0和9.6时,自第3天起,刺参处于过度应激状态,继而有死亡个体出现,至30 d时刺参死亡率为100%。不同pH显著影响刺参生长,刺参特定生长率随pH胁迫程度增加呈下降趋势,当pH为9.0时,刺参出现负增长。各pH胁迫组刺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高于对照组,且随pH胁迫程度的增加呈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在低pH组中,以pH=7.4时刺参SOD和CAT活性最高,分别达到(74.92±2.24)U/ml和(14.99±2.38)U/ml,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在高pH组中,SOD和CAT活性分别以pH 8.8和9.0时最高,分别达到(72.90±1.10)U/ml和(15.68±0.89)U/ml,显著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pH在7.4~9.0范围内是刺参存活与生长的适宜水环境,过高或过低均会引起刺参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进而导致刺参的死亡。
关键词:
刺参 pH 存活 生长 抗氧化酶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谢逸萍 马代夫 王欣 孙厚俊 唐忠厚 赵永强
通过对徐薯22、徐508、徐薯25、徐薯18、商薯19等5个不同基因型甘薯品种的盐胁迫研究,表明在盐胁迫下不同基因型甘薯品种的产量和干率均有所下降,产量的下降幅度在22.87%~56.35%,干率的下降幅度在2.33%~7.2%;当用20%盐水浇灌时,所有品种均不能生长。对盐胁迫后甘薯叶绿素含量测定结果表明,盐胁迫对甘薯苗期影响较大,但对甘薯中期和后期影响不大;对POD活性测定结果表明,甘薯品种在受到盐胁迫时,多数品种的POD活性是不升高的,甘薯品种对盐胁迫有自我保护。从品种的耐受度、产量、POD活性值等多因素结果表明,徐薯22和徐薯18对盐有较好的耐受性。
关键词:
甘薯 盐胁迫 光合作用 过氧化物酶活性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孟广玮 李琪 徐成勋 刘士凯
夏季海水温度升高会对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体内生化反应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影响养殖牡蛎的存活率。本研究探讨了长牡蛎‘海大3号’在受到温度突升和温度渐升胁迫时的高温耐受性,以及在温度突升胁迫条件下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溶菌酶(LSZ)、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丙二醛(MDA)5种相关免疫指标在72h内的变化。温度渐升实验中,实验海水的温度从16℃逐渐升温(2℃/d)。温度突升实验中,将长牡蛎从暂养水温(16℃)分别直接转移至18℃、22℃、26℃、30℃和34℃。实验结果显示,温度渐升时长牡蛎‘海大3号’的最高存活温度(survival temperature maximum, STMax)为33.63℃,最高临界温度(critical temperature maximum, CTMax)为40.13℃,存活率为50%时的温度(50%critical temperature maximum, 50%CTMax)为36.67℃。在温度突升胁迫实验中, 72 h的半数致死高温(median lethal temperature)72-hLT_(50)为30.13℃。各实验组内脏团中5项相关免疫指标随时间增加变化显著。在前12 h, CAT、SOD及LSZ活性和T-AOC显著升高,之后逐渐下降恢复到初始水平。MDA含量在6~9 h达到最大值,之后逐渐下降。这些结果表明高温胁迫会引起长牡蛎‘海大3号’体内的抗氧化免疫和溶菌酶活性发生显著变化,进而对牡蛎的存活产生重要影响。本研究检测的高温环境的耐受能力,将为长牡蛎新品系‘海大3号’的应用推广提供参考。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明 蒋飞 施永海 徐嘉波 刘永士 邓平平 袁新程
[目的]研究高温胁迫对美洲鲥(Alosa sapidissima)消化酶活性的影响,为夏季高温季节美洲鲥的养殖生产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美洲鲥1~+龄亚成鱼(体长(21.80±1.21) cm、体质量(151.16±22.96) g)为研究对象,以24℃饲养为对照,将试验组美洲鲥1~+龄亚成鱼分别置于28和30℃水温下饲养,在高温胁迫后0,48和96 h,分别测定胃、肠、肝和幽门盲囊等组织的胃蛋白酶、胰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在28和30℃高温胁迫下,美洲鲥胃中胃蛋白酶活性至48 h显著下降(P<0.05),此时30℃试验组美洲鲥胃蛋白酶活性显著小于28℃试验组(P0.05)。胁迫48 h后,28和30℃高温胁迫组美洲鲥胃中胰蛋白酶活性较对照显著下降(P<0.05),且30℃试验组显著小于28℃试验组(P0.05);美洲鲥胃中淀粉酶活性在胁迫96 h大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美洲鲥肠中淀粉酶活性在0~96 h均呈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而美洲鲥幽门盲囊组织中淀粉酶活性随胁迫温度升高呈下降趋势,但28℃试验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30℃胁迫条件下幽门盲囊中淀粉酶活性至96 h显著下降(P<0.05)。[结论]高温胁迫对美洲鲥1~+龄亚成鱼胃、肠、肝和幽门盲囊等组织中消化酶活性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在美洲鲥的养殖生产过程中应尽量避免高温。
关键词:
美洲鲥 高温胁迫 消化酶活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