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96)
2023(7330)
2022(6044)
2021(5461)
2020(4486)
2019(9705)
2018(9586)
2017(17234)
2016(9756)
2015(10584)
2014(10386)
2013(9814)
2012(8894)
2011(7958)
2010(7738)
2009(7029)
2008(6742)
2007(5893)
2006(4968)
2005(4204)
作者
(31214)
(26111)
(25991)
(24411)
(16389)
(12653)
(11601)
(10428)
(9942)
(8969)
(8940)
(8571)
(8498)
(8227)
(8187)
(8119)
(7885)
(7782)
(7476)
(7425)
(6817)
(6359)
(6264)
(5973)
(5940)
(5770)
(5709)
(5629)
(5437)
(5346)
学科
(32305)
经济(32254)
管理(26976)
(24375)
(18777)
企业(18777)
方法(13882)
数学(12277)
数学方法(12181)
(10802)
(9758)
(9714)
中国(9564)
(8203)
业经(7646)
(7516)
贸易(7516)
(7316)
农业(7112)
(6984)
(6190)
银行(6134)
技术(6009)
地方(5995)
(5837)
(5834)
金融(5830)
环境(5781)
(5649)
财务(5629)
机构
学院(135206)
大学(134587)
(50559)
经济(49519)
研究(48986)
管理(48512)
理学(42712)
理学院(42180)
管理学(41300)
管理学院(41086)
(36466)
中国(35227)
科学(34491)
农业(29501)
业大(28639)
(28501)
(26487)
研究所(24786)
(22291)
中心(21931)
(20030)
农业大学(19780)
财经(18022)
(17702)
北京(17101)
(16959)
技术(16725)
(16511)
(16288)
(16206)
基金
项目(100517)
科学(77369)
基金(72684)
(67790)
国家(67219)
研究(65272)
科学基金(55564)
社会(41335)
(40658)
社会科(39104)
社会科学(39094)
基金项目(39064)
自然(38534)
自然科(37688)
自然科学(37670)
自然科学基金(37014)
(34786)
教育(29734)
资助(28261)
编号(24633)
重点(23154)
计划(22030)
(21449)
(21241)
(20911)
创新(20127)
科研(20102)
科技(19977)
(19430)
成果(18724)
期刊
(51080)
经济(51080)
学报(33886)
研究(33374)
(32620)
中国(27408)
科学(26510)
大学(23918)
学学(23202)
农业(21782)
(16846)
管理(16123)
教育(12764)
(11460)
业大(10585)
(10137)
金融(10137)
业经(9757)
技术(9702)
农业大学(9250)
经济研究(9240)
(9139)
财经(8534)
科技(7942)
(7305)
问题(7002)
商业(6528)
中国农业(6407)
林业(6050)
自然(5571)
共检索到1896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江逆  吴中红  王新谋  安永义  刘春燕  
研究了青年蛋鸡的耐热力与其在高温下的体温(BT)、体温变化幅度(△BT)、热致死体温(LBT)及体重(BW)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以热应激存活时间(HSST)的长短为指标的耐热力,与鸡在38℃和40℃下的BT及△BT呈极显著负相关(在38℃下相关系数r分别为-0.49和-0.47,在40℃下r分别为-0.76和-0.77),与轻度热应激(32和35℃)下的BT,△BT,LBT和BW相关均不显著。在高温(32,35,38,40℃)下,耐热鸡群的BT和△BT均比不耐热鸡群低,但只有在38℃下两指标才达显著水平(P<0.05),40℃下则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高玉鹏  郭久荣  刘斌峰  
选经常规免疫 ND,IBD的 30周龄健康罗曼蛋鸡 96只 ,按随机法等分为 2组 ,分置于人工气候室内 ,对照组环境温度 2 2℃不变 ,试验组环境温度为 2 2℃ ,16 6 h→ 30℃ ,16 6 h→ 35℃ ,16 6 h→ 40℃ ,4h→ 2 1.3℃ ,2 2 h(15只 40℃致死试验 )温度。定期采血或剖检测定有关指标。结果显示 :1血浆 SOD,GSH- Px在 30℃ 16 6 h显著升高 ,35℃ 16 6 h,40℃显著下降 ,2 1.3℃ 2 2 h下降。40℃高温致死后肝组织 MDA、自由基水平显著增加。2高温致死肝组织氧自由基代谢指标 MDA、自由基水平与不...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高玉鹏  郭久荣  刘斌峰  杨景昆  
选经常规免疫 ND、IBD的 30周龄健康罗曼蛋鸡 96只 ,按随机法等分为两组 ,分别置于 2个人工气候室内 ,对照组环境温度保持 2 2℃不变 ,试验组环境温度为 2 2℃ 7d,30℃ 7d,35℃ 7d,40℃ 4h(部分 1~ 43h) ,2 1.3℃ 2 2 h。在不同温度段定期采血并作 40℃ 15只鸡致死时间 (heatstress survival time,HSST)测定。结果表明 ,135℃ 16 6 h,40℃ 4h能显著降低蛋鸡血液 T淋巴细胞百分率 ,T、B细胞转化率和 ND、IBD抗体水平。解除热应激 2 1.3℃ 2 2 h免疫指标均未恢复正常 ,ND、IBD抗...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光光  张华  黄红弟  张财顺  
以6份菜心为材料,研究半致死温度(LT50)和田间高温下播种成活率与菜心耐热性的关系。利用SAS和EXE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不同的高温中,菜心的LT50呈"S"型上升,LT50值在46~49℃之间。6个菜心材料耐热性从强到弱的顺序依次为:四九-19号菜心>四九黄菜心>油绿50天菜心>501菜心>油绿菜心701>特青迟心4号,该结果与田间高温下菜心播种成活率成显著正相关,可以作为菜心耐热性评价的指标。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廖江林  宋宇  钟平安  周会汶  张宏玉  黄英金  
【目的】鉴定水稻籽粒应答灌浆初期高温胁迫过程中的差异表达蛋白质,并了解其生物学功能。【方法】以耐热水稻纯系XN0437T和热敏感水稻纯系XN0437S为材料,采用桶栽、常规栽培管理方法种植。为保证所取样品生长发育进程一致,在抽穗期标记同一天抽穗的稻穗、在扬花期标记这些稻穗中同一天开花的颖花(稻穗中、下部)。水稻于籽粒灌浆初期(花后第8—14天)移入人工气候箱进行高温(38.0±0.5)℃和常温(25.0±0.5)℃对照处理,处理时间设1、3和5 d;处理结束后,取同一天标记的颖花、采用TCA-丙酮沉淀法提取总蛋白质,用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分离获得2个水稻纯系应答灌浆初期高温处理的籽粒蛋白质图谱,...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周人纲  樊志和  李晓芝  王占武  韩炜  
将生长3天的小麦幼苗在不同温度下进行热击处理和同位素标记,在34℃时诱导出了十几种蛋白,其中,以70、54、26、15~17KD分子量的蛋白最为明显;当热击时间超过4h时,这些蛋白明显地减少。事先对小麦进行34℃的热锻炼,可使其获得耐热性来抵御高温的伤害。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萍  陈冠英  耿鹏  高雅  郑雷  张沙沙  王璞  
【目的】灌浆期高温会对玉米籽粒的生长和发育造成不利的影响,是影响玉米稳产和高产的重要因素之一。比较灌浆期高温对不同耐热型玉米品种籽粒形成和生长发育的影响,以期寻找相应的预防和应对措施,避免和缓解高温胁迫伤害。【方法】采用玉米籽粒离体培养技术,以耐热型品种郑单958和热敏感型品种德美亚1号为材料,研究了籽粒灌浆期(授粉后17—28 d)高温对玉米籽粒发育的影响机制。【结果】高温加快了两品种玉米强势粒前期的灌浆速率,但降低了强、弱势粒中后期灌浆速率,总体导致灌浆持续时间缩短,籽粒千粒重下降。在授粉后40 d,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梁雯  赵冰  黄文梅  
为探究热锻炼对杜鹃花Rhododendron耐热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对经30℃热锻炼的杜鹃花品种‘状元红’Rhododendron‘Zhuangyuan Hong’在不同热胁迫下(38℃,42℃)的叶片解剖结构、光合作用及生理生化特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热胁迫下,经过热锻炼的叶片与未经热锻炼的叶片相比,解剖结构受损较轻,能保持较高的栅海比和结构紧密度(RCT);净光合速率(Pn)得到了提高,胞间二氧化碳摩尔分数(Ci)降低;过氧化氢(H2O2)及丙二醛(MDA)质量摩尔浓度均减少,渗透调节物质质量分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姜润深  夏文涛  陈兴勇  耿照玉  
为分析热应激初期鸡血清生化指标及其变化幅度与耐热性能的关系,以64日龄的Anak 40(♂)与岭南黄鸡(♀)杂交F1代母鸡(n=30)为试验动物,实施(38±1)℃的热应激处理,并分析了5项血清生化指标水平的起始水平及热应激12 h内的变化幅度与耐热时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36 h后热死或存活鸡组(Ⅱ组)血清葡萄糖起始浓度((12.33±0.88)mmol/L)显著(P<0.05),且...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李炼星  杜文俊  王成东  王杰  牛东红  李家乐  沈和定  
为了探明缢蛏生长性状与耐温、耐高盐性能的关系,在乐清湾的优良群体子四代的基础上,于2014年获得了27个生长性状差异的家系,对各家系前期3个月的生长性能测定后,得到了生长优势家系5个,生长速度平均家系17个,生长劣势家系5个,再经过3个月的室外培育至幼贝后,将前期生长优势和生长劣势家系取出。预实验确定了缢蛏半致死温度、盐度分别是36.5℃和35.8。以群体繁育的缢蛏作为实验对照,将各家系分别培育在盐度正常、水温为36.5℃和水温正常、盐度为35.8的环境中。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各家系存活率,结果表明:在半致死温度和盐度条件下,生长优势家系存活率高于生长劣势家系,且不同家系间耐温、耐高盐性存在显著...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曹淑红  李宁毅  
为探讨水杨酸对百日草植株抗热性的影响,采用叶面喷施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水杨酸对40℃/30℃(d/n)下百日草幼苗热害状况、根系活力、叶片相对电导率及Pro、MDA含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水杨酸可以显著降低百日草幼苗的热害指数,提高其恢复指数;增强根系活力;降低叶片的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增加Pro含量。水杨酸处理可以缓解高温胁迫条件下百日草叶片膜脂过氧化作用,增加渗透调节物质的含量,增加百日草的耐高温性。隶属函数分析表明60mg·L-1水杨酸处理效果最好。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龚仲幸  何勇  朱祝军  
关键词: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宋晓雯  王国骄  孙备  刘春溪  宛涛  李美松  殷红  隋明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研究增温对粳稻生长的影响,为耐热性粳稻品种的选育提供依据。采用开放式增温(Free air temperature increasing,FATI)系统,以沈农9816、辽粳401、铁粳7和港辐粳16为试材,设置增温(T)和对照(CK)处理,从抽穗期开始每隔10d测定4个粳稻品种剑叶的光合作用,成熟期测定产量和品质。结果表明,增温处理对沈农9816、辽粳401、港辐粳16的剑叶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影响显著,其中辽粳401剑叶净光合速率(Pn)、胞间CO2浓度(Ci)、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的降幅最大,其次是港辐粳16,而沈农9816仅有Pn和Gs显著低于对照;增温处理使沈农9816、辽粳401和港辐粳16的产量显著降低,降幅分别为21.83%、43.50%和20.10%,这主要是由于有效穗数和穗粒数的下降,对铁粳7的产量影响不显著;增温处理使4个粳稻品种的糙米率、精米率和蛋白质含量显著降低,垩白度和垩白粒率呈显著增加,在这些品质参数中,辽粳401和沈农9816的变化幅度大于港辐粳16和铁粳7。因此,对于不同耐热性粳稻品种,开放式增温对其光合和产量的影响存在差异,对热敏感品种辽粳401和沈农9816影响较大,耐热型品种铁粳7和港辐粳16影响较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雪凝  杨利平  马川  向地英  
【目的】研究温汤处理种球对亚洲百合幼苗耐热性的影响。【方法】以亚洲百合‘多安娜’(Pollyanna)为试材,研究种球在45℃下,经历不同时间梯度(0、10、20、30、40、50min)温汤处理后,其幼苗抗性生理指标及电阻抗图谱参数对38℃胁迫的反应。【结果】种球热锻炼20min,植株SOD活性及可溶性糖含量分别高于对照51.41%(P<0.01)和23.45%(P<0.01),根系活力比对照增加57.11%(P<0.01),弛豫时间与对照无显著性差异;处理30min后,SOD活性及可溶性糖含量分别达到峰值,但与处理20min差异不显著,且根系活力下降至低于对照。【结论】种球温汤处理20mi...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于晓英  卢向阳  姚觉  邱收  李达  陈永华  
以瓜叶菊增殖期的愈伤组织和丛生芽为材料,用高温胁迫和羟脯氨酸(HYP)分别作为直接和间接选择压,进行瓜叶菊耐热无性系的离体筛选。结果表明:1)40℃16~20h胁迫处理可以作为瓜叶菊耐热无性系离体直接筛选的适宜选择压,30mmol·L-1HYP可以作为瓜叶菊耐热无性系离体间接筛选的适宜浓度;2)经过高温间隔胁迫多代筛选获得了与其母株相比耐热性有了很大提高的无性系Z1-1-1;3)Z1-1-1和其对照母株Z1的30d移栽苗在叶片厚度、气孔指数、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另外,成年植株Z1-1-1和Z1在花的育性上差异明显,Z1结实率85%以上,而Z1-1-1的结实率在人工授粉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