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424)
- 2023(4841)
- 2022(4251)
- 2021(3896)
- 2020(3425)
- 2019(7670)
- 2018(7701)
- 2017(13942)
- 2016(7892)
- 2015(9059)
- 2014(9361)
- 2013(8927)
- 2012(8217)
- 2011(7394)
- 2010(7520)
- 2009(7007)
- 2008(6914)
- 2007(6370)
- 2006(5614)
- 2005(5046)
- 学科
- 济(28655)
- 经济(28613)
- 管理(22338)
- 业(19492)
- 企(16783)
- 企业(16783)
- 方法(12870)
- 数学(10895)
- 数学方法(10603)
- 学(8705)
- 农(8034)
- 财(7966)
- 中国(7887)
- 制(7658)
- 体(6602)
- 理论(6421)
- 地方(5999)
- 业经(5912)
- 和(5066)
- 银(4991)
- 银行(4970)
- 务(4959)
- 策(4944)
- 财务(4927)
- 财务管理(4914)
- 农业(4908)
- 行(4769)
- 融(4685)
- 金融(4678)
- 企业财务(4655)
- 机构
- 学院(114238)
- 大学(114218)
- 研究(42582)
- 管理(41178)
- 济(39970)
- 经济(38847)
- 理学(34914)
- 理学院(34463)
- 管理学(33515)
- 管理学院(33337)
- 中国(31513)
- 科学(29451)
- 农(25984)
- 京(25780)
- 所(23267)
- 研究所(21357)
- 业大(21080)
- 农业(20788)
- 财(19978)
- 中心(19314)
- 江(18125)
- 北京(16398)
- 院(15699)
- 财经(15424)
- 技术(15295)
- 范(15275)
- 省(15188)
- 师范(15022)
- 州(14160)
- 经(13908)
- 基金
- 项目(78198)
- 科学(59615)
- 基金(54020)
- 研究(53951)
- 家(49356)
- 国家(48972)
- 科学基金(40295)
- 省(32075)
- 社会(31550)
- 社会科(29761)
- 社会科学(29750)
- 基金项目(27733)
- 自然(27459)
- 划(27445)
- 自然科(26833)
- 自然科学(26821)
- 自然科学基金(26262)
- 教育(25384)
- 资助(23195)
- 编号(21990)
- 成果(18806)
- 重点(18385)
- 部(16633)
- 课题(16570)
- 计划(16515)
- 发(16498)
- 创(15690)
- 科技(15369)
- 科研(15164)
- 创新(14793)
共检索到1741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曹永国 孔繁玲 宋同明
对北农大高油(BHO)基础群体的不同选择周期C0,C3,C4,C5,C6,C7和C8,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于1992和1993两年进行比较试验,分析了含油量等16个品质和农艺性状,研究了这些性状的动态变化以及含油量与其它性状的相关关系,评价了BHO的选择效果,对选择方法进行了一些探讨。结果表明:①对BHO基础群体8个周期的选择使含油量从4.81%提高到9.24%,平均每周期提高0.55%。实现遗传力为0.4877±0.02。经8个周期的选择,群体内方差无明显变化,近交水平提高很少。BHO群体仍有丰富的遗传变异和改良潜力。②对含油量的选择,也导致BHO群体的籽粒蛋白质含量和赖氨酸含量显著提高,分别...
关键词:
高油玉米 基础群体 选择 含油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永亮 张庆吉 王懿波 贾了然 王文贤 成明锁
将6个玉米群体完全双列杂交所得到的群体及群体间杂交种在3个地区进行试验,采用Gardner和Eberhart的ANALYSISⅡ和Ⅲ对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许白群产量vj最高,hj最低,均达极显著水平,gj中等;洛孟综产量vj和hj较高,gj最高;二南24群产量vj较高,hj较低,gj略高。这3个群体综合农艺性状较好,应进行特殊配合力的轮回选择,洛孟综可用于选育自交系。BSSS产量vj最小,hj最大,gj中等,抗病性和适应性差,应采取混合选择。许黄群2和新群2号表现较差,不宜继续改良。BSSS×二南24群产量和杂种优势较高,可作为相互轮回群体改良
关键词:
玉米,完全双列杂交,基础群体,轮回选择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芦江 杨克诚
研究了控制双亲混合选择和半同胞-S2:3(HS-S2:3)轮回选择对2个玉米基础群体P4C0和P5C0主要性状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对于基础群体P4C0,其改良群体P4HSC1、P4MSC1和P4MSC2的单株产量分别比P4C0提高21.64%,10.29%和8.70%,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对于基础群体P5C0,其改良群体P5HSC1的单株产量比P5C0降低7.53%,达显著水平;改良群体P5MSC1和P5MSC2平均单株产量变化与P5C0相比,分别降低和提高了2.67%和3.65%,均未达到显著水平。控制双亲混合选择改良群体,其产量的显著改进伴随着株高和穗位高的显著增加;HS-S2:3轮回选...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海英 库丽霞 李家富 侯本军 张君 郭书磊 陈彦惠
利用群体改良方法,充分挖掘地方优异种质的遗传潜力是玉米种质改良与创新的一个重要途径。本研究以黄金群5个轮次改良群体为材料,通过1年2点产量比较试验,分析了混合选择和相互半姊妹轮回选择方法对黄金群产量及穗部性状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两种选择方法对群体产量改良是有效的,随着改良轮次的增加,黄金群的单株产量逐轮提高,平均每轮提高3.78%,其中,混合选择改良的3轮群体平均每轮提高4.27%,相互半姊妹轮回选择的改良群体提高2.07%;虽然群体产量的变异系数从15.43%下降到12.80%,但群体内仍有较丰富的变异。通过改良群体穗部性状比较发现,穗长和行粒数改良效果显著,分别提高14.71%和17.6...
关键词:
玉米 群体改良 轮回选择 产量性状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勋甲 郑用琏 徐尚忠 李建生 刘纪麟
以鄂西地方玉米巫溪(W)、美国硬粒坚杆玉米(B)及墨西哥耐热玉米墨黄九(M)3个开放授粉群体为主体,加另外8份材料经手配重组和3次隔离区混粉重组合成的用于轮回选择的基础群体WBMCo等4个开放群体为试材,比较了单株粒重、穗重、株高等15个农艺性状的平均值及标准差。以穗粒重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以及用RAPD和RFLP分析技术,在DNA水平上进行遗传多态性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同一性状的均值,在4个群体间存在差异。其中穗长、穗粗、行粒数、穗重、穗粒重、百粒重、轴粗、轴重、出籽率的均值,以WBMCo最大。同一性状的标准差,在4个群体中以WMBCo在穗长、穗行数、穗重、穗粒重、百粒重、轴粗、轴重、株...
关键词:
玉米 群体 遗传变异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常影 陈绍江 孟庆翔
在北农大高油(BHO)玉米群体的16个选择轮次中隔轮选取籽粒样品为试验材料,利用活体外人工瘤胃产气量方法,研究HOC籽粒含油量的选择进程对BHO群体籽粒的化学组成、活体外干物质和淀粉消化率以及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BHO群体的籽粒含油量从第2轮的6.84%提高至第16轮的13.20%,分别与籽粒淀粉和蛋白质含量呈现显著的负相关(r=-0.84,P<0.001)。随着含油量选择进程的提高,HOC籽粒的活体外产气速度和淀粉消化率线性增加(P<0.001),这可能源于BHO群体的淀粉结构随含油量选择进程发生了改变。理论最大产气量和活体外干物质消化率随含油量选择轮...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彭泽斌 刘新芝 孙福来
用格子混合选择法完成了对中综 3号玉米群体 6轮的产量性状的选择 ,兼顾抗性、株型、早熟性等性状。经 1995~ 1996年在北京、安徽、河南 2年 3点联合试验 ,结果表明 ,6轮群体子粒产量每hm2 增加了 1155kg( 2 4 0 5% ) ,平均每轮每hm2 增加 192 4 5kg( 4 0 1% ) ,与线性回归响应 (b=187 8kg)相吻合。子粒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单株穗部性状发生了变化。穗长每轮增加 1 8cm( 12 7% ) ,每行粒数增加 4 1粒 ( 10 9% ) ,千粒重增加 2 7 2 g( 12 5% ) ,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同时 ,株高、...
关键词:
玉米 格子混合选择 产量 农艺性状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芦江 陈文生 杨克诚 潘光堂 荣廷昭
【目的】研究5轮控制双亲混合选择对2个玉米人工合成窄基群体P3C0和P4C0的改良效果,为玉米群体的有效改良及育种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不同生态条件下,对群体主要性状进行表型鉴定,并按不完全双列杂交模型进行配合力测定。【结果】控制双亲混合选择对群体单株产量和主要构成性状及其一般配合力(GCA)改良效果明显,但对群体与测验种的特殊配合力(SCA)却没有明显的改良效果。基础群体P3C0及其改良后代,粒深和穗行数均以C0为最小,C5为最大,其GCA分别以C2和C5为最大;单株产量及其GCA都以C0为最小,分别以C4和C2为最大。基础群体P4C0及其改良群体,粒深和穗行数均以C0为最小,分别以C...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绍江 解贵方 王俊忠
试验以不育豫玉 2 2×高油 115、不育农大 3138×高油 115、不育农大 10 8×高油 115和不育豫玉 2 2×高油2 0 2共 4个配套组合为材料对普通玉米高油化三利用技术的生产效果进行了研究。不育普通玉米和高油授粉者种植行比为 4∶2。试验得到了以下结果 :高油化不育普通玉米与同型普通玉米相比 ,4个组合的穗行数均有增加 ,平均增加 0 .34行 ;千粒重、出籽率等性状则基本与普通玉米相同。 4个组合的产量表现为 3增产 1减产。这证实在三利用模式中 ,不育普通玉米高油化以后一般表现增产。另外 ,4个组合的蛋白质、油分、赖氨酸含量均有增加 ,分别比同型普通玉米增加 4 .14 ...
关键词:
高油玉米 三利用模式 生产效果 花粉直感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永明 吴江生
以显性核不育基因Ms为异交媒介,用75个具有期望农艺和品质性状的甘蓝型油菜育种材料,配制了含有12种细胞质类型的杂交组合,将这些组合在隔离条件下随机交配2次,合成了供轮回选择用的基础群体(Co)。随机交配群体各代有约40%的不育株。群体内稳定的低芥酸基因型频率表明,各代个体间随机交配是充分的。Co群体的可育、不育亚群体间单株种子重和品质性状存在差异。首轮对品质性状的选择进展明显。S1家系评价表明,Co群体具有较高的产量潜势。所得结果初步显示,利用Ms基因进行甘蓝型油菜产量改良是一条有效的育种途径。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芦江 陈文生 杨克诚 兰海 潘光堂 荣廷昭
【目的】研究18个从不同轮回选择改良轮次玉米群体中选育自交系的育种潜势,为玉米群体的有效改良及育种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个群体3个不同轮次改良后代中选育的高代自交系为材料,通过农艺性状表型鉴定、配合力测定和SSR分子标记遗传多态性分析的方法,对这些群体高代选系的育种潜势进行研究。【结果】改良群体高代选系产量和主要构成性状及其GCA表现优于基础群体高代选系,但多数改良群体高代选系株高、穗位高及其GCA都较各自的基础群体高代选系有所增加。不同群体高代选系之间,表型及配合力差异较大,来自同一群体不同基本株的选系之间差异也较大。SSR分析结果表明,改良群体高代选系在自交代数少1代的情况下,其纯...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董昕 田小龙 李伟 刘晨旭 杨华 官玲 李淑君 张丕辉 陈绍江
为系统评价新型高油型诱导系油份鉴定单倍体的效率,以籽粒油分含量分别为8.71%和8.72%的2个高油型诱导系CHOI1和CHOI3为父本,分别在海南省和北京市对10个普通玉米杂交种进行诱导,利用油分和R1-nj遗传标记对诱导产生的籽粒分别进行单倍体的鉴定,并对2种鉴定方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与遗传标记法相比,油分标记法的单倍体鉴定准确率更高,且不易受环境影响。CHOI1和CHOI3诱导杂交籽粒与其母本单倍体籽粒间的平均油分均值差异分别为2.21%和2.02%,变异范围分别为1.86%~2.63%,1.54%~2.46%;各组合诱导率平均值分别为8.30%和8.59%,变异范围分别为6.25%~10.40%,5.81%~11.19%。诱导系CHOI1作父本时,以油份均值(μ)+1.645×标准差(σ)作为区分单倍体的阈值,所测组合的单倍体鉴定准确率均高于90%,漏选率均低于10%。以4.0%的籽粒油分含量为通用阈值,所测组合均可达到90%以上的鉴定准确率。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铁双贵 卢彩霞 丁勇 郑用链
采用NCⅡ遗传交配设计 ,以分属于不同杂种优势群的 6个自交系做测验种 ,与 6个合成群体组配成 36个组合。结果表明 :单株产量的GCA以LBM最高 ,其次为WBM ,从株型、穗型性状的SCA分析合成群体与自交系组成了 9个优良杂种优势模式。单株产量最高的组合为HZ85×WBM ,其均值为 10 8 75g。通过对优良杂优模式内的变异参数估计 ,在群体内有丰富的变异个体 ,具有很强的选择潜势。组合内个体产量分布以及出现的频率对选系和轮回选择具有明确的指导意义。人工合成群体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 ,分属于不同的杂种优势类群 ,具有多元种质的特性。作为选系和轮回选择群体 ,具有明显的选择潜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