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571)
- 2023(8142)
- 2022(6952)
- 2021(6221)
- 2020(5077)
- 2019(11303)
- 2018(11249)
- 2017(20647)
- 2016(11573)
- 2015(13140)
- 2014(13248)
- 2013(12944)
- 2012(12863)
- 2011(11852)
- 2010(12243)
- 2009(11411)
- 2008(11505)
- 2007(10754)
- 2006(9865)
- 2005(9275)
- 学科
- 济(51933)
- 经济(51870)
- 管理(29238)
- 业(28850)
- 企(21828)
- 企业(21828)
- 中国(18702)
- 地方(17972)
- 农(15666)
- 方法(14072)
- 业经(13331)
- 学(12174)
- 融(11295)
- 金融(11295)
- 数学(11166)
- 数学方法(10914)
- 农业(10684)
- 银(10524)
- 银行(10497)
- 行(10284)
- 地方经济(10133)
- 发(9977)
- 财(9866)
- 制(9815)
- 贸(9372)
- 贸易(9361)
- 易(8964)
- 理论(8104)
- 技术(8067)
- 和(7794)
- 机构
- 学院(171862)
- 大学(170139)
- 研究(67781)
- 济(64307)
- 经济(62699)
- 管理(55800)
- 中国(51645)
- 理学(46005)
- 理学院(45284)
- 科学(44287)
- 管理学(44140)
- 管理学院(43826)
- 京(38902)
- 所(37587)
- 农(36713)
- 研究所(33708)
- 财(30718)
- 中心(30173)
- 农业(28920)
- 江(28812)
- 业大(27461)
- 范(25976)
- 北京(25748)
- 师范(25623)
- 院(24076)
- 州(23809)
- 省(23781)
- 财经(23013)
- 技术(21552)
- 科学院(21067)
- 基金
- 项目(105160)
- 科学(80114)
- 研究(75998)
- 基金(71465)
- 家(64171)
- 国家(63529)
- 科学基金(51716)
- 社会(45075)
- 省(43435)
- 社会科(42475)
- 社会科学(42466)
- 基金项目(36636)
- 划(36579)
- 教育(34480)
- 自然(32989)
- 自然科(32223)
- 自然科学(32217)
- 自然科学基金(31586)
- 编号(31169)
- 资助(30172)
- 发(28959)
- 成果(27271)
- 重点(24560)
- 课题(23866)
- 发展(22790)
- 展(22394)
- 部(21652)
- 创(21480)
- 计划(20295)
- 创新(20133)
共检索到2874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郑飞 蒋钟怀 宋同明 王树安
对高油玉米和普通玉籽粒发育过程中还原糖、非还原糖和脂肪的积累动态及其相互转化关系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高油玉米与普通玉米籽粒发育过程中糖类、脂肪的积累动态基本相同,只是数量不同。脂肪数量的差异在籽粒发育的中后期达极显著水平。糖类与脂肪的积累呈明显负相关关系(r=-0.7574)。
关键词:
高油玉米 糖类 脂肪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郑飞 范黎明 董学会 蒋钟怀
对高油玉米与普通玉米籽粒发育过程中几种脂肪酸的动态变化规律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籽粒发育期间,高油一号的棕榈酸(Plalmitic acid)含量呈下降趋势,而普通玉米9292B 则有明显峰谷变化,9292B 的棕榈酸含量显著高于高油一号;油酸(Oleic acid)变化二者均呈上升趋势且含量差异不显著;亚油酸(Linoleic acid)的变化趋势均为发育初期下降,成熟期回升,高油一号的含量显著高于9292B;硬脂酸(Stearic acid)为少量脂肪酸,变化波动较大,二者均为上升趋势,9292B 的含量显著高于高油一号;棕榈油酸(Palmitoleic acid)的含量也较低,二者均...
关键词:
高油玉米 籽粒 脂肪酸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艳芳 杨东伟 张立军 马兴林 关义新
以田间种植的春玉米高油(通油1号)和高淀粉(郑单19号)为材料,探讨玉米高油杂交种可溶性糖含量变化与脂肪积累的关系。从授粉后7d开始,每隔7d选取果穗测定籽粒的蔗糖、葡萄糖、果糖和脂肪含量。结果表明,2个杂交种玉米籽粒油份的百分含量在整个灌浆过程中都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而成熟时略有下降。整个灌浆过程中通油1号的油份百分含量始终高于郑单19号。2个玉米杂交种籽粒蔗糖含量峰值在授粉后14d出现高峰,然后逐渐下降,通油1号的峰值明显高于郑单19号;其籽粒的果糖含量在授粉后14d出现峰值,然后急速下降,通油1号的峰值高于郑单19号;籽粒葡萄糖含量从授粉7d后开始下降,42d后趋于平缓,在授粉后21d前是...
关键词:
玉米 灌浆期:籽粒 脂肪积累 可溶性糖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董浩 张芳 夏光利 毕军 陈靖
为研究高油玉米花粉对普通玉米籽粒性状及含油量的影响,通过3个普通玉米品种与3个高油玉米品种混种,利用高油玉米花粉为普通玉米授粉,试验结果表明:通过花粉直感效应,普通玉米在接受高油玉米花粉后籽粒产量提高或变化不大,胚的重量显著增加。普通玉米和高油玉米杂交与相应的普通玉米自交相比,籽粒中胚的比重大大增加。籽粒中含油量的增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胚在籽粒中比重的增加引起的。
关键词:
高油玉米 花粉直感效应 籽粒性状 含油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运峰 张淑红 武秋颖 范永山
【目的】通过研究STK1与附着胞发育的关系,明确附着胞发育过程中STK1对糖原和脂肪合成的调控作用,为阐明玉米大斑病菌(Setosphaeria turcica)附着胞发育的分子机制打下基础。【方法】以玻璃平板为疏水基质表面,通过"插片分离菌丝"法使菌丝附着于载玻平板表面,然后将附着有菌丝的玻璃平板置于保湿培养皿中22℃、14 h光照和10 h黑暗交替培养,诱导野生型菌株(WT)和STK1基因敲除突变体(ΔSTK1)的菌丝形成附着胞,每隔12 h显微观测附着胞的形态和发育过程;分别将附着有未经诱导的WT和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何森 郝小琴
【目的】分析微胚乳玉米花粉与普通玉米授粉杂交当代玉米籽粒的性状及含油率,为利用微胚乳玉米花粉直感效应改良普通玉米品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2个微胚乳玉米自交系和6个微胚乳玉米杂交组合为父本,与3个普通玉米品种进行授粉杂交,以普通玉米品种自交为对照(CK),测定分析各组合杂交当代玉米籽粒的百粒重、胚重比、含油率和胚含油率等性状,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以微胚乳玉米自交系的花粉和微胚乳玉米杂交组合的花粉分别与普通玉米授粉,总体上均可提高其当代籽粒的百粒重,尤其对提高桂单0810×71-72、桂单0810×45-48、桂单166×71-72、桂单166×49-52、桂单166×65-66、桂单901×61-62和桂单901×49-52组合百粒重的效果更佳;各杂交当代玉米籽粒百粒重的相对花粉直感效应值中除桂单0810×63-64组合外,其余组合较其对应的CK提高1.37%~20.27%;8个微胚乳玉米材料花粉授粉均可显著(P<0.05,下同)或极显著(P<0.01,下同)提高桂单0810、桂单166和桂单901当代籽粒的胚重比;杂交当代玉米籽粒的含油率较其对应CK提高18.55%~68.70%,其中,GD901×65-66组合的籽粒含油率最高,GD166×61-62组合的籽粒含油率最低;胚含油率较其对应CK提高16.22%~35.26%,其中,GD901×73-74组合的胚含油率最高,GD166×61-62组合的胚含油率最低。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杂交当代玉米籽粒的含油率与胚含油率和胚重比呈极显著正相关,百粒重与胚重比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微胚乳玉米花粉对普通玉米存在花粉直感效应,与普通玉米授粉杂交后当代玉米籽粒的胚重比、含油率和胚含油率均有所提高,因此,微胚乳玉米花粉可在普通玉米品质改良中发挥正向作用。微胚乳玉米花粉与普通玉米授粉杂交当代籽粒的含油率可通过提高籽粒胚重比、百粒重和胚含油率得到提高。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桂萍 周丽娟 蔡士兵 巴青松
为探明超黑糯玉米籽粒发育过程中黑色素的积累规律,以超黑糯玉米自交系I46和白糯玉米自交系BN13杂交F2群体中性状为黑糯(黑糯27)和白糯(白糯66)为材料,通过显微观察、类胡萝卜素含量以及花色甙含量的测定,研究超黑糯玉米籽粒发育过程中黑色素的积累及类胡萝卜素和花色苷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超黑糯玉米籽粒黑色素主要分布于果种皮中,而糊粉层没有黑色素分布,随着籽粒的发育,黑色素从籽粒远胚端开始沉积直至分布到整个籽粒;在黑糯27玉米籽粒发育过程中,类胡萝卜素的含量随着发育时间的推进呈总体下降的趋势,花色苷含量则随着籽粒发育的推进先上升,直到30 d时达到最大值,随后出现下降趋势;在白糯66籽粒发育过...
关键词:
超黑糯玉米 黑色素 类胡萝卜素 花色苷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夏光利 董浩 宋绪鹏 毕军 朱国梁 陈靖
将高油玉米花粉给普通玉米授粉,研究杂交组合籽粒中蛋白质含量和氮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变化情况。试验结果表明,与普通玉米自交相比,授高油玉米花粉的普通玉米籽粒中的蛋白质含量增加。高油玉米花粉提高了普通玉米叶片中硝酸还原酶和籽粒中谷氨酸脱氢酶的活性,籽粒中谷胺酰胺合成酶和谷氨酸合成酶的活性也有不同程度地提高。这种影响导致了杂交植株与普通玉米自交植株之间蛋白质合成能力的不同。
关键词:
高油玉米 花粉 蛋白质含量 氮代谢相关酶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闫贵龙 陈绍江 孟庆翔
以普通玉米品种CAU80和饲料专用玉米品种FC3为对照,以高油玉米品种HOC647为材料,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和牛的体外消化试验,研究了HOC647玉米秸秆的主要营养成分含量、干物质和纤维组分消化率随籽粒成熟期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籽粒成熟度的提高,HOC647秸秆的水溶性糖、淀粉、粗脂肪含量以及干物质、NDF消化率都呈线性提高(L;P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云美 高祥扩 冯素芬 杨克昌 江鲁华 赵自仙 李丽争
针对玉米籽粒品质性状遗传机制复杂,传统的分析方法不能对母体的遗传方差进一步细分的问题,采用包括胚、胚乳、细胞质、母体效应及其环境互作效应的种子遗传模型及其分析方法,对玉米籽粒油分及饱和脂肪酸含量的各项遗传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玉米籽粒油分的遗传主要受遗传主效应(VG)控制,胚加性效应(VAo)是影响玉米籽粒油分最重要的遗传效应,其方差占遗传方差总量的88.92%,油分的胚普通遗传率(h2Go)最高,为79.0%。棕榈酸的遗传主要受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VGE)控制,其VGE占遗传总方差的91.13%,胚乳加性×环境(VAeE)、母体加性×环境(VAmE)对棕榈酸的遗传同等重要,其方差分别占...
关键词:
玉米籽粒 油分 饱和脂肪酸 遗传效应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绍江 解贵方 王俊忠
试验以不育豫玉 2 2×高油 115、不育农大 3138×高油 115、不育农大 10 8×高油 115和不育豫玉 2 2×高油2 0 2共 4个配套组合为材料对普通玉米高油化三利用技术的生产效果进行了研究。不育普通玉米和高油授粉者种植行比为 4∶2。试验得到了以下结果 :高油化不育普通玉米与同型普通玉米相比 ,4个组合的穗行数均有增加 ,平均增加 0 .34行 ;千粒重、出籽率等性状则基本与普通玉米相同。 4个组合的产量表现为 3增产 1减产。这证实在三利用模式中 ,不育普通玉米高油化以后一般表现增产。另外 ,4个组合的蛋白质、油分、赖氨酸含量均有增加 ,分别比同型普通玉米增加 4 .14 ...
关键词:
高油玉米 三利用模式 生产效果 花粉直感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凤路 王志敏 阎建河 赵明 赵久然 郭景伦
以典型的果穗顶端籽粒败育类型杂交种为材料,在授粉后第2天对大田玉米雌穗用聚乙烯塑料袋进行覆膜处理,考察了处理后籽粒发育过程中内派激素(乙烯、细胞分裂素)、呼吸强度及粒重变化动态。结果表明:覆膜处理明显促进了果穗顶部籽粒的发育,使粒重增加、败育粒减少,但中下部籽粒粒重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从而导致穗粒数增加、平均粒重降低。覆膜处理后还表现出预部籽粒在籽粒形成期呼吸强度和细胞分裂素含量明显升高,而乙烯释放量则明显降低,营养物质在果穗上的分布趋于均一化等生理效应。
关键词:
玉米 覆膜 籽粒发育 穗粒数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凤路 赵明 王志敏 王树安 赵久然 郭景伦
以顶端败育类型(3631)和非败育类型(0425)杂交种为材料,对其籽粒发育过程中乙烯释放量变化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败育类型玉米果穗上部籽粒在授粉后0~8d阶段,发育状况中部优于基部、更优于顶部,而乙烯释放量则表现出顶部>基部>中部。采取乙烯处理进行籽粒离体培养也证明乙烯不利于籽粒发育,是引起籽粒败育的一个重要因素。
关键词:
玉米 籽粒发育 败育 乙烯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陈素省 张凤路 郝艳敏 赵国顺 江亚丽 王兆晓
采用玉米籽粒离体培养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培养方式对玉米籽粒发育的影响,并对籽粒体积、粒重、可溶性糖、淀粉、蛋白质含量以及呼吸的变化动态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采用籽粒∶穗轴为3∶10的培养方式较好。离体籽粒的发育与大田玉米相同,该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玉米生理研究。
关键词:
玉米 籽粒发育 离体培养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秦雁宇 张凤路 陈景堂 崔彦宏
对玉米果穗上部和中部籽粒发育前期的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比较研究,并采用"种子杯"技术研究了籽粒小穗柄卸载情况。结果显示,中部籽粒的发育情况明显优于上部;与上部籽粒相比,中部籽粒早期可溶性糖浓度高、后期淀粉累积快;中部籽粒和小穗柄中酸性蔗糖转化酶(SAI)活性均高于上部。对比不同时期小穗柄端的可溶性糖卸载量也是中部高于上部。研究认为,上部籽粒的发育不良不仅受制于库活性的不足,小穗柄端同化物卸载的不足也是一重要原因。
关键词:
玉米 籽粒 同化物卸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