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813)
2023(5665)
2022(4838)
2021(4743)
2020(3773)
2019(8908)
2018(8511)
2017(15190)
2016(7633)
2015(9186)
2014(8575)
2013(8575)
2012(8238)
2011(7826)
2010(7779)
2009(7079)
2008(6927)
2007(5676)
2006(5077)
2005(4880)
作者
(20647)
(17336)
(17315)
(16450)
(11158)
(8298)
(7936)
(6829)
(6604)
(6120)
(5912)
(5700)
(5690)
(5533)
(5442)
(5414)
(5169)
(5036)
(4937)
(4659)
(4443)
(4092)
(4034)
(3938)
(3904)
(3800)
(3778)
(3517)
(3431)
(3423)
学科
(38099)
经济(38065)
(20627)
贸易(20614)
(20116)
方法(16905)
管理(15800)
数学(14954)
数学方法(14914)
(14456)
中国(13617)
(10230)
企业(10230)
关系(9369)
(9087)
(7937)
(7608)
出口(7607)
出口贸易(7607)
(7554)
金融(7554)
(6801)
(6556)
银行(6555)
(6465)
(6366)
业经(6151)
国际(6076)
(5720)
对外(5583)
机构
大学(117090)
学院(113468)
(63303)
经济(62653)
研究(47953)
管理(38615)
中国(38421)
理学(32780)
理学院(32355)
管理学(32098)
管理学院(31879)
(25629)
(25460)
科学(23597)
(23289)
经济学(22366)
研究所(21250)
财经(20799)
经济学院(20275)
中心(19622)
(19374)
(17326)
北京(17085)
(16486)
财经大学(15735)
科学院(14746)
(14706)
师范(14649)
国际(13931)
(13657)
基金
项目(72171)
科学(57619)
基金(55846)
研究(55323)
(48682)
国家(48394)
科学基金(40345)
社会(38765)
社会科(37048)
社会科学(37041)
基金项目(28120)
教育(24901)
资助(23602)
自然(22837)
自然科(22350)
自然科学(22342)
(22326)
自然科学基金(21999)
(20641)
编号(20183)
中国(20074)
(18698)
国家社会(18026)
成果(17293)
重点(16820)
教育部(16630)
(16286)
人文(15259)
社科(15115)
大学(14991)
期刊
(66209)
经济(66209)
研究(41304)
中国(21839)
国际(17665)
(17628)
(17049)
科学(14819)
管理(14789)
学报(14498)
经济研究(13933)
(12255)
金融(12255)
(12128)
大学(11873)
世界(11439)
学学(11052)
财经(10811)
问题(10414)
教育(10403)
(9600)
农业(9026)
(8810)
贸易(8810)
业经(7921)
国际贸易(7457)
技术(7354)
(6389)
经贸(6246)
世界经济(5566)
共检索到1811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黄运成  陈志斌  
近年来,世界各国对石油资源的争夺愈演愈烈,油价也一路攀高。高油价的背后,反映的是国际石油地缘政治格局以及世界石油市场格局正在发生着重大变化。当前国际石油地缘政治格局是美国主导、供给方(OPEC、俄罗斯为代表的Non-OPEC、非洲)三分天下的局面。其特点是:除政治、军事手段外,各国还通过争夺石油定价权、进口多元化、石油民族主义、建立战略储备、石油期货等方式来保证石油安全。目前中国每年进口石油的数量与金额不断增加,屡创新高。2005年原油进口达到1.27×108t,对外依存度达到45%,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并且进口数量与对外依存度在未来还将进一步增加,到2030年有可能达到60%。如何保...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汪长明  
石油经济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特征,围绕石油展开的大国竞争方兴未艾。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导致对进口石油的高度依赖,进口石油依存度的不断提高成为中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中国应主动参与国际石油竞争,建立石油储备战略、石油开发战略、石油技术战略和石油运输战略。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李国俊  朱瑞博  
石油是当今世界最为重要的基础能源、化工原料和战略物资,不仅对石油生产国和消费国的经济发展具有强大的支撑作用,而且对各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防安全具有紧密的联系,石油价格的波动对国际、国内的政治、经济形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各国政府都试图控制和左右国际石油定价机制,来低成本地利用国际石油资源以保证国内石油市场的稳定。高油价时代的来临,建立石油价格防范体系显得尤为迫切。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岩  王礼茂  
稳定的能源供应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我国石油进口中存在的过分依赖海路、航线单一等问题是能源运输安全的薄弱环节,是威胁国内能源稳定供应的潜在隐患。本文根据1993年以来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和进口来源数据,从地缘政治的角度分析了中国进口石油线路周边国家与中国之间的石油地缘政治态势,并对东南亚、东北亚、南亚和中亚等重点区域运输线路的地缘政治格局及其对中国石油运输安全的影响进行了探讨。本文的基本结论是:中国石油进口运输安全方面的确存在过度依赖海运和马六甲海峡航道的风险,但目前情势是可控的;作为新兴的石油消费市场,中国对既有的国际石油产销格局的影响并不必然构成冲击,可以通过协调国家关系,以良好的参与...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孙泽生  管清友  
自2003年以来,国际油价大起大落:从每桶30美元飚至147美元的高位,后又跌至40美元以下。油价的起伏不定,与投机究竟存在何种关联?是其因还是其果?文章立足贸易中介视角,探讨了影响油价的机理,分析了油价波动的成因,由此提出了加强市场监管、避免过度投机的全球治理思路。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姜振飞  姜恒  
近一段时间以来,世界石油价格由于伊拉克局势动荡而居高不下,这不可避免对世界和地区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而对于中国来说,由于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石油消费量将逐年增加,因而世界石油价格的波动将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根据中国国情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中国石油安全战略,就显得尤其必要。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于鹏  
石油贸易流向即石油市场贸易地区分布结构,了解石油贸易主要流向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对于分析国际石油市场上进出口双方情况,优化我国石油贸易进出口市场结构,保障国家石油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单卫国  
过去10年,国际石油贸易快速增长,贸易流向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本文作者在对国际石油贸易格局变化趋势进行深入分析基础上,作出未来10年世界石油贸易继续增长、亚太和中东的联系更加紧密的判断。这为我们应对国际石油贸易形势提供了一定参考依据。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李晓依  许英明  肖新艳  
地缘政治斗争是影响国际石油贸易格局的重要因素。俄乌冲突的升级以及美欧等西方国家与俄罗斯的相互制裁对俄石油出口造成强烈冲击,国际石油贸易格局将发生结构性重塑。本文在梳理国际石油贸易格局演进过程的基础上,从西方制裁、石油价格、供给格局、贸易流向、能源转型等方面分析俄乌冲突对国际石油贸易格局的影响。面对石油贸易新格局,中国可通过深化国际合作、加强勘探开发、推进期货市场建设、发展可再生能源等举措,保障国家石油安全。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郎一环  王礼茂  
石油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在地缘政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世界石油供给与消费的地理分布及空间运输通道是石油地缘政治格局形成的基本条件,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对三者的影响力和控制力是石油地缘政治格局的决定因素。未来石油地缘政治格局的演变呈多极化趋势。对格局演变影响力较大的国家、国际组织和地区组织主要有美国、OPEC、俄罗斯等,他们共同控制着石油世界。发展中消费大国的影响力正在成长,已经对石油地缘政治格局产生了较大的冲击。为应对石油地缘政治格局演变的影响,中国需要制订石油地缘政治战略规划,应对"一超多极"格局下复杂多变的国际关系;以多元化利用国外石油资源,减少对个别地区的依赖,分散风险,应对石油供...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程中海  南楠  张亚如  
石油贸易的地缘政治与经济博弈从未间断,直接影响中国能源安全与"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实施。文章根据1996—2016年中国石油进口贸易的数据,分析了中国石油供需状况及进口贸易的动态特征,刻画了中国石油进口贸易的空间格局图景,指出了当前中国石油进口贸易的困境和发展趋势。结果表明:从中国石油进口贸易动态特征看,进口贸易规模大且进口比重逐年上升,进口依存度不断提升,进口价格频繁波动。从其空间格局演化看,进口的地理方向不断扩展,由局部地缘供给依赖转变为"多元并存"的"碎片化关联"模式。从发展趋势看,高依存度下的中国石油进口贸易仍面临着价格波动剧烈、进口结算方式单一、进口成本居高不下、地缘政治因素复杂多变等困境。因此,新时期完善中国石油期货市场,争取国际石油定价的话语权,推进能源大通道建设,构建石油运输的立体布局,加强石油贸易国之间的政治互信和政策沟通是推进中国石油进口贸易发展的重点。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谢楠  龚旭  林伯强  庞连芳  
本文基于全球石油总供给、中国石油需求、其它国家或地区石油需求、全球石油库存和国际石油价格等时间序列,构建一个五变量的SVAR模型,研究国际石油价格对各因素的结构响应。并重点分析了中国石油需求和全球石油库存对国际石油价格的影响。本文的实证结果显示,中国石油需求对国际石油价格有显著的正向冲击,而全球石油库存对国际石油价格有显著的负向冲击。本文还发现中国石油需求和全球石油库存对国际石油价格波动的贡献度较大,两者之和占比高达20%左右。因此,中国石油需求和全球石油库存是影响国际石油价格重要因素,分析国际石油价格变化时不能被忽视。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吴磊   肖图强  
一、国际石油期货和期权贸易的发展及其原因国际商品贸易运用期货及期权交易方式早在18世纪就出现了。1848年,芝加哥贸易商会为了减少未曾预料到的商业混乱,即开始了处理远期谷物交易的期货贸易。自此以后,期货贸易广泛应用于农产品、金属矿产品、金融商品等商品交易,成为一种有效的贸易手段。目前,期货及期权贸易正在全球范围内普及和发展。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于永达  药宁  
2012年5月,伊朗宣布与我国部分石油贸易将采用人民币结算,引发广泛关注。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分析石油贸易现行的美元结算机制对我国影响:先估算国际铸币税损失;再用Granger因果检验和ECM模型,以2001年1月-2012年6月的月度数据分析美元币值与国际油价关系,并以扩展后的TRM理论做解释;最后基于"新格里芬悖论"框架分析其对国际货币体系的影响。结论认为,美元结算对经济发展有消极作用,我国需要渐进式地解决该问题,保障经济安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惠芬  
为保障中国经济发展所需要的石油供应,必须稳定地取得国外的石油资源,但现实是,中国的石油地缘形势严 峻。中国石油地缘的战略对策是努力营造有利于中国石油安全的地缘战略环境:改善中美关系,开展石油外交,在东北亚与 日本、韩国合作,在东南亚加强战略投入,在南沙海域实行“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