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12)
2023(11436)
2022(9452)
2021(8786)
2020(6843)
2019(14995)
2018(14449)
2017(26860)
2016(14072)
2015(15283)
2014(14413)
2013(13566)
2012(12085)
2011(10604)
2010(10692)
2009(9715)
2008(9059)
2007(8056)
2006(7018)
2005(6108)
作者
(36418)
(30556)
(30407)
(28777)
(19427)
(14701)
(13588)
(11611)
(11337)
(10711)
(10249)
(10203)
(9523)
(9448)
(9418)
(9331)
(8984)
(8952)
(8877)
(8544)
(7387)
(7314)
(7243)
(7023)
(6893)
(6748)
(6610)
(6555)
(5951)
(5937)
学科
(49372)
经济(49311)
(40415)
管理(39196)
(33613)
企业(33613)
方法(17488)
(17183)
中国(16935)
(16601)
贸易(16590)
(16318)
数学(14410)
(14377)
数学方法(14206)
业经(13589)
(12182)
农业(11580)
技术(10997)
地方(10816)
(10391)
(9514)
(9047)
银行(9040)
(8735)
(8415)
金融(8413)
(8343)
出口(8338)
出口贸易(8338)
机构
学院(185472)
大学(181406)
(75333)
经济(73804)
管理(70739)
研究(62509)
理学(60982)
理学院(60300)
管理学(59320)
管理学院(58955)
中国(46992)
科学(37023)
(36983)
(35516)
(29585)
中心(29026)
财经(28274)
(27956)
研究所(26896)
(26547)
(25786)
(25571)
师范(25359)
业大(24219)
(23744)
经济学(23376)
北京(22546)
(22108)
经济学院(21272)
财经大学(21016)
基金
项目(129115)
科学(103818)
研究(99291)
基金(93642)
(81892)
国家(80817)
科学基金(69564)
社会(64201)
社会科(60932)
社会科学(60919)
(51045)
基金项目(48634)
教育(45173)
(42925)
自然(42469)
自然科(41514)
自然科学(41504)
编号(40930)
自然科学基金(40751)
资助(35962)
成果(32803)
(29751)
重点(29570)
(28931)
课题(28406)
(28047)
国家社会(26971)
创新(26817)
项目编号(25520)
(25477)
期刊
(84453)
经济(84453)
研究(54999)
中国(38116)
管理(27652)
(26503)
科学(25934)
(25681)
学报(25608)
教育(23780)
大学(20089)
学学(18861)
农业(17818)
(16126)
金融(16126)
业经(16092)
技术(15236)
经济研究(14434)
财经(13021)
(11988)
(11338)
问题(10964)
科技(10918)
国际(10206)
(9720)
(9691)
论坛(9691)
商业(8896)
现代(8820)
图书(8706)
共检索到2781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尹西明  陈劲  贾宝余  
新发展阶段的本质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而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全面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效能,是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核心抓手。本文立足新发展阶段,从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视角出发,结合国家创新系统观和整合式创新理论,探究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概念内涵、突出特征和分类,提出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理论基础、战略与三大主要路径,为助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和科学决策参考。
[期刊] 改革  [作者] 盛朝迅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高水平科技自立和高水平科技自强的有机统一,具有自主性、引领性、开放性、体系性、可持续性等重要特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主要标志是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重要创新成果全球领先、国际科技合作紧密高效、体系化创新支撑能力强、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完善,可以用关键核心技术自给率、高被引论文占全球比重、三方专利拥有量占全球比重、全社会研发投入与国内生产总值比值、知识产权出口额占全球比重、全球创新指数排名等18个指标进行衡量。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科技自立自强取得明显成效,但也存在原始创新能力还不强、科技生态需要进一步优化等问题,亟须抓住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这个关键,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构筑完善的新型举国体制、原创技术激发机制、开放合作机制、创新生态育成机制和持续投入机制,形成符合科研规律,有效满足国家发展和市场需求,鼓励创新、开放包容、充满活力、系统有效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张知干  
<正>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形势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全球范围内产业分工格局均发生深刻改变,美国实施“脱钩断链”“小院高墙”遏制中国“竞赢中国”图谋不减,产业链区域化布局趋势强化。如何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以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是一个关乎国家前途命运的时代课题,也是实践中亟须解决的难题,是需要学术界深入研究、有重大意义的真命题。
关键词:
[期刊] 改革  [作者] 卢现祥  
大科学时代的科学研究活动具有大投资、大规模、多学科、参与人员或群体数量庞大等特征,需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国家大科学组织模式保障科研项目的持续运转。大科学时代科技自立自强是国与国之间竞争的关键。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国家大科学组织模式主要目标是实施“大科学工程”和“大科学计划”,并解决国家科技创新的基础研究、科技创新前沿及重大科技创新问题。构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国家大科学组织模式,要实现四大转变,即大科学组织的国家模式要从中心化的发展型国家模式转向网络化的发展型国家模式;国家大科学组织的约束机制要从控制约束转向契约约束;国家大科学组织的治理机制要从科技管理转向科技治理;国家大科学组织的协同机制要从产学研的自上而下的产学研协同转向自下而上的产学研协同。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建民   钟雨芮   陈杨   李海丽   陶小龙  
战略企业家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过程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战略企业家既是企业家发展边界的突破,也是企业家队伍建设的未来指向。基于企业家理论及我国优秀企业家、优秀企业的实践基础,从角色期待视角对中国情境下战略企业家的内涵进行创新性界定,刻画战略企业家的典型特征,探讨战略企业家与一般企业家的异同,整体上形成对战略企业家的新认知。在此基础上,剖析战略企业家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过程中的战略人才价值和创新人才价值,发现战略企业家通过涓滴效应、同群效应、桥梁效应在企业、产业链、创新联合体等场域发挥重要作用。系统回答了战略企业家“是谁—有何价值—如何发挥价值”的问题,研究成果可为新时代战略企业家助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韩凤芹  陈亚平  马羽彤  
作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创新平台的高质量发展对于推动关键共性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国家科技发展迈上新台阶,进而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具有重要意义。经过近40年的探索,我国国家创新平台呈现设立方式多元化、功能定位多样化、多种类化发展、部门化建设等特点,初步形成了全国统管、省级主导、地方主建的三级联动管理体系。当前,针对功能定位不清晰、缺乏系统布局、脱离市场和资源共享程度低等发展困境,需要重点加快解决顶层设计整体统筹不足、管理关系不够清晰、政府重建设轻管理及主体协同合作水平不高等问题,以坚持系统观念、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开放创新、坚持自信自立为原则,推动建立国家创新平台统筹协调机制和平台管理制度体系,提升平台产学研合作水平,营造平台发展生态,推动国家创新平台高质量发展。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吕汉阳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党的十九大确立了到2035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的战略目标,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到2035年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建成科技强国。经过长期奋斗,我国已具备一定的科技基础条件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张新宁  裴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坚持科技自立自强,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遵循科技发展规律的必然选择,是应对百年大变局的迫切需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史上看,科技自立自强是马克思主义科技思想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回顾党的百年历史,党历来坚持独立自主开拓前进道路,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科技自立自强具有一系列原创性贡献。我们应着力解决科技领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把握推进科技创新的基本要点,提升科技自立自强对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能力。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周密   胡可欣   丁明磊  
新时期全球竞争格局出现了重大转变,中国崛起的趋势与外部遏制压力之间的矛盾正在加剧。探讨中美科技博弈背景下美国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特征与趋势,对中国谋划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的总路线图、应对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提升国际竞争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探讨了大国博弈与国家使命双重导向下的中美科技发展形势,提出美国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以建立全球绝对领先优势为总目标,并分解为战略安全、技术安全、国防安全、产业安全四个子目标,进而协同政治引导力量、科技研发力量、军工战备力量、企业实施力量四大力量,在场景变化、技术预见、国家实验室改革、人才组织、军民融合、产业载体、数字转型等方面呈现最新发展趋势。本文从提高主动应对、构建技术预见系统、优化国家实验室管理和运行体系、推动军民融合发展、增强产业自主可控、发挥领军型企业的主体作用、加强数字经济支撑等角度进行总结,为中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提供启示。
[期刊] 改革  [作者] 陈劲   吴丰  
国家科研机构的持续深入改革对于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至关重要。面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新战略需求,国家科研机构须立足“四个面向”,坚持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功能定位。当前国家科研机构尚面临诸多现实困境,如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定位不清晰,创新活力难以释放,改革过程中制度建设相对滞后,在创新网络中与其他创新参与者协同性较差。应基于“有为政府”的“一主多元”非均衡网络化治理场域,通过加强统一领导、实施分类发展策略、发挥“两院”组织作用、加快制度建设和立法等举措推动国家科研机构改革,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韩凤芹   陈亚平  
科技创新是一个复杂、多元的系统工程,需要宏观和微观多主体参与实现协同共治。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总体目标要求下,科技治理更需要兼顾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以微观主体为核心推进科技创新建设。本文基于新时期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目标要求,构建科技创新的双层治理体系。其中,宏观治理的核心在于正确处理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关系,系统推进宏观政策改革,营造科技创新良好生态环境;微观治理的核心在于通过明晰各主体的功能定位,强化自我组织和协同创新,从而激发内生创新活力。宏微观双层治理需有效贯通,共同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发展。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闳肆  
为分析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关键因素和系统结构,采用文献扎根法和德尔菲法提炼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影响因素,运用决策试验与评价实验室法、解释结构模型、交叉影响矩阵相乘法探究影响因素的系统位置、层次和作用。研究发现:(1)影响因素呈层次递阶状,表现为橄榄型结构(两端窄、中间宽),表明中介机制因素丰富;(2)科技创新治理现代化位于橄榄型结构最底层,发挥基础性调控作用,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科技创新治理现代化是高原因度因素,科技赶超创新引领能力是中心度最高的因素;(3)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影响因素通过独立、依赖、自发或联动多种方式发挥协同作用。最终,构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系统整合模型,涵盖系统动力、支撑、能力、任务和耦合等要素,并以中国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实现自立自强的案例检验模型有效性,为新时期科技发展战略制定提供参考。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陈曦  
以企业为科技创新主体,推动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契合我国当前科技发展阶段实际。近年来,我国企业的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巩固,体制机制保障不断增强。同时应看到,企业创新能力仍相对较弱、引领型创新主体不足、相关体制机制有待完善等问题仍较为突出。建议围绕优化主体结构、突出主体地位、完善体制机制、营造良好生态的思路,进一步壮大更具竞争优势的创新型企业队伍,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等科技创新各个环节的主体地位,不断改善以企业为主体开展科技创新的良好生态环境,持续完善围绕企业配置创新资源的体制机制。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高旺盛  
当今世界正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变的新时代,农业科技创新日新月异,对我国农业科技提出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从新阶段加快农业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需求出发,分析新时代农业现代化的内涵与特征,探讨农业科技自立自强面临的重大挑战,提出了部署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引领性重大科技工程建设的建议。研究表明,农业科技现代化处于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的战略核心地位。面临后疫情时期保障粮食安全的重大挑战,需强化农业基础研究、提升农业原始创新能力,突破生物育种核心技术、打造现代种业科技强国,突破智能农业关键技术、打造数字农业科技强国,突破绿色农业关键技术、构建生态安全农业技术体系,突破食品产业技术、构建营养健康农业技术体系等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因此,提出大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投入强度、大力培育支持农业创新型企业、强化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加大部署建设国家农业战略科技力量、重组构建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等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政策保障体系的建议。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彭绪庶  
科技自立自强是大国崛起的必经之路,是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强国理念的时代体现,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新时代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是要实现高水平。针对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突出挑战,要从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出发,加快完善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性、全局性和系统性布局谋划,加强“无人区”科技顶层设计,探索新型举国体制有效路径和发力点;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探索体制创新带动科技创新路径,形成“双轮驱动”效应;要跳出均衡发展误区,集中力量打造创新战略高地;要畅通创新创业产业链,推动科教融合和产学研金融合;要发挥超大规模市场对全球供给的牵引作用,突破科技封锁,避免科技脱钩,从而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