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450)
2023(4682)
2022(3603)
2021(3500)
2020(2625)
2019(5905)
2018(5684)
2017(9894)
2016(5481)
2015(6012)
2014(5648)
2013(5471)
2012(5202)
2011(4420)
2010(4623)
2009(3865)
2008(3787)
2007(3310)
2006(2955)
2005(2786)
作者
(14831)
(12510)
(12499)
(11922)
(7948)
(5960)
(5694)
(4901)
(4870)
(4584)
(4297)
(4210)
(4100)
(3977)
(3964)
(3918)
(3670)
(3601)
(3516)
(3502)
(3203)
(3041)
(2970)
(2932)
(2866)
(2854)
(2842)
(2704)
(2614)
(2594)
学科
(20644)
经济(20613)
管理(13639)
(13347)
(9643)
企业(9643)
中国(8470)
方法(7716)
(7616)
数学(6665)
数学方法(6583)
农业(5647)
地方(5465)
技术(5423)
(5342)
业经(5037)
理论(4529)
(4242)
(4113)
教育(3989)
教学(3875)
(3864)
(3863)
金融(3863)
银行(3857)
(3713)
(3272)
工作(3125)
(2993)
(2964)
机构
大学(70246)
学院(69043)
(28359)
经济(27727)
研究(26849)
管理(24851)
理学(20846)
理学院(20592)
中国(20418)
管理学(20225)
管理学院(20074)
科学(15944)
(15201)
(13529)
(13140)
(12853)
中心(12471)
研究所(11810)
(11714)
业大(10261)
(10198)
(10092)
师范(10083)
财经(10021)
北京(9837)
农业(9712)
技术(9483)
(9302)
(9238)
(9132)
基金
项目(48262)
研究(38408)
科学(37712)
基金(33245)
(29324)
国家(29038)
科学基金(24364)
社会(23419)
社会科(22199)
社会科学(22196)
(19654)
教育(18117)
基金项目(16832)
(16314)
编号(15347)
自然(13712)
自然科(13395)
自然科学(13390)
自然科学基金(13147)
成果(13126)
资助(12710)
课题(11426)
(11397)
重点(11333)
(11161)
(10601)
创新(10598)
国家社会(10477)
(9699)
(9598)
期刊
(32079)
经济(32079)
研究(23242)
中国(21823)
教育(14635)
(12118)
学报(11431)
管理(11377)
科学(10895)
(10673)
大学(9115)
技术(8573)
学学(8176)
农业(7862)
(7126)
金融(7126)
科技(5992)
财经(5214)
图书(5091)
职业(4956)
(4929)
论坛(4929)
(4892)
经济研究(4856)
业经(4631)
(4613)
问题(4287)
(3796)
书馆(3779)
图书馆(3779)
共检索到1180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吴乔  
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到来,把科技创新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科技创新能够引领人类迈向现代化,科技发展水平是衡量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尺度,科技创新人才决定着中国式现代化科技事业的人才支撑。科技创新既遵循一般规律和原则,又有典型特征和实践要求。必须把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加快建设科学强国,努力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窦志强   马佰莲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知识产权保护的一贯目标和内生需求,知识产权保护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保障和激励,二者相辅相成、互促共进。以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论为指导,结合文献调研和案例分析,从理论维度论述知识产权助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内在逻辑,从实践维度对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当前的成就和问题进行考察。研究发现,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已经在促进科技资源投入、激励创新活动和发展科技产业方面展现出巨大成就,但也面临科技资源投入效能不足、科技创新链条存在断点、科技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风险与挑战。对此,提出应加强引导提升科技资源投入的力度与效度、深化改革增强优质成果供给力与企业技术承接力、突出优势全面提高产业竞争力,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在促进科技创新、缩小技术差距和提高发展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为打好科技攻坚战、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坚实保障和有力支撑。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韩凤芹   陈亚平  
科技创新是一个复杂、多元的系统工程,需要宏观和微观多主体参与实现协同共治。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总体目标要求下,科技治理更需要兼顾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以微观主体为核心推进科技创新建设。本文基于新时期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目标要求,构建科技创新的双层治理体系。其中,宏观治理的核心在于正确处理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关系,系统推进宏观政策改革,营造科技创新良好生态环境;微观治理的核心在于通过明晰各主体的功能定位,强化自我组织和协同创新,从而激发内生创新活力。宏微观双层治理需有效贯通,共同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发展。
[期刊] 改革  [作者] 陈劲   吴丰  
国家科研机构的持续深入改革对于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至关重要。面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新战略需求,国家科研机构须立足“四个面向”,坚持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功能定位。当前国家科研机构尚面临诸多现实困境,如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定位不清晰,创新活力难以释放,改革过程中制度建设相对滞后,在创新网络中与其他创新参与者协同性较差。应基于“有为政府”的“一主多元”非均衡网络化治理场域,通过加强统一领导、实施分类发展策略、发挥“两院”组织作用、加快制度建设和立法等举措推动国家科研机构改革,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卓泽林   周文伟   黎泓燕  
研究型大学科教融合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也是打造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研究型大学科教融合展现出知识生产视角下拓展利益相关者参与构建“多赢共生”机制、国家治理视角下增强教育事业与科技事业统筹协调发展、科教创新主体视角下优化科教资源配置实现协作性跨越的时代要义。面向科技自立自强,研究型大学科教融合需要重塑逻辑指向,在使命目标上实现从“经济使命”向“战略使命”的转换,在构成主体上实现从“分立语境”向“整合语境”的转变,在合作模式上实现从“政策导向合作”向“价值导向合作”的转型。基于此,以研究型大学高水平教学为依托培育战略科技人才,以研究型大学基础研究创新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以研究型大学社会服务助力国家与区域科技创新将成为未来研究型大学科教融合的必然进路。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彭绪庶  
科技自立自强是大国崛起的必经之路,是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强国理念的时代体现,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新时代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是要实现高水平。针对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突出挑战,要从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出发,加快完善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性、全局性和系统性布局谋划,加强“无人区”科技顶层设计,探索新型举国体制有效路径和发力点;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探索体制创新带动科技创新路径,形成“双轮驱动”效应;要跳出均衡发展误区,集中力量打造创新战略高地;要畅通创新创业产业链,推动科教融合和产学研金融合;要发挥超大规模市场对全球供给的牵引作用,突破科技封锁,避免科技脱钩,从而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吕汉阳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党的十九大确立了到2035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的战略目标,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到2035年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建成科技强国。经过长期奋斗,我国已具备一定的科技基础条件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
[期刊] 改革  [作者] 阳镇  贺俊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科技自立自强的内在理论逻辑和关键议题亟须深度解构。科技自立自强的逻辑包括:主动构建新一轮技术革命技术窗口的历史逻辑,强化新发展格局下产业链和创新链安全性、畅通性的现实逻辑,助推我国产业攀登全球价值链高端的价值逻辑,以及支撑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逻辑。深度理解科技自立自强需要立足技术创新观、竞争安全观、韧性观、核心能力观等,其核心表征是技术的自给率与技术引领性,其核心内涵包括技术自给与技术安全性、竞争韧性、创新能力属性、价值创造范围与影响力等,其标志特征包括创新驱动、技术要素引领、创新能力强、科技创新成果的影响力与把控力高等。系统支撑科技自立自强,需要形成基于国家能力的国家创新系统、基于完备本土产业链的产业创新体系以及基于核心企业主导的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等,并实现多层次创新生态系统相互耦合。迈向科技自立自强涉及四大关键议题,包括政府与市场关系及功能定位下的新型举国体制运用问题、创新主体与创新模式选择下的企业创新模式问题、产业链与创新链之间的支撑融通问题、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研究的投入格局问题。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需要立足创新驱动的引领式创新战略、立足以企业为创新主体的大中小企业多维融通与共生共益型的创新生态系统、立足数字技术的生产与深度赋能生态、立足引领性创新政策的政策保障等,构建“战略引领—主体选择—技术赋能—制度保障”的多维综合推进路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臧红敏  臧红岩  
科技自立自强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战略支撑。文章对科技自立自强的内涵及理论逻辑进行深入研究,表明科技自立自强是自主创新的高级发展阶段,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针对推进科技自立自强过程中的科技管理体制不完善、创新主体协作关系不强、创新资源配置不均衡、创新人才投入不足等问题,从科技创新体制、主体、资源、人才等方面提出优化创新生态体系、建立创新共同体、构建各类创新要素市场、创新人才引育双重机制等主要路径。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温军  张森  
科技自立自强是中国统筹因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关键支撑。中国提出并部署科技自立自强的表层逻辑是受国际复杂环境的倒逼,深层逻辑是国内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和科技自身演进的驱动。科技自立自强是自主创新的更高阶形态,可解构成互为依归的两部分:科技自立与科技自强。前者强调逐步实现关键核心科技的自主安全可控,后者则指涉科技论域中的创新力、支撑力、影响力和把控力等四个维度。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实现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国须在党的领导下、在新型举国体制框架内予以科学稳妥有序地推进。在这一过程中,中国要妥善处理政府与市场、开放与创新、守正与创新、强国与世界之间的张力关系,要凝聚理论、文化、科技、制度等方面改革创新的合力。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储节旺  李振延  吴蓉  
[目的/意义]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我国的重大战略,情报能否贯穿始终、发挥“耳目、尖兵、参谋”的重要作用,关键在于加强情报保障工作。[方法/过程]通过分析新时代下我国科技事业的情报需求导向与情报挑战,设计了集制度、组织、技术及资源四位一体的面向科技自立自强的情报保障体系,并创造性地融合OODA理论设计了配套运行机制。[结果/结论]面向科技自立自强的情报保障体系服务于国家科技战略,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全面性等特征,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值得学界深入研究。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王伟   王珂凡   张倩  
科技金融与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良性互动和交互作用所形成的有机结合或深度融合的耦合关系。本文在分析两者耦合机理的基础上,基于2014—2020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使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进行实证分析,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综合分析两者间的耦合协调度及其互动发展关系。研究表明:2014—2020年,中国科技金融与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耦合协调度显著提高,且呈现稳步上升趋势;不同省份两者间协调发展程度存在显著差异,呈现出明显的地域性特征,通常表现为东部较高、中部次之、西部较低的空间分布特征,且大部分地区的耦合性呈现出“高与高”或“低与低”聚集的地域分布特征。基于研究结论,提出加大科技金融支持力度、优化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升科技金融创新能力、强化科技金融人才培养和引进等政策建议。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秦顺  
[目的/意义]在学科更名背景下解析和思考面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发展路径,旨在拓展学科内涵、丰富学科体系,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贡献学科力量。[方法/过程]基于文献调研和国家战略导向,提出“服务科技自立自强是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发展的重要向度”议题,并从历史、现实、未来3个维度观测本学科在服务科技自立自强目标过程中的嬗变与发展。[结果/结论]面向科技自立自强,我国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存在目标定位模糊、供需矛盾突出、核心能力薄弱等现实问题。为强化学科效能,更好地促进行业创新发展,提出几点建议:面向现实情境,加强学科制度建设;坚持吸收借鉴,构建自主知识体系;推动融会贯通,重视学科交叉协同;完善人才梯队,激发学科发展动能。
[期刊] 改革  [作者] 盛朝迅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高水平科技自立和高水平科技自强的有机统一,具有自主性、引领性、开放性、体系性、可持续性等重要特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主要标志是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重要创新成果全球领先、国际科技合作紧密高效、体系化创新支撑能力强、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完善,可以用关键核心技术自给率、高被引论文占全球比重、三方专利拥有量占全球比重、全社会研发投入与国内生产总值比值、知识产权出口额占全球比重、全球创新指数排名等18个指标进行衡量。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科技自立自强取得明显成效,但也存在原始创新能力还不强、科技生态需要进一步优化等问题,亟须抓住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这个关键,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构筑完善的新型举国体制、原创技术激发机制、开放合作机制、创新生态育成机制和持续投入机制,形成符合科研规律,有效满足国家发展和市场需求,鼓励创新、开放包容、充满活力、系统有效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戚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要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近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为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原始创新、源头突破,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前瞻设计、方向引领和制度保障。我国科技正由"跟跑"向"并跑""领跑"转变,但部分企业一定程度上还依赖国外先进技术进行二次创新,导致研发能力较弱且没有掌握自主知识产权。我国专利申请量稳居世界首位,知识产权事业蓬勃发展,成为世界知识产权大国,但离知识产权强国仍有一段距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