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88)
2023(11077)
2022(8984)
2021(8310)
2020(6275)
2019(14045)
2018(13242)
2017(24963)
2016(13421)
2015(14611)
2014(14591)
2013(14206)
2012(13527)
2011(12512)
2010(13031)
2009(12012)
2008(11669)
2007(10778)
2006(10043)
2005(9401)
作者
(38395)
(32104)
(31868)
(30218)
(20491)
(15161)
(14370)
(12350)
(12273)
(11673)
(11002)
(10614)
(10279)
(10278)
(10155)
(9857)
(9435)
(9258)
(9221)
(9191)
(8109)
(7959)
(7788)
(7422)
(7331)
(7300)
(7204)
(7088)
(6511)
(6357)
学科
(59020)
经济(58959)
(37850)
管理(36869)
(26954)
企业(26954)
中国(22844)
(22316)
地方(20456)
农业(15640)
业经(15586)
方法(14564)
(13207)
(12280)
银行(12272)
数学(12181)
(12029)
(11972)
金融(11971)
数学方法(11966)
(11957)
(11722)
(11504)
贸易(11489)
(11098)
(11004)
地方经济(10990)
技术(10891)
(9838)
环境(9764)
机构
学院(191866)
大学(186042)
(81406)
经济(79496)
研究(72623)
管理(69637)
理学(57793)
理学院(57085)
中国(56727)
管理学(56261)
管理学院(55867)
科学(41783)
(40512)
(39097)
(36445)
中心(33093)
研究所(32421)
(31948)
(31433)
财经(28904)
(28392)
师范(28168)
(26616)
北京(26612)
(26092)
(25860)
业大(24681)
经济学(24034)
农业(23815)
(23132)
基金
项目(119129)
研究(95388)
科学(94443)
基金(82377)
(70227)
国家(69480)
社会(59961)
科学基金(59158)
社会科(56777)
社会科学(56771)
(48818)
教育(42753)
基金项目(41599)
编号(40511)
(40385)
成果(34567)
自然(33715)
(32887)
自然科(32869)
自然科学(32862)
资助(32861)
自然科学基金(32236)
课题(29890)
发展(27330)
重点(27043)
(26836)
(25747)
(25444)
(25243)
(24697)
期刊
(104660)
经济(104660)
研究(65642)
中国(48365)
(32341)
教育(29380)
管理(28268)
(27776)
(25770)
金融(25770)
科学(25085)
学报(24143)
农业(22066)
业经(19696)
大学(19277)
技术(17961)
学学(17858)
经济研究(16695)
财经(13820)
问题(13200)
(11999)
(10931)
(10895)
论坛(10895)
科技(10604)
(10566)
国际(9793)
世界(9562)
商业(9436)
技术经济(9327)
共检索到3199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彭绪庶  
科技自立自强是大国崛起的必经之路,是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强国理念的时代体现,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新时代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是要实现高水平。针对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突出挑战,要从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出发,加快完善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性、全局性和系统性布局谋划,加强“无人区”科技顶层设计,探索新型举国体制有效路径和发力点;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探索体制创新带动科技创新路径,形成“双轮驱动”效应;要跳出均衡发展误区,集中力量打造创新战略高地;要畅通创新创业产业链,推动科教融合和产学研金融合;要发挥超大规模市场对全球供给的牵引作用,突破科技封锁,避免科技脱钩,从而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韩凤芹   陈亚平  
科技创新是一个复杂、多元的系统工程,需要宏观和微观多主体参与实现协同共治。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总体目标要求下,科技治理更需要兼顾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以微观主体为核心推进科技创新建设。本文基于新时期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目标要求,构建科技创新的双层治理体系。其中,宏观治理的核心在于正确处理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关系,系统推进宏观政策改革,营造科技创新良好生态环境;微观治理的核心在于通过明晰各主体的功能定位,强化自我组织和协同创新,从而激发内生创新活力。宏微观双层治理需有效贯通,共同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发展。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窦志强   马佰莲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知识产权保护的一贯目标和内生需求,知识产权保护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保障和激励,二者相辅相成、互促共进。以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论为指导,结合文献调研和案例分析,从理论维度论述知识产权助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内在逻辑,从实践维度对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当前的成就和问题进行考察。研究发现,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已经在促进科技资源投入、激励创新活动和发展科技产业方面展现出巨大成就,但也面临科技资源投入效能不足、科技创新链条存在断点、科技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风险与挑战。对此,提出应加强引导提升科技资源投入的力度与效度、深化改革增强优质成果供给力与企业技术承接力、突出优势全面提高产业竞争力,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在促进科技创新、缩小技术差距和提高发展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为打好科技攻坚战、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坚实保障和有力支撑。
[期刊] 改革  [作者] 阳镇  贺俊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科技自立自强的内在理论逻辑和关键议题亟须深度解构。科技自立自强的逻辑包括:主动构建新一轮技术革命技术窗口的历史逻辑,强化新发展格局下产业链和创新链安全性、畅通性的现实逻辑,助推我国产业攀登全球价值链高端的价值逻辑,以及支撑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逻辑。深度理解科技自立自强需要立足技术创新观、竞争安全观、韧性观、核心能力观等,其核心表征是技术的自给率与技术引领性,其核心内涵包括技术自给与技术安全性、竞争韧性、创新能力属性、价值创造范围与影响力等,其标志特征包括创新驱动、技术要素引领、创新能力强、科技创新成果的影响力与把控力高等。系统支撑科技自立自强,需要形成基于国家能力的国家创新系统、基于完备本土产业链的产业创新体系以及基于核心企业主导的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等,并实现多层次创新生态系统相互耦合。迈向科技自立自强涉及四大关键议题,包括政府与市场关系及功能定位下的新型举国体制运用问题、创新主体与创新模式选择下的企业创新模式问题、产业链与创新链之间的支撑融通问题、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研究的投入格局问题。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需要立足创新驱动的引领式创新战略、立足以企业为创新主体的大中小企业多维融通与共生共益型的创新生态系统、立足数字技术的生产与深度赋能生态、立足引领性创新政策的政策保障等,构建“战略引领—主体选择—技术赋能—制度保障”的多维综合推进路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臧红敏  臧红岩  
科技自立自强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战略支撑。文章对科技自立自强的内涵及理论逻辑进行深入研究,表明科技自立自强是自主创新的高级发展阶段,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针对推进科技自立自强过程中的科技管理体制不完善、创新主体协作关系不强、创新资源配置不均衡、创新人才投入不足等问题,从科技创新体制、主体、资源、人才等方面提出优化创新生态体系、建立创新共同体、构建各类创新要素市场、创新人才引育双重机制等主要路径。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吴乔  
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到来,把科技创新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科技创新能够引领人类迈向现代化,科技发展水平是衡量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尺度,科技创新人才决定着中国式现代化科技事业的人才支撑。科技创新既遵循一般规律和原则,又有典型特征和实践要求。必须把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加快建设科学强国,努力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
[期刊] 求索  [作者] 周勇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抓住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这个关键,才能有效破解我国高质量发展难题。通过科技自立自强增强发展的主动性、通过科技自立自强强化内涵式发展动力、通过高水平科技创新回应高质量发展新要求、以科技自立自强为支撑满足发展自强的愿望,是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要创新体制机制,以科技自立有效支持发展自立;结合高水平科技谋划高水平发展;基于自立自强目标把握好高水平科技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更高水平、更高层次上贯彻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群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科技创新发展,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需要探索研究把坚持科技创新放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体制机制,需要探索研究把坚持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的技术路径和模式。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陶金元  张玲娜  
加快推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我国在百年大变局背景下的重要创新发展战略布局。自立自强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与导向性、系统性、开放性等鲜明特征。自立自强既是创新范式在时代背景下的理论进化、创新发展模式演化的历史必然,也是我国自主创新战略发展的必然进程、经济发展模式的时代要求以及高质量发展的支柱,西方科技霸权主义加快了我国自立自强的进程。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面临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剧变、科技革命竞争以及科技霸权主义的国际挑战,也受到我国经济发展历史、科技发展现况以及人力资本水平偏低的制约。对此,应持续强化时代战略机遇认知与观念提升、创新战略导向与制度适配、务实采取有效举措,助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早日实现。
[期刊] 改革  [作者] 盛朝迅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高水平科技自立和高水平科技自强的有机统一,具有自主性、引领性、开放性、体系性、可持续性等重要特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主要标志是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重要创新成果全球领先、国际科技合作紧密高效、体系化创新支撑能力强、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完善,可以用关键核心技术自给率、高被引论文占全球比重、三方专利拥有量占全球比重、全社会研发投入与国内生产总值比值、知识产权出口额占全球比重、全球创新指数排名等18个指标进行衡量。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科技自立自强取得明显成效,但也存在原始创新能力还不强、科技生态需要进一步优化等问题,亟须抓住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这个关键,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构筑完善的新型举国体制、原创技术激发机制、开放合作机制、创新生态育成机制和持续投入机制,形成符合科研规律,有效满足国家发展和市场需求,鼓励创新、开放包容、充满活力、系统有效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韩凤芹  陈亚平  马羽彤  
作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创新平台的高质量发展对于推动关键共性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国家科技发展迈上新台阶,进而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具有重要意义。经过近40年的探索,我国国家创新平台呈现设立方式多元化、功能定位多样化、多种类化发展、部门化建设等特点,初步形成了全国统管、省级主导、地方主建的三级联动管理体系。当前,针对功能定位不清晰、缺乏系统布局、脱离市场和资源共享程度低等发展困境,需要重点加快解决顶层设计整体统筹不足、管理关系不够清晰、政府重建设轻管理及主体协同合作水平不高等问题,以坚持系统观念、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开放创新、坚持自信自立为原则,推动建立国家创新平台统筹协调机制和平台管理制度体系,提升平台产学研合作水平,营造平台发展生态,推动国家创新平台高质量发展。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吕汉阳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党的十九大确立了到2035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的战略目标,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到2035年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建成科技强国。经过长期奋斗,我国已具备一定的科技基础条件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陈曦  韩祺  
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最本质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科技创新在畅通循环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科技自立自强更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新发展格局下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是党中央提出的重要决策部署,要准确把握其丰富内涵,明确其主要标志和发展现状,通过建立关键共性技术支撑体系、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科技体制改革保障体系、创新区域布局体系和创新生态体系"五大支撑体系"予以加快推进。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余智慧  陈鹏  
职业本科高校与普通本科高校是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高校类型。但在科学逻辑的主导下,职业本科高校面临办学定位不清、专业设置与普通高校趋同、评价体系单一、社会认可度低等问题。对此,需要基于技术逻辑明确职业本科高校的办学定位,按照技术生成逻辑设置专业,建立基于技术的本质与特征的评估体系,健全技术技能人才社会保障机制,以推进职业本科高校的特色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周文康  
我国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助推新质生产力形成发展既是实现国内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之所需,也是应对百年变局下中美科技博弈之所需,更是把握科技与生产力自身演进规律所需。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与新质生产力有着双轮驱动的内在逻辑,即新质生产力在引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系统性变革的同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也成为新质生产力形成发展的关键要素和积极变量。在此基础上,我国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助推新质生产力形成发展具备“双新”优势、人民性优势、体制性优势以及基础性优势等四大优势。新发展阶段,我国应在充分利用这四大优势的基础上,以发挥中国式现代化内聚力优势为导向厘清大战略观思路,以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为核心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以“出新”和“焕新”为重点优化现代化产业体系布局,以推进科技治理现代化为主线塑造一流科技创新生态环境,最终促成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发展落位于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与中国式现代化的贯通协同之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