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57)
2023(11312)
2022(9531)
2021(8503)
2020(6973)
2019(15539)
2018(15253)
2017(28944)
2016(15689)
2015(17815)
2014(18191)
2013(17694)
2012(16742)
2011(15434)
2010(15673)
2009(15093)
2008(14516)
2007(13693)
2006(12460)
2005(11611)
作者
(46341)
(38856)
(38845)
(36957)
(24848)
(18374)
(17655)
(14873)
(14775)
(13988)
(13481)
(12959)
(12924)
(12517)
(12484)
(12070)
(11454)
(11376)
(11176)
(10866)
(9963)
(9385)
(9357)
(9114)
(8788)
(8711)
(8668)
(8447)
(7940)
(7506)
学科
(85389)
经济(85216)
管理(49967)
(41233)
(35887)
企业(35887)
方法(28012)
数学(22804)
数学方法(22631)
中国(20907)
地方(20311)
(18958)
(18783)
业经(18497)
(17696)
(16379)
(14324)
地方经济(13568)
(13487)
金融(13480)
(12861)
银行(12842)
理论(12786)
(12411)
(12199)
环境(11789)
农业(10895)
(10627)
财务(10593)
财务管理(10564)
机构
大学(237337)
学院(235923)
(108396)
经济(106169)
管理(86153)
研究(85480)
理学(72444)
理学院(71660)
管理学(70545)
管理学院(70107)
中国(66404)
(53152)
(50081)
科学(46799)
(42765)
财经(40891)
中心(38250)
研究所(37883)
(37729)
(36841)
经济学(35144)
(35030)
北京(31692)
经济学院(31135)
(30408)
(30108)
财经大学(30071)
业大(29922)
师范(29807)
(28948)
基金
项目(146896)
科学(116553)
研究(110238)
基金(107526)
(92318)
国家(91568)
科学基金(78708)
社会(74748)
社会科(69966)
社会科学(69944)
(56497)
基金项目(55471)
教育(50713)
自然(47236)
(46965)
自然科(46142)
自然科学(46128)
自然科学基金(45310)
资助(43979)
编号(43413)
成果(37257)
(33481)
重点(33424)
(32386)
(32075)
课题(31760)
国家社会(31239)
(30032)
教育部(29469)
(28703)
期刊
(134070)
经济(134070)
研究(79489)
中国(54158)
(43027)
管理(36105)
学报(34222)
(33010)
科学(31990)
(27148)
金融(27148)
大学(27141)
教育(25831)
学学(25700)
财经(22765)
经济研究(22156)
农业(21350)
技术(20897)
(19774)
业经(18846)
问题(16745)
(12745)
技术经济(12447)
世界(12125)
统计(11549)
国际(11442)
理论(10979)
经济管理(10686)
(10624)
商业(10565)
共检索到3825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京京   李红亮  
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源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政治经济学思想,厚植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40余年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其“更高起点”高在全球治理格局调整和国内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时空方位”、坚持党的领导的“阶级方位”、秉持人民至上价值理念的“价值方位”,“更高层次”高在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相统一、公平竞争与共同富裕相统一、经济效益与绿色发展相统一、立足内需与扩大开放相统一、政府治理与多元治理相统一、法治规范与道德约束相统一的辩证智慧,“更高目标”高在“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体目标和“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具体目标的有机结合。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庞庆明  
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系统性既是新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目标取向,又具备理论意义上的相关条件,并且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内在要求。由于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其完备的结构来完成特定功能,使这一体制质的规定性全面展开,并以固有规律稳定运行,因而具有自成一体的层次结构性、综合集成性、动态平衡性的系统性内涵。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应进一步优化层次结构,使之综合集成于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及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并努力实现系统内部的动态平衡及其与外部的良性互动。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琪  
2020年,习近平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主要强调了如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学术界对习近平关于市场经济体制论述的研究主要也围绕这几个方面展开,重点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势和地位、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等。市场经济体制相关研究的学理性、理论与实践结合等方面仍需进一步加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韩保江  
<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既要继续在“全面”上下功夫,又要持续在“深化”上用实劲,突出经济体制这个重点,着力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和结构性矛盾全面深化改革新在全面,难在深化,关键在协同。因此,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既要继续在“全面”上下功夫,使改革举措全面覆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又要持续在“深化”上用实劲,突出经济体制这个重点,着力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和结构性矛盾。为了防止和克服各行其是、相互掣肘,形成推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改革合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明确指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实效,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关键词: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春雪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适应新时代新征程经济发展的重大决策。在全面依法治国的背景下,实现经济体制的高水平要注重法治的保障与促进作用,要在法治轨道上寻找实现路径。在法治轨道上推进经济体制的高水平发展,需要根据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探析经济法治的理论基础。从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涵要义出发,法治路径可以从促进市场更有效、政府更有为以及加强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有机融合三个方面探寻。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杨静   任振宇   魏依庆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围绕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谋划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2))2023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要求,“按照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要求,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统筹推进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和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3))
关键词: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林志友  李子忻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确立的"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重要任务,充分契合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发展阶段的内在要求。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涉及到我国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诸多领域和方面,需要从经济、政治、文化等维度加以理解和把握。从经济维度看,决不能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所有制形式、分配制度相割裂,必须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三个方面的内在关系。从政治维度看,必须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坚持辩证法、两点论,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从文化维度看,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仅需要市场经济形成的原生文化因子,更需要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有机整合中西文化资源优势,匡正单一西方文化主导下的市场经济存在的弊端和缺陷,为人类理想经济发展模式贡献中国智慧。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于金富   陈超然  
经济体制与经济制度结构之间具有内在的、必然的联系,经济制度结构是经济体制形成的制度基础与运行的制度环境。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实践经验充分证明,市场化的制度建设是十分必要与非常重要的。加强制度建设是深化市场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与根本途径。从其内容看,加强制度建设既包括完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也包括完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各项重要制度与具体制度。从其目标看,加强制度建设的基本目标是构造更加成熟定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结构,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当前及今后加强制度建设的重点环节在于:以完善产权制度为核心的产权制度建设和以实现要素市场化配置为核心的要素市场制度建设。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徐明  
<正>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有高质量的资本市场,高质量资本市场能够促进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2024年7月15日至18日召开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公布了《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以下简称《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
关键词:
[期刊] 改革  [作者] 杨志勇  
深化税制改革,是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三大任务之一。面向未来,中国应该推行与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税制改革。深化税制改革必须走出六大认识误区:将逐步提高直接税比重等同于建立以直接税收入为主的税制结构;认为税制改革可以替代国家治理体系改革;迈向急于求成、徒有其表的所谓现代税制;过高估计税收作用;将发达经济体的税制当成改革目标;以为存在一劳永逸的理想税制改革方案。深化税制改革必须应对四大挑战:国家治理风险的挑战;技术进步、新业态不断涌现的挑战;全球化的挑战;税收理论缺乏的挑战。深化税制改革,需要树立起税制改革的现代理念。当下,减税降费背景下的税制改革的逻辑是以大税种减税为重点,全面减税,尽可能不出台增税的改革措施。深化税制改革需要有明确的战略指引,改革时机的选择至关重要。对深化税制改革可能带来的风险,应有充分的防范措施,以消除改革的阻力,推动税制改革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马海涛  刘高鼐沅  
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要求集中体现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部分,提出要“健全现代预算制度,优化税制结构,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这是站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的历史起点上,对加快建立现代财税体制作出的重大部署,明确了进一步完善现代税收制度的重点在“优化税制结构”。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占斌  
随着中国经济稳步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对外开放力度不断加大,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却未得到足够重视,享乐主义等负面价值观不可避免地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冲击,亟须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坚定文化自信,强化理想信念。同时,社会意识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倡导的正能量、正价值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能够起到有力的助推作用。“讲仁爱、重民本”的思想有助于深刻理解和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进“四个全面”布局,开展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打造有为政府;“守诚信、崇正义”的思想有助于建立有效市场,加强市场经济体制的法治化、制度化建设;“尚和合、求大同”的思想有助于推动市场经济体制的制度型开放,构建新发展格局。基于上述结论,建议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密结合,统筹处理“守”与“变”和“中”与“外”两组关系,抓好中小企业人员、基层官员、青年学生等三个“重点群体”,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推中国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郑雅妮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党的二十大对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出战略部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了改革的方向和重点。立足中国正处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伟业复兴的关键时期”这一历史方位,分析了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鲜明时代特征及丰富理论内涵。在此基础上,结合国有企业的本质属性和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时代要求,探讨国有企业在新发展阶段的定位及功能,据此提出要从四个方面进一步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一是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二是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深化国有企业管理制度改革;三是深化分类改革,推动国有企业产权创新;四是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推动高水平开放。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韩文龙  晏宇翔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要“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和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需要。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申始占   杨春学  
<正>《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到二〇三五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根据经典理论可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国民经济与市场结构之间也存在密切的内在关联。解构多种所有制经济之间的关系能为理清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逻辑提供有益的思路。
关键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