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056)
- 2023(21305)
- 2022(18469)
- 2021(17053)
- 2020(14443)
- 2019(32788)
- 2018(32236)
- 2017(61249)
- 2016(33126)
- 2015(36693)
- 2014(35967)
- 2013(35363)
- 2012(32173)
- 2011(28921)
- 2010(28721)
- 2009(26534)
- 2008(25708)
- 2007(22209)
- 2006(19218)
- 2005(16663)
- 学科
- 济(131501)
- 经济(131355)
- 管理(92529)
- 业(88428)
- 企(73827)
- 企业(73827)
- 方法(62553)
- 数学(54251)
- 数学方法(53543)
- 农(34161)
- 财(33934)
- 中国(33893)
- 贸(29726)
- 贸易(29707)
- 学(29242)
- 易(28802)
- 业经(28460)
- 地方(27623)
- 农业(22780)
- 制(22562)
- 理论(21750)
- 务(21576)
- 财务(21490)
- 财务管理(21448)
- 企业财务(20313)
- 技术(20124)
- 环境(19834)
- 和(19688)
- 融(19121)
- 金融(19118)
- 机构
- 大学(464528)
- 学院(462255)
- 济(184011)
- 经济(180246)
- 管理(178359)
- 研究(156841)
- 理学(155748)
- 理学院(153962)
- 管理学(150859)
- 管理学院(150034)
- 中国(114053)
- 科学(100139)
- 京(97267)
- 财(82839)
- 农(82219)
- 所(79393)
- 业大(73970)
- 研究所(73020)
- 中心(70633)
- 财经(67490)
- 江(66697)
- 农业(65183)
- 经(61683)
- 北京(60167)
- 范(60027)
- 师范(59279)
- 院(57581)
- 经济学(56255)
- 州(53389)
- 经济学院(51077)
- 基金
- 项目(327273)
- 科学(256035)
- 基金(238179)
- 研究(230512)
- 家(211790)
- 国家(209920)
- 科学基金(178686)
- 社会(145949)
- 社会科(138431)
- 社会科学(138395)
- 省(127723)
- 基金项目(125543)
- 自然(119085)
- 自然科(116377)
- 自然科学(116338)
- 自然科学基金(114236)
- 划(108271)
- 教育(106691)
- 资助(98853)
- 编号(91583)
- 重点(74164)
- 成果(73014)
- 部(71395)
- 发(69300)
- 创(67937)
- 科研(63736)
- 课题(63613)
- 创新(63511)
- 计划(61213)
- 国家社会(60798)
- 期刊
- 济(189822)
- 经济(189822)
- 研究(128418)
- 中国(84021)
- 学报(83260)
- 农(73275)
- 科学(72352)
- 管理(64071)
- 财(62981)
- 大学(62141)
- 学学(58837)
- 农业(50598)
- 教育(48465)
- 技术(38624)
- 融(36628)
- 金融(36628)
- 财经(32484)
- 经济研究(32095)
- 业经(31455)
- 经(27882)
- 业(27261)
- 问题(25307)
- 贸(23793)
- 版(23663)
- 科技(22780)
- 图书(22209)
- 统计(21886)
- 业大(21766)
- 技术经济(21130)
- 商业(20790)
共检索到6615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霍忻 倪超 王新城 胡钟峻
在高水平开放格局构建过程中,“一带一路”地区在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中的地位逐步提升,多项认证认可互认协议得以签署,贸易领域和空间得到进一步拓宽,为扩大双边贸易收益提供有力支撑。本研究以构建高水平开放格局为背景,基于“一带一路”倡议视角,以2013-2021年30个沿线国家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统计建模、跨国投入产出模型、引力模型等多种方法,测算了贸易收益水平,根据认证认可竞争力指数对样本国家进行了梯队划分,同时,检验了不同类型认证认可竞争力对双边贸易收益的影响效果及异质性效应,研究发现,认证认可竞争力对贸易收益产生显著正向影响,但是在不同类型竞争力主体中存在异质性效应,这与经济体量、技术水平、互认基础等因素相关。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梁琦 吴新生
本文基于2005—2013年"一带一路"沿线39个国家的面板数据,利用拓展的贸易引力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的贸易活动存在显著的母国市场效应,且表现出了动态特征,同质产品和差异产品的母国市场效应存在行业差异;地理距离与贸易壁垒仍是影响双边贸易的重要因素,且非关税贸易壁垒对双边贸易的阻碍已经超过了传统的关税壁垒;交通网络的优化完善有助于降低运输成本对贸易活动的负向影响;低劳动力成本仍是发展中国家获取出口竞争优势的主要渠道,且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之后具有低成本优势的国家贸易恢复较快;以欧盟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为代表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促进了贸易自由化,带来了区域内贸易...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霍忻
认证认可是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质量管理的"体检证"、市场经济的"信用证"、国际贸易的"通行证",在提升产品质量水平、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规避双边贸易壁垒、降低贸易通关成本和促进贸易合作与发展方面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选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作为样本,从服务竞争力、区域竞争力、国际影响力、创新竞争力、基础竞争力等五个维度构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认证认可国际竞争力指标体系,考察沿线各国比较优势,研判"一带一路"认证认可格局。结果显示:"一带一路"认证认可格局涵盖卓越型竞争力、潜力型竞争力、成长型竞争力和沉寂型竞争力四个阵营,我国位于卓越型竞争力阵营,在区域竞争力、国际影响力和基础竞争力方面占据比较优势。"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我国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间的经贸合作与双边互认,与蒙古、新加坡、哈萨克斯坦等签署了标准化合作协议,推进产品标准双边互认建设。中国认证认可的影响逐步深入至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其服务能力、服务效果仍具备较大的提升空间。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万永彬
在对"一带一路"论争的理论辨析基础上,基于2001-2018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我国周边22个国家的双边贸易数据,通过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边贸易依存度考察和影响因素实证分析,检验"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国家贸易的积极作用。研究表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中国的贸易依存度高于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贸易依存度,双方依存度都呈稳步增长趋势;变量WTO (世界贸易组织)、APEC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OBAOR ("一带一路"倡议)和Bor (直接相邻)为显著正向影响,ASEAN (东南亚国家联盟)为反向影响,lnYt (中国GDP)和lnYit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GDP)的影响不显著。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张鹏飞 汤蕴懿
数字技术推动的数字化服务在贸易领域的广泛渗透和应用,对全球经贸格局产生了深刻影响。本文在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数字化服务水平进行评估的基础上,采用引力扩展模型对数字化服务水平对沿线国家出口所产生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并进一步根据国家收入水平的差异进行分类实证回归发现:高收入国家和中低收入国家之间数字鸿沟明显,贸易双方的数字化服务水平提升都有助于双方贸易出口额的增长,但是数字化服务水平对不同收入水平国家出口影响是不同的。此外,FTA和ICT进口都与数字化服务水平相互作用共同促进贸易发展。本文建议,"一带一路"沿线高收入国家应该注重数字关键应用技术的发展和数字监管规则的制定,沿线中低收入国家应该注重提升数字化基础设施普及率和数字联通性水平,以提升沿线国家数字化服务水平,促进其贸易快速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世翔 林艺璇 廖昆 王辉
文章以"一带一路"沿线62个国家在2001—2016年的经济、人口等面板数据为样本,通过分组并结合EKC检验方法对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边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计量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命运共同体"效果明显,双边贸易和经济增长存在长期均衡的动态关系;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增长对双边贸易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同时双边贸易也可促进相关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实证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与不同组别国家之间促进贸易往来和经济增长的具体策略。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曹伟 言方荣 鲍曙明
本文将邻国效应引入汇率与贸易关系理论框架,运用空间面板模型,以"一带一路"国家为研究对象,采用OLS、相依回归以及面板数据两阶段工具变量法等估计方法和灵敏度分析法,研究了汇率变动、邻国效应对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双边贸易的影响。结论表明:(1)整体而言,当期人民币升值反而使中国自"一带一路"国家的进口贸易减少,但滞后一期升值导致进口增加;当期和滞后一期的人民币贬值均有利于我国的出口贸易。(2)汇率变动对双边贸易的影响普遍小于邻国效应的影响;各国之间的邻国效应大小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但无论是中国自"一带一路"国家的进口贸易还是对"一带一路"国家的出口贸易,邻国效应普遍表现为"竞争抑制"关系。(3...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洪铎 李文宇 陈和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出台,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关系备受关注。立足于上述背景,本文借助Hofstede(1980,2001)的国家文化维度指数并结合Kogut and singH(1988)等人的方法构建了文化交融指标,继而利用中国与沿线36个国家的双边微观贸易数据,基于改进的引力模型并从区分贸易的货值和数量两个层面实证考察了1995-2013年间中国与沿线国家的文化交融对双边贸易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本文考察期内,各估计样本下中国与沿线国家的文化交融度与双边贸易流量均呈倒u型的非线性关系;在全样本下文化交融指标有超过一半的观测点落在最优值的左侧,这意味着继续提高双边的文化交...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微微 谭咏琳
"一带一路"背景下,推进贸易便利化水平可以提高双边贸易效率,推动中国与沿线国家经济共同发展。利用2016年数据,通过构建贸易便利化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纳入4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37个三级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一带一路"沿线58个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水平,在此基础上建立拓展的引力模型,测算贸易便利化水平对双边贸易的影响。结果表明,贸易便利化水平对双边贸易流量的影响要远远大于经济总量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一带一路"沿线不同区域之间的国家进行双边贸易的潜力巨大,假设沿线58个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水平都提升一个层次,这些国家间的贸易流量将会提升190.84%,且给"一带一路"沿线亚洲国家带来的贸易潜力比沿线欧洲国家要大。最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为加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提供思路。
关键词:
一带一路 贸易便利化水平 贸易潜力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尹轶立 刘澄
文化交流与合作是"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方面,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距离对贸易往来的影响及其差异性有待深入探讨。从交易成本角度出发,借助Kogut和Singh等的方法构建跨国文化距离的测算指标,利用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双边贸易数据,实证探讨1993-2015年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距离对双边贸易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距离对双边贸易流量有长期显著的负向影响,且这种影响在样本期间有逐渐加强的趋势,即沿线贸易国家与中国的文化距离越小,双边贸易往来越频繁。文化距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尹轶立 刘澄
文化交流与合作是"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方面,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距离对贸易往来的影响及其差异性有待深入探讨。从交易成本角度出发,借助Kogut和Singh等的方法构建跨国文化距离的测算指标,利用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双边贸易数据,实证探讨1993-2015年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距离对双边贸易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距离对双边贸易流量有长期显著的负向影响,且这种影响在样本期间有逐渐加强的趋势,即沿线贸易国家与中国的文化距离越小,双边贸易往来越频繁。文化距离分项维度的实证结果也进一步证明了研究结论的稳健性。而细分地域与收入组别的估计结果表明,欧洲、中低等收入国家子样本中文化距离对双边贸易流量的负向影响更为明显,这意味着中国与欧洲、中低等收入沿线国家在文化融合与包容性方面仍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鉴于此,在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过程中应着力优化"软环境",逐步缩小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距离,坚持文化先行,通过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来化解和消除相互之间的沟通障碍与贸易壁垒,稳步推动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贸易规模扩大与贸易结构优化。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黄顺泉 陈心怡
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沿线各国纷纷参与到便利的贸易往来中,而海运几乎承担了大部分贸易量,所以随着"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海运服务贸易开放度的提升,对于该国竞争力究竟是促进还是抑制的研究显得较为重要。本文选取17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采用动态面板广义矩估计的方法,研究了海运服务贸易开放度与竞争力的关系。结果显示:即使有个别国家海运服务贸易开放度提升对竞争力有抑制作用,但总体上,沿线各国海运服务贸易开放度的提高对该国竞争力有促进作用。同时,各国应该把握好海运服务贸易开放度的限度,避免过度开放带来的负面影响,完善保障机制、合理进行监管。
关键词:
一带一路 海运服务贸易 竞争力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苏翀 于秀丽
加强传统经贸合作,构建跨区域的制度包容性机制,能更好提升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规模与质量。本文基于1999-2021年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样本数据,实证研究了制度距离对双边贸易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样本期内,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制度距离对双边贸易流量有长期显著的负向影响。根据入世前后的估计结果,制度距离对双边贸易往来的负向关系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都更为突出;根据细分地域的估计结果,制度距离对我国与欧洲沿线国家双边贸易流量的负向作用比我国与亚洲沿线国家更加突出;收入组别结果表明,我国与中高等或中低等收入子样本中制度距离对双边贸易流量的负向影响更为明显。结论证实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在提升制度包容性方面仍有较大改进空间,为后续双边贸易发展以及政策实施奠定了理论基础。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淑春 林汉川
本文基于扩展引力模型,利用联合国Comtrade Database SITC中2000—2015年装备制造出口数据,实证分析了"标准化+"、标准国际化分别对中国电力装备、通用装备、通信装备、交通装备"走出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除通信装备外,"标准化+"与其他三类装备制造""走出去""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更为复杂的"倒U"型关系,或者说"标准化+"的影响存在"两阶段性";标准国际化对4大类装备制造"走出去"有显著促进作用,并呈线性轨迹;从"一带"国家和"一路"国家分别看,并没有本质差异;"一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洪铎 蔡晓珊
本文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1995—2013年间的双边贸易成本的演进特征、发展趋势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考察。研究表明:(1)从绝对值水平来看,在本文的考察期内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农林牧渔部门的双边贸易成本最高,整体的双边贸易成本次之,而制造业部门的双边贸易成本则最低;从变化趋势来看,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农林牧渔部门、制造业部门以及整体的双边贸易成本在1995—2013年间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2)划分子区域考察发现,中国与沿线绝大部分区域间的双边贸易成本在考察期内基本呈下降态势,但与东北亚、南亚地区的整体和制造业部门的双边贸易成本以及与西亚北非地区的农林牧渔部门的双边贸...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认证认可制度体系与发展模式研究——基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分析
制度边界下文明冲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边贸易的影响
边界条件下文化近似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边贸易的影响
“一带一路”班轮航运网络结构特征对沿线双边贸易的影响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边贸易的影响——基于空间视角的邻国效应与中心效应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双边贸易结构绿色转型——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验分析
“一带一路”倡议的促开放效应及其区域异质性——基于我国沿线省份的实证分析
中国OFDI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升级——影响机制与实证检验
数字经济效率测度及分位异质性分析——基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研究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中对外贸易的发展、结构与作用分析——以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边贸易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