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744)
- 2023(8486)
- 2022(6622)
- 2021(6288)
- 2020(5001)
- 2019(11656)
- 2018(11727)
- 2017(21776)
- 2016(11634)
- 2015(13598)
- 2014(13544)
- 2013(13077)
- 2012(11630)
- 2011(10639)
- 2010(10539)
- 2009(9630)
- 2008(9586)
- 2007(8211)
- 2006(7442)
- 2005(7005)
- 学科
- 济(51591)
- 经济(51536)
- 管理(28381)
- 业(27872)
- 中国(20454)
- 企(20328)
- 企业(20328)
- 方法(18401)
- 数学(16186)
- 数学方法(16088)
- 农(15983)
- 业经(12364)
- 贸(12316)
- 贸易(12305)
- 易(12077)
- 制(10596)
- 农业(10332)
- 财(9848)
- 地方(9736)
- 发(9099)
- 银(8803)
- 银行(8797)
- 行(8544)
- 融(8208)
- 金融(8207)
- 学(8031)
- 体(8026)
- 理论(7432)
- 发展(7431)
- 展(7413)
- 机构
- 大学(163158)
- 学院(162029)
- 济(76214)
- 经济(75003)
- 研究(61977)
- 管理(57986)
- 理学(49055)
- 中国(48681)
- 理学院(48508)
- 管理学(47816)
- 管理学院(47531)
- 京(35656)
- 科学(34014)
- 财(33079)
- 所(30476)
- 研究所(27757)
- 中心(26772)
- 财经(26025)
- 经济学(25434)
- 农(24460)
- 经(24001)
- 北京(23326)
- 江(23220)
- 经济学院(22904)
- 院(22205)
- 范(22108)
- 师范(21924)
- 业大(20149)
- 财经大学(19365)
- 农业(18966)
- 基金
- 项目(105226)
- 科学(83685)
- 研究(81001)
- 基金(77241)
- 家(67503)
- 国家(67003)
- 科学基金(56641)
- 社会(53652)
- 社会科(50915)
- 社会科学(50902)
- 基金项目(39491)
- 省(38095)
- 教育(37387)
- 划(32973)
- 自然(32961)
- 编号(32309)
- 自然科(32269)
- 自然科学(32262)
- 自然科学基金(31719)
- 资助(31367)
- 成果(27204)
- 部(24646)
- 重点(24411)
- 发(24394)
- 国家社会(23878)
- 中国(23337)
- 课题(23290)
- 创(22010)
- 教育部(21519)
- 创新(20787)
共检索到2544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桑百川 武云欣
中国式现代化是开放型经济的现代化,只能在高水平开放中实现。高水平开放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能够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维护开放型世界经济,营造推进现代化的良好外部环境。高水平开放包括生产力高水平开放、生产关系高水平开放和国际经济关系高水平开放三个层面的内容,具有较大的国际贸易、国际投资规模,国际贸易投资质量高等典型特征。未来推进高水平开放,需要提升外贸质量,建设国际贸易强国;稳定外商投资,打造国际投资强国;强化特殊经济区制度创新功能,升级开放区域平台;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进制度协同改革创新;积极参加全球治理体系建设和改革,推动建立以规则为基础、共同发展为导向的新型全球化。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高水平开放 经济全球化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刘元春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任务。数据成为新要素、创新成为新主驱动力、协调融合发展成为新思路、绿色低碳成为发展新底色、高水平开放成为新拓展空间、共享发展成果成为新目的是新型工业化的新内涵。新型工业化是我国中长期多重战略重任的实现路径,数字化变革、发达经济体的再工业化、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导向等重塑了我国工业化高质量发展的逻辑。为此,我们需要重点从关键要素、融合创新、结构优化、政策转型等方面完善工业化的运行体系,优化产业创新生态,不断增强工业化的动力与活力。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冯俊 成长春
长江经济带是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的主阵地。长江经济带的发展遵循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体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逻辑。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特征考虑,人口规模巨大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基本特征,推进共同富裕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根本目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大原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导向,走和平发展道路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崇高目标。要把“人的现代化”摆在的突出位置,在协调发展中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统筹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格局,以更高水平对外开放走好和平发展道路,以此促进长江经济带更好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陈伟光
<正>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新时代新征程,扩大高水平开放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必由之路,也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与世界现代化携手共进的桥梁和纽带。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徐绪卿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建设高水平民办高校,引发了各界对民办高校如何从外延扩张走向内涵建设、从粗放发展走向优质提高的讨论。国家批准5所民办高校举办专业硕士学位资格,各地相继推出了一批相关政策,鼓舞了民办高校进行高水平建设的热情。然而,至今为止高水平民办高校建设的讨论,大多停留在政策的层面。就民办高校内部而言,如何进行高水平建设,似乎缺乏抓手。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逄锦聚 赵春玲
<正>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1]。本文拟围绕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谈一些看法。一、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全面深化改革,“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建立,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新一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全面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2]改革促进了发展。2021年,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石建勋 张凯文 李兆玉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一新的概念,是新时代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如何深刻理解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本内涵?为什么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如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是需要认真研究阐释的三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本文在认真学习研读十九大报告精神的基础上,从三个层面深入解析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科学内涵,从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不断解决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等视角,研究分析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进而研究阐释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要着力点。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郑石桥 胡欣怡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章以经典审计理论为基础,在讨论审计现代化的基础上,分析审计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关系。审计现代化是审计理论、审计制度、审计效率、审计效果、审计目标、审计业务、审计方法和审计人员这些方面不低于世界先进水平。党的二十大报告就如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在十二个方面做出了战略性规划,这些方面都涉及中央重大政策措施部署、国家利益、公共资金、公共权力,审计可以对这些方面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推动整改,促使这些领域的责任主体更好地履行其承担的经济责任,从而促进这些领域的中国式现代化。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2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规划》指出,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加快数字中国建设,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规划》提出,到2025年,基本形成横向打通、纵向贯通、协调有力的一体化推进格局,数字中国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数字基础设施高效联通,数据资源规模和质量加快提升,数据要素价值有效释放,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数字时代
[期刊] 求索
[作者]
包炜杰
中国式现代化何以可能是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进一步学术追问,这要求从国家治理层面作出符合中国经验事实与改革逻辑的系统性回答。从主体逻辑来看,党、政府与市场的内在关系成为中国国家建构的组织保障;从制度逻辑来看,通过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并转化为治理效能,进而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辩证关系;从价值逻辑来看,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人民城市等一系列国家治理鲜活实践深刻反映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和驾驭好资本的价值底蕴。中国共产党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不仅在理论上打破了西方治理理论窠臼,而且在实践中以治理现代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宋洪远 姜长云 林万龙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研究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重大问题,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未来一段时间工作作出的总动员、总部署。本组笔谈特邀三位专家学者对全会强调的“三农”领域的重大原则、重要改革举措进行系统阐述和深刻解读,希冀为新阶段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提供理论支撑和决策参考。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孙志艳
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旨归不仅要实现“物的现代化”,更要实现“人的现代化”。马克思的《资本论》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切实方案。这需要深入挖掘和利用资本创新潜能,使其促进生产力发展以“做大蛋糕”,从而实现“物的现代化”。实现“人的现代化”就要驾驭资本创新,规避和克服以“资本为中心”的消极作用;创新国家,消灭私有制;解放雇佣劳动,实现工人阶级的共享创新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凸显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化三个“主体”地位: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以按劳分配为主体这两个区别于资本主义的主体地位,更要坚持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创新发展这一主体地位以“分好蛋糕”,确保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齐艳红
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看,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始于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自觉探索和反思。中国的市场化社会转型必然要求从现代性语境中出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面向时代的需要和新的实践实现自身的观念更新。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价值论研究、社会哲学研究,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兴起和发展的观念基础。政治哲学的兴起拓展并深化了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研究,在社会哲学研究的早期确立了“全面的现代化”观念,呼唤着现实性的政治哲学的研究;在新时代,关于民主政治的现代化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阐释和建构,深化了对中国式全面现代化的理论研究。继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哲学研究,就要坚持整体性观念,注重对历史传统的研究,开展中西现代化的多层次比较研究。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新波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郑重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目标的提出,使包括教育在内的各行各业都为之振奋,凝聚起了踔厉奋发、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高质量发展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裴长盛 曲建武
本文构建由社会服务现代化、经济发展现代化、技术创新现代化、文化建设现代化、绿色发展现代化、政治治理现代化6个维度组成的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估计函数和空间Markov链方法,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研究结果表明:目前中国式现代化水平不高,但整体呈现良好上升趋势,其中绿色发展现代化水平相对较低;东部地区中国式现代化综合水平明显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中国式现代化水平区域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间差异,且这一差异呈现扩大趋势;中国式现代化水平具有俱乐部收敛特点,发生状态转移概率较小。鉴于此,提出构建绿色现代化发展体系、建立区域差异化发展机制、释放中国式现代化高水平地区辐射带动效应的推进路径,希冀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