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175)
2023(16576)
2022(13808)
2021(12737)
2020(10753)
2019(24440)
2018(24222)
2017(45833)
2016(24149)
2015(27056)
2014(26160)
2013(25771)
2012(23754)
2011(20851)
2010(20830)
2009(19177)
2008(19098)
2007(17036)
2006(14739)
2005(12854)
作者
(65661)
(55095)
(55070)
(51729)
(35170)
(26273)
(24756)
(21295)
(20952)
(19544)
(18700)
(18674)
(17452)
(17429)
(17019)
(16870)
(16244)
(15938)
(15837)
(15610)
(13358)
(13355)
(13350)
(12675)
(12292)
(12257)
(12230)
(12060)
(10911)
(10860)
学科
(108954)
经济(108856)
(95976)
(86540)
企业(86540)
管理(85099)
方法(51574)
数学(42009)
数学方法(41603)
业经(32895)
(32479)
(32167)
中国(26712)
(26025)
贸易(26006)
(25239)
技术(24376)
(23267)
财务(23217)
财务管理(23186)
农业(22828)
企业财务(21972)
地方(21621)
(19299)
理论(18743)
(18068)
(17586)
(17240)
环境(15839)
(14854)
机构
学院(338968)
大学(332740)
(148694)
经济(146147)
管理(140518)
理学(121035)
理学院(119988)
管理学(118329)
管理学院(117703)
研究(104376)
中国(82095)
(68093)
(67392)
科学(59009)
财经(53576)
(51713)
(51591)
中心(49551)
(49134)
(48886)
业大(47182)
经济学(45179)
研究所(44004)
北京(42107)
经济学院(41146)
(40614)
农业(40150)
财经大学(39628)
商学(39186)
(39026)
基金
项目(227333)
科学(182023)
研究(170196)
基金(166755)
(143048)
国家(141837)
科学基金(125278)
社会(111273)
社会科(105811)
社会科学(105788)
(89854)
基金项目(88101)
自然(79226)
教育(78172)
自然科(77445)
自然科学(77429)
自然科学基金(76114)
(73515)
编号(67788)
资助(67309)
(52778)
成果(52477)
(50806)
重点(50562)
(49514)
创新(48537)
国家社会(46844)
课题(46296)
(44927)
教育部(44611)
期刊
(160902)
经济(160902)
研究(96227)
中国(66122)
管理(57816)
(55327)
(47151)
学报(43462)
科学(43433)
技术(35721)
大学(35560)
教育(33806)
学学(33641)
农业(33131)
(30974)
金融(30974)
业经(28091)
财经(26760)
经济研究(25674)
(23157)
问题(21943)
(21293)
(20710)
技术经济(20304)
国际(18353)
商业(16779)
科技(16712)
现代(16390)
世界(16372)
(16320)
共检索到5066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别奥   杨上广  
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是中国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格局实现的重要举措。本文基于2009—2021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在识别出注册地位于自由贸易试验区内的企业基础上,运用多时点DID方法考察了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能够显著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通过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和缓解企业融资约束进而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在沿海自贸区企业、清洁型行业企业和国有企业中更为明显。研究结论有利于深化对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效果认识,为政府和企业如何抓住高水平开放契机实现绿色发展转型提供理论启示和经验证据。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方云龙  刘佳鑫  
本文基于2009—2017年创业板上市的340家企业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自贸区设立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其路径机制。研究发现,自贸区设立能显著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就创新路径而言,其往往会通过"内源性创新+外延式创新"双路径方式实现自身整体创新水平的提升;就创新机制而言,自贸区试错式的制度设计及投资贸易便利化举措所带来的企业家风险容忍度的提升以及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将在驱动企业创新投入中发挥明显的协同作用。上述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整体而言,本文从微观视角出发,找到了自贸区挂牌建设对企业创新行为产生积极影响的经验证据,为我国继续推行自贸区战略提供了来自微观层面的理论依据。同时,从制度创新视角揭示了自贸区建设这一政策因素对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效果与影响路径,为解读企业创新的驱动因素提供了来自制度变革角度的解释。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吴宏  
新时代新征程,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对于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核心是制度型开放,制度型开放离不开制度的创新。自由贸易试验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本文分析了制度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三大机制:先行机制、推动机制、环境机制;以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的探索实践为例,阐述了制度创新助推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主要路径:利用政策先行先试扩大企业市场优势、激发技术创新助力企业降本增效、优化投资环境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完善引才机制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从加强政府合作、多方位探索制度创新、对标国际高标准三个维度为企业更好地融入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核心竞争力提供了思路和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钟坚   冯峥  
自由贸易试验区作为制度创新“高地”,肩负推动区域数字技术发展的使命。加强数字技术创新既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也是实现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的必由之路。文章基于2009~2021年地级市面板数据和中国专利数据,以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为准自然实验,构建交叠双重差分模型探讨制度创新对数字技术创新企业集聚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自贸试验区建设显著提升其所在城市的数字企业集聚程度。机制检验表明,自贸试验区通过促进要素流动和优化营商环境机制路径,提升企业数字创新动机,激励企业数字技术创新行动,进而促进数字技术创新企业集聚;异质性检验表明,自贸试验区对数字技术创新企业集聚的促进作用在拥有头部数字企业的城市、知识产权保护水平高的城市及东部沿海地区更明显;进一步分析表明,自贸试验区建设对其周边城市的数字技术创新企业集聚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且自贸试验区与“一带一路”倡议能够发挥联动作用,共同促进数字技术创新企业集聚。文章结论为加快发展数字技术创新、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以及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启示和参考。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祁怀锦  刘斯琴  
借助2017年开始设立的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为准自然实验,利用2014—2020年我国沪深A股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的绿色专利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探讨绿色金融试点政策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绿色金融试点政策有利于提高企业绿色创新活跃度,对于污染排放强度较高的企业,该政策的绿色创新激励作用更为明显;企业声誉风险和融资便利性是该政策提高企业绿色创新活跃度的两个重要渠道;并且上述结论在非国有企业、外部融资依赖度较高以及环境规制较弱的样本中更为显著。研究结论不仅为绿色金融试点政策的实施效果提供了经验证据,还对完善绿色金融体系以及复制和推广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具有实践意义。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王梦媛  方厚政  
绿色金融作为绿色技术创新的助推剂,在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利用2012年《绿色信贷指引》实施作为准自然实验,选取2010~2017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使用DID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绿色信贷政策实施对高环境风险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非高环境风险行业,《指引》实施后对高环境风险行业上市公司的绿色技术创新促进作用更强,促进了其企业绿色专利数量的增加。通过异质性分析发现,绿色信贷政策对高环境风险行业上市公司的绿色发明专利和绿色实用新型专利数量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对绿色发明专利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最后,对规范和完善绿色信贷政策以及加快绿色金融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更好地融合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谭建华  严丽娜  
本文基于2012~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中国自贸区设立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研究发现:相对于未处于自贸区内的上市公司,处于自贸区内的上市公司在自贸区设立后各类专利申请数量显著增加,表明自贸区的设立促进了企业技术创新。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同时,市场竞争与融资约束是自贸区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中介路径,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的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自贸区设立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非国有企业与高新技术企业之中。本文研究为自贸区影响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了微观层面的经验证据,对中国现阶段深化对外开放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庆君  黄玲  
在全面实施“双碳”“双控”战略背景下,绿色金融政策亦成为助力企业技术创新、推动社会经济绿色转型发展的重要举措。基于制度创新视角,以“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这一区域性政策为切入点,采用PSM-DID研究绿色金融政策实施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发现试验区政策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研发投入的相对规模和专利申请数量,具有较强的融资“增益”效应,且对国有企业和低污染企业创新投入的激励效应更强。就影响机制而言,绿色金融试验区政策主要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改善外部融资环境促进企业技术创新。鉴于此,应完善顶层设计,强化信息披露,创新绿色金融工具,以促进企业技术创新。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高智林   谭文浩  
数字化转型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引擎。本文选取2014—2021年A股上市制造业企业为样本,通过文本分析技术对企业年报中有关“数字化转型”标识词进行定位和提取,以此来评估企业的数字化水平,并系统考察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显著提升了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异质性检验揭示,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在国有企业和大型企业中更为显著。进一步的机制检验表明,数字化转型主要通过提升信息共享和公司治理水平来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较高的环境下,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尤其明显。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深入理解数字化转型如何影响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提供了微观证据,也为我国数字经济政策的制定以及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王玉凤  张淑芹  
绿色金融可为经济绿色转型和金融业自身发展提供动力,助力“双碳”目标实现。为在体制机制上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经验,我国选择部分地区建设各有侧重、各具特色的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将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视为一次准自然实验,从绿色金融需求侧(环保企业投融资)出发,以2015—2019年我国A股上市环保企业为样本,利用双重差分模型定量分析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试验区建设有助于扩大环保企业投融资规模,降低环保企业融资成本,提高环保企业投融资效率;试验区建设对环保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具有滞后性,不能促进当期投资效率的提高,但能促进未来投资效率的提高;与非国有企业相比,试验区建设对国有企业投融资规模、融资成本、投融资效率的影响效应更明显。在进行平行趋势、安慰剂、倾向得分匹配等检验后,研究结论依然稳健。因此,应积极总结试验区建设成功经验,推动建立环保企业投融资长效机制;创新和应用绿色金融工具,提高环保企业投融资效率;制定差异化信贷政策,加大对高成长性非国有环保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宋德勇  李超  李项佑  
将中国创新型城市建设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基于2003—2018年273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模型评估了创新型城市建设对于绿色技术创新的效应、作用机制及区域异质性。结果表明:创新型城市建设对于绿色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且这种效应存在滞后性;创新型城市建设可以通过政府战略引领、创新人才支撑、产业结构优化推动绿色技术创新,而城市空间扩张的机制不显著;对于东部地区城市、"两控区"城市和规模较大的城市而言,创新型城市建设促进绿色技术创新的效应更为显著。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高国珍  胡金淼  
基于2009—2019年制造业上市企业微观面板数据,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法,研究自贸区试点政策对制造业企业创新水平的影响,并利用调节效应模型检验其实现路径。结果表明:自贸区试点政策显著促进了区内制造业企业专利申请与授权数量增加,从而提升区内制造业企业创新水平,研究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中均成立。研究发现:自贸试验区通过提升研发投入促进效应、增强市场竞争倒逼效应和缓解融资约束便利效应的调节作用,显著正向促进了制造业企业创新水平。当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越大、市场竞争程度越强、融资约束程度越弱时,自贸试验区对制造业企业创新水平的正向影响越大。异质性分析表明:自贸区试点政策的创新促进效应对非国有和高新技术制造业企业更为明显。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柳钦  李建生  孙伟增  
作为制度改革的“试验田”,自贸区能否释放制度红利、促进创业和提升经济活力,是政府和学者们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本文利用2009~2019年287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和企业工商注册信息数据,实证分析了自贸区对城市创业活力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自贸区能显著促进本城市创业活力提升约16.5%,同时还可以辐射带动邻近城市的创业发展,且对于园区周围经济活动不存在明显的“虹吸效应”。第二,自贸区改革创新的制度性协调成本越低、法律授权支持力度越强以及治理模式越专业化,其所带来的创业效应就越大。第三,在机制上,自贸区建设加快了城市的市场制度变迁,推动了营商环境的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从而激发了城市创业活力。第四,异质性分析表明,自贸区的制度创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非正式制度和数字经济发展的不足;而市场一体化能够增强自贸区对周边地区创业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此外,自贸区对技术密集型行业和科技型企业的创业活力提升作用更加明显,表明制度创新有助于实现城市经济活力的高质量发展。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进一步推进自贸区建设、释放制度改革红利、推动经济高质量增长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朱琳  伊志宏  
作为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改革创新机制,沪港通交易制度的实施吸引了众多学者的关注。但现有研究主要考察了沪港通交易制度对资本市场信息效率的影响,对其是否会影响微观企业行为,尤其是企业的创新投资行为研究不足。基于此,本文采用2010—2016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利用沪港通交易制度实施这一事件作为准自然实验,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沪港通交易制度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1)沪港通交易制度实施后,沪股通标的企业的创新水平显著上升。(2)经理人职业忧虑在沪港通交易制度影响企业创新的过程中既发挥了中介作用,又具有调节效应。表明缓解经理人职业忧虑,抑制经理人短视行为是沪港通交易制度促进企业创新的重要途径。(3)沪港通交易制度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受到上市公司信息环境的调节影响,二者之间的正向关系在上市公司信息环境较差时更加强烈。本研究为沪港通交易制度影响微观企业行为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实证证据,并揭示了沪港通交易制度影响企业创新的作用机制,对于深刻理解沪港通交易制度,持续推进资本市场对外开放进程,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晓玲  车立强  
自从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战略实施以来,以改革开放为主轴国家不断推出制度创新举措,制度创新红利为所在城市和区域经济发展带来活力。自由贸易试验区对所在城市的影响备受关注,而对所在省域产生的辐射效应则研究较少。本文采用2011年1月至2019年6月的月度面板数据,运用回归控制法对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经济效应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自由贸易试验区对辽宁省工业增加值增长率和进口额有正效应,对出口额有负效应。应充分发挥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引领带动作用和开放高地作用,推动全省工业经济平稳增长,促进对外贸易持续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