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18)
2023(13125)
2022(11157)
2021(10758)
2020(8894)
2019(20300)
2018(20019)
2017(37764)
2016(20343)
2015(22986)
2014(22420)
2013(22035)
2012(20685)
2011(18787)
2010(19214)
2009(18118)
2008(18216)
2007(16284)
2006(14710)
2005(13765)
作者
(57395)
(47949)
(47467)
(45672)
(30631)
(22965)
(21484)
(18520)
(18234)
(17242)
(16383)
(16061)
(15470)
(15283)
(15231)
(14756)
(14444)
(13906)
(13805)
(13711)
(12242)
(11707)
(11614)
(10841)
(10764)
(10738)
(10631)
(10408)
(9738)
(9570)
学科
(84425)
经济(84333)
管理(57226)
(54232)
(43895)
企业(43895)
方法(33741)
数学(28911)
数学方法(28435)
中国(27807)
(26043)
贸易(26026)
(25323)
(24311)
(22827)
(18977)
业经(17848)
地方(17002)
(16781)
(15436)
农业(15397)
(15254)
银行(15228)
(14653)
(13889)
金融(13888)
(12908)
财务(12869)
财务管理(12833)
(12783)
机构
大学(290274)
学院(290110)
(128865)
经济(126369)
研究(107134)
管理(104930)
理学(88459)
理学院(87408)
管理学(85841)
管理学院(85289)
中国(84992)
(62863)
科学(61874)
(60639)
(54700)
研究所(49023)
中心(47470)
财经(46818)
(44535)
(44028)
(42543)
北京(40758)
经济学(40744)
(39383)
师范(39045)
(39023)
业大(37186)
经济学院(36586)
(35123)
财经大学(34383)
基金
项目(181672)
科学(143720)
研究(136150)
基金(133037)
(115651)
国家(114757)
科学基金(97319)
社会(87317)
社会科(82814)
社会科学(82800)
基金项目(67595)
(67499)
教育(62652)
自然(60597)
自然科(59210)
自然科学(59197)
自然科学基金(58144)
(58017)
资助(56407)
编号(55067)
成果(46587)
重点(41756)
(41548)
(40660)
课题(39225)
(36963)
国家社会(36871)
教育部(35946)
中国(35376)
(35243)
期刊
(150504)
经济(150504)
研究(96179)
中国(60937)
(46285)
学报(42063)
管理(41998)
(41498)
科学(40556)
教育(33969)
大学(32610)
(32068)
金融(32068)
学学(30370)
农业(28293)
经济研究(26384)
财经(23917)
技术(23786)
业经(23764)
(23541)
国际(21717)
(20900)
问题(20642)
世界(16833)
(15295)
技术经济(13940)
图书(13701)
统计(13543)
现代(13123)
(13067)
共检索到4641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董莹琬  
2020年的新冠疫情造成全球价值链中断及疫情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复苏速度不均衡,使得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开始倾向将价值链“区域化”“本土化”。在面对全球价值链调整及发达国家对我国贸易政策的变化使得我国的资源类产品、机电产品及高新技术等产品面临进出口额下降等问题,我国可以尝试建立以本国为核心、亚洲国家或地区为次核心、其他国家为边缘的阶梯状贸易网络结构。该贸易结构将充分利用亚洲各国优势、实现资源高效配置,带动亚洲区域经济发展。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吴迪  
近年来,新一轮科技革命的主旋律、国际分工体系的底层逻辑、政策制定的目标函数发生了深刻变化,叠加世纪疫情及长期积累的全球化负面影响,导致全球价值链加速重构,呈现停滞化、区域化、服务化、绿色化趋势。全球价值链重构为我国发展数字经济、塑造绿色开放竞争优势、打开东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大门带来了重要机遇,但同时也增加了我国对外开放难度。为推动我国实现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应从增强我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做大做强做优数字经济、高质量共建区域价值链、推动多双边贸易合作、优化外资营商环境、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等多方面着手,积极应变,主动求变,化危为机。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宏  赵恒园  
受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国内经济下行,要素成本提高等影响,我国当前外贸下行趋势明显,竞争力优势减弱。在此背景下,如何降低成本,提高企业出口竞争力等问题亟待解决。本文通过对出口下滑影响因素的分析,得出我国企业在传统成本优势削弱、要素成本价格上涨、出口商品结构的技术含量较低、出口贸易结构不尽合理等因素中,传统成本优势削弱因素居于首位。据此,本文提出了解决出口下滑问题应以降低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为主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牛李斌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信息科学技术得到了一定的改进和创新,人和人之间的交流越来越方便,在这一背景下,大数据技术随之出现,该项技术由于优势极高而被广泛应用到了各个领域内,尤其是对于国际经济贸易来讲,跨越了国境货物和服务交易,借助大数据技术的优势有助于国际贸易行业得以稳定运行。文章分析了大数据背景下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和迎接的各项挑战,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关对策。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金丹  冯飞云  
中越作为当今世界两大新兴经济体,两国经贸关系的协调发展对世界经济增长起着重要推动作用。但当前中越贸易失衡问题日趋突显,已严重影响双边政治互信与经贸合作的发展。基于越南对华贸易逆差现状以及供应链、价值链和产业链视角,文章认为越南供应链面临出口需求激增与对华进口依赖局面,而越南制造业常年位于全球价值链低端,本土配套产业基础薄弱,无法满足国内需求,使其不得不增加对中国进口的需求,从而形成对华贸易逆差不断扩大的局面。最后结合RCEP为两国贸易带来的机遇,文章分析出可扩大中越贸易规模、改善贸易失衡的产品,并进一步为缩小两国贸易逆差提供新思路。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隆国强  张小济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也是“十五”计划的重要内容。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对外开放面临着全新的形势。要在“十五”计划及长远规划中科学地反映对外开放新形势的要求,必须在有关的战略问题上形成共识。 未来5至20年新战略 过去20多年中,我国实行对外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杨锐  刘志彪  
企业技术能力升级是企业自身有目的投资和努力的结果,但是企业所嵌入的全球价值链(GVC)、全球创新链(GIC)与国家创新体系(NIS)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企业技术能力升级过程,需要把企业技术能力升级纳入GVC、GIC与NIS的整合框架中去分析。在GVC与GIC框架下,发展中国家企业通过全球的生产联结和创新联结,获取技术能力发展机会。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加入GVC与GIC的企业都可如愿实现技术能力升级,这需要NIS的匹配和支撑。在当前我国宏观经济步入新常态和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背景下,我国需要在NIS框架下启动新一轮国家层面大规模技术改造:优化GVC框架下企业"成本-能力比"、重塑GIC框架下产业创新...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董葆茗  孟萍莉  
近年来,河北省出口贸易快速发展,对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其对外贸易的总量及依存度很低,出口商品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严重制约着河北省出口贸易竞争力的提升。为此,必须从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和提高出口企业竞争力两方面入手,尽快对河北出口贸易优化升级,实现对外贸易的新增长。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程欣  
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环节。提高我国贸易便利化水平,应加大与周边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合作,充分利用丝路基金和亚投行两大平台,助推沿线尤其是西部周边国家提升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在互联互通中实现互利共赢;构筑高效便捷的通关便利化改革通道,改变各自为政的局面,积极创新通关模式,保障国际通道畅通;完善有利于贸易便利化的制度环境,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提升政府服务水平,并与"一带一路"沿线贸易伙伴国协同联动,执法互助,监管互认,逐步消除投资和贸易壁垒;提高信息技术水平,在口岸建设和海关管理中实现智能联动与自动处理,同时推动跨境光缆等通信干线网络建设,加强信息联通;主动参与多边贸易谈...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孙金彦  刘海云  
利用时不变和时变衰减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分别估计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53个国家的出口贸易效率与总贸易效率,分析了影响中国出口贸易效率和总贸易效率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贸易效率和总贸易效率均呈随时间递增的变化趋势,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具有较大的出口贸易潜力。中国贸易潜力对贸易双方的经济规模及市场规模的变化尤为敏感;进口国的关税水平、进口清关时间、政体指数和物流绩效指数是影响中国贸易潜力的关键因素。自由贸易区并不是影响我国贸易潜力的主要因素,原因在于那些已与中国建立起FTA的国家在中国的贸易总量中所占的比例还比较低。为此,我国应加快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自...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朱涛  李云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贸持续快速发展。贸易规模迅速提升,在世界贸易的排名不断上升。1978年,我国的对外贸易名列世界第34位;2006年我国进出口总额达到17607亿美元,世界排名第三,仅次于美国和德国。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有力地推动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丁东铭  魏永艳  
新时代优化我国对外开放营商环境,不仅是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现阶段,在推进对外开放营商环境建设中依然面临挑战:全球对外投资净流入持续缩减对我国对外营商环境建设形成外在压力;境外金融风险输入的威胁;科技创新要素配置效率与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急需提升。优化对外开放营商环境,应从扩容增量优势为优化对外开放营商环境筑牢主体根基;强化存量优势为优化对外开放营商环境提供必要保障;激发多主体在优化对外开放营商环境建设中的协同作用;深入推进对外开放营商环境建设法治化进程等方面着力。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陈岩  
近年来,对外开放度低一直是制约辽宁经济发展的"最大短板"。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辽宁省作为东北亚区域合作的重要平台和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载体,应着力破解对外开放过程中的难题,通过完善政策支持体系、优化金融服务环境、扶持优势产业走出去、加强多元化开放平台、建设东北亚国际物流枢纽区等措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水平,打造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形成东北振兴的新动力。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陈岩  
近年来,对外开放度低一直是制约辽宁经济发展的"最大短板"。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辽宁省作为东北亚区域合作的重要平台和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载体,应着力破解对外开放过程中的难题,通过完善政策支持体系、优化金融服务环境、扶持优势产业走出去、加强多元化开放平台、建设东北亚国际物流枢纽区等措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水平,打造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形成东北振兴的新动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