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434)
2023(13455)
2022(11668)
2021(10832)
2020(9136)
2019(20851)
2018(20410)
2017(39039)
2016(21799)
2015(24658)
2014(24436)
2013(23859)
2012(21625)
2011(19562)
2010(19280)
2009(17369)
2008(16772)
2007(14515)
2006(12561)
2005(10621)
作者
(64566)
(53478)
(53309)
(50493)
(33899)
(25816)
(24136)
(21264)
(20452)
(18873)
(18201)
(17970)
(16896)
(16736)
(16559)
(16361)
(16329)
(15990)
(15261)
(15127)
(13626)
(12968)
(12912)
(12088)
(12079)
(11978)
(11874)
(11702)
(10850)
(10755)
学科
(80904)
经济(80813)
管理(59717)
(57328)
(46715)
企业(46715)
方法(39806)
数学(34867)
数学方法(34516)
中国(23078)
(22587)
(19748)
(19132)
业经(18331)
地方(16156)
农业(15514)
(15507)
贸易(15501)
(15056)
理论(14242)
技术(13603)
教育(13570)
环境(13280)
(13071)
(12770)
(12770)
财务(12709)
财务管理(12693)
企业财务(12034)
(11444)
机构
大学(310164)
学院(304258)
管理(120689)
(115516)
经济(113043)
理学(106434)
理学院(105223)
管理学(103206)
管理学院(102685)
研究(101693)
中国(70812)
科学(67666)
(65429)
(57261)
业大(52958)
(51720)
(49824)
研究所(48084)
农业(45581)
中心(45138)
(42582)
财经(41478)
(41177)
北京(40801)
师范(40676)
(37894)
(36705)
(34526)
经济学(33961)
师范大学(33012)
基金
项目(220211)
科学(171633)
基金(158452)
研究(155535)
(140602)
国家(139428)
科学基金(118597)
社会(96898)
社会科(91750)
社会科学(91723)
(87355)
基金项目(85333)
自然(79738)
自然科(77894)
自然科学(77870)
自然科学基金(76467)
(74221)
教育(72629)
资助(64715)
编号(62639)
成果(50057)
重点(49587)
(47712)
(46223)
(46179)
课题(43704)
创新(42861)
科研(42757)
大学(41924)
计划(41884)
期刊
(116919)
经济(116919)
研究(86523)
学报(57737)
中国(55416)
(51033)
科学(49219)
大学(43364)
管理(40978)
学学(39958)
教育(39811)
农业(35679)
(35361)
技术(24237)
(20301)
金融(20301)
业经(20104)
财经(19280)
经济研究(19141)
(18090)
图书(16872)
科技(16853)
(16425)
业大(15876)
问题(15731)
(15450)
理论(14127)
技术经济(14082)
商业(13270)
资源(13191)
共检索到4235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朱佐想  叶映华  
我国高水平大学的毕业生,是国家和民族未来精英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就业意愿与职业选择也深刻影响高水平大学人才培养的质量。本文通过对我国高水平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探索高水平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选择及其影响因素,并对进一步提升就业质量提出若干展望。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李月琳  闫希敏  
[目的 /意义]探究大学毕业生搜寻就业信息所花费的成本及其影响因素,以促进信息搜寻与信息成本研究的融合,启示高校可通过提高毕业生的信息素养、改善就业信息服务方式等,帮助大学生降低其就业信息搜寻成本。[方法 /过程]采用半结构化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方法获取数据,样本来自某"985"高校的毕业生。利用SPSS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结论]研究发现,搜寻渠道、工作初衷(主动/被动/其他)、工作预期、社会资本、家庭影响、男/女朋友影响等6个因素显著影响就业信息搜寻成本,基于此,构建大学毕业生就业信息搜寻成本影响因素模型。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石庆华  尹涵  
从就业准备视角研究发现,职业探索准备和教育投入准备对大学毕业生就业成功有着显著帮助,而物质辅助准备的影响很弱;职业探索准备和教育投入准备与大学毕业生就业满意绩效呈倒U型关系,这主要受大学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传统观念影响,而物质辅助准备与就业满意绩效的关系不显著。提升大学毕业生就业效果关键在于大学生自身就业能力的提升、企业转变用人观念以及更好发挥学校作为大学生走向社会的助推器功能。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彭正霞  陆根书  李丽洁  
应用对陕西省77所不同类型和层次高校16 112名大学毕业生的调查数据,运用回归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分析了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及其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一是大学毕业生在就业质量的不同维度的表现有所不同,大学毕业生对工作特征倾向于较满意,对职业匹配度倾向有点符合,对就业满意度接近较满意;二是个体、家庭背景、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因素对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不同维度的影响存在差异;三是个体、学校教育、家庭背景和社会环境因素对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不同维度的影响效应和影响路径存在差异,并发现大学毕业生对工作特征的满意度既是就业质量的一个重要测量维度,也是联系职业匹配度和其他影响因素与就业满意度的重要中介变量。在此基础上,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引导大学毕业生选择工作特征满意更高、更匹配的职业和单位;二是个体、家庭、学校、社会协同发力,提升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三是社会和就业单位应积极改进与工作相关的特质,以吸引、留住大学毕业生,助力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实现。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郭茜  孙文凯  
本文基于对清华大学2014年本硕博毕业生就业市场调查,总结其就业单位、收入、福利状况,并结合其个人特征分析就业市场表现的决定因素。统计发现,清华毕业生绝大部分进入了政府、国企和事业单位等"体制内"单位,其收入要低于"体制外"单位收入,但解决户口比例更高。有一半毕业生对收入并不满意。进一步的回归分析发现,英语成绩和专业对收入的影响最为显著,英语成绩好的更容易进入高收入行业。学历对收入没有显著作用,因为学历越高越倾向于进入体制内工作,而体制内收入相对低,抵消了学历可能的正面作用。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王淑芳  孙怡  谷慧敏  
本文试图建立一个反映旅游专业大学生就业与其影响因子之间的定量关系,旨在从学生角度来分析其就业的主要影响因子以及这些因子对就业的影响力程度,从而促进有关就业各方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并为促进旅游专业大学生就业的对策分析提供实证基础。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小瑜  胡军刚  
本文利用从全国范围内抽样得到数据建立了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就大学毕业生个人的性别、年龄、政治面貌、生源地、户口性质、毕业院校、学历、专业类型对其就业情况的影响进行了定量分析。模型结果表明,大学毕业生的性别、年龄、政治面貌、生源地、户口性质、专业类型对其就业状况产生了显著影响,而学历、毕业院校则并未对大学生的就业状况产生显著的影响。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李月琳  闫希敏  
本研究关注当前大学生就业信息搜寻行为,着重探讨他们在搜寻就业信息时使用的信息源、使用特点及选择原因。研究以18位求职成功的大学毕业生作为样本,采用半结构化深度访谈方法获取数据,通过定性与定量数据处理分析访谈数据。研究揭示,大学生主要选取两大类信息源,即线下和网络信息源。前者包括校园宣讲会、校园招聘会、社会实践和实习场所、社会关系等;后者则包括招聘网站、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网站、用人单位官网、校园BBS、社交网络等。此外,大学生在选择不同的信息源时主要从信息质量、信息数量、时间因素、反馈效率、成本、外部推力等维度考虑,并基于一定的标准。研究结果表明,毕业生使用单一信息渠道的比例较低,综合使用多个搜寻...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陈成文  汪希  
就业储备是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职业技能、兼职情况、自我调适技能、学习成绩及人际交往能力五个因素对大学毕业生是否获得就业机会有着显著的影响;是否获奖、担任学生干部的层次及认知与判断能力对大学毕业生获得就业机会后的工作前景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认知与判断能力对大学毕业生获得就业机会后的工作条件与环境、工作福利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高校必须注重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技能结构的优化,大学生自身必须注重工作经验的积累和健康体魄的锤炼。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陈成文  胡桂英  
择业观念是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大学毕业生择业时,其对单位性质和职业类型的要求与就业机会获得和地位获得后的月收入水平呈负相关;求职主动性与就业机会呈正相关;工资水平期望与地位获得后的月收入呈正相关;职业苦乐意识与职业满意度呈负相关。因此,高等学校必须大力加强就业形势教育,引导大学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竞争观、职业地位观、职业苦乐观,端正择业态度,转变择业观念,从而有利于其职业地位的获得。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吴要武  赵泉  
本文在"控制—干预"的框架内,利用双差分模型及其扩展形式,评估了1999年以来高校扩招政策对大学新毕业生劳动力市场表现的影响。尽管这个期间经济增长迅速,就业机会增多,但扩招还是导致大学新毕业生的劳动参与率下降,失业率上升,小时工资下降。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徐秋慧  孙燕  
当前,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主要原因是:大学毕业生供给增长过快;毕业生的思想和专业知识不适合雇主要求,就业观念滞后;就业岗位增长相对缓慢;就业市场不完善等。本文认为,适当控制大学招生规模;提高大学教育质量,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保持国民经济稳定增长,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完善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等,有利于缓解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陈啸  邵一江  董承军  
大学生就业成本已引起社会关注。按照我国现行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制度,在大学生就业的过程中,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用人单位三个方面都将支付一定费用,这三部分费用的总合构成我国人才资源配置的成本。调查显示,我国人才资源配置的成本巨大。因此,降低成本将成为未来我国在人力资源配置中必须认真加以考虑并解决的问题。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赵建国  周德水  
文章利用2016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基于信息搜寻理论,运用倾向值匹配法和分位数回归法,研究了互联网使用对大学毕业生就业工资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互联网使用显著提高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工资水平,通过稳健性检验及倾向得分匹配法控制选择性偏差后,上述研究结果保持稳健。分位数回归结果表明,在低分位点上,互联网使用对大学毕业生就业工资的影响呈上升趋势,但随着分位点的提高,互联网使用的影响程度不断减弱,呈倒U形趋势。交互分析发现,互联网使用与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就业工资呈互补关系,与专科毕业生的就业工资存在显著的替代效应。另外,互联网使用对大学毕业生就业工资的影响存在区域不平衡,对省会城市、东中部地区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工资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对城镇户籍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工资的影响程度高于农村户籍大学毕业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