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14)
2023(10200)
2022(9132)
2021(8638)
2020(7312)
2019(16791)
2018(16781)
2017(32095)
2016(17630)
2015(19804)
2014(19761)
2013(19523)
2012(17681)
2011(15947)
2010(15736)
2009(14084)
2008(13305)
2007(11420)
2006(9857)
2005(8379)
作者
(52107)
(43094)
(42731)
(40792)
(27293)
(20732)
(19389)
(17073)
(16397)
(15310)
(14864)
(14422)
(13618)
(13525)
(13339)
(13179)
(12965)
(12872)
(12249)
(12166)
(10895)
(10374)
(10370)
(9711)
(9685)
(9519)
(9508)
(9458)
(8709)
(8592)
学科
(64874)
经济(64801)
管理(52362)
(46222)
(39290)
企业(39290)
方法(31894)
数学(27323)
数学方法(26982)
(18009)
(17208)
中国(15883)
环境(15876)
(15703)
业经(14632)
地方(14021)
(12905)
理论(11825)
农业(11592)
(11212)
技术(10813)
(10629)
财务(10565)
财务管理(10550)
(10498)
贸易(10492)
(10227)
(10165)
企业财务(10003)
教育(9156)
机构
大学(246131)
学院(244165)
管理(100063)
(88877)
理学(87510)
经济(86751)
理学院(86524)
管理学(84890)
管理学院(84480)
研究(81432)
中国(58413)
科学(55476)
(53629)
(41833)
业大(41698)
(41222)
(38664)
研究所(38330)
中心(36775)
北京(34148)
(33898)
农业(32613)
(32531)
师范(32186)
财经(31957)
(30727)
(29121)
(28106)
技术(26643)
师范大学(26184)
基金
项目(178986)
科学(139351)
基金(128845)
研究(127303)
(114062)
国家(113180)
科学基金(96366)
社会(76908)
社会科(72704)
社会科学(72681)
(70537)
基金项目(69995)
自然(65937)
自然科(64269)
自然科学(64255)
自然科学基金(63071)
(60112)
教育(57425)
资助(52704)
编号(51663)
成果(40490)
重点(40305)
(37893)
(37762)
(36846)
课题(35270)
科研(34949)
创新(34329)
计划(34198)
大学(32654)
期刊
(94279)
经济(94279)
研究(66185)
学报(44269)
中国(41400)
科学(39753)
(36647)
管理(35077)
大学(32725)
学学(30898)
(27527)
农业(26071)
教育(25928)
技术(20979)
业经(16753)
(16112)
金融(16112)
林业(14561)
图书(14438)
财经(14193)
科技(14045)
经济研究(13712)
(13500)
资源(13057)
理论(12580)
问题(12299)
实践(11904)
(11904)
(11875)
业大(11756)
共检索到3388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沈芳芳   王彬宇   姚必达   莫明敏   廖迎春   房焕英   邹显花   刘文飞   袁颖红   樊后保  
大气氮沉降对全球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构成严重威胁。过去50多年,由于减排措施的实施,欧美国家率先出现大面积区域的氮沉降降低,中国从2010年开始趋于稳定,氮沉降的未来变化趋势可能因全球各地而异。本研究采用文献检索方法和综合分析方法,综述了国内外氮沉降恢复的方法,分析了森林生态系统土壤(酸化和溶液化学)、结构(植被-微生物多样性)与功能(生产力和碳吸存)对氮沉降降低的响应。随着氮沉降的降低,植被物种组成、土壤微生物群落和土壤过程可能恢复缓慢,而一些土壤参数(如pH、硝酸盐和铵浓度等)对氮输入减少的响应相对较快。当氮沉降降低时,可在某种程度上减轻土壤酸化,促进树木生长,但也可能因环境氮沉降速率依然很高并保持土壤酸化,林木的活力仍在恶化。植被多样性的恢复可能存在恢复障碍并在短期内难以维持富营养化的恢复,但促进了贫营养型物种的增加。森林生态系统恢复响应对减排政策存在延迟,且氮沉降增加存在遗留效应,致恢复相当缓慢,但恢复只是时间问题。因此,高氮负荷生态系统的恢复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进一步加强减排尤为重要。参94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伟  刘学军  
为了解青藏高原氮沉降的时空差异特征及对高原生态系统的影响,对青藏高原不同区域大气活性氮沉降定量研究的相关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对大气活性氮沉降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并与青藏高原现阶段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与比较。研究表明:青藏高原氮沉降通量定量研究较少,且局限于短期监测或仅定量雨水活性氮含量,长期性的定点原位监测、大气活性氮的组成特征、城乡差异及变化趋势均未见报道;同时,大气氮沉降对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植物多样性的影响,植物化学计量特征变化趋势及物候相应等均报道较少,仅局限于现象的解释,并未对变化机理进行阐述。氮沉降作为全球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青藏高原氮沉降通量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待进一步加强。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董小卫  刘德辉  潘根兴  黄明星  张乐华  石盛莉  孙玉华  
对1998 年春季庐山森林生态系统中降水、透冠水、茎流水、土壤渗漏水和沟水的水溶态氮(NH+4 -N、NO-3 -N、NO-2 -N) 进行了观测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庐山酸雨pH值较1993年升高, 总氮亦有所增加; 系统中氮流通量加大, 输入量大于输出量。土壤尚能有效缓冲大气氮沉降; 氮的输出量中, 以灯台树(Cornusccontroversa)和山胡椒(L.glauca)为主的阔叶林系统多于以日本柳杉(Cryptom eria japonicum ) 为主的针叶林系统; 阔叶林较针叶林更有效地抵抗酸沉降。氮的分布及其动态表明阔叶林生态系统对酸沉降具有较强的缓冲能力。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肖辉林  
因大气污染而不断增加的大气氮沉降量 ,在许多地区超过了森林生态系统的氮需求。氮在土壤中的化学和生物化学反应对H+ 离子的产生与消耗有重要影响。NH+4和NO-3输入与输出的平衡状态影响着土壤 -土壤溶液系统的酸化速率。过剩的氮沉降将增加NH+4的硝化和NO-3的淋失 ,加速土壤的酸化。土壤酸化对森林有危害作用。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韩士杰  王庆贵  
北方森林是地球上第2大生物群区,约占陆地森林面积的30%,提供了从局地到全球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1850年以来,全球性持续升温不断显现,2000—2050年全球至少升高2℃,甚至更高。预计到2100年,北方森林区冬季平均温度将升高1.3~6.3℃。与此同时,几乎所有的北方森林生态系统功能都将会受到影响,尤其是近几十年来,该区域发生了很多与温度升高相关的潜在生态响应。本文从碳循环、生物多样性、干旱化和林火发生频率以及冻土变化等方面具体综述了北方森林生态系统对于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响应结果如下:1)气候变化对于北方森林碳循环动态的影响是极其复杂的,迄今为止并没有达成共识;分解对于温度的反应敏感程度...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杨廉雁  张树斌  郑征  
空心树是森林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结构,它在生物多样性保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巢居动物显得更为关键。综合阐述了近年来空心树生态学研究进展,首先解释了空心树的界定和类型划分,分析了森林生态系统中生物因子、非生物因子和树木自生特性对空心树形成的作用,其次概述了空心树和树洞的丰富度与分配格局影响因素,最后分析了空心树对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作用。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魏书精  孙龙  魏书威  胡海清  
粗木质残体(coarse woody debris,CWD)是森林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结构性和功能性组成要素,是联系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碳库储存、群落更新以及为其他有机体提供生境等主要功能的载体和纽带,对森林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及物质循环以及在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科学有效地对其进行定量化研究,对了解粗木质残体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和全球碳循环与碳平衡中的地位与作用具有重要意义。从4个方面阐述森林生态系统粗木质残体的研究进展:①粗木质残体的来源及分类;②粗木质残体的研究内容;③粗木质残体的研究方法;④粗木质残体的生态功能。最后提出了提高粗木质残体定量化研究以及结构与功...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胡海清  罗碧珍  罗斯生  魏书精  王振师  李小川  刘菲  
森林生态系统是重要的碳库,在减缓全球气候变暖中具有独特的功能。林火干扰作为非连续的生态因子,是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驱动因子,可显著改变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养分循环和能量传递,引起森林碳库和碳分配格局的变化,进而影响森林演替进程及固碳能力。本文阐述林火干扰对森林生态系统碳库影响的国内外研究方法进展,重点论述林火干扰导致的直接碳损失以及通过森林净初级生产力和土壤呼吸的改变间接影响森林碳循环和碳平衡;并分别阐明林火干扰对植被碳库、凋落物碳库和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林火干扰通过直接改变植被覆盖度进而影响植被碳库和营养元素周转,最终影响植被的碳固定及碳从植被向土壤的转移,导致不同碳库之间的重新分配。通过探讨净初级生产力变化对林火干扰的响应,揭示林火干扰对植被碳库循环的间接且长期影响的机制;在林火干扰对生态系统凋落物碳库的影响方面,主要探讨林火干扰后凋落物生产量在不同林火强度和环境梯度下的变化;在林火干扰对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方面,通常在小尺度范围内影响土壤有机碳库垂直分布变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地形条件的变化,而在相对大的区域尺度下,气候、土壤质地、地形、植被及人类活动和管理水平及其交互作用均可影响土壤有机碳库的空间迁移和形态转化,从而导致不同区域范围的土壤有机碳库分异。在此基础上,指出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林火干扰对森林碳库影响的定量化研究路径:1)深入开展林火干扰对森林生态系统碳库循环的影响机制研究; 2)加强"植被-土壤-水-微生物-气候"的系统研究; 3)完善不同时空尺度下林火干扰对森林碳库周转过程的定量化研究; 4)深入探讨林火干扰与森林生态系统碳元素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影响机制。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何东进  何小娟  洪伟  刘勇生  卞莉莉  覃德华  游惠明  
详细论述了粗死木质残体(CWD)的内涵及其分类系统,对国内外粗死木质残体的研究动态进行了梳理与归纳,并指出CWD的生态功能已引起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重视,特别是对CWD的贮量、分解量(率)、养分贮量(C、N等)、动态变化过程及其特征、CWD对森林生态系统的更新演替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功能、强大的水土保持功能(抑制水土流失、改善土壤质地)以及与水土保持相关的幼苗保育功能等方面都作了较多的论述和研究。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郑景明  罗菊春  曾德慧  
该文对森林生态系统管理这一新兴科学的起源、定义、特征、内涵做了简要介绍 ,同时对森林生态系统管理中的五个热点研究领域进行了综述和简评 .①关于森林生态系统健康 ,讨论了不同角度对生态系统健康的定义和不同层次上的生态系统健康的内容及评价生态系统健康的困难所在 ;②关于森林生物多样性 ,探讨了森林结构复杂性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 ,老龄林结构对森林生态系统的意义和作用 ,以及如何通过经营调整结构促进生物多样性 ;③关于森林经营的景观规划 ,描述了进行景观规划的途径、理论和模型 ,并对三种概念模型进行了介绍 ;④关于森林经营的替代技术体系 ,介绍了模拟自然干扰设计替代技术体系的原理 ,分析了替代经营技术...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樊后保  刘文飞  徐雷  许鲁平  孟庆银  
对12年生杉木人工林开展N0(0kgN·hm-2a-1)、N1(60kgN·hm-2a-1)、N2(120kgN·hm-2a-1)和N3(240kgN·hm-2a-1)4种水平的模拟氮沉降试验,探讨亚热带森林土壤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和脲酶)活性对氮沉降增加的响应。试验采取2种施氮方式,即在缓冲区采取1年1次性施入氮,而在中心区每月施入等量氮。结果表明:缓冲区1次性施氮后30天内每10天土壤酶活性变化趋势和中心区按月施氮后酶活性动态均表现为N1始终促进3种酶活性(相对于N0处理);N1和N2处理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依施氮时间和土层深度不同而异,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促进增加或抑制作用;随土层深度增加,...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利  马文奇  王运华  高祥照  
大气硫的沉降一直是人们很关心的问题,尤其是在区域尺度上的硫沉降问题一直是研究热点。发达国家最先开始有关于区域尺度硫沉降的研究,近年来我国也引进并建立了很多基于观测数据的各种模型来研究区域尺度大气硫沉降中的科学问题,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本文综述了区域尺度大气硫沉降机制和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硫在大气中的迁移变化过程与污染源、气象条件、不同下垫面沉降速率对区域尺度大气硫沉降的影响并对今后该领域应开展的研究工作做了展望。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刘彩霞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及工农业的发展,人类活动造成的氮沉降量不断升高,沉降速率持续增加。大量研究表明过量的氮沉降对生态系统健康存在消极影响。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林是我国最重要的人工林之一,其种植面积和蓄积量均居人工乔木林之首,杉木速生丰产对于我国林业事业发展至关重要。杉木林下土壤是杉木生长的物质基础和支撑,微生物是土壤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土壤的形成发育、物质循环和肥力演变等均有重大影响,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具有特别的敏感性。因此选择杉木林下土壤微生物为研究对象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尧  徐佩  傅斌  王威  王海雯  
通过对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进行定量评估,可以指导森林保护、水资源利用以及区域规划等。文章在分析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内涵的基础上,对现有的常用水源涵养功能评估模型进行归纳与分类,从经验模型和物理模型两方面综述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评估模型研究进展。论述了各类模型的主要特征、优缺点以及应用现状,总结了在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代表性应用成果,探讨了森林水源涵养功能评估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讨论了森林水源涵养功能评估模型的主流研究方向。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祖华  刘红梅  王晓杰  郝俊鹏  关庆伟  
基于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回顾与分析了树种选择、施肥、延长轮伐期、间伐和收获对森林植被碳储量、凋落物碳储量和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认为目前有关经营措施对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机理研究仍然比较模糊,还需要进行长期的跟踪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