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06)
2023(10936)
2022(9685)
2021(9355)
2020(7952)
2019(18488)
2018(18775)
2017(34498)
2016(19614)
2015(22472)
2014(22427)
2013(21684)
2012(19601)
2011(17404)
2010(17249)
2009(15801)
2008(15484)
2007(13758)
2006(12078)
2005(10478)
作者
(55460)
(45610)
(45482)
(43517)
(29273)
(21794)
(20866)
(18093)
(17581)
(16461)
(15812)
(15294)
(14477)
(14216)
(14106)
(14066)
(13939)
(13703)
(13074)
(13061)
(11535)
(11152)
(10969)
(10508)
(10362)
(10209)
(10140)
(10030)
(9217)
(9150)
学科
(65270)
经济(65191)
管理(63214)
(54207)
(47841)
企业(47841)
方法(32682)
数学(27455)
数学方法(27128)
(19848)
中国(18689)
(16763)
(16550)
业经(15470)
理论(15191)
(13999)
财务(13929)
财务管理(13901)
企业财务(13201)
地方(13075)
教育(12981)
(12568)
(12531)
(11621)
技术(11321)
农业(11251)
(11064)
贸易(11057)
(10729)
环境(10556)
机构
大学(268452)
学院(262755)
管理(107951)
(93251)
理学(92339)
理学院(91314)
经济(90688)
管理学(89566)
管理学院(89078)
研究(83518)
中国(62320)
(58151)
科学(54765)
(44760)
(41770)
(41609)
业大(41114)
(39383)
中心(38810)
研究所(38117)
北京(36933)
(36607)
师范(36144)
财经(35227)
农业(32755)
(32477)
(32042)
(30730)
技术(29406)
师范大学(28816)
基金
项目(181904)
科学(141176)
研究(134257)
基金(128848)
(111773)
国家(110809)
科学基金(95295)
社会(79719)
社会科(75351)
社会科学(75328)
(72533)
基金项目(69585)
自然(63909)
教育(63845)
自然科(62389)
自然科学(62372)
自然科学基金(61242)
(60779)
编号(56012)
资助(53118)
成果(46639)
重点(40353)
(39390)
课题(39267)
(37737)
(37417)
大学(35423)
项目编号(35216)
创新(35018)
科研(34953)
期刊
(102351)
经济(102351)
研究(77543)
中国(54259)
管理(43148)
学报(42984)
教育(40456)
科学(38490)
(36401)
(35677)
大学(33046)
学学(29661)
农业(25939)
技术(24969)
(20064)
金融(20064)
图书(19473)
财经(16504)
业经(16462)
(15258)
经济研究(14554)
(13941)
理论(13582)
科技(13303)
书馆(13120)
图书馆(13120)
实践(12742)
(12742)
问题(12615)
情报(12503)
共检索到3872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江轶  黄开胜  艾德生  段蕾  
结合国内外在非高等级病原微生物方面的管理经验,剖析了我国高校在相关生物安全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介绍了在非高等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方面的实践,包括完善管理组织、制度建设、监督机制、实验室准入制度、教育培训制度以及建设生物废弃物统一处理平台等举措,为我国高校在非高等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方面提供借鉴。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静  李超  柳金雄  何蕊  孙燕荣  
生物安全实验室是开展传染病防治、生物入侵等生物安全相关研究的重要场所,同时也为实验人员免受病原感染和防止病原泄露提供了重要安全保障。依据生物质的致病性、毒性大小、感染源范围、传染性、传输性、稳定性、诱导过敏性等危害程度的不同,生物安全实验室的防护等级共计分为4个等级(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其中,生物安全防护等级为三级和四级的生物安全实验室被称为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主要用于开展高致病性、传染性病原微生物相关研究,新发/突发烈性传染病诊断、监测及防治技术研发,潜在烈性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技术的储备性先期研究,以及专门人才的培养培训等,其中的移动式高等级(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还可用于应对突发生物安全威胁事件;此外,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在美欧等国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军事研究等方面,包括"大健康"计划、生物两用技术的研究以及烈性传染病实验室应急救治专业技能培训等,发挥了战略作用。在当今传染病传入风险高发及复杂的国际背景下,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作为传染病预防与控制以及科学研究支撑的基础设施和重要平台,在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而我国在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生物安全管理、设施装备研发等方面都亟待加强。本文简略介绍了我国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运行情况,就新发突发传染病疫情高发的大背景下国内外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在生物安全领域发挥的作用进行了探讨,并对其目前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策略进行了思考。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珊  王刘豪  郭军  李继莲  徐龙龙  
【目的】探明转地放蜂过程中常见蜜蜂病毒和寄生虫的流行规律,及不同地区工蜂肠道中两种主要共生菌Gilliamella apicola和Snodgrassella alvi的变化情况。【方法】在转地放蜂过程中,对同一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蜂场的固定蜂群连续取样,采用RT-PCR方法检测蜂群中病毒和寄生虫的感染情况,使用SPSS 17.0软件对不同地区、不同季节样本的病毒和寄生虫感染率进行卡方检验。以蜜蜂β-actin为内参基因,对不同地区样本中的共生菌G.apicola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志明  冯伟业  
随着我国水产养殖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虾类,贝类和鱼类养殖业受到病原微生物的严重影响。因此,如何快速准确预测和诊断水产动物疾病,成为当前水产养殖业十分重要而突出的问题。近年来,随着 PCR 技术的介入,带动了水产养殖动物病原微生物的检测技术快速发展。文章介绍了 PGR 及其衍生技术(RT-PCR,Reall—timePCR,免疫 PCR,套式引物 PCR,多重 PCR)的原理、特点及在水产养殖动物病原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并对水产养殖动物病原微生物诊断技术的发展方向做出了展望。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周业成  
慕课属于高校教学运用的重要手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教学改革与创新,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其在病原微生物学习和免疫学教学中的运用,能够解决知识讲授枯燥的问题,弥补传统教学方法中存在的不足,将知识以系统化方式呈现,促进教学效果的不断优化。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韩兵  朴春根  汪来发  李永  申相澈  郑荣镇  
在马鞍山市马鞍山林场,对松材线虫病(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的传媒昆虫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的病原微生物进行调查,结果鉴定了8种真菌和1种细菌。对松墨天牛幼虫的致病率测定显示不同的微生物种类和同一种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的不同菌株均有显著差异。白僵菌的高毒力菌株营养生长无明显差异,而产孢量有明显差异。通过测定,白僵菌菌株226可能是优良菌株,对生物防治松黑天牛方面有潜在的实用价值。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刘德英  刘硕  赵珏  李恩敬  李扬  
随着国家生物安全管理要求的不断提升,我国高校逐步加强生物安全实验室备案工作,但与“应备尽备”的指导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同时已备案的实验室面临监管方式单一、检查体系缺乏特色、管理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该文借鉴国外高校先进经验,并结合近年来工作实践,从法规制度、政府高校沟通机制、备案管理工具书三个层次展开分析,引入“政府-高校-实验室”联合主体的概念,提出信息化、科学化、专业化、工具化、制度化的“一体五化”管理机制,以期为我国高校生物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借鉴。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正>农业微生物资源发掘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是在我国土壤微生物学学科奠基人、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华癸教授创建的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学科的基础上,经过几代人的努力逐步发展起来。以华中农业大学为依托单位,于1990年由原农业部批准建设,1992年经专家评估,被确认为“农业部农业微生物重点开放实验室”。2002年经申请和论证,被命名为“农业微生物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胡进玲  古丽君  曹师  成凤花  李彦忠  
本研究采用PDA平板暴露法对草类植物微生物实验室的无菌间和常规操作间进行微生物收集与检测,并对主要菌种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其分类地位。比较酒精喷雾、超净台擦拭等操作前后无菌间杂菌菌落数变化情况。研究表明,本实验室共检测到11种主要杂菌,包括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海迪茨氏菌(Dietzia maris)、球形节杆菌(Arthrobacter globiformis)等8种细菌和青霉(Penicilliumsp.)、壳皮盘菌(Peziza ostracoderma)、枝孢样枝孢霉(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es)3种真菌。其中,优势菌种依次为玫瑰色库克菌(Kocuria rosea)、球形节杆菌、海迪茨氏菌,菌落总数分别为28、28、23个。研究还发现,本实验室无菌间的杂菌种类远多于常规操作间,且包含了常规操作间所有杂菌种类,说明常规操作间的杂菌可能来源于无菌间,而检测到的杂菌种类主要为土壤微生物和植物病原菌,与报道的空气中常见微生物种类差异较大,说明无菌间的杂菌可能是微生物研究过程中操作不当引起。对无菌间进行除菌操作后,超净台内部杂菌种类减少了64%,超净台外部杂菌种类减少9%。因此,彻底擦拭超净工作台的内外、喷洒酒精等操作可有效减少微生物培养过程中造成的污染。从杂菌来源来看,规范试验操作,减少实验室内外空气流动也十分必要。本研究为实验室微生物污染物的检测、预防及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史海峰  
实验室安全是学校重要的管理工作之一。常州大学根据自身实验室的运行情况,通过优化管理体制、加强经费投入、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健全实验室管理制度、强化实验室安全教育与培训等方法和手段,着力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建设,进而提升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美群  潘瑛子  牟振波  刘海平  周建设  王万良  曾本和  扎西拉姆  
[目的]为分析黑斑原、异齿裂腹鱼和拉萨裸裂尻3种冷水鱼皮肤病灶中可培养微生物种类,探讨引起冷水鱼皮肤病变、死亡的主要病原微生物种类。[方法]利用平板方法在患病鱼皮肤病灶部位进行微生物的分离,经菌体形态观察、16S rDNA序列和ITS序列分析鉴定可培养微生物种属。[结果]从西藏3种冷水鱼皮肤病灶部位共计分离得到151株细菌和72株真菌,可培养细菌主要分布在α-变形菌纲(Alphaproteobacteria)、β-变形菌纲(Betaproteobacteria)、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黄杆菌纲(Flavobacteria)、放线菌纲(Actinobacteria)、异常球菌纲(Deinococci)、芽孢杆菌纲(Bacilli)及厚壁菌门(Firmicutes)等1门、7纲21属25种,可培养真菌主要分布在接合菌纲(Zygomycetes)、座囊菌纲(Dothideomycetes)、散囊菌纲(Eurotiomycetes)、卵菌纲(Oomycetes)、银耳纲(Tremellomycetes)、酵母纲(Saccharomycetes)和丝孢纲(Hyphomycetes)等7纲15属24种。Aeromonas hydrophila、Paenisporosarcina sp.、Chryseobacterium sp.、Pseudomonas sp.、Plesiomonas shigelloides、Flavobacterium sp.、Mucor sp.Saprolegnia parasitica等其它鱼类的8种病原微生物被发现存在于西藏冷水鱼皮肤病灶处。[结论]黑斑原、异齿裂腹鱼和拉萨裸裂尻等冷水鱼皮肤病灶中潜藏着多种病原微生物,围绕这些病原微生物开展后续研究对西藏冷水鱼传染性疾病的防控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唐秋琳  黄强  黄鹏  毕锋  
生物医学实验室安全管理涉及生物安全、化学安全、设备安全等多方面,在安全教育及管理体系上须有针对性地建立规范的管理机制。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科研基地为例,从安全意识培养、安全知识教育及安全体制建立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以建设高效、自律、负责的实验室安全文化为目标,为生物医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人员提供参考。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毋瑞华  付玉杰  姚洪军  
该研究以2002—2021年为时间轴,使用CiteSpace科学文献计量工具和知识图谱可视化技术,对CNKI(中国知网)数据库收录的我国高校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定量统计和数据分析。分析了近20年间国内研究者对我国高校实验室安全的研究历程,分析了文献发布时间、主要发文作者、关键词研究热点、关键词聚类及主题演化等,总结了不同时段研究热点的变化情况,并对今后需解决的问题以及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詹世雄  黄俊生  
针对当前学生对生物实验室安全知识的缺乏及对安全事件防范意识不强的现状,提出以互联网+微课形式对学生进行生物实验室安全教育,并对生物实验室安全教育微课体系建设进行详细的论述。以生物活体实验材料安全问题为例,制作微课,展示生物实验室安全教育微课形式。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彭华松  谢亚萍  刘闯  熊顺子  张志强  叶儒霏  
为了解生物类实验室对病原微生物、实验动物及生物毒素等危险源的管理状况,上海交通大学联合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对国内高校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统计分析表明,超过20%的师生不具备基本的生物安全知识,24.8%的实验室没有实行准入制度,39.2%的压力容器操作人员未按规定持证上岗,45.8%的动物实验室没有应急预案。因此,高校生物类实验室安全教育工作亟待进一步加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