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73)
2023(9978)
2022(8328)
2021(7838)
2020(6387)
2019(14424)
2018(14334)
2017(26783)
2016(15142)
2015(17048)
2014(16865)
2013(15871)
2012(14650)
2011(13155)
2010(13746)
2009(12893)
2008(12922)
2007(11978)
2006(10832)
2005(10082)
作者
(39939)
(33336)
(33163)
(31847)
(21508)
(15735)
(15172)
(12618)
(12615)
(12382)
(11392)
(11048)
(10811)
(10718)
(10672)
(10291)
(9917)
(9900)
(9734)
(9682)
(8572)
(8140)
(8031)
(7706)
(7701)
(7534)
(7532)
(7413)
(6646)
(6601)
学科
管理(49796)
(49153)
经济(49057)
(44752)
(37915)
企业(37915)
(18477)
(17126)
(17072)
中国(16418)
方法(16120)
业经(13489)
数学(13236)
数学方法(12943)
(12556)
(11383)
农业(11019)
(10770)
财务(10737)
财务管理(10710)
(10660)
银行(10653)
(10541)
贸易(10530)
(10336)
地方(10335)
理论(10294)
(10214)
企业财务(10131)
(9643)
机构
大学(204115)
学院(204032)
(82394)
经济(80316)
管理(76230)
研究(68250)
理学(63866)
理学院(63169)
管理学(62123)
管理学院(61696)
中国(53739)
(44946)
(42491)
科学(37116)
(34334)
财经(33166)
(32758)
中心(31747)
(29823)
研究所(28790)
(28537)
师范(28307)
(27816)
(27117)
北京(27114)
(25383)
业大(25046)
经济学(24510)
财经大学(24155)
技术(22029)
基金
项目(126298)
研究(101405)
科学(99533)
基金(88561)
(74508)
国家(73775)
科学基金(63947)
社会(62811)
社会科(59394)
社会科学(59384)
(50268)
教育(49381)
基金项目(45310)
编号(43434)
(41440)
成果(39073)
自然(38227)
自然科(37302)
自然科学(37295)
自然科学基金(36640)
资助(36045)
课题(32040)
(30033)
重点(28619)
(28591)
(27627)
(27179)
(26998)
项目编号(26814)
(26771)
期刊
(100700)
经济(100700)
研究(68288)
中国(50904)
(36669)
教育(35880)
管理(32667)
(26761)
学报(24727)
科学(24469)
(23913)
金融(23913)
大学(20966)
技术(19556)
学学(18551)
农业(17574)
财经(16891)
业经(16361)
经济研究(15306)
(14509)
问题(12531)
图书(12312)
(11406)
职业(11020)
(10494)
论坛(10494)
国际(9993)
现代(9645)
理论(9334)
书馆(9073)
共检索到3333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李志峰  
从制度演变的内在逻辑看,长聘教职制度是由教师群体自发形成的内生型制度,其不仅是高校教师聘任和激励制度,而且是一种市场筛选和选拔制度、资源配置制度、社会分层制度、职业安全制度。中国高校长聘教职制度的当下困境主要表现在:政府对高等学校单位属性的规定以及教师身份定位把长聘教职制度的推进锁定于"编制管理"的路径依赖之中,不完全学术劳动力市场内部缺乏竞争性、外部缺乏独立性和开放性,传统制度的保守性、排他性形成强大改革阻力等。深化高校事业单位编制改革,营造长聘教职制度改革的外部环境,建立完善的学术劳动力市场,形成多样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启富  
现代学徒制在德、英等许多发达国家广泛实施并取得巨大成功。但在我国,受制于企业利益不大、院校能力不强、学生前景不明和制度保障不够等因素,高职院校推行现代学徒制面临着实践困境。在外部制约因素短期内无法明显改善的情况下,本文提出高职院校试行现代学徒制可采取的实践策略,并探讨了高职院校试行现代学徒制的质量保障机制。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燕  张龙林  付春光  
转型国家向市场经济的制度转型过程中面临困境与危机,转型期间的执政秩序、公民社会与市场交易的综合性作用造成转型国家的治理混乱。对转型困境的分析表明,造成这一困境既有来自于客观的历史约束的原因,也有来自于转型国家政府转型战略选择失误的主观原因,同时也有特权阶层干扰的影响因素存在。中国的改革绩效表明了保持政府主导在制度体系转换过程中的重要性。中国采用渐进式转型战略,通过适时调整的改革目标、切实决策与积极的公共政策保证了制度转换的秩序与稳定,有助于消除转型困境,增进变革动力。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廖湘阳  
随着大学章程的实施以及大学内部规章制度的废、改、释、立,我国大学内部规则创建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但目前我国大学内部规则的议题启动、形成过程和最终文本在前瞻性、针对性、操作性、关联性和文化性等方面尚存在一些问题,这主要是由大学内部规则创建中的利益博弈、路径依赖和文化缺失所造成的。因此,大学内部规则创建要坚持问题导向,融入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形成制度性和规范性合力,彰显大学精神与大学文化,促进良法与善治的有机结合。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苌庆辉  李克敏  
产学研合作可以形成长效循环的反哺机制,多方面、全方位地促进学科发展,促进学科优势和特色的形成。指出现实中产学研合作反哺学科发展存在诸多困境:过于集中于优势和特色学科的成果转化,合作形式单一;学科集中,无法形成集聚效应;合作效果不理想,制约了长效机制的建立;参与主体也并未自觉将学科反哺作为合作重点内容。提出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进行观念、平台、政策、人才、中介等方面的综合改善。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志峰  江俐  
我国高校教师长聘教职制度的实现困境主要表现为政府、高校、教师、职员等相关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交织和代表不同利益群体的制度阻滞。长聘教职制度不仅仅是教师聘任制度的调整和改革,更重要的是政府、高校、教师、职员之间关于大学目标与功能实现,公共资源有效配置,教师权力与地位之间的不同理解和博弈。因此,高校长聘教职制度的变迁是不同利益相关者复杂利益关系共同作用的结果。顺利推进长聘教职改革的关键在于能否形成不同利益群体的共识,从而实现在新的大学治理环境下各方利益的平衡和最大化。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晋洪涛  
作为上海首创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镇保"制度的实施在取得巨大成效的同时,在当前也遇到了资金短缺、政策冲击等困难。本文从政府预算列入"镇保保障准备金"、逐步增加缴纳镇保基本社会保险费比例、在条件成熟时构建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三个方面,为完善"镇保"制度提出政策改进建议。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晶   胡艳   杨玉宝  
美国终身教职制度(tenure system)自确立之初就备受争议,至20世纪90年代,争议变得愈加激烈。进入21世纪,有关该制度的争议更多聚焦在美国高校运行中所衍生的一系列问题:晋升标准模糊导致教学与科研难以平衡、“非升即走”的晋升规则使教师面临巨大职业压力、女性和少数族裔遭受不平等待遇。我国高校正在推行的“预聘-长聘制”与美国终身教职制度有一定的渊源,该制度在美国高校运行中所衍生出的一些问题也正在我国高校上演。因此,梳理美国终身教职制度自确立以来的一些主要争议以及学者所提出的改进建议,对我国“预聘-长聘”制度改革有参考价值。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项伟央  刘凡丰  
双聘制是指校内两个学术单位(院系或跨学科研究中心)通过签署备忘录等方式共同聘任教师的聘任方式,它已成为美国大学促进跨学科研究和教学的重要策略。双聘制既节约人力成本,又可以迅速扩充跨学科学术的队伍,但在实践中面临各种困难,主要的困难是双聘教师普遍缺乏归属感以及职称晋升时面临障碍。本文介绍美国学者关于双聘制所面临挑战的研究,然后剖析密歇根大学推行双聘制的若干措施,以期对我国大学实行双聘制、促进跨学科研究和教育的实践提供一些启示。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马永军   袁潇  
职教高考制度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基础性制度。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需完善职教高考制度。针对当前职教高考制度实践中学位制度及职业教育考试招生法律制度尚待完善、统筹实施未凸显职业教育类型特征、本科学校通过职教高考录取学生比例有待提升、中职生参加职教高考的影响因素和困难较多等问题,优化职教高考制度应加快建立健全国家学位制度及推进立法进程、统筹加强对职教高考制度的类型化实施、扩大相关学校通过职教高考录取学生的比例、协同解决中职生参加职教高考的多重困难。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翔  李建军  
传统村落作为一类特殊的文化遗产,对其进行保护是树立文化自信和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途径,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方面。然而,实践中的传统村落保护面临多头管理、人力财力保障不足和权利归属不清等问题。归根结底为传统村落保护制度不健全,体现在法律法规之间矛盾、政策之间冲突、权力配置失衡和地方政府激励偏差等方面。用"实践—制度"的框架分析表明,传统村落保护同时面临着实践困境与制度缺陷。加强传统村落保护的关键是基于社会生态环境进行制度设计,根本路径是健全乡村治理体系,难点是增强各类制度的协调性。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童三红  王伟  
以课程教学实践和一次性实习为特征的现行教师教育实习实践制度,既存在着设置层位不高、规范要求不严、环节安排不全的缺陷与弊端,又遭遇到学生求职就业、应考备考冲击的现实困境。基于现行教师教育体制的实习实践制度改革,理应遵循教师教育实践的特殊规律,适应市场经济冲击和学生就业与发展的需要变化,借鉴国外教育实习实践制度安排的做法,以弥补缺陷、克服弊端、走出困境为导向,以调整、分解、加强、充实为路径,构建"二次递进实习,四段连环实践"的模式,形成课程教学实践、初次指导实习、实习反思提高、再次自主实习的四段连环实践,全程渗透、依次递进、相辅相成的实践教育体系。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宝庆  吕婷婷  
我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在制度化过程中遭遇认同困境、制度动力不足和实施效率低下等问题。新制度主义为解释我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制度化困境提供了分析框架。本文基于社会学制度主义的"合理性"机制理论、历史制度主义的"路径依赖"理论和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的"博弈论"三大观点,认为新制度的"合法性"危机、原有体制的路径依赖以及制度变革中的权力与利益博弈是产生我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化难题的原因。因此,我们应营造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相适应的内外部环境,解除其合法性危机;实现强制性变迁和诱致性变迁模式的整合,突破路径依赖的锁定效应;完善制度设计,改变博弈双方的支付结构,实现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的利益共享。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胡彩娟  
"两山"论断是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石。切实打通"两山"转化通道,增强风险抗击能力和可持续生计能力,形成生态富民的内生发展动力机制是当前亟需研究的重要问题。浙江起步早、发展快且始终走在全国前列,形成了丰富的典型经验,但在实践中也出现了多期叠加的过程性与阶段性问题和困难,集中表现为起步期存在简单"拷贝先进"倾向,造成同质化、发展期存在偏重短期效益造成过度消耗资源现象和瓶颈期存在发展后劲不足且风险显露情形等三大问题。因此建议,明晰"两山"转化的一切可能资源,形成全要素联结机制;明确"两山"转化的现实可行路径,形成"五化共建"的协同机制;明了"两山"转化当前与长远的共同关键点,用适度留白的方式保障代际空间。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殷文杰  
职业教育是提高劳动力素质、改善民生、助力全民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教育类型。在技能型社会背景下,接受优质公平的职业教育是满足个人生存权、发展权的基本需要。目前职业教育的项目化治理,一方面,推动了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变革,树立了一批标杆院校;另一方面,影响了职业教育的价值取向,扩大了职业院校的两极分化趋势,不利于职业教育全面可持续发展。而以公平公正为基础的时代精神和实现全民共同富裕的社会理想,为优化职业教育项目化治理提供了方向和目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