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84)
- 2023(14039)
- 2022(11878)
- 2021(11859)
- 2020(9359)
- 2019(22054)
- 2018(22301)
- 2017(40493)
- 2016(23228)
- 2015(26061)
- 2014(26328)
- 2013(24695)
- 2012(22377)
- 2011(20185)
- 2010(20338)
- 2009(18189)
- 2008(17600)
- 2007(15294)
- 2006(13648)
- 2005(12103)
- 学科
- 济(75983)
- 经济(75882)
- 管理(57113)
- 业(50981)
- 企(42593)
- 企业(42593)
- 方法(32304)
- 数学(27151)
- 中国(26891)
- 数学方法(26759)
- 教育(25114)
- 农(22674)
- 学(21233)
- 理论(19335)
- 财(19275)
- 业经(18559)
- 制(16503)
- 地方(15897)
- 农业(15173)
- 教学(14072)
- 和(13435)
- 技术(12800)
- 贸(12657)
- 贸易(12647)
- 易(12262)
- 体(11968)
- 银(11931)
- 银行(11895)
- 环境(11476)
- 融(11462)
- 机构
- 大学(307408)
- 学院(300977)
- 管理(112387)
- 济(106511)
- 经济(103623)
- 研究(103159)
- 理学(96636)
- 理学院(95429)
- 管理学(93588)
- 管理学院(93012)
- 中国(71331)
- 京(67139)
- 科学(63716)
- 范(52123)
- 师范(51767)
- 财(51276)
- 所(50938)
- 研究所(46420)
- 江(45874)
- 中心(45540)
- 北京(43747)
- 农(43373)
- 教育(42598)
- 业大(42294)
- 师范大学(42052)
- 财经(39980)
- 州(37634)
- 院(37513)
- 技术(36777)
- 经(36301)
- 基金
- 项目(202427)
- 研究(159981)
- 科学(158445)
- 基金(140113)
- 家(119897)
- 国家(118668)
- 科学基金(100929)
- 社会(95138)
- 社会科(89540)
- 社会科学(89518)
- 省(81076)
- 教育(80876)
- 基金项目(73904)
- 编号(69861)
- 划(69310)
- 自然(62671)
- 成果(61139)
- 自然科(61099)
- 自然科学(61087)
- 自然科学基金(59944)
- 资助(56188)
- 课题(51084)
- 重点(46167)
- 部(45343)
- 发(43938)
- 项目编号(43123)
- 年(42881)
- 创(42355)
- 规划(39742)
- 教育部(39729)
- 期刊
- 济(121133)
- 经济(121133)
- 研究(100696)
- 教育(74619)
- 中国(70488)
- 学报(45453)
- 管理(41101)
- 科学(40871)
- 农(39950)
- 财(38184)
- 大学(35873)
- 学学(31043)
- 技术(30397)
- 农业(27865)
- 融(23212)
- 金融(23212)
- 图书(22349)
- 业经(19902)
- 财经(18947)
- 职业(18859)
- 经济研究(18465)
- 经(16164)
- 书馆(15408)
- 图书馆(15408)
- 问题(14926)
- 理论(14761)
- 坛(14599)
- 论坛(14599)
- 发(14140)
- 科技(14000)
共检索到4580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王恒亮
通识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于上个世纪的40年代才开始引入我国,通识教育的作用一直受到高校的重视。随着互联网和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过于精细的专业划分已经打破了知识的完整性,导致大学生知识面的狭窄,以至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变革。当前我国高校通识教育尽管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也面临不少困境,这需要教师通过不
关键词:
通识教育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崔乃文
现行中国研究型大学通识教育改革的路径选择深受美国模式的影响,其表现是以经典文本教育作为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共识,以文理学院和书院作为通识教育的组织与制度支持。然而,经典文本教育与专业教育经由长期实践所形成的认知和思维相冲突;文理学院要么被同化为精英专业学院,要么无法获得大学组织的制度环境支持;书院制改革则其象征意义大于实质意义。造成这些困境的原因在于通识教育改革的路径选择与制度化的本土大学体系相冲突,应在专业教育的框架内探寻二者的契合机制,从而形成通识教育的中国模式。
关键词:
通识教育 制度移植 教育模式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张亮
经过20多年的积极探索,我国在通识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具体实践方面都取得了重要进展。国内教育界已对通识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达成了高度共识,然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国通识教育在整体上仍处于探索期,尚未形成一套公认的通识教育模式,在理论研究和具体实践中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本文认为,只有从中国语境出发,以本土化为原则,建构一套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符合的通识教育理念、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以及制度规范,才能切实有效地推动我国通识教育的深入发展。
关键词:
通识教育 专业教育 本土化 中国灵魂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建平
通过纵向剖析通识教育的概念、课程设置、目标以及通识课程的地位等问题以及横向比较国内外著名大学的通识教育实施情况,对通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并对通识教育概念的认知、课程地位、课程设置、课程建设、课程内容及教学方式等方面的改革提出了切实的建议。
关键词:
通识教育 哈佛模式 核心课程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蒲波 邱延峻 许军华
大学实行通识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通过文献回顾和分析,阐述行业特色型大学的概念及特征:依附行业发展,凸显行业学科,拥有行业教师,培养行业人才;剖析行业特色型大学开展通识教育的困境:通识教育理念模糊,通识课程教师缺乏,学科结构布局失衡,学生基础知识单一;并提出行业特色型大学开展通识教育的出路:树立校本的通识教育理念,加强通识课程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注重拓宽学生的基础知识。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陈建平
现行的高考制度使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成为空话,过早的文理分科造成人才知识结构的“先天不足”,是难以从真正意义上实施中小学素质教育和大学通识教育的根本原因和巨大制度障碍。为此,提出采取“高考+高中会考”的模式,实行国家层面上的高考和省市(或各中学)会考相结合的招生录取模式。高考考试科目只设二门:语文和数学,实行全国统一试卷,统一时间考试。
关键词:
通识教育 高考 制度 改革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常甜 马早明
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从源起到发展至今,经历了古典自由教育课程实践模式、自由选修课程实践模式、分布必修课程实践模式、经典名著课程实践模式、核心课程实践模式、主题联结式课程实践模式等,本文主要从教育哲学的视角出发,探讨分析这几种重要的课程实践模式以及相应的哲学基础理念背景,旨在从中发现通识教育相关合理的思想原则与理论方法,从而为我国的高等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些许借鉴。
关键词:
通识教育 课程实践模式 哲学基础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李秋丽 张俊豪
通识教育是新时代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关键。针对民族院校通识教育历史变迁、存在问题及提升路径进行理论探索,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民族院校通识教育大致经历了从开设文化素质课程、推进通识教育实施到建立通识教育平台、完善通识教育体系以及凸显通识教育特色、创新通识教育理念等几个历程。当前民族院校通识教育发展存在顶层规划设计不足、主体认知存在差异、各级目标阐释不清、课程质量有待提高等问题。从落实通专结合理念、加强顶层规划设计,完善教学管理制度、促进主体认知共识,厘清通识教育目标、形成三级目标体系,构建协同课程体系、打造特色核心课程等方面给出提升路径。
关键词:
民族院校 通识教育 民族高等教育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程瑞存 邱开金
在高职教育的内涵化发展与改革中,成人教育与专业教育如何融通、职业素养与专业能力如何提升、通识教育体系如何构建等问题日益突出。文章基于四年一贯的教改实验,从高职通识教育的之问、之辩、之探、之果四个层面阐述了高职通识教育的特殊性以及相应的理念、范式、路径和方法。实验表明,高职通识教育对于高职人文环境的优化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意义重大,效果显著。
关键词:
通识教育 高职教育 人文素质 职业素养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贡福海
通识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识教育质量也直接影响整个高等教育的质量。当前我国通识教育改革中存在着四"惑":未确定相应的地位、未形成独立的体系、未建立必要的制度、未采取合适的教法。解决通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变"惑"为"通"则需采取完善课程体系、创新教育模式、健全保障制度、改革教学方式等措施,促进通识教育在高校教育改革中不断深入。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陈乐
写作课在美国高校普遍是必修性的、制度化的本科课程。基于以耶鲁大学为案例的研究发现:在理念与制度层面,耶鲁对写作课的价值认同已超越了知识传授与技能培训而达至思维和品质的塑造层面;在课程与教学层面,耶鲁创设了多元多层、小班研讨的写作课程体系;在支持与服务层面,耶鲁构建了以"写作中心"为平台的"他助"体系和以"学生出版物"为基地的"自助"体系,从而为写作教育保驾护航。从一流大学的经验来看,写作课或可作为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的实质性抓手之一。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朱伟斌 朱莉莉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以技术传授为主导的印刷工艺课程教学遭遇困境。"通识型"印刷工艺课程以通识教育为理念,转变单一的技术传授,扩充知识面,多角度、多手段地锻炼学生多种能力,实行"通识型"印刷工艺课程教学,优化课程教学新内容,建立一个开放型的印刷工艺课程架构,有利于复合性、创新型人才培养。
关键词:
印刷工艺 通识型 课程改革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卞瑞玲
近十年来,为了落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和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我国高校相继开展了通识教育。重点大学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独自形成了不同的通识教育模式和课程体系,使其逐渐步入正常的发展轨道。可普通高校的通识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较多,基本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所以,普通高校的通识教育亟需改革。本文分析了通识教育改革的必要性,提出了通识教育改革的措施。
关键词:
高校 通识教育 教育改革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振天 杨雅文
通识在本体论与认识论层面 ,是对常识、对科学的超越 ,在人生观与价值观层面 ,通识是对人的生命本然、终极目的与理想等意义世界的观照。在物质化与科技化的今天 ,人类需要特别关注通识。然而 ,达至通识之境并非自然自发过程 ,而是一个自为自觉过程。人类的通识 ,需要教育的参与、引导、培育和建构
关键词:
通识 价值 教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