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01)
2023(2353)
2022(1932)
2021(1928)
2020(1772)
2019(3931)
2018(4098)
2017(6342)
2016(4777)
2015(5867)
2014(5927)
2013(4951)
2012(4642)
2011(4258)
2010(4307)
2009(3474)
2008(3341)
2007(3308)
2006(2791)
2005(2540)
作者
(11376)
(9574)
(9471)
(9299)
(6263)
(4638)
(4402)
(3919)
(3789)
(3775)
(3394)
(3293)
(3276)
(3114)
(3078)
(3051)
(3050)
(2932)
(2828)
(2754)
(2661)
(2653)
(2491)
(2317)
(2216)
(2215)
(2207)
(2155)
(2126)
(2123)
学科
中国(7652)
管理(7554)
教育(6509)
(5618)
经济(5612)
(5534)
(4773)
教学(4599)
学校(4178)
理论(3961)
工作(3505)
农业(3085)
(2979)
企业(2979)
学法(2974)
教学法(2974)
政治(2652)
思想(2609)
思想政治(2570)
政治教育(2570)
治教(2570)
德育(2557)
学理(2455)
学理论(2455)
研究(2426)
技术(2368)
地方(2022)
(1963)
(1925)
职业(1896)
机构
学院(51659)
大学(51445)
研究(18652)
管理(13694)
教育(13084)
职业(12235)
(12081)
(12010)
技术(12006)
科学(11961)
中国(11927)
师范(11925)
(11806)
(11702)
经济(11399)
理学(11053)
理学院(10858)
(10534)
(10372)
管理学(10363)
管理学院(10272)
研究所(9451)
业大(9374)
农业(9174)
中心(9119)
师范大学(8730)
职业技术(8424)
(8095)
北京(7695)
技术学院(7323)
基金
项目(33057)
研究(30411)
科学(24825)
教育(19678)
基金(18261)
编号(16220)
(16152)
(15277)
国家(14966)
成果(14648)
社会(14300)
(14066)
课题(13764)
社会科(13138)
社会科学(13135)
(12247)
科学基金(11608)
基金项目(9489)
项目编号(9133)
规划(9085)
研究成果(8619)
(8404)
高校(8310)
(8297)
重点(8263)
(8047)
(7888)
资助(7607)
(7315)
年度(7298)
期刊
教育(26968)
中国(21096)
研究(15186)
(14747)
经济(14747)
职业(12283)
(10492)
技术(10456)
学报(9180)
技术教育(8169)
职业技术(8169)
职业技术教育(8169)
图书(7436)
农业(7124)
大学(7096)
科学(6257)
(5744)
论坛(5744)
书馆(5634)
图书馆(5634)
学学(5487)
(4827)
管理(4555)
(4009)
成人(3926)
成人教育(3926)
(3888)
金融(3888)
高等(3715)
职教(3669)
共检索到898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蒋丽琳  覃干超  
文章以广西50所普通本科高校和高职高专院校的辅导员为调查对象,通过采取问卷调查、座谈访谈等方式,结合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特点,分析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现状、成因,并进一步探讨缓解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对策。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姚海田  韩旭东  刘晓倩  
通过调查问卷,对109名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现状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辅导员出现中度的职业倦怠,其中情感衰竭维度得分最高,人格解体维度得分最低;不同性别和工龄的辅导员在职业倦怠及情感衰竭、低个人成就、人格解体三个分维度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在学历上,研究生学历的辅导员情感倦怠维度得分显著高于本科学历的辅导员,差异显著;在专业上,理工科辅导员在情感衰竭维度上得分显著高于文科辅导员,差异显著。因此,应建立学历激励机制,为辅导员专业化发展搭建平台;推进职业分类,打造辅导员发展共同体;建立职务职称评定制度,打通辅导员发展晋升之路;关注重视辅导员工作,提升辅导员职业认同感;关注辅导员内心世界,倡导积极心态。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莉  廖全明  
文章在对245名高职院校辅导员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得出以下结论:总体来说,高职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情况并不严重;性别对高职辅导员的职业倦怠、个人成就感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女性辅导员的个人成就感极其明显低于男性辅导员;婚姻状况对去个性化具有极其显著的预测力,已婚辅导员的去个性化问题极其明显地多于未婚辅导员;职称、专业对去个性化状况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初级职称辅导员去个性化问题明显多于中、高级职称辅导员,艺体专业毕业的辅导员的去个性化问题明显少于其他专业毕业的辅导员。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邹群  田铁杰  
目的本研究试图了解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的现状,探索改善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与减轻职业压力的有效途径和措施。方法采用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程度调查问卷对80名辅导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约有50%的辅导员有着不同程度的倦怠表现,已婚辅导员比未婚辅导员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χ2(1,80)=10.208,p0.05),不同学历的辅导员,其职业倦怠情况没有显著差异。结论: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情况不容忽视,必须通过一系列措施改善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现状。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喜转  
通过对两所高校124名辅导员职业倦怠现状进行调查,结果显示,高校辅导员总体职业倦怠处于中度水平,职业倦怠在情感衰竭、去人性化、低成就感三个维度及总的倦怠维度上,不同性格、是否担任行政职务、有无教学任务方面均无显著差异,个体期望与自尊水平不同者在低成就感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自我效能感与月收入水平不同者在去人性化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贺斌  
本研究主要采用国际通用的Maslach倦怠量表(MBI-HSS),对高职高专辅导员进行分层随机抽样调查,通过研究高职高专辅导员职业倦怠现状,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唐德斌  
高校辅导员是助人行业的一个特殊群体,更容易出现职业倦怠现象。文章主要从生理、心理、工作、人际关系和自我评价等方面分析高校辅导员自我倦怠的表现,并从社会、学校、工作、个人层面对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原因进行深入探讨,以期能有效帮助辅导员干预并消除职业倦怠现象。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黄淑婷  
高校辅导员体验到职业倦怠后容易降低对学生、对管理工作的耐心,无法合理地控制工作进程,不能正确认知自己的成熟水平。这不仅会阻碍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影响了辅导员自身的身心发展,最终势必影响教育、教学的质量。文章着重探讨了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及其表现,并提出减轻或消除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措施,以期为学校、社会重新审视高校辅导员职业、关注辅导员身心健康及充分认识职业倦怠对辅导员工作的消极影响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高晓琴  
职业倦怠作为现代职场中的一种流行病,已广受社会关注。高校辅导员,因其工作性质、对象等特殊性,已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危人群"。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现象的不断蔓延,对辅导员自身心理、工作状态以及高校各项学生工作的开展将会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及时分析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内涵、表征及成因,探索缓解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对策已刻不容缓。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温永慧  汪宗美  
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目前已成为建设职业化、专业化辅导员队伍的很大障碍,本文从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感概述入手,通过对高校辅导员产生职业倦怠问题的主要因素分析,探讨了强化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一些有效途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温永慧  
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目前已成为建设职业化、专业化辅导员队伍的障碍,它不但给辅导员自身健康带来影响,还给广大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与心理健康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严重阻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正确认识、分析辅导员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提出解决对策,对于有效克服职业倦怠、推进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葛昕明  吕林海  
高校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生力军,其工作状态如何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关乎大学生的成长与成才。通过对江苏省10所高校辅导员的问卷调查可以发现,高校辅导员存在较为严重的职业倦怠现象,必须引起重视,并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凤华  
本文从社会、组织和个人三个角度总结了影响高校政治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四个原因:角色冲突、角色模糊和角色超载、投入与报酬的不匹配、高成就动机与教育成果的"无形性"的矛盾和社会支持的弱化与职业认同的勉强。同时提出了防止辅导员职业倦怠蔓延的个体心理管理措施。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莹  
文章认为艺术院校辅导员队伍起步晚,工作繁琐不容易出成果,高期望的价值冲突与实际脱离较大等是艺术院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现象的成因,学校应高度重视并建立合理考评体系,建立专兼结合的辅导员工作队伍,为辅导员做好职业规划,解除辅导员的后顾之忧,才能解决辅导员职业倦怠问题。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刘德强  陈学工  
高职学生辅导员中存在的职业倦怠现象,对辅导员队伍建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大学生的成长进步会产生严重影响。分析了辅导员职业倦怠的表现、危害和成因,提出了从个体、组织和环境三个方面干预的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