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999)
2023(12548)
2022(10944)
2021(10421)
2020(8793)
2019(20129)
2018(20170)
2017(38166)
2016(21075)
2015(23765)
2014(23227)
2013(22404)
2012(20235)
2011(18253)
2010(18210)
2009(16518)
2008(15998)
2007(14238)
2006(12257)
2005(10438)
作者
(57791)
(47809)
(47599)
(45176)
(30581)
(23088)
(21688)
(18907)
(18143)
(17056)
(16560)
(15922)
(15109)
(15003)
(14702)
(14456)
(14310)
(14199)
(13675)
(13623)
(11803)
(11781)
(11427)
(10950)
(10928)
(10630)
(10609)
(10515)
(9659)
(9502)
学科
(76399)
经济(76325)
管理(64978)
(60376)
(53314)
企业(53314)
方法(36444)
数学(30701)
数学方法(30301)
中国(20761)
技术(19906)
(18945)
业经(18570)
(18533)
(17551)
地方(16140)
理论(15786)
(13966)
技术管理(13808)
教育(13289)
(13155)
贸易(13146)
(13093)
农业(12848)
(12744)
(12176)
环境(12155)
(12089)
财务(12028)
财务管理(12006)
机构
大学(289182)
学院(284395)
管理(118787)
(106565)
经济(104033)
理学(103354)
理学院(102267)
管理学(100505)
管理学院(100008)
研究(89805)
中国(64618)
(61401)
科学(56984)
(47612)
(43480)
业大(42292)
(40968)
中心(40708)
(40576)
(40019)
研究所(39930)
师范(39719)
北京(38627)
财经(38488)
(34969)
(34088)
(33177)
师范大学(31839)
农业(31606)
技术(30552)
基金
项目(200131)
科学(157708)
研究(149977)
基金(142560)
(122780)
国家(121705)
科学基金(105964)
社会(92407)
社会科(87507)
社会科学(87483)
(80334)
基金项目(76721)
教育(70005)
自然(68775)
自然科(67226)
自然科学(67210)
(66640)
自然科学基金(66004)
编号(62471)
资助(57527)
成果(51103)
(45592)
重点(44086)
(43268)
课题(43093)
(42052)
创新(41685)
项目编号(39427)
大学(38004)
科研(37837)
期刊
(113533)
经济(113533)
研究(83060)
中国(56497)
管理(44276)
学报(42614)
教育(42425)
科学(39794)
(35389)
(35215)
大学(32793)
学学(29572)
技术(26380)
农业(25452)
图书(20885)
(19865)
金融(19865)
业经(19300)
经济研究(17711)
财经(17545)
科技(16850)
技术经济(14941)
(14908)
理论(14260)
问题(14056)
(14004)
书馆(13892)
图书馆(13892)
情报(13782)
实践(13323)
共检索到4086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程雪  张庆普  
知识互动程度评价对改善高校跨学科创新团队知识互动具有重要意义。在界定高校跨学科创新团队知识互动及知识互动程度内涵的基础上,创新性地从知识互动深度、互动广度、互动时间3个维度建立知识互动程度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地,采用三角模糊权重、熵权和模糊积分相结合的方法,构建知识互动程度评价模型。最后,选取一所高校跨学科创新团队进行实例分析,验证评价模型的可操作性,可为高校跨学科创新团队知识互动程度评价提供一个新视角。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王馨  
以跨学科团队为研究对象,取景于钱学森系统科学研讨团队和航天某创新团队,探讨协同知识创造中的知识类型和互动过程问题。在知识类型上,团队协同知识创造不仅对与任务直接相关的主题知识进行探讨,还依托于与任务并不直接相关的非主题知识,达成对不同学科主题知识的解释和理解,同时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互动沟通和共识达成。在互动过程中,跨学科团队通过知识表述、知识解释、知识涌现和知识建构4个过程,实现新知识的协同创造。主要贡献是引入哲学家哈贝马斯的主题知识和非主题知识这一概念划分,建构团队协同知识创造过程模型。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丁乐蓉   石静   吴柯烨   孙建军  
为探索技术团队跨学科性对突破性创新的影响,本文在PATSTAT (Worldwide Patent Statistical Database,全球专利统计数据库)生物制药专利数据的基础上,从多样性、均衡性和差异性3个维度测度技术团队跨学科性,使用突破性创新程度(D指数)和突破性创新数量量化团队突破性创新成果,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技术团队跨学科性对突破性创新的影响,并通过调整引用时间窗对结论进行鲁棒性检验。研究发现:(1)在生物制药领域,技术团队跨学科性对突破性创新具有显著影响,具体表现为技术团队多样性水平越高,团队越倾向于产出更多高突破性的创新成果;技术团队均衡性越高,团队的突破性创新成果越符合“少而美”的特点;技术团队差异性越大,团队创新成果的突破性程度越低。(2)生物制药领域技术团队以10人以下小规模团队为主,其中年轻的、非跨国的小规模团队更有可能产出突破性较强的创新成果。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周庆西  
本文通过对审计跨学科研究的必要性分析,即审计跨学科研究既是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现代审计发展的必然选择,进而提出审计跨学科研究建议。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曹树金  曹茹烨  
[目的/意义] 跨学科交叉融合正在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式。利用知识图谱进行跨学科知识组织、揭示潜在的知识关联,为跨学科借鉴的科研创新提供有力支持。[方法/过程] 选取图书馆学与情报学、传播学、计算机科学、科学学领域的中文学术论文为样本,利用SciAIEngine平台抽取能够反映论文研究问题、研究方法、理论原理等的科研实体及实体关系,构建领域知识图谱。然后,通过相似度计算发现不同学科之间潜在的知识关联,构建跨学科融合知识图谱,提供科研创新知识和情报。[结果/结论] 研究发现,基于知识图谱的方法能够有效地从跨学科角度发现新的研究方向、思路和方法,有助于激发科研创新活力。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柳洲  
基于"社会-认知-能力"视角,UIIT包含"团队认知"和"团队情感"两个相互耦合的子系统,具有社会和认知双重属性。UIIT是一个具有适应能力和竞争力的"认知-情感"知识创新系统,从能力角度看,UIIT的成长是一个团队智商和团队情商以及两者匹配度不断提高的过程,影响其成长性的关键因素,是建立在团队智商和情商耦合基础上的团队选择力与优化力。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笑  常旭华  陈强  
本文基于地理邻近和组织邻近维度,将教师创新合作划分为四种模式,利用985高校355名教师数据,采用负二项回归法,对不同创新合作模式与教师科研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识别,并对跨学科程度是否调节两者间的关系进行了判断。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区域内学学合作和区域间学学合作对教师科研绩效的影响是正向显著的,且这种关系受到跨学科程度的负向调节作用,其中,区域内学学合作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说明地理邻近对教师科研绩效的影响还是存在的。与一般预期不一致的是,研究结果显示产学合作对教师科研绩效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陈艾华  吴伟  王卫彬  
以高校跨学科组织为研究对象,剖析跨学科组织、跨学科研究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及评价机制、跨学科研究绩效之间的关系,通过实证分析对假设进行了验证表明:跨学科组织的两个子维度即跨学科组织的合理性及其与产业界的联系,对科研生产力有显著正效应;跨学科研究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评价机制在"跨学科组织—科研生产力"的关系中均发挥着中介作用,与"跨学科组织的合理性—科研生产力"关系中的中介作用相比,跨学科研究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评价机制在"跨学科组织和产业界的联系—科研生产力"关系中的中介作用更为显著。因此,从研究的样本来看,在开展跨学科研究提升科研生产力的过程中,高校跨学科组织不仅需要释放活力与异质性组织构建合作网络,而且需要优化与创新跨学科研究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评价机制。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徐国兴  
通过调查得到了跨学科学习的博士生数据,分析了跨学科学习的博士生的科研成果数据可知,跨学科学习对博士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提高并没有明显的作用。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杨连生等在《中国高教研究》第10期撰文认为,跨学科研究是一种基于问题解决的研究,由于价值观等方面存在冲突,在发展的过程中往往形成这样一种局面,即大学跨学科研究组织独立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赵文平,聂聚宾  
以130个跨学科团队为研究对象,从团队认知角度分析家长式领导对跨学科团队创新绩效的影响,阐述交互记忆系统的中介作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①家长式领导的仁慈和德行行为通过交互记忆系统对跨学科团队创新绩效产生正向影响,威权领导对交互记忆系统不产生显著影响但对跨学科团队创新绩效存在负向影响;②交互记忆系统部分中介仁慈领导、德行领导对跨学科团队创新绩效的影响。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吕黎江  陈平  
高校作为科技创新和学科发展的重要阵地,如何构建有利于学术交流合作的文化与跨学科合作的评估体系,引导教师参与跨学科合作是学校科技创新和学科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浙江大学的发展实例,分析跨学科团队合作的现状,为推进高校跨学科团队合作提供理论支撑和对策参考。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蔡翔  舒勇  李硕  
服务创新活动的开展越来越依赖良好的团队氛围,团队氛围已经成为服务创新的关键因素。首先对知识共享的涵义、作用机制,以及团队氛围和服务创新等相关理论进行了概述,分别讨论了知识共享和团队氛围对团队服务创新的影响,并构建了基于团队氛围的知识共享与服务创新的作用过程模型,以揭示在团队氛围情景下服务创新与知识共享的互动机制。团队氛围和知识共享都会促进团队的服务创新,并且前者还调节着后者对服务创新的作用关系,而服务创新的要素改进也对知识共享有推动作用,其中信息交互在两者的互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期通过分析团队氛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毕颖  杨连生  
大学跨学科研究组织协同创新的本质属性就是大学跨学科研究组织与协同主体在知识生产、知识传播和知识转移过程中的管理创新。由于受到合作中的知识特性、合作各方的知识结构、知识共享的意愿、知识转移渠道的选择等因素的影响,使合作各方的矛盾开始出现,难以实现协同创新的共同目标。为此,要促进大学跨学科研究组织的协同创新,就需要确立正确的政策价值取向,明晰政策的着力方向,完善政策的配套机制。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文少保  
二战结束后,美国各大学为了发展新兴交叉学科或特定的研究领域,争取外部的研发经费资助,在不打破原有学院系科结构的基础上,纷纷成立以开展跨学科研究为主的实验室、研究中心、研究所和大学研究院等形式的一种独立于传统院系结构之外的科研组织,这种科研组织被称为有组织的研究单位(ORU)。美国大学这一新的组织制度安排成效显著,分析这一组织制度创新的深层次发展原因,更有利于大学开展新知识生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