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937)
2023(3050)
2022(2549)
2021(2572)
2020(2053)
2019(4717)
2018(4909)
2017(7575)
2016(5037)
2015(6028)
2014(6371)
2013(5585)
2012(5107)
2011(4591)
2010(4857)
2009(4163)
2008(4286)
2007(4274)
2006(3703)
2005(3451)
作者
(13112)
(10639)
(10455)
(10356)
(6759)
(5207)
(5017)
(4253)
(4131)
(4086)
(3705)
(3666)
(3579)
(3550)
(3260)
(3233)
(3192)
(3190)
(3166)
(3109)
(2848)
(2786)
(2731)
(2577)
(2513)
(2501)
(2352)
(2311)
(2249)
(2185)
学科
管理(13550)
(9329)
经济(9309)
(8283)
(7149)
企业(7149)
教育(6575)
教学(5659)
中国(5442)
理论(5084)
工作(4259)
(4008)
学校(3675)
学法(3670)
教学法(3670)
(3573)
(3546)
(3211)
业经(3169)
政治(3138)
思想(3127)
研究(3040)
思想政治(2998)
政治教育(2998)
治教(2998)
德育(2980)
学理(2921)
学理论(2921)
(2669)
图书(2570)
机构
大学(60242)
学院(59365)
管理(17958)
研究(17006)
(14571)
中国(14475)
(13838)
理学(13770)
经济(13757)
理学院(13553)
管理学(13048)
管理学院(12938)
(12730)
(11352)
师范(11254)
科学(11158)
(10626)
(10278)
技术(9955)
职业(9443)
图书(9277)
北京(9096)
书馆(9017)
图书馆(9017)
中心(8895)
(8866)
教育(8807)
师范大学(8183)
(8175)
(8044)
基金
项目(31914)
研究(28929)
科学(22950)
基金(17591)
教育(16402)
编号(15131)
(14874)
成果(14695)
(14266)
国家(14040)
社会(13702)
社会科(12623)
社会科学(12619)
课题(11803)
(11611)
科学基金(11529)
(10886)
项目编号(9400)
基金项目(9038)
研究成果(8724)
高校(8204)
(7953)
规划(7575)
大学(7566)
资助(7464)
重点(7345)
(7242)
(7187)
(6908)
(6904)
期刊
(23323)
经济(23323)
中国(23075)
教育(22692)
研究(21114)
图书(11226)
(10291)
学报(9081)
书馆(8557)
图书馆(8557)
管理(7794)
大学(7465)
技术(7202)
(6983)
职业(6523)
科学(6291)
(5521)
金融(5521)
学学(5350)
(4691)
论坛(4691)
情报(4569)
高等(4479)
农业(4459)
业经(4416)
财会(4322)
成人(4257)
成人教育(4257)
会计(4185)
高等教育(3577)
共检索到1121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夏书珍  姜玉荣  
本文通过对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发展及现状情况的梳理,剖析了现行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成长型资助育人模式的几点思考,以期破解高校学生资助育人工作的现实困境及发展瓶颈,对深化及完善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内涵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方锦花  苗春霞  
文章从资助来源、资助规模、资助理念和贫困生四个方面,对中外资助工作体系进行比较研究,以借鉴和吸收国外高校资助工作的成功经验来对我国资助工作进行改进,提出"资助中育人,育人与资助相结合"的理念。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高菲斐  
构建和谐社会的内涵和目的,决定了高校家庭经济困难资助工作与和谐社会的一致性。因此,进一步完善资助体系,拓展资助工作的新内涵,建设一套科学完善的资助育人体系,充分发挥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培养身心和谐、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既是资助工作科学发展的要求,也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徐希元  
在培养品学兼优高层次人才过程中,充分发挥研究生导师的教书育人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多年来,南京大学从实际出发,在导师教书育人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积累了有益的经验。面对改革、开放新形势,导师的教书育人工作必须着重在加强导师师德建设,坚持思想与业务两手抓、健全必要的领导管理体制和激励、约束机制等方面作出努力。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方东红  王羽  李兆阳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第一要务,安全是育人的必要前提和重要保障。基于高校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梳理提升实验室安全理念与工作定位,对实验室安全工作进行育人思考和作用分析,在育人视野下对实验室安全工作进行实践探索。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炜  
文章梳理了地方本科院校学生资助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地方本科院校学生资助工作的现实意义,并提出了地方本科院校学生资助工作的主要对策:制定科学合理的困难认定体系;实现学生经济和心理上的"双重"资助;开拓勤工助学新渠道;积极寻求企业资助资源;形成解决突发困难的机制;充分发挥辅导员在学生资助工作中的作用;做好受助学生的后续工作。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高丽娟  
高校思政育人工作一直是国家关注的重点。2004年以来,国家颁布了多部指导性文件,为高校思政课发展指明了方向。由滕飞编著、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的《思行致新——高校思政育人工作的探索与实践》(后简称《思行致新》)一书,系统化地研究了我国高校思政育人工作的理论基础、历史沿革、科学探索、育人实践等内容,并结合经典案例分析以便于读者理解。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倪亮  
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财富和生命密码,贯穿于中国共产党人的百年精神谱系之中。将党的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政育人工作,是新时代实现高校创新育人和全面育人的必然选择。由孙利等著,北京理工大学2020年9月出版的《红色基因不竭动力-北京理工大学文化建设的传承与思考》一书,从文化传承与文化建设的角度,系统梳理学校各个时期的发展脉络,深度聚焦和挖掘"延安根军工魂"这一独具特色的文化基因,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韩红柳  王飞通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由低到高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等五种需求。从这一理论来看,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不能仅仅局限于经济资助和满足生理需求,满足贫困生更高层次的需求是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最终目的。高校应该根据贫困生的需求层次满足现状和群体特点,采取有效措施满足贫困生的各种需求,以提高资助育人工作的实效性。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勇蕾  
新时代高职院校加强党建与思政工作的协同发展能够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的优势构建与立德树人目标的良好实现,有助于高校整体思政意识的大幅提升与正向格局的坚固树立。由孙慰编著、中国财富出版社出版的《高职院校党建育人工作的新时代探索》一书,基于高职院校发展的历史价值与时代特色,结合教育发展新理念与党建育人新视野进行新时代教育工作发展探索,将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工作紧密结合,为高职院校提供了教书育人新的提升途径。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韦金红  
<正>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政育人工作面临的形势与挑战更加严峻。多元化的文化思潮、便捷的信息获取渠道使学生能够轻松接触到各类思想文化,学生的思想价值理念、道德文化意识很容易受到良莠不齐的文化思潮的影响,无孔不入的信息源使高校难以实现对学生思想意识形态的稳定把控。但与此同时,网络大数据技术的进步也在推动网络教育的发展,许多传统学科课程在运用网络教学模式后育人成效有明显提升。思政教育应当主动适应并积极开拓网络教育教学方法,形成新的思政教育体系,将网络时代信息多元化对思政教育的冲击转化为创新发展动力,助力思政教育“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丁灿  
在现代化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高等院校承担着为社会发展培育优秀人才的使命,而高校党支部建设作为高校立德树人和培育人才的重要工作之一,在全国党建工作中同样具有重要地位。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迈向全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应当根据新时期党建思维变化进行适应性调整,在思想教育方面开展创新探索,一方面坚定党的思想建设不动摇,另一方面不断改进和创新党建工作的思维、内容及方法,以此帮助新时期的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使之成长为国家和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曹国永  
五大发展理念为高校进一步做好资助工作指明了方向。形成"全员资助"氛围,将资助育人拓展为全校师生的共同责任。要使学校落实国家政策到学生享受国家政策的"最后一公里"畅通无阻,保障精准资助的顺利实施。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高海燕  
精准资助背景下高校发展性资助模式,即指政府、高校和社会在经济资助的基础上,以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和就业创业素质等综合素质为根本目标,通过运用资金注入的方式,探索各类资助途径,致力于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资助模式。现阶段,高校发展性资助模式主要有:加强思想引领,增强家庭经济困难生思想道德素质;统筹资源,提升家庭经济困难生科学文化素质;以生为本,提高家庭经济困难生身心健康素质;授人以渔,发展家庭经济困难生就业创业素质。本文分析现有发展性资助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对新时期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发展性资助体系的构建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华博  林涵  饶晓盼  
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资助模式是高校开展个性化资助育人工作、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展成才给予帮助的一种新尝试。这种模式受学生发展理论和个性化教育思维的影响。通过跟踪了解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特点,发现这种模式有助于加强对学生思想和行动的正确引导,也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深度培养。高校教育注重在实践中探索大学全过程育人的对策,有助于丰富完善个性化资助教育理论内涵和实践经验,推进资助工作内涵式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