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841)
2023(15456)
2022(12485)
2021(11557)
2020(9295)
2019(21208)
2018(21521)
2017(40021)
2016(22676)
2015(25845)
2014(26370)
2013(25000)
2012(22593)
2011(20238)
2010(20243)
2009(18320)
2008(17703)
2007(15823)
2006(13806)
2005(12195)
作者
(65411)
(53975)
(53563)
(51383)
(34296)
(25777)
(24632)
(21454)
(20630)
(19294)
(18485)
(18007)
(17190)
(17010)
(16590)
(16567)
(16406)
(16200)
(15552)
(15428)
(13502)
(13384)
(13074)
(12351)
(12296)
(12168)
(12029)
(11935)
(10906)
(10817)
学科
(83396)
经济(83291)
管理(62512)
(56020)
(46816)
企业(46816)
方法(35025)
数学(29376)
数学方法(28921)
中国(25382)
(24056)
业经(23564)
(20391)
(19446)
理论(18626)
地方(16845)
(16351)
农业(15950)
教育(15498)
教学(14859)
(14368)
产业(13492)
(13422)
银行(13371)
(13286)
贸易(13277)
技术(13121)
(12948)
(12863)
(12779)
机构
大学(317895)
学院(313560)
管理(120528)
(112831)
经济(109935)
理学(104202)
研究(103965)
理学院(102957)
管理学(100838)
管理学院(100283)
中国(74767)
(68718)
科学(67344)
(52291)
(52087)
(52026)
业大(48596)
研究所(47766)
中心(47042)
(47021)
(46896)
师范(46473)
北京(43446)
财经(41754)
农业(40853)
(38461)
(38134)
(37913)
师范大学(37194)
技术(36746)
基金
项目(217304)
科学(169198)
研究(162245)
基金(153151)
(133342)
国家(132170)
科学基金(113022)
社会(97866)
社会科(92340)
社会科学(92317)
(86858)
基金项目(81289)
教育(77048)
自然(73258)
(72795)
自然科(71546)
自然科学(71529)
自然科学基金(70201)
编号(68597)
资助(61893)
成果(57660)
重点(48656)
课题(48461)
(46533)
(45763)
(44934)
项目编号(42355)
创新(41695)
大学(41360)
科研(41136)
期刊
(124482)
经济(124482)
研究(92671)
中国(67607)
教育(54254)
学报(53098)
(47770)
科学(46513)
管理(45075)
大学(40361)
(39194)
学学(36648)
农业(33134)
技术(29367)
(23362)
金融(23362)
图书(22925)
业经(21452)
财经(19755)
经济研究(19111)
(16853)
(16678)
问题(16443)
书馆(15813)
图书馆(15813)
科技(15583)
(15329)
理论(14775)
情报(13846)
(13773)
共检索到4608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刘惠芬  姜胜  
随着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校园网已经成为一项基本的教学设施,虚拟社区已经成为校园文化密不可分的一部分,而虚拟学习社区研究也成为网络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新的网络传播模式使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关系趋于平等,学生主动性加强。因此,虚拟学习社区的组织化成为完善网络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本文从组织理论的角度出发,以清华大学的网络课程《数字媒体基础》为案例,通过虚拟学习社区中组织的建构与组织文化的建设,探讨进一步完善网络学习的方式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宋凯  杨凤  
[目的 /意义]针对虚拟学习空间与数字图书馆多媒体服务融合的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提出在数字图书馆新的服务背景下虚拟学习空间应具备的特点及核心功能。[方法 /过程]设计一种新型的基于移动终端的虚拟学习空间系统,即利用轻量级的多媒体存储格式及优化的XMPP网络协议传输来满足用户的交互性、系统体验的流畅性需求,并对新型虚拟学习空间的系统性能进行测试。[结果 /结论]从软件测试结果来看,系统运行稳定、传输效率高,保证了用户最佳的使用效果;从图书馆多媒体服务的传播效果来看,通过优化传输音视频文件可以提高受众的阅读效率,提升受众信息交互的感受效果,更好地提高图书馆多媒体信息的传播效果,利用多媒体...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刘然  徐小我  马琮淦  
[目的/意义]将社交媒体应用于高校图书馆虚拟学习共享空间,探索其助力虚拟学习共享空间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以践行图书馆服务由"以信息资源为中心"向"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转变。[方法/过程]设计以QQ、微信等大学生喜爱善用的在线交流媒体为工具,以"学生服务团队"、主题驱动、多方协同、用户评价等为要素,构建、组织、管理虚拟学习共享空间的机制,并将这种机制应用于一个以"汽车"为主题的虚拟学习共享空间进行了实践研究。[结果/结论]实证研究和用户评价表明,以社交媒体作为工具构建高校图书馆虚拟学习共享空间,适合当下大学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马露瑶  
“课程思政”是指在专业课程教学及改革的整个过程中引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循序渐进地实现德育。文章分析了《虚拟现实开发》的课程思政目标,阐述了课程思政元素和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的融入点,设计并实践了《虚拟现实开发》课程思政的教学过程,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效,为数字媒体专业课的课程思政教学提供借鉴。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张凯  杨再明  宋慧宁  
为了加强多媒体教室的建设和管理,创新了多媒体教室计算机终端的管理与维护,构建了新型多媒体教室管理系统。该系统利用基于桌面虚拟化技术实现对计算机的统一管理与维护,为教学提供高效、灵活的环境,提升了多媒体教室管理的整体支持能力和服务水平。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滢  邓春平  郭馨梅  卢奇  
虚拟团队是一种重要的团队形态。随着移动互联网络的日益普及和移动社交媒体的广泛使用对虚拟团队的知识共享产生重要影响。文章在梳理了虚拟团队知识共享及使用的IT技术研究现状基础上,引用TMS理论视角,分析了移动社交媒体对虚拟团队知识共享的作用。本文的研究结论丰富了移动社交媒体这一新兴重要媒体形式应用于虚拟团队的理论,对企业采纳移动社交媒体进行虚拟团队的知识共享有借鉴意义。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唐晓艳  
作为高校图书馆嵌入学习过程的在线服务形式,虚拟学习社区是学习共享空间的有机组成部分,但在我国仍处于探索、实验性建设阶段。以图书馆为学习资源与交互平台,融合典型SNS应用的富交互性,构建虚拟学习社区模型,详细介绍主要互动模块的具体设计,并探讨虚拟学习社区的实践意义。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程君青  章春军  梁宁森  
高职计算机多媒体专业虚拟实践教学平台是一种交互式、智能型的多媒体实践教学系统,各个模块层层递进,集各种教学模拟项目和企业真实项目于一体,注重学生操作体验。平台分为教师管理平台和学生实践平台。教师管理平台包括实践项目管理、学生管理、学生实践过程管理、成果评价等模块。学生实践平台包括基础技能实践模块、专业技能实践模块、职业综合技能模块、真实竞标模块等。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李海峰  王炜  
在线学习环境中人机分离的问题一直受到研究者的持续关注和探讨,但迄今为止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具身认知理论的兴起和Unity3D引擎技术的发展为这一问题的解决带来了新契机。基于具身认知理论,笔者探讨了在线学习环境从离身性向具身性设计范式的转变,提出了"具身认知在线学习环境开发框架"和相应的设计原则,依据开发框架和设计原则进行了小学英语虚拟学习社区学习环境的设计、开发和教学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具身认知学习环境比网页版式的学习环境更能促进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实践研究也显露出"开发框架"和"软件系统"等的一些不足之处,需要在后续研究中继续解决。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廖伟伟  赵呈领  万力勇  李青  
混搭(Mashup)技术作为Web2.0时代一种新型聚合网络信息资源的有效手段,代表了未来软件和系统平台应用的一种趋势。本文针对当前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设计并实践了基于网络的非正式学习,基于混搭技术对网络学习的有效支持,构建了基于混搭社会性软件的专业虚拟学习社区,在实践中有效提高了师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娜娜  安宽洙  
在"互联网+"时代,成人虚拟学习社区逐渐发展成为终身学习的重要平台。知识建构水平是评价成人虚拟学习社区运行效率和学习质量的关键指标。本文结合实际教学案例,对成人虚拟学习社区学习过程进行了实证调查分析,发现其存在知识建构浅层化、吸引力下降、模块与功能设计同质化、情感交流不足、教师参与交互频度不足等问题,并从提升知识建构效能的视角提出了应对策略。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蔡晨  
以北京和浙江2所民族院校的467名少数民族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究媒体识读能力对其虚拟社会化表现的影响。研究发现,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媒体识读能力和虚拟社会化表现整体较好,但存在内部差异大和发展不均衡等问题。媒体识读能力对受试的虚拟社会化表现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但预测性不强。其中媒体识别的区别真假能力与虚拟社会化表现中的人际交往和伦理道德关系最为密切。研究结果表明,在新媒体语境下,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媒体识读能力能影响他们的虚拟社会化表现。建议:(1)高校应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加强媒体识读课程建设,制定相关的课程教授计划、师资保障机制、教学质量标准和课程评估方式等;(2)建立网络媒体环境下多方位的协同育人模式,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和健康上网习惯;(3)通过校报、广播台等媒介以及学生社团,开展实践活动、建设校园文化,以更好地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虚拟社会化。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何华征  
新媒体时代的"广义虚拟经济"指的是实体经济的文化化和虚拟化倾向。新媒体平台成为虚拟产品(经济虚拟化)诞生的温床,而它同时还成为传播和培育品牌价值(经济文化化)的重要手段。广义虚拟化的经济更加关怀人的心理需求。新媒体以"信息群"的形式塑造消费格调,使品牌化消费成为一种潮流,品牌的消费诺言变为资本预言。在互动媒介时代,产品的"品牌热量"等价于注意力的强弱。消费者的品牌化生存、概念化生存、情绪化生存是广义虚拟经济盛行的三个有效掩体。通过这三方面的掩护,广义虚拟经济赋予"新经济"以一种伦理的关怀。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慧  康海燕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用社交媒体公开表达自己的抱怨,许多商家把社交媒体上的抱怨转移至线下处理。商家私下处理消费者抱怨是一种最优选择吗?基于信号理论和观察学习理论,通过3个实验研究社交媒体服务补救透明对虚拟在线他人购买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相较于不透明,社交媒体服务补救透明正向影响虚拟在线他人购买意愿,服务质量感知是其内在机制,品牌资产发挥调节作用。相较于高品牌资产商家,低品牌资产商家在社交媒体采用服务补救透明更能显著提高虚拟在线他人的服务质量感知和购买意愿。研究结论对商家处理社交媒体上的消费者抱怨有可借鉴作用。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丁文姚  
以虚拟知识贡献的知识社区为媒介,知识贡献者对于推动知识创造与传播不可或缺,提高知识贡献群体的数字素养能力对促进知识交流生态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四全媒体视域分析主体全员化、技术全息化、过程全程化、内容全效化特征,并结合数字智能联盟发布的《2019年DQ全球标准报告——数字素养、技能和准备的通用框架》,综合横向领域和纵向层次探讨虚拟知识社区知识贡献者数字素养能力的概念,构建数字素养能力理论框架。研究旨在丰富知识贡献主体数字素养能力的理论探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