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17)
2023(7287)
2022(6107)
2021(5972)
2020(4909)
2019(11091)
2018(11626)
2017(20730)
2016(12234)
2015(13686)
2014(14099)
2013(12691)
2012(11710)
2011(10635)
2010(11140)
2009(10359)
2008(10221)
2007(9379)
2006(8722)
2005(7915)
作者
(32912)
(27331)
(27153)
(26332)
(17645)
(12934)
(12525)
(10631)
(10557)
(10286)
(9249)
(9230)
(9024)
(8994)
(8731)
(8343)
(8335)
(8090)
(8083)
(7931)
(7259)
(6915)
(6735)
(6410)
(6375)
(6260)
(6232)
(6058)
(5711)
(5664)
学科
(33480)
经济(33423)
管理(31406)
(25022)
(20789)
企业(20789)
(13262)
中国(13136)
(12533)
(11843)
(10177)
教育(9827)
理论(9417)
(9346)
方法(9309)
教学(8760)
(8627)
银行(8607)
业经(8568)
(8568)
(8369)
地方(8145)
数学(7762)
(7694)
金融(7687)
(7556)
数学方法(7499)
体制(7445)
农业(7360)
税收(7346)
机构
学院(156376)
大学(155610)
研究(58381)
(57120)
经济(55426)
管理(52500)
中国(43962)
理学(43012)
理学院(42513)
管理学(41466)
管理学院(41165)
科学(34979)
(34077)
(32622)
(30371)
(28037)
(28013)
研究所(27100)
中心(26053)
(25074)
师范(24813)
财经(22715)
北京(22183)
业大(22115)
(21772)
农业(21619)
(21596)
技术(21094)
(20417)
(19830)
基金
项目(94667)
研究(76263)
科学(72038)
基金(61995)
(53389)
国家(52809)
科学基金(43695)
社会(42796)
社会科(40223)
社会科学(40215)
(39744)
教育(38429)
编号(34438)
(32991)
成果(32191)
基金项目(30912)
课题(26790)
自然(26640)
资助(26272)
自然科(25970)
自然科学(25957)
自然科学基金(25466)
(22758)
重点(21853)
(20977)
项目编号(20814)
(20647)
(20486)
(19525)
规划(18657)
期刊
(73294)
经济(73294)
研究(55050)
中国(44084)
教育(37775)
(26252)
(25929)
学报(24530)
管理(21832)
科学(20345)
大学(19097)
(18773)
金融(18773)
农业(17277)
学学(16697)
技术(15657)
业经(12192)
图书(11434)
财经(11377)
经济研究(11367)
职业(11148)
(9924)
(8865)
论坛(8865)
(8666)
问题(8637)
书馆(8424)
图书馆(8424)
(7747)
(7719)
共检索到2666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海  
高校的艺术类课程发展,必须坚持走创新发展的道路,才能为艺术学科的发展奠定强有力的基础和平台。文章从艺术专业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两个方面的课题体系建构出发,提出高校艺术类课程在专业通识教育上要重塑艺术专业通识教育的理念和目标、科学设置艺术专业通识教育的课程体系;在专业教育课程上要推动艺术专业课程的不断整合、强化艺术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建设,以此推动艺术课程体系的发展和创新。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叶深南  
本文在分析我国普通高校公共艺术类课程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阐述了公共艺术类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和内涵,结合艺术类院校的特点,充分利用艺术类教师及相关教学设施资源优势和各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公共艺术类课程建设的有效方法。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宗明  
不论是"京剧"还是其他地方戏剧都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新世纪以来,艺术类高职院校所设立的戏剧表演专业,是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通过对12所院校22个专业点的招生、学制及课程设置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招生规模小、生源层次多元、来源多样、课程设置趋同等问题,提出与其紧密相关的学生年龄跨度大的学生管理问题、文化传承与效益兼顾问题、高职与本科专业课程的差异问题等将影响戏剧表演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与水平。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韩霄琳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对高校学生的安全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主要体现为对学生人身、财产、网络以及心理安全的调控,确保其在大学环境中的健康成长。阐述了艺术类高校学生校园安全管理的定义及种类,通过管理制度、管理意识、安全教育以及校外环境等方面的规范化转变来探讨高校学生校园安全的管理对策,旨在为相关教师提供可靠的参考意见,为学生的安全提供良好的保障,为社会培养健康优秀的高素质人才。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孙丽华  
艺术类高职院校构建完善的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在促进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内部各要素协调发展的同时,优化其外部环境,使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过程全面融合,提高创业教育的实效。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尹春洁  
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在校内设立"艺术设计空间",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与企业共同开发工学结合课程,建立以核心技能为主的职业能力培养体系,建设工学结合核心课程和特色教材,推行"专业技能+实际项目"教学模式,实现了学习与工作、课堂与市场的融合。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胡磬  
艺术鉴赏能力属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组成,在各类因素影响下,大学生整体艺术鉴赏水平相对较弱,为了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各高校开设了艺术鉴赏类课程。通过艺术鉴赏类课程,能够让大学生欣赏古今中外的艺术作品,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道德情操,增强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与人格魅力。文章以大学生审美能力的培育作为出发点,探讨高校艺术鉴赏类课程开设的实践意义,分析高校艺术鉴赏类课程实践性教学体系的完善方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玲潇  王晓阳  
文章通过对河北联合大学艺术类大学生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艺术类大学生创业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创业教育策略,旨在把创业教育纳入艺术专业教育各个环节,构建从培养目标到课程设置、实践性教学活动等全面融合的艺术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模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文  
思政教育是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品德培养的重要平台。近年来,艺术类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主要是由于学校重视不够、教师水平参差不齐、课程建设开发不足等。因此,要通过学校各层面立体式的高度重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共同开发教学资源等措施,提升艺术类高职院校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戴月华  
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是高等学校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的主要方式。传媒艺术类高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设置及教学过程中存在课程设置的随意性和选课的盲目性,课程设置偏重于传统学科分类,使课程的整合性、特色性偏弱,"概论课"呈主流教学现象等问题;在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合理定位的基础上,从教学方式、内容安排、课程关系等方面提出改革课程教学的设想。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吴国荣  
艺术设计学科基础课程,这是所有艺术类院校必不可少的课程,要让艺术设计教育教学的课程体系更加完整的话,必须将这个学科和其他的学科进行融合,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在这种背景下,任戬主编了《艺术设计学科基础教程》一书,此书对更好地进行艺术设计教学中的课程整合有一定的启发。为了更好地进行艺术设计教育课程体系的整合,要建立以"形态学"作为基础的课程体系,将形态学作为贯穿整个教学课程体系的主线,而其他学科则对其进行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李谦升  
本文探讨在数智时代下,如何借助新技术深入转化与挖掘美术类数据资源,从知识服务的角度为艺术创意与研究人群提供更为多样的创作灵感与人文价值。本文首先通过梳理国内外研究动态,从资源体系和技术体系两个维度梳理在数字人文、大语言模型、数字孪生等技术趋势下,美术数字资源建设与应用当前状况;其次以艺术类院校的应用场景为例,分析不同类型用户的需求,讨论美术资源的数据体系与资源整合对促进艺术领域教学、创作和研究的影响;最后通过具体实践应用案例分析,从知识众包数字工具、多模态人机交互、沉浸式体验场景构建、知识内容生成等4个维度,探讨新技术环境下美术资源知识服务体系构建的趋势,为提高美术资源的知识生产效率与服务效果提供新思路。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丁勤  
从分类学视域来说,高职艺术类教学更为主要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高层次的能力,激发与培养其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能力。在高职院校艺术类教学中,应从人才培养目标出发,设定科学的教学范式,促进创新型学生的知识结构的建立,让学生进入自主性终身学习状态,并最终可以达到创新性地解决工作场境和日常生活中大大小小、复杂程度各异的问题。高职艺术类教学进行多元化评价的目的为的是使教学目标能够契合时代发展进程,探讨职业教育在社会变迁过程中的社会需求目标,总结这一时期职业教育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而进行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办学层次及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所取得的经验,并运用多元化的评价视角来强化认证并推进新型方法理念的研究深度...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宋伟伟  吴莉莉  
目的:了解中国当代艺术类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状况,针对其发展特点提出相应的培养对策。方法:采用《中国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通过整群团体测试的方式,对2085名在校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状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结论:所调查的艺术类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状况总体良好,在认知、情感、公正和节制四个维度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非艺术类大学生;除人际维度差异不显著外,其他五个维度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不同年级艺术类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各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在此调查结果的基础上,本研究提出了针对艺术类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教育对策和建议。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钟善金  
2008年以来,全国各高职院校正在以教育部相关精神为总指导进行人才培养的改革。艺术类高职院校需要在人才培养方面克服当下所存在的几个弊端,走出一条即能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人才培养的需求,避免本科压缩饼干现象,与艺术类本科院系形成错位发展,同时又能适应社会需求的创新之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