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79)
2023(10409)
2022(9141)
2021(8719)
2020(7324)
2019(16961)
2018(17137)
2017(32623)
2016(18189)
2015(20593)
2014(20512)
2013(19777)
2012(17916)
2011(15978)
2010(15841)
2009(14145)
2008(13660)
2007(11917)
2006(10168)
2005(8553)
作者
(51012)
(42122)
(41990)
(40072)
(26898)
(20200)
(19028)
(16676)
(16089)
(15008)
(14655)
(14061)
(13251)
(13156)
(12896)
(12867)
(12707)
(12490)
(12040)
(11960)
(10546)
(10285)
(10109)
(9561)
(9440)
(9397)
(9310)
(9291)
(8406)
(8394)
学科
(64213)
经济(64145)
管理(49973)
(45403)
(38438)
企业(38438)
方法(31970)
数学(27739)
数学方法(27388)
中国(16971)
(16497)
(16456)
(15896)
业经(14166)
地方(13316)
理论(12554)
教育(11613)
(11462)
农业(11089)
技术(10963)
(10728)
贸易(10721)
(10589)
财务(10531)
财务管理(10515)
(10404)
(10370)
环境(10285)
企业财务(10010)
(9022)
机构
大学(250129)
学院(244560)
管理(99356)
(88550)
理学(86875)
经济(86331)
理学院(85913)
管理学(84246)
管理学院(83828)
研究(79106)
中国(56408)
(53111)
科学(52136)
(40059)
(39065)
业大(38641)
(38063)
研究所(36159)
中心(35956)
(35189)
师范(34872)
(34554)
北京(33430)
财经(32801)
农业(29952)
(29882)
(29317)
(28681)
师范大学(28113)
技术(26060)
基金
项目(176347)
科学(137982)
研究(129586)
基金(126219)
(109824)
国家(108915)
科学基金(93683)
社会(78240)
社会科(74015)
社会科学(73994)
(69586)
基金项目(68458)
自然(62675)
自然科(61200)
自然科学(61189)
教育(60556)
自然科学基金(60056)
(58824)
编号(54034)
资助(51456)
成果(44532)
重点(39364)
(38255)
课题(37202)
(36874)
(36758)
科研(34243)
创新(34098)
项目编号(33769)
大学(33597)
期刊
(91768)
经济(91768)
研究(70871)
中国(45094)
学报(40455)
科学(36537)
教育(35225)
管理(34696)
(33160)
大学(30595)
(28736)
学学(27788)
农业(23871)
技术(20504)
图书(17940)
(15832)
金融(15832)
业经(15149)
财经(14775)
经济研究(13969)
科技(12907)
理论(12656)
(12356)
(12125)
情报(12069)
实践(11928)
(11928)
书馆(11799)
图书馆(11799)
问题(11712)
共检索到3437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德吉夫  
通过对高校自主设置交叉学科名单的分析,研究高校支撑交叉学科的相关门类和一级学科间的关联特征。研究发现,目前我国高校自主设置交叉学科的支撑学科分布不平衡,交叉学科设置数量与学科水平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高校设置交叉学科主要集中在近缘学科之间。支撑交叉学科较多的学科中,应用学科较多,基础学科较少。归纳了高校自主设置交叉学科的三种支撑学科关联模式:中心模式、分散模式、多重集聚模式。提出高校应重视和厚植学科基础,明确和深化交叉学科内涵,尊重交叉学科发展的客观规律,促进学科交叉。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刘仲林  程妍  
增加"交叉学科"门类是科研和教育发展的大趋势。通过对我国和美国学科专业目录设置的比较分析,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了我国"交叉学科"门类设置的内涵、结构和方法。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何希  李媛  陈天凯  张立迁  汪怀远  杜青  
交叉学科成为推动科技源头创新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立足加快发展交叉学科的时代背景,运用ROSTCM6、UCINET、 SPSS等分析工具,对我国二级交叉学科发展现状进行实证分析。基于实证分析结果,结合我国交叉学科设置的基本特征,研究提出交叉学科发展的建议:在发展理念上,以育人为核心,培养交叉学科拔尖创新型人才;在发展模式上,以改革为动力,完善机制体制,促进交叉学科发展;在发展路径上,以融合递进为牵引,建立三层次交叉学科生态体系。
[期刊] 情报科学  [作者] 商宪丽  
【目的/意义】以主题为粒度,本文剖析交叉学科的主题结构及其内部传统学科间知识合作模式。【方法/过程】以数字图书馆学科为交叉学科示例,对集成数据集运用潜在主题模型识别主题,通过主题共现网络分析其主题结构,以此探寻传统学科中的研究基础,进而利用主题类型共现网络揭示不同传统学科之间的知识合作模式。【结果/结论】数字图书馆学科中的多个主题萌发于传统学科,研究对象组合和借鉴传统学科的研究成果作为技术手段是数字图书馆学研究中重要的主题合作模式。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涛  
2020年交叉学科门类设置的政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构建嵌入制度的多源流理论分析框架对该政策制定过程进行分析,发现我国交叉学科人才不足、国家领导人倡议形成的焦点事件、现行政策无法有效推动交叉学科发展的信息反馈构成问题源流;政策共同体的形成和政策“内生性溢出效应”构成政策源流;民众的关注以及党关于教育的方针与理念构成政治源流。在全国研究生教育大会这一“政策之窗”开启后,政策推动者努力促成三流耦合,最终推动该政策的出台。基于此得出两方面的启示,一是从交叉学科门类设置的政策制定过程来思考未来交叉学科的发展,二是思考多源流理论在分析我国政策制定时需进行的“本土化”过程。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卓   刘浪  
通过讨论交叉学科发展必要性以及存在的困境,发现交叉学科创新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面临着学科交叉的理念意识不足、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完善、多学科背景人才缺乏等问题,并结合个案进行分析,提出组建高起点高标准交叉研究平台、构建交叉人才队伍体系、探索制度创新以及强化组织领导、优化资源配置等建设发展路径,为交叉学科融合创新发展提供模式和对策,不断推动学科发展增长点以及科研竞争力的提升。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冬梅  
随着学科教育弊端和不足的日益显露,有关交叉学科教育的探讨和实践范围不断扩大,受到各国高校的广泛关注。本文对美国高校交叉学科教育的发展、概念与实践问题进行梳理,以为有关研究做一初步工作。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国瑜  
交叉学科与研究生教育具有良性互动效应:交叉学科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同时研究生教育又是促进交叉学科建设的重要力量。为促进交叉学科与研究生教育的协调发展,提出了加强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的几点建议。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涛  
高校跨学科在知识生产、服务经济社会需求中扮演重要角色,其重要性被社会各界广泛认可。但仍存在三个问题:一是国外普遍认同的“Interdisciplinary”(跨学科)与本土化语境下的学科交叉和交叉学科的概念关系尚不明确;二是实践中学科交叉和交叉学科之间的区分模糊,任意交叉现象明显;三是学科交叉演变为交叉学科的过程,尚未与国外的跨学科分类研究相对应。高校跨学科过程是不同学科之间的互动,基于整合程度的不同,在瞬时性上体现为不同的类型。学科性是高校跨学科演变的关键维度,也是从“学科交叉”到“交叉学科”演变的本质区分。因此,基于学科性维度,探讨了“Interdisciplinary”与“学科交叉”和“交叉学科”的概念及其在分类上的对应关系,以加强国内外在跨学科研究上的沟通对话,促进高校跨学科的发展。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红兵  闫卫华  
学科的交叉融合应当是21世纪高校追求高质量、大品牌、快发展的一大主题。笔者就交叉学科的概念、分类、特征,以及我国高校发展所面临的制约因素做了深层探索,并提出发展交叉学科要充分解放思想,优化资源配置,加强信息共享,科学高效管理。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陶娟  严建雯  
作为一种必然的学术发展趋势,交叉学科不仅已成为现代学术生长最主要的特征之一,而且也成为高校德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必须直面的当代视野。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高校德育领域就密切关注交叉学科的建设和发展,鼓励不同学科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以拓展更为广阔的德育空间。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元化和教育国际化背景之下,高校德育只有与时俱进,借助其他学科知识的启发和合力作用,才能更加迅速、有效地选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杨海燕  
为了促进交叉学科研究发展,2004年,由美国国家科学院、工程院、医学院、研究理事会等四大学术权威单位组成的美国国家科学院协会经过全面系统调研,发表了《促进学科交叉研究》(Facilitating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通过对交叉学科研究的定义、特征和推动力的研究,分析了美国研究生阶段交叉学科研究发展的现状,并且从制度创新的角度提出了促进交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万秀兰  尹向毅  
美国高校交叉学科的发展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自主模式,追求独立学科的地位,在组织形式、人事与课程上享有自主权。另一种是依赖模式,保持多学科研究领域的特征,在组织形式、人事与课程上没有自主权,依赖多个学系教师的合作。从美国研究可以看出,美国高校交叉学科发展经历了从依赖模式到自主模式的渐进变革,其发展趋势是两种模式的融合。这一变迁过程说明,交叉学科不同发展模式各有所长,可以并存发展,但最佳的发展模式是融合两者的优势。我国交叉学科在追求独立自主的发展时要保持开放性;交叉学科的发展需要依据大学的不同条件采取不同的组织形式,同时需要在课程计划、教师的聘任与评价制度上有所创新。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张琳  
应用基于期刊"引文-文本"拟合相似度的混合聚类算法对Web of Science中SCI、SSCI、A&HCI收录的8 305余种期刊进行聚类分析,并将期刊混合聚类结果与基本科学指标ESI学科分类体系进行比较研究。对于聚类结果与ESI体系相一致的期刊,认为其具有较强的"学科关联度",定义为相应学科领域的"学科内核",其余部分则为"学科外围"。"内核期刊"界定了相应学科的核心知识范围,"外围期刊"则诠释了不同学科的分化和交叉融合等结构特征。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燕  房雯  邓宇  
科研能力是研究生的核心素质,也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体现。多学科交叉方向的研究生培养愈发成为当下研究生教育改革的趋势。探究交叉学科方向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对于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优化研究生培养举措具有重要意义。从理论和政策方面分析了交叉学科方向研究生培养存在的优势及其转化为科研能力优势的可能,并运用方差分析、多元回归等实证分析方法对交叉学科方向研究生与传统单一学科研究生科研能力进行比较,发现交叉学科方向研究生在科研能力上具有显著优势。学术志趣、导师指导、跨界交流构成交叉学科方向研究生科研能力优势的主要原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