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197)
2023(3515)
2022(2898)
2021(2811)
2020(2623)
2019(5596)
2018(5641)
2017(9836)
2016(6133)
2015(7039)
2014(7110)
2013(6684)
2012(6150)
2011(5525)
2010(5998)
2009(5800)
2008(5956)
2007(5705)
2006(5056)
2005(4794)
作者
(16539)
(13409)
(13388)
(13013)
(8728)
(6531)
(6326)
(5340)
(5297)
(5084)
(4651)
(4640)
(4358)
(4333)
(4227)
(4214)
(4166)
(4066)
(3984)
(3941)
(3477)
(3422)
(3353)
(3323)
(3120)
(3093)
(3064)
(3053)
(2771)
(2673)
学科
管理(15488)
(14950)
(14641)
经济(14608)
(10737)
(10704)
企业(10704)
保险(10646)
中国(8986)
(8589)
教育(8352)
(7212)
银行(7206)
(6790)
方法(6621)
(5996)
制度(5994)
(5890)
数学(5849)
数学方法(5750)
(5424)
金融(5424)
研究(5415)
理论(4873)
各种(4471)
(4452)
(4444)
类型(4382)
种类(4312)
各种类型(4308)
机构
大学(82299)
学院(75828)
管理(26891)
(26511)
经济(25410)
研究(24595)
中国(23099)
理学(20908)
理学院(20688)
管理学(20132)
管理学院(19986)
(18198)
(17785)
(15174)
财经(12873)
中心(12735)
科学(12712)
(12081)
北京(11910)
(11762)
师范(11670)
(11508)
(11357)
(10634)
研究所(9744)
(9696)
(9568)
财经大学(9524)
业大(9480)
教育(9459)
基金
项目(42700)
研究(35219)
科学(32435)
基金(28514)
(23082)
国家(22805)
社会(20155)
科学基金(19779)
教育(19072)
社会科(18876)
社会科学(18871)
(17459)
编号(15781)
成果(15637)
(14315)
基金项目(14189)
资助(12863)
课题(12338)
自然(12093)
自然科(11827)
自然科学(11821)
自然科学基金(11607)
(10641)
(9910)
大学(9861)
项目编号(9809)
高校(9795)
(9656)
重点(9466)
(8843)
期刊
(33913)
经济(33913)
研究(33248)
中国(26209)
教育(21495)
(15825)
金融(15825)
(14836)
管理(10354)
学报(10035)
(9142)
大学(8729)
图书(8494)
科学(8128)
(7741)
学学(6820)
书馆(6729)
图书馆(6729)
财经(6513)
技术(6149)
农业(5496)
(5450)
理论(4533)
(4401)
卫生(4401)
财会(4373)
会计(4336)
高等(4314)
保险(4296)
(4296)
共检索到1403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罗金远  
2003年,我国高校开始在全国统一高考招生之外,进行高校自主招生试点工作。当年进入试点的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22所全国重点大学,选拔的对象则主要是重点中学应届毕业生中有特长的学生,人数是招生高校当年招生计划的5%。经过几年的试行,到2007年,自主招生高校已扩大到59所,招生范围则从重点中学向一般高中扩散,对象扩大到所有的考生,有的高校甚至基本不设自主招生的具体门槛。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侯佳伟  
对北京某高校自主招生学生和普考生的对比分析发现,无论是个体特征还是家庭特征,前者都明显优于后者。但进入大学学习和生活后,自主招生学生在学习、体育锻炼、志愿活动、师生交往、恋爱等方面都与普考生非常相近,只是对未来就业的期望显著高于普考生,对专业就业前景比普考生更多地持乐观态度,而且期望获得更高层次的教育。在找工作的渠道上,他们更寄希望于各种亲属关系的介绍。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梁斌  
自2003年教育部批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22所高等学校试行自主招生以来,到2010年已有80所进入"211"和"985"工程的高水平大学试行自主招生。自主招生能否打破目前我国高考"一考定终身"的格局?能否更好体现教育公平?本文试通过对几所相关高校的实践分析,反思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岳英  
本研究从专业认同的角度出发,利用一项对E大学学生学习体验的实证调查数据考察了高校自主招考生的专业成长过程特征。结果发现,自招生的专业认同明显高于统考生,这在某种程度上证实了自主招生多元化的选拔方式具有一定的优势。但自招生在代表专业投入的持续性认同以及代表个人特长与专业匹配的适切性认同两个维度上仅处于中等水平,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多元回归分析进一步发现,在控制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课程设置、教学方式以及师生互动都会对自招生的专业认同产生显著的影响。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胡浩  
自主招生制度自2003年实施以来,在破解高考"唯分数论"上取得了一定成效,成为我国人才选拔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基于中国"985高校"2018年自主招生相关数据以及定量分析、空间分析研究方法,对比"985高校"自主招生在中国各地理区域、各省市、各城市招录质量、招录数量及招录专业的区域差异特征,并对其原因和趋势进行分析。"985高校"自主招生的地区差异违背了自主招生机制的公平性,是我国高校自主招生走入困境的内在原因,更是我国高校自主招生升级和调整中应该给予高度重视的重要问题。促进教育资源合理化均衡化发展,保障每位考生平等获得接受高等教育的权益,高校自主招生改革升级和"强基计划"创新发展之路任重而道远。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叶赋桂  李越  史静寰  
高校自主招生自2003年试行以来发展迅速,政策也在不断完整和完善,但从这些年的实践来看,自主招生改革并没有完全实现促进中学素质教育、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和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政策目标,却带来新的教育不公平。因此,需要对自主招生乃至整个高考重新进行制度设计。笔者认为,"统一考试、自主招生"方案比较可行。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郭国庆  王宏伟  
本文通过对预期本科生偏好的实证研究,分析出不同细分市场的预期本科生对高校属性的不同偏好,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高校招生营销工作的主要着力点。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杨悦  孟芊  
本文通过回顾高校自主招生历程的意义,分析存在的问题,从适度扩大自主招生比例、适当公开自主招生标准、建立过程性评价机制、提高自主选拔考试的科学性、引进招考分离、改革自主招生的公正性和规范性等多个方面,对高校自主招生改革的趋势提出分析。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应朝帅  
高校通过自主招生,加大人才选拔与培养质量的力度,对高考制度创新及人才选拔方式的改革来说,无疑是一种选择路径。一、高考制度改革与高校自主招生改革的历程我国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经历了"双轨制"招生的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樊本富  
高校自主招生改革试点的推行,是对我国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的补充与完善,也是与国际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接轨的一项重要举措。在这几年的改革试点进程中,高校自主招生虽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易解决的问题。我们要使高校自主招生改革试点工作顺利健康地开展下去,就必须深入探讨阻碍我国高校自主招生健康运行的制约因素。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允小丫  
《实施意见》中强调,申请自主招生的学生要参加全国统一高考,达到相应要求,接受报考高校的考核,而试点高校不得采用联考方式或组织专门培训。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称,这次下决心进行调整,是希望克服"掐尖""小高考"等自主招生改革弊端,确保公开透明。(据9月5日《新京报》)资源共享,协同创新,抱团发展,"众人拾柴火焰高",高校联盟的出现,无疑是一件好事,目前世界上最有名的高校联盟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姜钢  
为了探索优秀创新人才选拔的新路子,2003年教育部批准了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22所高校招生中开展自主选拔录取改革的试点, 2005年增加到42所。这一改革得到了社会包括在京参加“两会”代表和委员的高度评价。试点高校对自主选拔招收的学生的质量也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赏,普遍反映:自主选拔生表现出很强的自控能力和专业钻研精神,绝大多数学生表现出思想活跃,学习兴趣浓厚,参与学术活动愿望强烈等特点,初步显示出一些不同于一般学生的潜质。3年来,自主选拔录取的改革经历了一个不断探索,不断规范,不断完善的过程,正显示其生机和活力。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亚群  
全国统一高考制度因其所具有的权威性、科学性、高效性等方面的优点,在为高校选拔优秀新生、促使青少年努力学习、鼓励公平竞争、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但也因统得过死、无法体现各地区各高校特色、加重应试的激烈程度等方面的局限,成为教育发展的瓶颈。在中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的时代背景下,高考改革比以往更具有迫切性,本组笔谈试图从不同角度探讨高考改革的方向、路径及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