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605)
- 2023(4069)
- 2022(3258)
- 2021(3142)
- 2020(2643)
- 2019(5784)
- 2018(5770)
- 2017(10325)
- 2016(6053)
- 2015(6976)
- 2014(6554)
- 2013(5943)
- 2012(5187)
- 2011(4337)
- 2010(4339)
- 2009(3970)
- 2008(4004)
- 2007(3814)
- 2006(3253)
- 2005(2799)
- 学科
- 管理(21722)
- 业(20818)
- 企(20247)
- 企业(20247)
- 济(15417)
- 经济(15388)
- 财(11848)
- 务(10771)
- 财务(10769)
- 财务管理(10751)
- 企业财务(10470)
- 方法(8264)
- 数学(7074)
- 数学方法(7009)
- 公司(5096)
- 制(4709)
- 业经(4263)
- 中国(4245)
- 体(4068)
- 教育(3928)
- 理论(3545)
- 体制(3500)
- 农(3289)
- 学(3205)
- 工作(3087)
- 教学(3060)
- 组织(2878)
- 划(2674)
- 和(2655)
- 技术(2654)
- 机构
- 大学(77545)
- 学院(74955)
- 管理(26924)
- 济(24817)
- 经济(24254)
- 理学(23437)
- 理学院(23215)
- 管理学(22691)
- 管理学院(22578)
- 研究(20707)
- 中国(16415)
- 财(15796)
- 京(15401)
- 科学(12643)
- 财经(12274)
- 经(11267)
- 江(11084)
- 业大(10651)
- 农(10559)
- 范(10532)
- 师范(10386)
- 所(9971)
- 中心(9663)
- 北京(9499)
- 财经大学(9404)
- 州(9016)
- 商学(8862)
- 商学院(8809)
- 研究所(8790)
- 农业(8324)
- 基金
- 项目(48557)
- 科学(38428)
- 研究(36632)
- 基金(34839)
- 家(29534)
- 国家(29261)
- 科学基金(26236)
- 社会(21484)
- 社会科(20369)
- 社会科学(20363)
- 省(19696)
- 教育(19029)
- 基金项目(18817)
- 自然(18136)
- 自然科(17738)
- 自然科学(17735)
- 自然科学基金(17442)
- 划(16344)
- 编号(15377)
- 资助(13852)
- 成果(13787)
- 重点(10898)
- 课题(10739)
- 创(10641)
- 部(10624)
- 项目编号(10602)
- 大学(10543)
- 高校(10497)
- 科研(10090)
- 性(10085)
共检索到1127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顺武 昌望 胡贵平
基于A股市场上具有高校背景的上市公司和非高校背景上市公司的对比,实证研究了高校背景上市公司是否具有更好的IPO表现。研究发现:高校背景上市公司在技术创新因素方面存在形式上的明显优势,并具有更高的发行定价,然而,高校背景上市公司IPO后的长期表现没有超过对比组公司;"高校背景优势"未能有效地转换为业绩的高增长和股票的高收益。制度安排的缺陷是造成该结果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IPO 高校背景 上市公司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学勇 廖理
本文研究风险投资背景对公司在股票市场表现的影响。研究发现:相对于政府背景风险投资支持的公司,外资和混合型背景风险投资支持的公司IPO抑价率较低,股票市场累计异常回报率较高,民营背景风险投资支持的与政府背景支持的无显著差异;如果仅划分为有、无外资背景风险投资参与两类,那么外资背景风险投资参与支持的公司相对于那些非外资背景风险投资支持的公司IPO抑价率更低,股票回报率更高。对影响机理进一步剖析发现:相对于那些非外资背景的风险投资,外资背景风险投资倾向更加谨慎的投资策略,投资之后对公司治理结构安排会更加合理,并且公司具有较好的盈利能力,这些最终导致公司股票IPO抑价率较低和回报率较高。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卜国琴 耿宇航
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更加契合全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内涵的ESG理念开始受到关注。本文以2014~2021年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基于高管个体特征的角度,考察了海外背景高管对于公司ESG表现得分的影响。研究表明:海外背景高管可以显著促进企业ESG表现评分,企业高管团队中具有海外背景高管的比例也与企业ESG表现评分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此同时,企业所在地区的市场化程度和国企性质能够正向调节海外背景高管与企业ESG表现评分之间的关系,而高管持股比例却显著抑制两者之间的正向关系。本文研究结果丰富了企业ESG表现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对企业改善自身ESG表现、政府海归人才引进政策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谢汉昌 何瑞卿
本文根据上市首日表现将IPO新股区分为破发股和非破发股,分别采用不同市场收益率基准,考察了基于事件时间研究法的累计超额收益率(CAR)和买入并持有超额收益率(BHAR),以及基于日历时间研究法的月平均超常收益率(MMAR)和Fama-French三因素模型,并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IPO破发短期会给上市公司的市场表现带来不利影响,但中长期而言,IPO破发股的弱势程度更轻、市场表现更好。
关键词:
IPO破发 市场表现 事件时间 日历时间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罗党论 杨毓
保荐人违规及上市公司业绩变脸等现象引发业界对保荐人声誉的关注和研究。保荐人的存在能否缓解投资者和发行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保证投资者持有IPO质量较高的股票?声誉较高的保荐人所推荐的上市公司IPO表现是否会更加优异?本文以2004-2012年间1 060家上市公司为样本,以IPO折价为IPO表现的衡量指标,验证保荐人声誉对上市公司IPO折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保荐人声誉对上市公司IPO折价产生一定影响。具体而言,保荐人经验值越高,所保荐公司IPO折价越低;如果保荐人或所在机构有被证监会处罚过的经历,所保荐
关键词:
保荐人 声誉机制 IPO折价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张学勇 张秋月
理论研究表明声誉好的券商在公司IPO过程中能发挥认证作用,但是在实证中学者们对于券商声誉是否真的发挥了认证功能仍然莫衷一是。与国内外文献中普遍采用的券商市场份额、排名等间接声誉指标不同,本文以中国券商所承销的公司IPO过程违规造假为新的研究视角,从声誉损失的角度重新衡量了券商声誉,并以公司IPO后市场表现检验了券商声誉的认证效应。实证研究表明,相较声誉受损的券商,声誉未受损的券商确实具有更好的认证效果,具体表现在:(1)从同一时期来看,相较于那些没有被披露承销过IPO违规造假公司的券商,承销过IPO违规造假公司的券商再次承销的公司IPO发行抑价率较高,股票长期回报率较低;(2)对于同一券商,相对于在IPO违规造假披露之前,在披露之后(声誉受损)券商所承销的公司IPO表现为显著较高的发行抑价率和显著较低的股票长期回报率;(3)基于双重差分模型的结果依然支持上述结论。实证结果还表明相对于传统的券商声誉指标,基于IPO造假构建的声誉损失指标更加有效。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王志强 刘星
公司管理层在IPO时为取得一个较高的价格存在操纵盈余管理的动机,但是随着信息的逐步公开,投资者逐渐意识到其真实价值,股票的价格会逐渐回归,市场表现为后期回报率的下降。本文通过对1999年IPO时样本的实证分析,验证了这一假设,同时发现IPO时盈余管理程度越大的公司,其后期平均回报率越低。
关键词:
盈余管理 IPO 市场表现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张琳 赵海涛
本文选取我国2015—2017年417家A股上市公司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企业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表现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企业异质性对ESG与企业价值关系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ESG表现对企业价值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于非国有企业、规模较小的企业和非污染行业的企业,ESG表现对企业价值的提升作用更为明显。本文研究有助于明确ESG表现的经济影响,为上市公司重视和提高ESG表现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石越 田愉 何德旭
如何全面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是近年来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以2004—2021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为研究样本,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独立董事海外留学背景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基准分析结果表明,独立董事海外留学背景对企业ESG表现起促进作用,且该作用会随着拥有海外留学背景的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占比的上升而更加明显。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独立董事海外留学背景对国有企业ESG表现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同时,该促进作用在污染排放量高的企业中也更为明显。机制分析结果表明,独立董事海外留学背景能够通过减少企业代理问题提升企业ESG表现。此外,论资排辈问题会降低独立董事海外留学背景对企业ESG表现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独立董事海外留学背景对企业环境、社会和治理表现的促进作用存在显著差异,其对企业社会表现的促进作用更明显。本文通过揭示独立董事求学经历与企业ESG表现之间的因果关系,为提升企业独立董事决策和咨询能力、促进中国独立董事制度改革,以及通过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启示。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孙玥璠 张真昊
通过大样本实证分析,本文试图回答"ERP系统实施对于我国企业财务绩效是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以及"怎样的企业实施ERP系统后财务绩效表现更好"等问题,并得出结论:在1999-2008的样本期间内,中国制造业企业ERP系统的实施对其ROA、ROE、CAT、TAT指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对ROS指标的影响则不显著,即ERP的实施对中国制造业企业的营运能力提高有显著贡献,而对于企业盈利能力的直接帮助则不明显;而大企业、资本、技术密集型企业和中西部地区企业实施ERP对其财务绩效的积极影响分别比小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和东部沿海地区企业的更大。
关键词:
企业资源计划 财务绩效 制造业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张倩 梅亚丽 王奎
绿色低碳发展战略背景下,研究企业环境、社会和治理(ESG)整体表现能否影响企业财务风险,具有重要实践意义。以2009—2021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ESG表现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和作用路径。研究表明:良好的ESG表现能有效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在经过一系列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ESG表现通过债务融资成本路径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异质性分析发现,内部控制质量较高、战略差异度较小,且处于高市场化和高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环境中的非国有、非重污染企业,良好的ESG表现对企业财务风险的降低作用尤为明显。研究结论有助于企业及利益相关者合理评估ESG表现对财务风险的影响效果,为提高ESG信息披露质量、提升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程度、完善绿色治理体系提供参考。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陈晓珊 刘洪铎
本文选择2011—2021年沪深两市A股主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基于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网络搜索量数据,系统考察投资者关注对上市公司ESG表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投资者关注有助于提升公司ESG表现;进一步的分析表明,投资者关注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和提高信息透明度对上市公司ESG表现发挥积极的提升作用,并且投资者关注与公司ESG表现之间的正向关系在国有控股、高科技和重点排污等公司中更明显;此外,投资者情绪、投资者互动、投资者调研和投资者持股等不同类型的投资者关注都有助于提升上市公司ESG表现。本文的研究结论丰富了公司ESG表现驱动因素的研究,为上市公司进一步完善ESG体系建设、积极践行ESG理念,以及监管部门持续加强投资者引导等提供了理论支撑与经验启示。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徐亚平 陈一凡 吴雄剑 庞元晨
利率市场化改革在微观层面对企业经营的影响,已成为研究的热点议题,然而鲜有研究探讨其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本文基于中国上市企业2009-2021年的面板数据研究发现,利率市场化改革显著提升了上市企业的ESG表现。机制检验表明,市场关注机制、资源配置效应与绿色创新效应是利率市场化改革提升企业ESG表现的重要途径。利率市场化改革对高科技企业、信息披露与内部控制程度高的企业ESG表现提升作用更为显著。此外,在地区资源禀赋低、金融发展程度低与收入分配结构合理的城市,利率市场化对企业ESG表现的激励效应得到进一步提升。进一步分析发现,利率市场化改革不仅提高了整体ESG表现,也对企业的环境、社会与治理三方面带来不同程度的提升,且给企业带来实质性利益。鉴于此,本文提出需进一步完善市场化利率形成机制与ESG评价标准、加强对绿色研发的激励、实施差别化支持政策,助力企业ESG表现的提升。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陈炜 冯晓岚
本文通过逻辑回归和线性回归模型,结合我国深沪两市的上市公司数据,对影响公司市场表现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在文中考虑的众多财务和股权指标中,国家股比例显著地影响了公司2003年被"ST"的可能性大小。同时,国家股比例对每股收益和市倍率这些对投资者预期产生重要影响的指标没有显著作用。本文有助于投资者理性的评估国家股在上市公司市场表现中的影响,避免盲目卷入国家股减持题材的股市炒作。
关键词:
上市公司 国家股比例 国家股减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