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71)
2023(6347)
2022(5079)
2021(5080)
2020(4204)
2019(9581)
2018(9700)
2017(16252)
2016(10448)
2015(11713)
2014(12008)
2013(10632)
2012(9744)
2011(8966)
2010(9270)
2009(8239)
2008(8145)
2007(7724)
2006(6854)
2005(6562)
作者
(26535)
(21869)
(21762)
(21136)
(14007)
(10669)
(10080)
(8470)
(8259)
(8236)
(7476)
(7372)
(7114)
(7017)
(6945)
(6941)
(6799)
(6567)
(6546)
(6402)
(5849)
(5601)
(5343)
(5172)
(5172)
(5088)
(4855)
(4827)
(4510)
(4502)
学科
(24304)
经济(24263)
管理(22715)
教育(21456)
(19210)
(16156)
企业(16156)
中国(14644)
方法(10606)
理论(10304)
(9443)
教学(8847)
数学(8808)
数学方法(8595)
(7780)
(7096)
(6919)
技术(6298)
业经(5859)
(5604)
银行(5598)
研究(5521)
(5366)
学校(5314)
(5217)
工作(4812)
地方(4760)
(4752)
金融(4751)
(4732)
机构
大学(136840)
学院(127241)
研究(46295)
管理(40501)
(38562)
经济(37206)
理学(34046)
理学院(33507)
管理学(32544)
教育(32346)
管理学院(32255)
(30576)
(30162)
师范(29979)
中国(28533)
科学(27878)
师范大学(24291)
(23060)
(22730)
(21736)
中心(21185)
研究所(20620)
北京(20194)
(18769)
(18352)
技术(18281)
业大(17142)
(16560)
财经(16499)
职业(15843)
基金
项目(80655)
研究(66292)
科学(64863)
基金(54551)
(46626)
国家(46094)
教育(40977)
科学基金(39099)
社会(38430)
社会科(36041)
社会科学(36032)
(33215)
(30138)
编号(29652)
成果(29171)
基金项目(27544)
课题(24607)
自然(24295)
自然科(23826)
自然科学(23819)
自然科学基金(23416)
资助(22236)
(21220)
重点(19680)
(19633)
(19444)
项目编号(18674)
规划(18605)
教育部(17775)
(17368)
期刊
教育(57666)
研究(50253)
(43107)
经济(43107)
中国(40045)
学报(20671)
(17531)
大学(16994)
科学(16684)
(16227)
管理(15105)
技术(14282)
职业(13359)
学学(13128)
图书(12644)
(11438)
金融(11438)
农业(10709)
书馆(9543)
图书馆(9543)
财经(8463)
(8362)
论坛(8362)
高等(8134)
技术教育(8016)
职业技术(8016)
职业技术教育(8016)
(7351)
(7240)
成人(7031)
共检索到2125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杨立敏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无孔不入的网络信息对大学生进行着多元文化的渗透,互联网在推动人类进步的同时,所带来的"黄色风暴""病毒传播""网络犯罪""人际疏离"等道德失范问题也不容忽视,这给"三观"尚未完全形成、自控力相对较弱的大学生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加强高校网络道德教育已刻不容缓。文章将从新形势下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基本内涵和基本内容入手,客观分析当今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原因,提出网络道德教育的有效实施策略,即构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模式——社会、学校、家庭、个人四位一体的教育模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从蓉  
随着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互联网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影响日趋明显。文章以分析互联网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为切入点,阐述了影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主要因素,提出了优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丰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关注大学生网络思想动态、提升大学生网络素养、推进校园网络平台建设、加大校园网络监管力度等有利于增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具体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孙伟  
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对当代大学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重视与加强网络时代大学生伦理道德教育是当前高校德育与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我们要积极培养大学生的自律意识、自律能力;要把伦理道德教育与法律教育相结合;要建设一支强有力的德育工作集团军;开辟大学生伦理道德教育的新领域。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强伟  谭振平  
网络冲击着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更影响到大学生的精神思想。互联网上的黑客、垃圾信息、色情网站、暴力新闻“、西化”思想,许许多多的引诱将矛头指向当代的大学生,也给高校的管理工作者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所以,网络道德成为高校管理工作者必须关注的问题。良好的网络道德将指引着大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网络心态,以最科学的思想武装自己,抵御网络上的种种诱惑,使大学生健康成长。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郑克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正面临史无前例的转型期,在这种情况下,高等学校如何实施道德教育,已成为高校道德教育的新课题。本文提出新时期高校道德教育的三种趋向———一种社会哲学观的体观;一种独立人格的培育;一种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和谐统一。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于加洋  
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大学生就业难,有人归罪于高校的扩招,事实上,除了相关客观原因外,还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因就是一部分大学生职业道德欠缺,使得就业环境有所恶化。为了更好地培养社会有用人才,高校应充分认识职业道德教育重要性,积极探索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渠道,切实把职业道德教育作为当前高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吴俊清  
当前,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的“第三课堂”,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积极主动地利用网络的优势,从“建好网、管好网、用好网”三方面深入研究,做好新时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何碧如  何坚茹  叶柏霜  俞林伟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利用微时代网络的"非微"功能,通过网上教育与网下教育齐动,主流教育与全面服务互动,思政网军与意见领袖联动,疏堵结合与标本治理共动,来创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琳  
在网络环境下,高校要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力和感召力,必须构建起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应立足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立足于网络技术发展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建立起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协调机制、监督机制、保障机制和评价机制。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曾海军  范新民  马国刚  
本文从依托单位、合作网院、学习中心、门户网站、支撑平台及发展趋势等方面比较分析奥鹏、弘成和知金三个公共服务体系及试点项目的发展现状,并认为全国和区域性多样化公共服务体系并存可能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朱爱虹  刘明  
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新任务,文章从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面临的问题出发,根据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特点,从五个方面进行了论述,认为应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队伍建设,完善网络法律和伦理体系,等等。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玉芝  李智  袁利民  王芯  
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促进了人类精神文化活动向互联网的延伸,孕育了具有时代特征的网络文明。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作为全国知名重点高校,具有雄厚的科研力量与丰富的网络文化建设管理经验,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工作都走在全国前列,两所高校网络文明环境培育工作情况的调研与问卷分析所揭示的高校培育网络文明环境的策略方法,为其他高校推进校园网络文明环境培育工作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宁波  陈艳红  
高校网络文化是高校基于网络所建构的文化环境、意识、行为、现象和成果的总和。它具有现代化与信息化、多元化与开放化、生活化与亲民化、互动化与共享化、个性化与特色化等特点。高校网络文化健康发展面临信息源存在高不确定性、信息监控存在高难度性、信息传播具有高扩散性、信息装饰具有高迷惑性、信息安全具有高挑战性等特点。因此,亟需加强法治建设,做实网络业者底线;加强技防建设,做好过程监督管理;加强队伍建设,做优正向舆论阵地;加强形式创新,做强正向信息聚力;加强文化建设,做大社会免疫网络。当务之急是因时而动、适时而为,促进高校网络文化健康发展。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孙波  王雄  裴根  
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我们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现代化的手段,拓展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间和渠道。网络德育是高校德育的延伸,也是德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