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575)
- 2023(4037)
- 2022(3539)
- 2021(3381)
- 2020(2899)
- 2019(6447)
- 2018(6720)
- 2017(11319)
- 2016(7087)
- 2015(8323)
- 2014(8353)
- 2013(7355)
- 2012(6571)
- 2011(6014)
- 2010(6278)
- 2009(5764)
- 2008(5645)
- 2007(5402)
- 2006(4895)
- 2005(4526)
- 学科
- 管理(21165)
- 济(16571)
- 经济(16546)
- 业(13874)
- 企(12120)
- 企业(12120)
- 环境(9273)
- 教育(8570)
- 教学(7650)
- 理论(7479)
- 中国(6761)
- 划(6076)
- 农(5902)
- 学(5762)
- 方法(5685)
- 制(4692)
- 学法(4645)
- 教学法(4645)
- 地方(4633)
- 财(4631)
- 工作(4624)
- 业经(4602)
- 和(4440)
- 研究(4410)
- 规划(4380)
- 环境规划(4227)
- 数学(4199)
- 数学方法(4067)
- 学理(3903)
- 学理论(3903)
- 机构
- 大学(90790)
- 学院(88536)
- 管理(29942)
- 研究(27981)
- 济(26720)
- 经济(25747)
- 理学(24683)
- 理学院(24413)
- 管理学(23754)
- 管理学院(23615)
- 中国(20401)
- 京(19644)
- 科学(18062)
- 江(17017)
- 范(15991)
- 师范(15828)
- 财(14581)
- 农(14551)
- 中心(14028)
- 所(13882)
- 州(13592)
- 业大(13151)
- 技术(12761)
- 北京(12597)
- 研究所(12473)
- 教育(11993)
- 师范大学(11830)
- 农业(11231)
- 财经(10666)
- 省(10565)
- 基金
- 项目(56416)
- 研究(45231)
- 科学(43214)
- 基金(36707)
- 家(31159)
- 国家(30844)
- 科学基金(26653)
- 社会(25579)
- 省(25016)
- 教育(24468)
- 社会科(23985)
- 社会科学(23979)
- 编号(20434)
- 划(20090)
- 基金项目(19209)
- 成果(18864)
- 自然(16843)
- 自然科(16423)
- 自然科学(16417)
- 自然科学基金(16092)
- 课题(15794)
- 资助(15158)
- 年(13714)
- 重点(13034)
- 项目编号(12635)
- 创(12180)
- 大学(11872)
- 部(11820)
- 高校(11806)
- 规划(11788)
共检索到1485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玉芝 李智 袁利民 王芯
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促进了人类精神文化活动向互联网的延伸,孕育了具有时代特征的网络文明。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作为全国知名重点高校,具有雄厚的科研力量与丰富的网络文化建设管理经验,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工作都走在全国前列,两所高校网络文明环境培育工作情况的调研与问卷分析所揭示的高校培育网络文明环境的策略方法,为其他高校推进校园网络文明环境培育工作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网络文明 网络环境 网络文化 网络管理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时会永
网络文化是传统高校校园文化转型的重要载体和方向。从负面看,网络文化减弱了大学生的价值选择能力,冲击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校园文化中的主导地位。必须从创新与发展校园网络文化的内外平台着手,构建校园网络文化客体,即网络信息的有效整合和校园网络文化教育主体的理念转换等方面优化高校网络文化生态,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
高校网络文化 大学生 价值观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陶韶菁 王功敏
社会思想多元化和不断增加的信息意见需求,为大学生和意见领袖建立了可能性关系。社会结构变迁和对专业知识技能的追求,为大学生和意见领袖提供了耦合关系。外界矛盾交织的现实和对新技术的偏好,为大学生和意见领袖建立了供需关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杨立敏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无孔不入的网络信息对大学生进行着多元文化的渗透,互联网在推动人类进步的同时,所带来的"黄色风暴""病毒传播""网络犯罪""人际疏离"等道德失范问题也不容忽视,这给"三观"尚未完全形成、自控力相对较弱的大学生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加强高校网络道德教育已刻不容缓。文章将从新形势下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基本内涵和基本内容入手,客观分析当今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原因,提出网络道德教育的有效实施策略,即构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模式——社会、学校、家庭、个人四位一体的教育模式。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宁波 陈艳红
高校网络文化是高校基于网络所建构的文化环境、意识、行为、现象和成果的总和。它具有现代化与信息化、多元化与开放化、生活化与亲民化、互动化与共享化、个性化与特色化等特点。高校网络文化健康发展面临信息源存在高不确定性、信息监控存在高难度性、信息传播具有高扩散性、信息装饰具有高迷惑性、信息安全具有高挑战性等特点。因此,亟需加强法治建设,做实网络业者底线;加强技防建设,做好过程监督管理;加强队伍建设,做优正向舆论阵地;加强形式创新,做强正向信息聚力;加强文化建设,做大社会免疫网络。当务之急是因时而动、适时而为,促进高校网络文化健康发展。
关键词:
网络文化 健康发展 信息监控 信息安全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吴俊清
当前,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的“第三课堂”,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积极主动地利用网络的优势,从“建好网、管好网、用好网”三方面深入研究,做好新时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关键词:
网络 思想政治教育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孙波 王雄 裴根
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我们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现代化的手段,拓展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间和渠道。网络德育是高校德育的延伸,也是德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
网络德育 特点 优势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从蓉
随着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互联网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影响日趋明显。文章以分析互联网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为切入点,阐述了影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主要因素,提出了优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丰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关注大学生网络思想动态、提升大学生网络素养、推进校园网络平台建设、加大校园网络监管力度等有利于增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具体对策建议。
关键词:
高校 网络 思想政治教育 实效性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何碧如 何坚茹 叶柏霜 俞林伟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利用微时代网络的"非微"功能,通过网上教育与网下教育齐动,主流教育与全面服务互动,思政网军与意见领袖联动,疏堵结合与标本治理共动,来创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关键词:
网络 思想政治 微时代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琳
在网络环境下,高校要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力和感召力,必须构建起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应立足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立足于网络技术发展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建立起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协调机制、监督机制、保障机制和评价机制。
关键词:
高校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长效机制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曾海军 范新民 马国刚
本文从依托单位、合作网院、学习中心、门户网站、支撑平台及发展趋势等方面比较分析奥鹏、弘成和知金三个公共服务体系及试点项目的发展现状,并认为全国和区域性多样化公共服务体系并存可能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雪梅 于旭蓉 马雪菲
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和保护海洋环境,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是支撑中国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调查分析发现,女性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忧患意识略高于男性,男性对海洋生态文明的积极认知态度、知识掌握程度、伦理认知理性度、责任意识、消费意识和价值认同感等高于女性,且更愿意通过新媒体渠道获取知识来源,并付诸保护海洋生态文明公益活动。因此,研究性别对海洋文明建设的主要影响,尤其是加强女性在海洋意识方面培育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女性在生态保护中具有较为母性的认同感,但其海洋生态文明意识较之男性仍显不足,沿海地区人们海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赵红灿
高校系统实施"时代新人培育工程",应聚焦"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科学内涵,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质量,促进"五育融通",尊重学生选择,激发学生内在动力,提升教师的素质和育人能力,以智慧校园赋能育人资源汇聚。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徐新洲
当代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在大学生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包括准确把握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和科学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规律。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包括在"第一课堂"中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校园文化中感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生活实践中体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在新媒体平台中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需要注意的问题是找准培养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着力点、统筹...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立彬 杨会良
信息素养是人的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信息能力、信息心理及信息潜能等多种基本素质有机融合而逐渐形成的信息品质与内在涵养。当代大学生在信息素养方面存在着诸多缺憾,亟须加强培育。高校要肩负起为国家培育全面发展的、具有较高信息素养的优秀人才的历史重任,需要按照信息素养培育的内在逻辑,制定信息素养培育的目标,明确信息素养培育的内容,构建信息素养培育的模式,加快高校文献检索课的改革,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的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