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434)
2023(13909)
2022(11789)
2021(11219)
2020(9654)
2019(22706)
2018(22857)
2017(43322)
2016(24267)
2015(27556)
2014(28001)
2013(27133)
2012(25206)
2011(23105)
2010(23652)
2009(22208)
2008(22355)
2007(20403)
2006(18114)
2005(16369)
作者
(71967)
(59989)
(59784)
(57391)
(38234)
(28837)
(27447)
(23531)
(22905)
(21856)
(20393)
(20275)
(19413)
(19220)
(19049)
(18781)
(18533)
(17864)
(17480)
(17431)
(15212)
(15124)
(14957)
(13777)
(13694)
(13659)
(13488)
(13426)
(12388)
(12010)
学科
(94825)
经济(94721)
管理(65362)
(60770)
(50372)
企业(50372)
方法(43898)
数学(38791)
数学方法(38077)
(27187)
中国(26354)
(24575)
(22024)
(20770)
业经(20358)
地方(18830)
理论(17788)
农业(17407)
(17323)
贸易(17317)
(16818)
(15787)
银行(15741)
教育(15310)
(15036)
(15024)
(14940)
(14815)
金融(14813)
(14096)
机构
大学(348189)
学院(344802)
(136174)
经济(132838)
管理(128520)
研究(121781)
理学(109395)
理学院(108158)
管理学(105734)
管理学院(105116)
中国(91214)
科学(76031)
(75038)
(65760)
(63529)
(62947)
研究所(57482)
(55319)
中心(55082)
业大(53603)
财经(49913)
农业(49569)
北京(48160)
(47916)
师范(47371)
(45064)
(44094)
(43532)
经济学(40428)
技术(39162)
基金
项目(221928)
科学(171772)
研究(162111)
基金(155843)
(136695)
国家(135494)
科学基金(114332)
社会(97330)
社会科(92019)
社会科学(91987)
(89398)
基金项目(80458)
教育(78344)
(75516)
自然(75036)
自然科(73234)
自然科学(73207)
自然科学基金(71859)
编号(68057)
资助(66803)
成果(58032)
重点(51000)
课题(49526)
(48753)
(47879)
(45709)
科研(42760)
创新(42627)
大学(41907)
教育部(41167)
期刊
(155386)
经济(155386)
研究(106145)
中国(77376)
学报(56249)
(56013)
教育(51955)
(51393)
科学(50368)
管理(47825)
大学(42639)
学学(39090)
农业(37573)
技术(32984)
(32393)
金融(32393)
经济研究(24676)
业经(24577)
财经(24293)
(20926)
(20784)
问题(19510)
图书(19133)
统计(19078)
技术经济(17340)
(17164)
(17141)
(16091)
决策(15772)
理论(15656)
共检索到5319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边新灿  
综合评价招生既是国家确定的高校招生重要改革目标、方向和举措之一,也是目前部分省市和高校正在进行试点的一种招生模式。它经历了从个别特殊类型高校、专业向普通文理科高校、专业逐步扩展,从"两要素"到"多要素"渐趋完备等的演进历程。从广义上理解,综合评价可以有多种实现形式,如自主招生、多要素量化合成总分、统考统招体系内扩大中学综合素质评价作用、多要素评价由学校自主确定结合方式等;从狭义上理解,现阶段的综合评价招生模式是一种多要素量化合成总分进行选拔的模式,具体又可以分为"两位一体"、"三位一体"、"四位一体"三种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吕慈仙  乐传永  
为了推进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浙江等省份探索一种新型的自主招生模式——"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模式。"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模式将由"中学推荐"的方式,改为每位考生根据高中会考成绩自荐报名;改变了考核内容,减少了对知识的测试,强调对综合素质的考核,包括独立思考、抽象概括、批判性思维等学习能力,对时事政治和社会生活热点问题的关注度,对社会公益活动、体育社团活动等组织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保持了自主招生"非零和博弈"的利益冲突,在博弈过程中达成互惠互利;探索建立了一种多方参与的机制。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杜瑞军  钟秉林  
高校综合评价招生模式肇始于国家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并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中逐步完善。高校综合评价招生模式所采用的标准是一个包括国家统考、高校综合测评和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在内的相互嵌套的综合评价体系。国家统考体现国家意志,突显统一考试的权威性;高校综合测评体现学校自主权,突出人才选拔标准的针对性;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彰显素质教育理念,突出学生评价的育人性。综合素质评价招生模式体现了国家、高校以及以高中为代表的基础教育的多元价值诉求,有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推动教育治理体系的完善。高校综合评价招生模式改革需要着力解决评价理论缺位、评价功能错位、评价主体越位的问题。加强教育评价理论研究,明确综合评价的功能定位和价值取向,厘清教育评价主体职责是高校综合评价招生模式改革的基本走向。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付刚华  
作为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考改革涉及利益攸关者的机会分配,影响社会公众对教育制度的预期。在所有教育改革问题中,高考改革是最受教育界和社会大众关注的问题之一。正因如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作为教育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单列成章,明确提出了改革的目标和具体规划。其中,对于普通高校本科招生,纲要明确提出要以统一入学考试为基本方式,实行择优录取、自主录取、推荐录取、定向录取、破格录取等五种录取办法,从而为"多元录取机制"的建立健全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政策与舆论环境。经教育部批准,中南大学自2007年起在湖南开展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郑若玲  陈斌  
近年来,我国部分高校进行了招生综合评价录取改革的大胆尝试。调查发现,招生综合评价录取改革遭遇了不少困境,诸如建立科学客观的评价标准较为困难,综合评价录取政策宣传不足,面试环节遭遇人情质疑,城乡学生录取比例明显失调,招生录取成本显著加大。为更有效地推进改革,需转变政府职能,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坚持统一考试,逐步推进多元录取;注重特色发展,切实提升自主自律;逐步转变观念,真正实现综合评价;正视城乡差异,合理设定招生比例。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丹  王俊生  
近年来,地方高校对自主招生的综合评价方式进行了很多有效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其综合评价体系中还存在困境:报名条件趋于"分数+证书";高中的综合评价流于形式;缺乏多角度考核学生;录取侧重于高考成绩。要摆脱当前的困境,其采取的措施为:多样化设置自主招生报名条件;构建学生成长综合诚信评价系统;依据学科发展设立考核标准;完善地方高校自主招生多元录取标准。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王烽  
评价是重要的教育手段,也是人才成长的阶梯。从一定意义上讲,人才选拔评价制度决定了一个教育体系的面貌。1977年恢复高考,确定了学科知识考试成绩作为高等学校招生主要依据,是恢复教育秩序的关键之举。随后,高考本身也逐渐暴露出单一以考定招的弊端,成为导致中小学教育脱离社会实际、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重要制度性因素。正因如此,改革伴随高考恢复后30余年的发展历程,从未间断。这些探索提供了许多经验教训,可以得出的基本认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魏玉亭  宋向楠  高长完  
"一考定终身"的高考特征助长了课外辅导市场的繁荣,更衍生了学生和家庭负担过重等一系列深层次问题。因此,韩国教育部不断深化高校入学制度改革,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多元化评价学生。在此过程中,政府还持续优化制度、人力、实践和意识驱动策略,基于此,以"学生簿综合招生"为主的自主招生制度逐步得到推广。尽管该政策推行后暴露出教育公平问题依旧堪忧、大学获得"伪自主权"、学生和家长负担依然沉重等问题,但是此项政策有利于优化高校招生制度体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付刚华  尹辉  
经教育部批准,中南大学自2007年开始在全国率先进行高考综合评价录取改革试点工作。经过两年在湖南省的尝试,试点工作取得了成功,综合评价录取这一新的高考录取模式获得了各界的良好评价和高度认同。它的核心内容是以高考为基础,以高考成绩为主体,对高考成绩达到一定要求的考生学校组织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面试考核,将高考成绩和面试考核成绩结合起来,作为录取学生的依据。这一模式对于保证招生录取环节的公平、公正,以及高校真正选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颜兵兵  魏天路  李德君  
大类招生是国际高等教育改革的大势所趋,是转变教育思想和理念的需要。文章以高校招生制度改革为切入点,提出专业分布不合理、培养方案不匹配、分流方案不科学、学生管理不流畅、志愿填报不均衡五个主要问题,剖析问题产生的根源,分别从专业认知导论与职业规划相结合、冷门专业发展与学生满意度相平衡、学生心理疏导与三级管理模式相融合方面给出解决措施。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张天雪  盛静茹  
《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对历时十余年之久的高校自主招生进行了外科手术式的调整。使这一直备受社会关注的制度变革有了新的不确定性。为此,通过对十几年来我国高校自主招生实践模式及路径选择的梳理,分析其运行中的各种利弊,强调依法按章、分类考试、综合评价、抑强扩底、强化监管等改革理路,形成高校主导,政府监管、社会参与、信息公开的自主招生的机制性安排。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戴粦利   陈先哲  
从组织视角出发,基于“激励-约束”的理论分析框架,对国内27所本科高校开展调研,分析我国高校教师评价制度改革的模式分化及内在逻辑。研究发现:所调研的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主要形成了“强激励-强约束”的身份约束模式,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主要形成了“强激励-弱约束”的物质约束模式,应用型本科高校主要形成了“弱激励-弱约束”的底线约束模式,个别高水平理工科院校形成了间接“激励-约束”的责任发包模式。高校教师评价制度改革的模式分化主要基于不同类型高校的资源条件、目标定位、历史传统、决策者认知等内部结构性因素,未来应更加重视这些组织内部因素的分析并寻求“激励-约束”的平衡,进一步丰富教育评价改革的实践探索。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董照星  冯谱  袁潇  
专升本考试招生制度主要有统一招生、自主招生、单独招生和免试入学四种模式,但招生形式禁锢于传统的考试选才,对文化素质的恪守弱化了对职业技能的测量,综合素质评价定格为“一元区分”,招生自主权的下放未耦合招生自主权的分解。为进一步完善我国专升本考试招生制度,应该根据多元群体入学需求,探索“因材施考”;学科素质和职业技能并测,提升测试成绩的信效度;主客观评价标准相结合,推进多元主体综合评价的开展;放权和接权各司其位,构建分享型招生权力结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翁灵丽  
在现行招考模式下,师范类专业采用统一招生考试录取模式存在一些弊端,从而影响了生源质量。浙江省师范类专业通过实施"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模式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效,同时也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重视和解决的问题。完善和深化"三位一体"招生制度的对策包括逐步扩大招生规模、高校与高中充分联动、组织高校联合招考、探索信息技术手段应用等。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梁传杰  
高校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模式分为要素式改革模式、过程式改革模式和主体式改革模式,三种模式在基本逻辑、核心内容上存在明显差异。基于现代治理理论审视现行模式,三种模式存在内涵认知偏差、改革方向不明、治理体系缺乏张力等突出问题,需要重构高校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模式的框架体系、改革目标和治理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