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85)
- 2023(13007)
- 2022(11084)
- 2021(10485)
- 2020(9258)
- 2019(21695)
- 2018(21420)
- 2017(40411)
- 2016(22415)
- 2015(25448)
- 2014(25313)
- 2013(24261)
- 2012(22079)
- 2011(19838)
- 2010(19734)
- 2009(18221)
- 2008(17929)
- 2007(15929)
- 2006(13421)
- 2005(11879)
- 学科
- 济(87447)
- 经济(87358)
- 管理(59250)
- 业(54380)
- 企(44789)
- 企业(44789)
- 方法(43651)
- 数学(39194)
- 数学方法(38681)
- 财(24024)
- 中国(23392)
- 农(21841)
- 贸(20168)
- 贸易(20160)
- 易(19717)
- 业经(17124)
- 学(16656)
- 地方(15984)
- 制(15086)
- 务(14930)
- 财务(14881)
- 财务管理(14838)
- 理论(14234)
- 农业(14198)
- 企业财务(14057)
- 出(13442)
- 教育(13034)
- 和(12660)
- 技术(12145)
- 融(12073)
- 机构
- 大学(309691)
- 学院(300182)
- 济(122767)
- 经济(120307)
- 管理(115087)
- 理学(99865)
- 理学院(98778)
- 研究(98249)
- 管理学(96657)
- 管理学院(96107)
- 中国(72776)
- 京(64591)
- 科学(59409)
- 财(56403)
- 所(48348)
- 农(47951)
- 中心(46320)
- 财经(45210)
- 江(44853)
- 业大(44753)
- 研究所(43807)
- 范(42549)
- 师范(42148)
- 经(41199)
- 北京(40387)
- 经济学(38589)
- 农业(37897)
- 院(35705)
- 州(35240)
- 经济学院(35136)
- 基金
- 项目(203944)
- 科学(160847)
- 研究(150543)
- 基金(147686)
- 家(127523)
- 国家(126493)
- 科学基金(109229)
- 社会(94718)
- 社会科(89943)
- 社会科学(89915)
- 省(80109)
- 基金项目(77779)
- 教育(72996)
- 自然(70503)
- 自然科(68955)
- 自然科学(68935)
- 自然科学基金(67684)
- 划(67558)
- 编号(61711)
- 资助(61309)
- 成果(51837)
- 重点(46162)
- 部(46105)
- 发(42837)
- 创(42796)
- 课题(42742)
- 大学(41554)
- 科研(40225)
- 教育部(40147)
- 创新(39812)
共检索到4455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由由 吴红斌 闵维方
本文利用美国20所世界一流大学2004-2013年的面板数据和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高校经费水平与结构的变化对科研产出的影响。研究发现,高校收入和支出水平的提升,政府直接拨款比例的增长,高校主要职能和人员工资支出比例的增长均有助于提高高校论文发表产出,管理支出的增长则有碍于此。在我国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快车道的背景下,政府在给予高校财政自主权的同时应加大对一流大学建设的投入,高校需提高工资支出占比,提升管理效率并将经费充分地投入到高校的教学、科研与公共服务活动中。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毛建青 陈文博
36所美国世界一流大学16年间的面板数据显示:科研产出数量与影响力指标分别呈"先降后升"与"先平后降"趋势,校均收支规模呈上升趋势,收支结构与工资结构稳定。大学经费规模、收支结构与科研产出关系的36个OLS、随机效应和固定效应模型显示,收支规模、政府拨款、资助与合同的增加均有助于提升科研产出数量与影响力,但学杂费则会带来相反的影响。同时,支出结构中工资的增加对科研产出数量与影响力均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其中,研究工资的作用最为显著。因此,建议我国世界一流建设大学多渠道筹措经费,扩大收支规模,优化支出结构,增加工资规模,尤其是增补研究工资。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由由 闵维方 周慧珺
本文基于世界一流大学学术排名数据和46所美国研究型高校10年的面板数据,分析了高校科研产出的影响因素以及高校教师队伍结构变化可能带来的影响。研究发现,高校科研产出除了由外部经济环境、高校类型、人员规模、工资水平等因素决定外,还可能受高校教师队伍的岗位、合同、职称、性别/种族结构的影响。其中,全职教师规模一定的情况下,辅助人员的增加有利于高校科研产出数量与质量的提升,非终身教职体系教师的聘用并未如预期那样有助于提高高校科研产出,助理教授得利于能够在科研上集中精力而产出较高,传统弱势群体教师比例的变化并未系统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白静 张国栋
本研究利用各高校财务数据、高校学生和教师数据以及ARWU排名得分数据,分析美国11所世界一流大学筹资结构、高校规模对科研产出的影响,并使用OLS回归和固定效应回归模型进行对比,发现其研究结果较为一致,主要结论有:学费比例和生均经费的提高限制科研产出的增加;非竞争性经费比例的增加有利于提高科研产出水平;专职教师数的增加和学生总数的减少有利于增加科研产出。借鉴美国经验,我国应合理确定学费标准、增加基础投入与绩效投入和进一步优化高校规模。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栗玉香 边忠让 张荣馨
2017—2020年我国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经费预算平均增长了31.29%,一流大学建设的经费投入及效率受到学界及社会的广泛关注。笔者使用国际通用的投入产出指标,采用三阶段DEA方法分析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经费投入效率情况,并运用Tobit模型分析经费投入和使用结构对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经费投入效率较高,并呈现“西部最高、东部次之、中部最低”的区域差异特征;规模效率是影响技术效率的主要因素,纯技术效率小于1会带来明显的学术产出不足;城市人均GDP、财政投入教育的比例、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数量对经费投入效率有正向作用;财政拨款、事业经费、捐赠经费占比对效率的影响呈“U型”,基本支出占比对效率的影响呈“倒U型”。应适当控制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规模,提升学术影响力,优化经费结构,建立经费投入效率监督问责机制。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邱均平 马凤
从2005年起,中国科学评估研究中心每两年对世界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现状进行综合评价。2011年,在此前多年评价研究的基础上,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第四次对世界一流大学与科研机构进行了评价研究。本研究的原始数据来自美国汤姆森科技集团出版的《基本科学指标》(ESI)和《德温特创新专利引文索引》(DⅡ)数据库。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过程中,我国取得了可喜成绩,但通过仔细比较和分析,我国大学离世界一流大学还有相当差距,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任务仍很艰巨,特别是在建设世界高水平的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以及创新型成果方面差距还很大。从自身来看,我国大学和科研机构在各个评价指标上,数量和质量方面都有明显进步,但...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伟 张茂聪
通过选取我国6所高校一流大学建设方案的省际政策文本,发现高校的一流大学建设呈现出典型的"工程化"建设、以学科建设思维为统领、改革与建设并驱等共性特征。此外,在建设投入力度、创新实施力度上高校间存有显著差异。基于建设文本的综合分析,高校作为"双一流"建设的主体,应着重在防范政策负效应,消融政策壁垒以及构建多元考评机制等方面寻求更大的突破。
关键词:
一流大学 建设方案 共性特征 文本分析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金顶兵
专业选择是大学本科教育中一个重要问题。长期以来,我国本科生的专业选择在学生高中毕业报考大学时确定,结果很多学生的兴趣、特长与大学所学专业不能很好地匹配。本文对美国七所世界一流大学本科生的专业选择情况进行了比较和分析,认为专业选择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大学本科教育应该承担指导学生选择专业的责任,我国高校要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探索专业选择的良性机制,使得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大学的学科专业特点较好地匹配起来。
关键词:
专业选择 世界一流大学 本科教育改革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沈健 胡娟
优势学科的实力集中体现了一流大学的办学特色和办学水平。基于中美两国较为权威的学科评估数据,就高水平大学学科水平与布局结构两个维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研究发现:美国高校相对更为重视基础学科建设,中国高水平大学的理科基础学科覆盖率比美国一流高校低12%,文科基础学科覆盖率低30%;美国一流大学应用学科出现频次最高的是工学,中国高水平大学最为青睐的应用学科是商学和法学;从校均学科资源来看,中国高水平大学优势学科、强势学科、顶尖学科比美国高校分别要低3.0个、2.5个和1.3个。在基础学科布局、学科厚度积累等方面中国高校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关键词:
一流大学 优势学科建设 学科排名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何培 郑忠 何德忠 李彦
根据ESI数据库2002年至2012年的数据,对C9高校和美、英、澳研究型大学群体ESI前1%学科的论文产出规模、影响力、学科结构等进行分析得出:C9高校的科学研究产出规模已超英、澳大学群体,学科影响力与世界一流大学群体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但发展速度很快,且学科影响力发展速度高于规模发展速度。C9高校学科结构与世界一流大学学科结构差异较大,学科结构不均衡,工程学、材料科学等学科领域在国际上具有优势,生物、医学、空间科学等新兴交叉学科相对落后。
关键词:
ESI 大学群体 学科建设 计量分析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寒 李正风 张凤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战略目标下提出的现阶段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对于新时代应对国内外形势变化具有深刻意义。在新发展阶段下,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作为国家创新体系和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战略目标中发挥着独特作用。基于20所“双一流”建设高校的调研和扎根分析,构建研究型大学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关键因素模型,提出研究型大学应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在高质量科学研究、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跨学科交叉融合、产学研深度融合、高水平国际科学合作、卓越创新文化建设6个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履行其服务于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历史使命。
关键词:
研究型大学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科技创新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赵蓉英 王旭 亓永康
[目的/意义]对比研究我国42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以下简称高校)国内和国际发文科研合作网络,有助于推动高校间知识和技术快速传播,发挥协同创新优势,为推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内涵式发展贡献微薄之力。[方法/过程]以42所高校在CNKI和WoS发文数为数据源,分别构建合作频次矩阵、Salton指数矩阵。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借助统计分析与可视化软件,分别从网络密度、点度中心性、中间中心性和网络聚类等方面对合作网络进行全面的对比揭示与分析。[结果/结论]发现42所高校在国内、国际的合作强度都相对较低,但国际合作强度明显高于国内;高校科研产出与科研合作程度都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通过聚类分析发现强地域性、强学科性是高校进行科研合作的主要影响因素,但高校在国际合作上强地域性因素逐渐弱化,协同创新合作趋势日益加强;最后提出高校间进行科研合作的针对性建议。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李曼丽 李明
本文采用多个案比较法,通过对英美10所一流大学教师管理政策文本的分析,基于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基本维度,重点探究了国外一流大学的教师的"育"(Training&Development,T&D)、"留"(Motivation&Retention,M&R)管理机制。研究发现,英美一流大学的教师队伍管理呈现以下共性特征:虽然在教师招聘过程中秉持严苛的选聘标准和严谨的选聘、任用程序,但是在教师任职过程中,大学会依托专门的教学机构提供多样化的教师培训与开发服务项目;同时在严控质量、有序晋升过程中,注重综合运用物质和精神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柯文进 姜金秋
为分析世界一流大学薪酬体系的特征,选取了美国5所世界一流大学为研究对象,从薪酬目标、薪酬水平、薪酬类型、薪酬增长机制、薪酬管理、福利计划6个方面归纳了美国一流大学薪酬体系的主要特征,对我国高校薪酬改革的启示是:提高大学教师相对其他行业的外部竞争力;定期开展全国高校教师薪酬调查;简化教师薪酬构成,提高基本工资的比例;探索对大学副教授、教授实行协议年薪制;建立多样化可选择的特色教师福利项目;建立教师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面向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985工程”高校科研竞争力评价分析——基于“十二五”期间RCCSE世界一流大学及学科竞争力评价报告
美国经验: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条件
世界一流大学竞争力与科研产出计量学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世界一流大学系主任的基本特征及其启示——基于美国AAU大学的调查分析
一流大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院系责任——基于四所世界一流大学的实地调研
中国内地高校与世界一流大学的比较分析——从大学排名的视角
一流大学本科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水平及其增值——基于对全国83所高校本科生能力测评的实证分析
从研发经费及其制度看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基于中美大学的比较研究
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海归教师科研表现自我评价的调查分析
大学学科建设模式新解——基于世界一流大学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