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588)
2023(17475)
2022(14628)
2021(13502)
2020(11708)
2019(26454)
2018(26424)
2017(50453)
2016(27340)
2015(31086)
2014(30495)
2013(29920)
2012(27282)
2011(24451)
2010(24518)
2009(22942)
2008(23003)
2007(20986)
2006(17947)
2005(15963)
作者
(76476)
(64264)
(64202)
(60685)
(40953)
(30798)
(29126)
(24953)
(24169)
(22949)
(21744)
(21621)
(20306)
(20158)
(19779)
(19690)
(19409)
(18971)
(18666)
(18402)
(15712)
(15690)
(15685)
(14695)
(14395)
(14310)
(14304)
(14302)
(12883)
(12823)
学科
(116860)
经济(116743)
(102958)
管理(95379)
(91960)
企业(91960)
方法(57036)
数学(47309)
数学方法(46801)
(35822)
(34320)
业经(33593)
中国(28737)
(25836)
财务(25783)
财务管理(25736)
技术(24887)
企业财务(24436)
农业(24129)
(22193)
理论(21389)
(20785)
地方(20530)
(20344)
贸易(20332)
(19738)
(18596)
(18542)
(17903)
(16573)
机构
学院(390077)
大学(387475)
(161938)
管理(159337)
经济(158737)
理学(137238)
理学院(135974)
管理学(133870)
管理学院(133157)
研究(119197)
中国(93507)
(79822)
(75847)
科学(71504)
(62564)
财经(60372)
(59952)
(58373)
中心(57368)
业大(55887)
(54844)
研究所(52598)
北京(49615)
农业(49178)
经济学(49049)
(47987)
(47534)
师范(47528)
财经大学(44630)
经济学院(44594)
基金
项目(258098)
科学(205622)
研究(191464)
基金(188019)
(161520)
国家(160137)
科学基金(140693)
社会(122699)
社会科(116512)
社会科学(116478)
(103061)
基金项目(99647)
自然(90568)
教育(89518)
自然科(88503)
自然科学(88478)
自然科学基金(86982)
(84730)
编号(78020)
资助(76439)
成果(62254)
(58178)
(57623)
重点(57402)
(55275)
创新(53635)
课题(52904)
国家社会(50762)
教育部(50176)
科研(49583)
期刊
(175406)
经济(175406)
研究(109076)
中国(77451)
(63606)
管理(62908)
(56110)
学报(54618)
科学(52352)
教育(43382)
大学(42452)
学学(39325)
技术(39123)
农业(38600)
(33875)
金融(33875)
业经(30616)
财经(30512)
经济研究(27530)
(26312)
(23858)
问题(22945)
技术经济(22937)
图书(20139)
统计(19414)
财会(19263)
(18969)
科技(18946)
商业(18591)
现代(17981)
共检索到5755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季柳  蒋伏心  
高等院校在推进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方面发挥着引领作用,其科研资源的转化对于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运用20092014年我国大中型高技术企业省际面板数据,采用柯布—道格拉斯(C-D)生产函数形式的随机前沿模型,基于转化效率的视角,实证研究高校科研资源转化效率等因素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表明:高校科研资源转化整体效率对企业技术创新能起到正向推动作用,投入产出效率和成果转化效率对企业技术创新呈负向抑制作用,政府R&D资助、企业规模、市场化程度均对企业技术创新有正向显著性影响。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赵沁娜   李航  
绿色技术创新是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关键驱动力,企业如何利用好ESG提升绿色技术创新水平是当前热门话题。基于商道融绿首次公布上市公司ESG评级事件的准自然实验,以2010—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ESG评级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结论如下:整体上看,ESG评级事件能显著提升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数量和质量,且该结论在平行趋势检验、动态性检验、内生性讨论以及一系列稳健性分析后仍然成立。同时,ESG评级分值越高,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水平也越高,但随着ESG评级分值不确定性程度的提高,其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作用也有所削弱。通过异质性探究发现,ESG评级更能诱发污染行业和处于成长期、衰退期的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水平;位于环境规制较强和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的企业,ESG评级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影响的边际效应更大。从机制分析结果来看,ESG评级通过降低代理成本、缓解融资约束以及提高管理层环保意识三条途径提升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水平。本文拓展了ESG评级经济后果的相关研究,在理论上为第三方评级机构在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方面的作用提供了新的视角,在实践上为上市公司主动进行ESG评级、投资者利用ESG评级进行决策、政府部门完善ESG评级体系提供了经验依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徐长生  孔令文  
文章基于A股2006-2015年上市公司的微观数据,以研发资金投入与固定资产投资之比衡量企业创新投入,运用断点回归方法考察了我国企业实施的高新技术企业认证是否激励了企业创新。对所有样本、制造业样本和分不同性质最终控制人、分年份、分地区样本进行的简单断点回归与加入不同类型协变量的回归结果均显示高新技术企业认证并没有显著激励我国企业的创新活动。据此,从政策制定、执行及扶持力度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徐长生  孔令文  
文章基于A股2006-2015年上市公司的微观数据,以研发资金投入与固定资产投资之比衡量企业创新投入,运用断点回归方法考察了我国企业实施的高新技术企业认证是否激励了企业创新。对所有样本、制造业样本和分不同性质最终控制人、分年份、分地区样本进行的简单断点回归与加入不同类型协变量的回归结果均显示高新技术企业认证并没有显著激励我国企业的创新活动。据此,从政策制定、执行及扶持力度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肖艳丽  向有涛  
近年来,创新日益成为企业竞争及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本文基于2010—2019年中国先进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实证研究政策性金融对我国先进制造业企业研发创新活动的作用,并从生命周期视角研究政策性金融对企业创新的激励效应及其差异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对于先进制造业,受到政策性金融支持的企业创新能力更强,具体表现在其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更高。(2)从生命周期阶段来看,政策性金融对先进制造业企业创新的影响具有差异性。具体而言,政策性金融的提升作用集中体现在处于成长期和成熟期的企业上,对初创期企业的影响不明显。本文研究有利于深入认识政策性金融在先进制造业发展中的作用,为政策性金融更好地服务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了参考思路和微观经验证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黄烨  刘婷  
利用2010—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构建面板门槛模型,探讨外资在华技术创新溢出对内资企业技术进步的门槛效应。结果表明,外资在华技术创新溢出自身存在单门槛效应,对内资企业技术进步的影响呈倒U型关系;以行业外资竞争、内资模仿同构和区域知识产权保护为门槛变量发现,仅当外资竞争水平较低、内资模仿同构程度较低以及区域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较大时,外资在华技术创新溢出才能促进内资企业技术进步,且其阈值效应存在行业和企业产权异质性。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杨君  肖明月  吕品  
小微企业是全面塑造我国发展新优势的生力军,推动其创新发展对我国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匹配中国小微企业调查数据(CMES)与数字普惠金融数据,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小微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显著促进了小微企业技术创新;细分创新指标后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创新行为的促进作用大于对创新产出的促进作用;在考虑稳健性和内生性问题后,上述结论依旧成立。进一步分析发现,扩大数字普惠金融覆盖率比挖掘服务深度更能促进小微企业技术创新。异质性分析显示,数字普惠金融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在规模较小企业和未入园企业中表现更为突出。机制分析显示,数字普惠金融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优化金融资源在部门间的配置和弥补传统金融短板促进小微企业技术创新,是对传统金融的有力补充。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宋德勇  李超  李项佑  
将中国创新型城市建设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基于2003—2018年273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模型评估了创新型城市建设对于绿色技术创新的效应、作用机制及区域异质性。结果表明:创新型城市建设对于绿色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且这种效应存在滞后性;创新型城市建设可以通过政府战略引领、创新人才支撑、产业结构优化推动绿色技术创新,而城市空间扩张的机制不显著;对于东部地区城市、"两控区"城市和规模较大的城市而言,创新型城市建设促进绿色技术创新的效应更为显著。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珺涵  罗守贵  
基于企业技术创新的两阶段价值链视角,从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和企业规模角度出发,通过非平衡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探索我国高技术服务业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路径。研究发现,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对高技术服务企业技术创新效率提升有显著正向影响,而企业规模对于企业技术创新效率提升并不存在正向线性影响,甚至存在负向线性影响。同时,企业规模负向调节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同企业技术创新的关系。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白俊红  李婧  
应用1998~2007年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分行业面板数据,采用柯布-道格拉斯(C-D)生产函数形式的随机前沿模型,基于效率的视角,实证考察了政府R&D资助等因素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R&D资助对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企业自身R&D投入的提高有利于其吸收和利用政府的R&D资助,但企业规模和产权类型对政府R&D资助效果的影响并不显著。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柳学信  孔晓旭  刘春青  王琪  
利用2007—2015年的A股上市公司作为初始研究样本,研究高额的政府补助是否促进了企业的自主创新,并将企业研发支出作为中间变量分析这种影响的作用路径。在控制企业规模和企业科研人员数量之后,政府财政补助对企业创新绩效提高的正面激励作用是显著的。进一步分析发现政府补助对国有企业的研发支出具有激励作用,但对非国有企业的研发支出具有"挤出"作用。企业研发支出与创新绩效显著正相关,其中研发支出与发明专利的数量负相关,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的数量正相关。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梅   杨华  
本文基于2010—2020年57个国家面板数据,从知识产权保护视角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技术创新对信息通信技术(ICT)产品出口的影响。研究表明:(1)技术创新对ICT产品出口有显著促进作用。考虑国别异质性和产品类别异质性,中低收入国家技术创新对ICT产品出口的促进作用更大,技术创新对消费性电子设备和通讯设备出口的促进作用更明显。(2)技术创新可以通过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来促进ICT产品出口,且这种影响机制在高收入国家比在中低收入国家显著。(3)技术创新对ICT产品出口的影响存在知识产权保护的双重门槛效应,即技术创新对ICT产品出口的影响随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加大呈现先促进后抑制的倒U型非线性规律。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梅   杨华  
本文基于2010—2020年57个国家面板数据,从知识产权保护视角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技术创新对信息通信技术(ICT)产品出口的影响。研究表明:(1)技术创新对ICT产品出口有显著促进作用。考虑国别异质性和产品类别异质性,中低收入国家技术创新对ICT产品出口的促进作用更大,技术创新对消费性电子设备和通讯设备出口的促进作用更明显。(2)技术创新可以通过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来促进ICT产品出口,且这种影响机制在高收入国家比在中低收入国家显著。(3)技术创新对ICT产品出口的影响存在知识产权保护的双重门槛效应,即技术创新对ICT产品出口的影响随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加大呈现先促进后抑制的倒U型非线性规律。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白俊  刘园园  邱善运  
本文从技术创新角度,以2003~2015年中国部分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使用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了国有资本参股对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民营企业引入国有股权后并未发挥信贷资源优势,且导致委托代理问题加剧,削弱了管理层的创新意愿,最终抑制了企业的技术创新。本文的结论有助于更好地认清国有股权在企业中扮演的角色,也回应了"国进民退"的争议,为当下正在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提供了借鉴。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郭丰  杨上广  柴泽阳  
企业数字化转型是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微观体现,在推动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上市公司2011—2019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通过爬取企业年报中的“数字化转型”关键词,构造微观企业层面的数字化转型指标,从绿色技术创新数量和质量两个维度来全面反映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实证检验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数量和质量的影响。研究表明:(1)企业数字化转型不仅提升了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数量,还显著提高了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质量,上述结论在经过内生性检验、替换被解释变量等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2)在作用机制方面,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优化人力资本结构和提升产学研合作水平促进了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数量和质量的提升,管理性交易成本机制并不显著。(3)异质性结果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国有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数量和质量的提升效应显著高于非国有企业,对东部和中部地区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数量和质量的提升效应显著高于西部地区企业,对不同知识产权保护强度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数量和质量的提升效应没有显著差异。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研究结论为深化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提升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数量和质量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