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649)
2023(13553)
2022(11904)
2021(11296)
2020(9404)
2019(21628)
2018(21805)
2017(41098)
2016(22737)
2015(25677)
2014(25006)
2013(24250)
2012(22209)
2011(19843)
2010(19715)
2009(18013)
2008(17225)
2007(15114)
2006(13068)
2005(11093)
作者
(61572)
(51077)
(50716)
(48219)
(32835)
(24741)
(23109)
(20011)
(19424)
(18260)
(17684)
(17045)
(16326)
(15978)
(15589)
(15337)
(15320)
(15176)
(14658)
(14578)
(12555)
(12538)
(12225)
(11683)
(11573)
(11344)
(11322)
(11305)
(10190)
(10163)
学科
(83862)
经济(83780)
管理(67274)
(62490)
(53005)
企业(53005)
方法(36762)
数学(31060)
数学方法(30696)
(23531)
中国(22781)
地方(22016)
业经(20237)
技术(19578)
(19322)
(18216)
农业(16169)
理论(15726)
(14450)
(14375)
(14303)
贸易(14290)
(13764)
环境(13354)
教育(13324)
技术管理(13197)
(12462)
(12029)
财务(11968)
财务管理(11949)
机构
大学(304899)
学院(301849)
管理(123156)
(113060)
经济(110394)
理学(107089)
理学院(105857)
管理学(104053)
管理学院(103496)
研究(97464)
中国(71642)
(65028)
科学(61974)
(50566)
(47357)
(45635)
业大(45109)
中心(44836)
(44429)
研究所(43368)
(43146)
师范(42797)
北京(40854)
财经(40537)
(38939)
(36759)
(36085)
农业(35484)
师范大学(34263)
技术(32539)
基金
项目(212886)
科学(167626)
研究(159745)
基金(151832)
(130903)
国家(129754)
科学基金(112664)
社会(98458)
社会科(93036)
社会科学(93011)
(85341)
基金项目(82279)
教育(74012)
自然(73246)
自然科(71547)
自然科学(71531)
(70921)
自然科学基金(70238)
编号(66634)
资助(60636)
成果(54544)
(47981)
重点(46914)
课题(46097)
(45830)
(45681)
创新(43996)
项目编号(41202)
大学(40300)
科研(40204)
期刊
(123669)
经济(123669)
研究(88540)
中国(62895)
管理(45798)
学报(45721)
教育(43933)
科学(42973)
(41085)
(37749)
大学(34916)
学学(31649)
农业(28889)
技术(27417)
(22602)
金融(22602)
业经(21339)
图书(21320)
经济研究(18508)
财经(18482)
科技(17324)
问题(16112)
(15720)
(15590)
技术经济(14763)
书馆(14514)
图书馆(14514)
理论(14508)
资源(14148)
现代(13708)
共检索到4408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玄黎娜  
随着广东社会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高校不断涌现出具有应用前景的科技创新成果,为广东社会经济建设与发展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然而,传统的科研组织仍显陈旧,逐渐显现出根本性和结构性的缺陷,与国家协同创新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高校如何创新科研组织,促进学科、专业之间的融合,有效利用科技资源,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研究阐述了广州地区高校科研组织创新的背景,通过对高校科研组织的解析,提出高校科研组织协同创新的几点建议,对高校建立科技创新协同机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薛玉香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升级转型期,需要协同创新的科研成果的智力支持。作为协同创新的主力军,我国高校科研团队取得了诸多科研成绩,但也存在缺乏协同创新的问题,包括长远规划欠缺、忽视科学分工、缺乏科研交流等。研究高校科研团队协同创新,有助于实现科研团队由个体自闭到互动创新的转变。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严培培  
构建协同创新的科研组织模式,应探索如何将高校、企业、科研院所以及政府部门等不同组织有效协同起来,以最有效、最优化的模式进行创新。鉴于此,必须对日前高校科研组织模式现状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以自组织理论为指导,坚持开放、协作、共享的原则,积极创建具有协同创新特点的新型科研组织模式。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朱金龙  朱卫未  宋福明  
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超效率数据包络分析的组合模型,从投入资源配置和产出效率视角对27个江苏行业产业类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期内的科研效率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进一步推进中心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建议供主管部门、高校和协同创新中心借鉴,为建立科学规范竞争与退出机制提供参考,使得协同创新中心充分发挥有效合理配置创新资源要素的重要作用。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尹洁  施琴芬  李锋  王树乔  
基于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知识共享机制,从知识特性、知识共享个体、知识共享团队层面,分析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内部知识共享绩效影响因素。以江苏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为例,通过来自江苏省级、校级高校协同创新中心成员的97份有效问卷,检验研究假设,识别影响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内部知识共享绩效的关键因素。研究结论表明:组织公民行为、组织承诺、知识价值、社会资本、团队带头人显著影响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知识共享绩效。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朱虹凌  
胡锦涛同志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发表讲话,首次将高校的协同创新提升至国家战略的高度。为贯彻落实讲话精神,教育部和财政部于2012年5月联合启动实施"2011计划"以构建协同创新模式。本文以该背景下高校的科研管理工作为切入点,分析了目前高校科研管理存在的问题,探讨了科研管理工作的几个应变策略。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毕颖  杨连生  
大学跨学科研究组织协同创新的本质属性就是大学跨学科研究组织与协同主体在知识生产、知识传播和知识转移过程中的管理创新。由于受到合作中的知识特性、合作各方的知识结构、知识共享的意愿、知识转移渠道的选择等因素的影响,使合作各方的矛盾开始出现,难以实现协同创新的共同目标。为此,要促进大学跨学科研究组织的协同创新,就需要确立正确的政策价值取向,明晰政策的着力方向,完善政策的配套机制。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卜伟  陈军冰  王钰云  
文章采用DEA-Malmquist-Tobit模型,以江苏高校行业产业类协同创新中心为研究对象,对2017—2020年行业产业类协同创新中心经费绩效进行静态和动态分析并探究经费绩效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第二建设周期内行业产业类协同创新中心经费绩效呈上升趋势,但整体水平不高且两极分化严重;内部经费规章制度对协同创新中心经费绩效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外部地区政策环境和实际协同程度对经费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在此基础上,建议主管部门应从实施分类发展战略、深化改革经费管理、强化深度融合等方面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提升经费使用效率。文章不仅客观分析了江苏高校行业产业类协同创新中心经费绩效,而且从不同维度深入探究了经费绩效影响因素,可为其第三周期建设提供参考。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纪武  刘妮娜  桑万琛  
城市是实施创新发展的基本组织单元,协同创新和创新网络是创新活动的组织发展模式。以杭州市为实证,根据其2001-2018年的合作专利数据,应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城市协同创新产出的增长过程、特征及其与协同创新关系组织结构的关联性进行实证研究。研究显示:城市协同创新产出的增长经历了低位滞增、渐进缓增、高位波动的发展阶段;城市协同创新关系的组织类型包括协同创新网络、协同创新群体和简单协同关系,协同创新网络对城市协同创新发展具有主导作用;企业在协同创新发展过程中表现的最为活跃,但企业之间很难形成有效的协同创新网络;调节城市协同创新网络的结构,增强网络中心的辐射带动作用,对于城市协同创新关系的有效组织以及协同创新产出的持续稳定增长具有重要作用。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俊平  曹大辉  邱开金  
围绕高职教育协同创新,选取浙江、湖南、云南作为东、中、西部的地区代表,从协同创新的环境、机制与模式、协同创新的组织、协同创新社会服务水平等四个维度跨区域比较,分析了三省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及不足,提出了有利于加快我国高职教育协同创新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尹卓君  陈少雄  周艳华  
本研究以华南农业大学泰山区、华山区、启林南区、启林北区、燕山区五个社区文化活动的调研数据为基础,分析了高校社区文化建设的现状和瓶颈,在此基础上运用协同创新的理念提出了以健全落实配套制度为保障、以优化创新活动内容为核心、以加强完善队伍建设为关键的高校社区品牌文化建设路径,旨在构建符合新时代发展进步需求、大学生成长成才诉求和高水平大学建设要求的学生社区文化建设格局,以期推动高校社区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更好地促进学生素质提升和全面发展。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杜宴林  
协同创新概念的提出和启动协同创新计划,意味着我国科学研究和创新方式的重大转型和根本转变。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作为我国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正确理解协同创新,从而真正繁荣哲学社会科学,无疑是极为有意义的事情。协同创新的首要任务是营造协同创新文化氛围和文化环境,营造坚实厚重的协同创新文化。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陈艾华  吴伟  王卫彬  
以高校跨学科组织为研究对象,剖析跨学科组织、跨学科研究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及评价机制、跨学科研究绩效之间的关系,通过实证分析对假设进行了验证表明:跨学科组织的两个子维度即跨学科组织的合理性及其与产业界的联系,对科研生产力有显著正效应;跨学科研究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评价机制在"跨学科组织—科研生产力"的关系中均发挥着中介作用,与"跨学科组织的合理性—科研生产力"关系中的中介作用相比,跨学科研究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评价机制在"跨学科组织和产业界的联系—科研生产力"关系中的中介作用更为显著。因此,从研究的样本来看,在开展跨学科研究提升科研生产力的过程中,高校跨学科组织不仅需要释放活力与异质性组织构建合作网络,而且需要优化与创新跨学科研究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评价机制。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黄宏斌  闵倩莹  邢继波  
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指出深度融合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文章选取传统基建行业的领先公司——中铁建集团作为案例对象,对其内部协同创新的基本路径及其创造价值的作用机理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为实现资源互补和技术共享,中铁建集团通过契约联盟协同攻克技术难关,并围绕产业链与成员公司进行多源数据的流通共享,从而形成“五链协同”的创新生态圈,最终实现集团价值共创、合作共赢。文章可为其他集团公司内部协同创新战略的制订和实施提供参考,并为传统基建公司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深度融合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提供借鉴。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园  张宁  陈伟  
产学研合作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举措,是高等学校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深化产学研合作体系改革面临创新要素汇聚不足、产学研合作动力不足、人才和成果转移机制建设尚未完善、配套政策仍未到位等问题。本文在分析产学研合作内涵、瓶颈等基础上,提出以实施协同创新计划为契机,依托强化顶层设计,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推进管理创新,构建新格局等途径,探索产学研合作新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