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75)
- 2023(10042)
- 2022(8779)
- 2021(8333)
- 2020(7282)
- 2019(16703)
- 2018(16922)
- 2017(32234)
- 2016(18418)
- 2015(21346)
- 2014(21892)
- 2013(21238)
- 2012(20111)
- 2011(18126)
- 2010(18715)
- 2009(17862)
- 2008(18453)
- 2007(17302)
- 2006(15186)
- 2005(14150)
- 学科
- 济(70933)
- 经济(70820)
- 管理(58672)
- 业(52016)
- 企(43468)
- 企业(43468)
- 方法(31832)
- 数学(27518)
- 数学方法(27103)
- 财(23576)
- 农(20726)
- 制(20203)
- 中国(19874)
- 学(15595)
- 业经(15461)
- 务(14324)
- 财务(14276)
- 财务管理(14229)
- 贸(13692)
- 贸易(13685)
- 体(13453)
- 企业财务(13432)
- 易(13302)
- 银(13242)
- 银行(13205)
- 农业(12981)
- 地方(12875)
- 行(12491)
- 理论(12287)
- 融(12047)
- 机构
- 大学(273472)
- 学院(268456)
- 济(107011)
- 经济(104373)
- 管理(98026)
- 研究(90186)
- 理学(82680)
- 理学院(81731)
- 管理学(80077)
- 管理学院(79573)
- 中国(70562)
- 京(58218)
- 财(55569)
- 科学(55278)
- 所(47311)
- 农(46915)
- 江(44011)
- 中心(42219)
- 财经(42174)
- 研究所(42065)
- 业大(39918)
- 经(37777)
- 北京(37190)
- 农业(36796)
- 范(36448)
- 师范(36092)
- 州(34692)
- 经济学(32893)
- 院(31712)
- 财经大学(30785)
- 基金
- 项目(165345)
- 科学(128035)
- 研究(122985)
- 基金(116990)
- 家(100582)
- 国家(99685)
- 科学基金(84464)
- 社会(75315)
- 社会科(71087)
- 社会科学(71062)
- 省(65770)
- 基金项目(61504)
- 教育(58849)
- 划(54800)
- 自然(53808)
- 自然科(52508)
- 自然科学(52491)
- 编号(51719)
- 自然科学基金(51542)
- 资助(48928)
- 成果(45730)
- 重点(37390)
- 部(37196)
- 课题(36625)
- 发(34523)
- 制(34080)
- 创(33942)
- 性(32319)
- 大学(32252)
- 科研(32019)
- 期刊
- 济(125796)
- 经济(125796)
- 研究(83642)
- 中国(60566)
- 财(47096)
- 学报(43653)
- 农(43594)
- 科学(37615)
- 管理(37298)
- 教育(36766)
- 大学(33495)
- 学学(30537)
- 农业(28562)
- 融(27081)
- 金融(27081)
- 技术(23561)
- 财经(22051)
- 业经(19541)
- 经(18954)
- 经济研究(18615)
- 问题(16934)
- 图书(16052)
- 业(14939)
- 贸(14065)
- 版(14020)
- 理论(13647)
- 技术经济(13410)
- 财会(12823)
- 统计(12210)
- 实践(12148)
共检索到4230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唐俊
在不完全信息下科研奖励机制的设计面临激励问题。为使高效率科研人员的科研成果质量不降低,需要给予比完全信息下的高质量的科研成果以更多的奖励。在确定不同科研成果质量的奖励差别时,不仅要考虑劳动成本,还要考虑高效率科研人员和低效率科研人员从事科研劳动的差异。当奖励机制能够使高效率科研人员不模仿低效率人员的行为时,高质量的科研成果产出才会增加。
关键词:
信息经济学 高校科研 奖励机制 激励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杰 段洣晶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邓玉玲 吴健鹏 周启运
现阶段股权激励已成为上市企业缓解代理矛盾、提升企业经营业绩的一项主要手段。目前普遍采用的定向增发股票激励方式因其考核内容单一、激励弹性较差,最终效果往往不尽人意,而股票回购激励方式虽然考核内容繁多,但激励弹性较高,同时能够对激励对象形成长期的激励效果。因此,本文选取亚宝药业作为案例,对其极具创新性的"回购+累进制"股权激励方案进行分析,并运用因子分析法对股权激励实施期间企业的经营业绩进行评估,并与同行业对比,探究该股权激励方案对企业经营业绩的影响作用。
关键词:
股票回购 累进制奖励 股权激励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陈亚芬
从投入—产出角度对激励有效性的分析,进一步证明了高校科研激励机制设置完善的作用。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辛宇 吕长江
本文以泸州老窖2006年6月公布的股权激励计划草案(最终未能施行)以及其2010年1月公布的股权激励计划修订稿为案例分析对象,分析薪酬管制背景下的国有企业股权激励的定位困境问题。我们发现:在薪酬管制的背景之下,泸州老窖这家国有企业的股权激励兼具激励、福利和奖励三种性质,而这种性质的混杂性最终会导致国有企业的股权激励陷入定位困境,无法发挥其应有的激励效果。最后,针对国有企业的股权激励问题,我们提出了若干政策性建议。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张冬平
传统的绩效奖励计划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批评。由于考虑了资本成本,EVA奖励计划可以实现管理人员和股东之间行为目标取向的一致。以EVA为代表的按价值分配正被现代企业广泛采用。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怀 邵慰
为了对高校科研人员进行有效激励,本文以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分层理论为基准,将现有的高校科研人员的激励制度进行层级分析。研究发现现有的激励制度大致分成如下三个层级:政治和法律层级、组织层级和个人层级。政治和法律层级、组织层级的制度主要是正式制度,个人层级的制度主要是非正式制度。以往的研究大多集中于正式制度的激励作用,事实上非正式制度在激励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此提出高校科研人员激励制度设计的方法,为高校科研人员的激励制度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
科研人员 激励制度 新制度经济学 层级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杨忠泰
从70所公立样本高校"科研奖励办法"政策文本内容及其7类16种奖项共计651频次计量结果发现:科研成果尤其是学术论文是奖励对象的重点;奖励对象多少与样本高校类型和层次呈反方向变化;各类型高校对ESI高被引论文等特别是教学型高校对各个等级科研项目存在严重的重复奖;科研项目奖励金额大小与高校类型和层次也呈反方向变化,一些教学型高校对各级科研项目奖励金额往往存在大于或等于科研项目经费本身等极不合理的现象。公立高校的科研奖励和奖励过度违背科研劳动及知识发展流程理论。最后提出对策:提高保健层,试行年薪制;保障基本承认层,提高声誉奖;完善和规范提高层与特别奖励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军
在高等学校,建立聘任竞争激励机制,推行高校教师聘任制,有利于人才资源合理配置,促进教师队伍结构优化,本文建立讨价还价模型,提出激励教师的几点措施;讨论了建立聘任竞争激励机制的作用。
关键词:
高校教师 竞争 激励机制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小平
股票期权与EVA奖金制度是公司激励机制中的两种主要模式。基于委托———代理理论 ,根据这两种激励机制的主要特点 ,通过对它们在激励相容、激励程度、限制去职风险、股东成本四个方面的比较分析 ,表明EVA奖金制度比股票期权更具有激励的有效性。我国应积极引进和应用EVA管理思想及其管理方法。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陈念年 何波
组建科研团队是高校提升竞争力和持续发展的必要措施,科研团队的建设已成为全面提高高校科研工作的重要环节。科研团队要实现自身特色并具有竞争优势必须培养团队的核心能力;另一方面,科研团队要保持这种核心竞争力,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吸引力,必须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关键词:
高校 科研团队 核心能力 激励机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爱辰 林琳 王海艳
激励就是通过激发人的内在动力,使其朝着预期目标前进。高校青年教师不仅需要自我激励,也需要来自他人,尤其是上级部门、各级领导给予的鼓励。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应积极发挥其激励职能,建立青年教师科研激励机制,将管理目标与青年教师的需求相结合,将有助于实现高校科研的长足发展。文章从构建高校青年教师科研激励机制的五个原则出发,探讨了如何有效构建青年教师科研激励机制。
关键词:
高校青年教师 科研 激励机制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小宁,田大山
本文在委托-代理理论的框架下讨论了非营利科研组织的激励机制。文章指出,在无法利用利润分享机制进行激励时,依靠声誉激励机制可以使得研究者为长期利益而努力工作,但是研究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对产出评价的不完全性会降低激励效果。以研究兴趣为代表的“利他主义”可以实现研究者的自我激励,从而提高研究者的努力水平。
关键词:
非营利 科研组织 激励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董存仁
本文以S职业技术学院"示范后"两次出台科研资助奖励文件及其动态过程为例,分析了该校科研状况、资助奖励"办法"出台背景,用教师科研态度、行为变化和前后科研数据对比,归纳了"办法"实行5年来发挥的作用和产生的效果及存在问题,并提出对策,以期探索高职院校科研管理体制,建立常态科研激励机制。
关键词:
高职科研 激励效果 问题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