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47)
- 2023(13749)
- 2022(11951)
- 2021(11417)
- 2020(9603)
- 2019(22188)
- 2018(22070)
- 2017(42467)
- 2016(22936)
- 2015(25885)
- 2014(25719)
- 2013(24590)
- 2012(21983)
- 2011(19583)
- 2010(19169)
- 2009(17096)
- 2008(16324)
- 2007(13872)
- 2006(11586)
- 2005(9434)
- 学科
- 济(84720)
- 经济(84626)
- 管理(68501)
- 业(61956)
- 企(53096)
- 企业(53096)
- 方法(43854)
- 数学(38280)
- 数学方法(37749)
- 农(21844)
- 财(21740)
- 中国(21329)
- 业经(19296)
- 学(18428)
- 地方(16131)
- 理论(15731)
- 技术(15467)
- 贸(14834)
- 贸易(14828)
- 农业(14765)
- 和(14687)
- 务(14584)
- 财务(14516)
- 财务管理(14487)
- 易(14410)
- 企业财务(13714)
- 环境(13361)
- 制(13109)
- 划(12772)
- 教育(12762)
- 机构
- 大学(312761)
- 学院(308939)
- 管理(128670)
- 济(117424)
- 经济(114846)
- 理学(113390)
- 理学院(112242)
- 管理学(110124)
- 管理学院(109582)
- 研究(93560)
- 中国(66994)
- 京(64371)
- 科学(59386)
- 财(52121)
- 业大(46902)
- 农(44865)
- 所(43936)
- 中心(43738)
- 财经(43328)
- 江(42191)
- 范(42141)
- 师范(41769)
- 研究所(40658)
- 经(39658)
- 北京(39543)
- 农业(35165)
- 州(35042)
- 经济学(34818)
- 院(34807)
- 师范大学(33614)
- 基金
- 项目(224813)
- 科学(177724)
- 研究(166367)
- 基金(163273)
- 家(140849)
- 国家(139686)
- 科学基金(122104)
- 社会(103837)
- 社会科(98398)
- 社会科学(98374)
- 省(88300)
- 基金项目(87784)
- 自然(80233)
- 自然科(78429)
- 自然科学(78410)
- 教育(78195)
- 自然科学基金(76973)
- 划(73758)
- 编号(68980)
- 资助(66349)
- 成果(55131)
- 部(49561)
- 重点(49470)
- 创(47496)
- 发(46636)
- 课题(46247)
- 创新(44101)
- 科研(43443)
- 项目编号(43337)
- 教育部(43228)
- 期刊
- 济(116868)
- 经济(116868)
- 研究(84751)
- 中国(53102)
- 学报(47531)
- 管理(45392)
- 科学(43384)
- 教育(40211)
- 财(39553)
- 农(39109)
- 大学(37228)
- 学学(34151)
- 农业(27999)
- 技术(27898)
- 图书(20752)
- 业经(20489)
- 财经(20031)
- 融(19403)
- 金融(19403)
- 经济研究(18619)
- 经(17043)
- 科技(15935)
- 问题(15093)
- 理论(14986)
- 技术经济(14470)
- 情报(14206)
- 版(14010)
- 实践(14000)
- 践(14000)
- 业(13996)
共检索到4215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田轶 曹启龙 毛良虎
基于对中国高校科研团队的实地调研和考察,结合激励理论、社会偏好理论、互惠理论以及公平理论等多种理论,从激励的视角研究了知识隐匿与知识共享之间关系及其调节作用。文章运用投影寻踪法和层次回归分析法开展实证研究,研究发现:高校科研团队知识隐匿与知识共享自我效能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并且在考虑科研团队成员不同异质性的条件下,这一负相关关系具有高度的稳健性。在考虑到激励因子时,内部激励具有比外部激励更强的激励效果,即内部激励更有利于高校科研团队的知识共享。在调节效应方面,总体而言,激励能够抑制高校科研团队的知识隐匿行为,增强高校团队成员之间的知识共享自我效能。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田轶 曹启龙 毛良虎
基于对中国高校科研团队的实地调研和考察,结合激励理论、社会偏好理论、互惠理论以及公平理论等多种理论,从激励的视角研究了知识隐匿与知识共享之间关系及其调节作用。文章运用投影寻踪法和层次回归分析法开展实证研究,研究发现:高校科研团队知识隐匿与知识共享自我效能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并且在考虑科研团队成员不同异质性的条件下,这一负相关关系具有高度的稳健性。在考虑到激励因子时,内部激励具有比外部激励更强的激励效果,即内部激励更有利于高校科研团队的知识共享。在调节效应方面,总体而言,激励能够抑制高校科研团队的知识隐匿行为,增强高校团队成员之间的知识共享自我效能。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常涛 廖建桥
通过静态博弈模型的构建及分析发现,在非对称信息下,传统的激励机制会使团队知识共享陷入囚徒困境;对知识共享行为采取直接激励则由于存在激励扭曲问题而无法起到有效的激励作用;团队利益共享计划则可以产生较好效果。基于团队利益共享激励模型,就激励合同的具体设计及如何提高成员知识共享的努力程度等方面的问题做了进一步讨论。
关键词:
知识共享 团队 激励机制 博弈论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敏 吴郁松 霍朝光
[目的/意义]为探究科研团队隐性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因素。[方法/过程]从个体意愿、组织制度(领导支持)和群体文化(面子,人情,集体主义)的多重视角出发,提出研究假设并构建理论模型。以10多所高校100多个科研团队为样本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研究数据,获得302份有效问卷并利用Smart PLS 2.0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结论]研究结果显示,助人愉悦感正向促进科研团队个体成员的隐性知识共享意愿,知识的个人所有权和感知知识权利丧失负向抑制个体成员的隐性知识共享意愿;隐性知识共享意愿、组织制度和群体文化均正向促进个体成员的隐性知识共享行为,组织制度和群体文化对个体成员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效果显著高...
关键词:
高校 科研团队 隐性知识共享 影响因素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陈洁 黄辉
针对团队性激励与知识共享关系研究的不足,基于期望理论,首先构建团队性激励与知识共享关系的概念模型,接着深入剖析团队性激励对知识共享的作用机理,并提出相关假设。最后,从增强激励强度和提升公平程度两个方面提出促进知识共享的团队性激励机制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
期望理论 团队性激励 知识共享 作用机理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胡新平 胡明清 邓腾腾
考虑公平偏好的心理特征,本文将研发人员具有的横向公平偏好心理因素融入到团队知识共享激励模型,建立了基于业绩激励和创新知识产权激励的研发团队知识共享模型,分析了公平偏好心理对团队知识共享行为的作用机制以及对代理人最优激励机制设计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公平偏好促使具有自豪偏好的员工为本职工作付出更多努力,但降低了共享知识努力水平;在有限工作时间和精力情况下,公平偏好能够促使具有同情偏好的研发人员为知识共享付出更多努力,提高团队协同效应;具有同情偏好的研发人员公平感较弱,企业应加大业绩激励强度;倘若研发团队的公平感较强,企业则应加大创新知识产权的激励强度;当具有同情偏好的研发人员的协同效应增强时,企...
关键词:
公平偏好 协同效应 知识共享 激励机制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张赟
以社会网络结构(网络密度、结构洞与网络桥和网络中心性)与社会网络互动(交流频度、亲密程度、联系强度)为测度指标,探讨培训、完全导师制、虚拟网络式和学习型社区4种不同的共享模式对高校科研团队隐性知识共享这种实践性、内隐性和复杂性较强的共享的影响。
关键词:
知识管理 隐性知识 高校科研团队 结构洞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海东
以国内某行业特色高校的PI制科研团队为研究对象,从整体网络的视角探讨科研团队的知识共享网络结构特性。研究发现,高校科研团队整体网络的黏性处于中等偏下水平,是一个"稀疏网络";PI和科研骨干成员居于知识共享网络的核心位置,是整体网络中结构洞的主要占据者,在资源和信息的控制、传递和获取方面具有优势;科研团队知识共享网络中存在着大量相互重叠的派系,跨团队的知识共享普遍存在。最后,研究给出了增强高校PI制科研创新团队知识共享能力的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海东
以国内某行业特色高校的PI制科研团队为研究对象,从整体网络的视角探讨科研团队的知识共享网络结构特性。研究发现,高校科研团队整体网络的黏性处于中等偏下水平,是一个"稀疏网络";PI和科研骨干成员居于知识共享网络的核心位置,是整体网络中结构洞的主要占据者,在资源和信息的控制、传递和获取方面具有优势;科研团队知识共享网络中存在着大量相互重叠的派系,跨团队的知识共享普遍存在。最后,研究给出了增强高校PI制科研创新团队知识共享能力的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海东
以国内某行业特色高校的PI制科研团队为研究对象,从整体网络的视角探讨科研团队的知识共享网络结构特性。研究发现,高校科研团队整体网络的黏性处于中等偏下水平,是一个"稀疏网络";PI和科研骨干成员居于知识共享网络的核心位置,是整体网络中结构洞的主要占据者,在资源和信息的控制、传递和获取方面具有优势;科研团队知识共享网络中存在着大量相互重叠的派系,跨团队的知识共享普遍存在。最后,研究给出了增强高校PI制科研创新团队知识共享能力的建议。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李志宏 赖文娣 白雪
沿用国内外学者对创新气氛维度研究的成果,将团队带头人创新风格作为高校科研团队创新气氛的一个新的维度,并结合另外三个维度:参与保障、目标认同、创新追求与支持,更有效地描述高校科研团队创新气氛。同时,根据高校科研团队的特点,探讨创新气氛各维度对隐性知识共享意愿的影响。最后,根据概念模型,从创新气氛的各维度出发,提出增强高校科研团队隐性知识共享意愿的相关建议,以期对加强高校科研团队隐性知识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关键词:
高校科研团队 创新气氛 隐性知识共享意愿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施建刚 林陵娜 唐代中
现有知识共享激励研究大都建立在理性经济人假设基础上,而在现实经济活动中,这一假设存在较大局限性。本文将传统个体激励和团队激励相分离的激励模式转化为整合激励模式,运用博弈模型构建了基于横向公平偏好的知识共享激励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检验与数据模拟,结果表明:项目团队成员知识共享个体激励和团队激励均衡状态下,个体激励和团队激励对成员的知识共享努力水平具有互补性。知识共享风险成本较低(高)情形下,个体激励与横向公平偏好负相关(呈倒U型关系),团队激励与横向公平偏好正相关(呈U型关系)。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志远 王定华
员工知识分享是企业实施客户知识管理的关键环节,是企业有效利用内部知识资源的基础。员工隐性知识分享机制使员工更加有意愿参与分享知识的活动,藉由员工无私的分享,达到知识的散布及学习,快速提升员工的能力及问题发生时处理的态度,从而改善组织的知识分享水平,提高企业资源利用率。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范道津 郭瑜桥
企业知识必须通过成员间知识的交流与共享才能实现其全部价值。由于受到信息不对称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企业知识的共享面临种种困难。企业必须进行外部的正激励才能使知识共享实现帕累托最优。但是这种正激励并不是越高越好,本文通过对知识共享机制的研究,运用不完全信息动态重复博弈理论,深入分析知识共享的原动力,以知识贡献成本和知识贡献激励为相互制约条件提出企业知识共享的最优激励机制设计的概念模型。
关键词:
知识共享 激励 博弈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敏 唐国庆 张艳
[目的/意义]结合中国文化情境,从使能和抑制双重视角探究影响高校科研团队隐性知识共享意愿的因素及其作用机理。[方法/过程]整合计划行为理论、面子理论和激励理论,提出研究假设并构建理论模型。采用问卷访谈的方式收集来自中部10余所高校科研团队的297份有效问卷为研究样本,利用Smart PLS 2.0验证理论模型。[结果/结论]助人愉悦感正向促进隐性知识共享意愿,感知优势丧失负向抑制隐性知识共享意愿;集体主义倾向和组织奖励对助人愉悦感有正向影响作用,而感知面子威胁对助人愉悦感有负向影响作用;感知面子威胁和感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