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786)
- 2023(15034)
- 2022(12959)
- 2021(12058)
- 2020(10116)
- 2019(23392)
- 2018(23382)
- 2017(44225)
- 2016(24408)
- 2015(27378)
- 2014(27602)
- 2013(26551)
- 2012(24269)
- 2011(21785)
- 2010(21728)
- 2009(19921)
- 2008(19256)
- 2007(17154)
- 2006(14740)
- 2005(12650)
- 学科
- 济(92628)
- 经济(92522)
- 管理(74323)
- 业(68971)
- 企(59131)
- 企业(59131)
- 方法(45551)
- 数学(39492)
- 数学方法(39076)
- 中国(25200)
- 财(23722)
- 农(23487)
- 业经(21082)
- 学(20467)
- 技术(20439)
- 地方(19062)
- 制(17403)
- 理论(17347)
- 贸(15814)
- 贸易(15802)
- 农业(15750)
- 和(15425)
- 易(15282)
- 务(15003)
- 财务(14930)
- 财务管理(14896)
- 教育(14442)
- 环境(14336)
- 企业财务(14176)
- 银(14103)
- 机构
- 大学(339823)
- 学院(336360)
- 管理(135853)
- 济(129234)
- 经济(126327)
- 理学(118167)
- 理学院(116902)
- 管理学(114891)
- 管理学院(114295)
- 研究(109003)
- 中国(79649)
- 京(71951)
- 科学(69099)
- 财(59596)
- 农(53758)
- 所(53743)
- 业大(51559)
- 江(49589)
- 中心(49344)
- 研究所(49277)
- 财经(47927)
- 范(45365)
- 北京(45009)
- 师范(44901)
- 经(43635)
- 农业(42170)
- 院(40572)
- 州(40117)
- 经济学(38064)
- 技术(36990)
- 基金
- 项目(236189)
- 科学(185555)
- 研究(174080)
- 基金(168995)
- 家(147053)
- 国家(145816)
- 科学基金(125863)
- 社会(108213)
- 社会科(102546)
- 社会科学(102521)
- 省(94646)
- 基金项目(89956)
- 自然(82027)
- 教育(81377)
- 自然科(80153)
- 自然科学(80129)
- 划(78851)
- 自然科学基金(78696)
- 编号(70986)
- 资助(69438)
- 成果(58110)
- 重点(52565)
- 创(52292)
- 部(51600)
- 课题(50060)
- 发(49627)
- 创新(48123)
- 科研(45097)
- 大学(44471)
- 教育部(44305)
- 期刊
- 济(136363)
- 经济(136363)
- 研究(97616)
- 中国(67820)
- 学报(54500)
- 管理(50806)
- 科学(48643)
- 农(46858)
- 教育(46800)
- 财(44889)
- 大学(41383)
- 学学(38057)
- 农业(32691)
- 技术(30809)
- 融(25870)
- 金融(25870)
- 财经(22914)
- 业经(22788)
- 经济研究(21743)
- 图书(20751)
- 经(19537)
- 科技(18811)
- 业(17975)
- 问题(17316)
- 技术经济(16984)
- 理论(15837)
- 版(15309)
- 统计(14838)
- 实践(14537)
- 践(14537)
共检索到4868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磊 马文意 吴羽昕
目前学术界对高校科研团队创造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维度结构的探讨仍很匮乏,缺少实证研究,这阻碍了高校科研团队创造力的进一步研究。以高校科研团队成员为研究对象,在现有研究高校科研团队创造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编制调查问卷,利用所搜集的数据分别进行探索性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高校科研团队创造力评价指标体系由4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36个三级指标构成。同时,在相关研究和量表提炼技术的基础上,开发出一套高校科研团队创造力评价指标体系测量量表。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马立超 姚昊
基于“双一流”建设高校博士后的实证调查数据,采用OLS回归、夏普里值分解和中介效应模型探究高校组织支持体系对博士后科研创造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合作导师指导与科研交流平台的供给相对丰富,但科研经费资助短缺、心理疏解机制欠缺、出站考核要求较高、留任晋升难度过大是组织支持要素的“短板”;组织支持有助于激发博士后科研创造力,其中成果奖励、导师指导对科研创造性思维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导师指导、出站要求也能正向影响科研创造性人格;在组织支持要素中,导师指导对博士后科研创造性思维与人格差异的贡献度最高;科研投入在组织支持影响科研创造性思维、科研创造性人格的过程中均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因此,建议完善博士后科研经费资助体系,动态调整课题资助比例;疏通博士后留任与晋升渠道,构建“牵线搭桥”职业保障机制;搭建学术指导系统,提升科研参与内生动力。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崴 王续琨
从组织管理理论入手,根据研究型大学科研团队结构的实际情况和特点,探讨并确立影响科研团队创造力的团队结构要素及其各维度指标,包括个体能力结构、角色配置和异质性结构。在此基础上,分别构建科研团队结构对团队创造力的影响研究假设和模型,实证研究验证了科研团队结构的三方面因素对团队创造力具有显著的正负向影响。根据研究结果,进一步指出了对研究型大学科研团队管理的若干启示。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磊 张庆普
在界定高校科研团队创造力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高校科研团队创造力的评价维度,从创造主体、创造过程、创造成果和创造环境4个维度构建了高校科研团队创造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可拓学的物元方法建立了多级可拓评价模型。最后运用实例说明了高校科研团队创造力的可拓评价过程。结果表明,利用可拓评价法能得出待评高校科研团队创造力的综合水平,评价结果能反映待评高校在科研团队创造力的不同维度上的竞争优势和差距。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磊 李翠霞
通过对73个高校科研团队的432名高校科研团队成员的问卷调查,运用多层线性模型进行跨层次分析,得出实证研究结果:团队任务创新性、团队创新氛围对高校科研团队个体创造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团队变革型领导、团队成员异质性对高校科研团队个体创造力的正向影响不显著;团队内、外部知识整合能力对高校科研团队个体创造力的正向影响显著;团队内、外部知识整合能力在团队特征因素对高校科研团队个体创造力的影响过程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最后提出了对提升高校科研团队个体创造力的启示以及研究局限。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马长龙 于淼
基于知识管理的视角,探讨交互记忆系统、团队心智模型对团队创造力的影响以及探索式学习与知识共享的中介作用。以33个科研团队为样本的问卷调查表明,(1)交互记忆系统、团队心智模型均分别对团队创造力产生正U型曲线影响;(2)探索式学习、知识共享在交互记忆系统与团队创造力的关系中均起到完全中介作用,在团队心智模型与团队创造力的关系中均起到部分中介作用;(3)知识共享能力在探索式学习与团队创造力的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端旭 国维潇 刘晓莉
探讨了团队内部社会网络特征对团队创造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团队内部社会网络异质性与团队创造力正相关,团队内部网络联系强度与团队创造力负相关,知识分享行为在团队内部网络特征与团队创造力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吴勇 朱卫东
团队创造力是维持组织竞争优势的关键,团队创造力的提升有赖于成员间的知识共享和学习能力。本研究融合知识基础观与团队学习观,在分析知识共享方式对于团队创造力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剖析了团队学习能力在知识共享方式与团队创造力关系间所产生的调节效果,并以合肥市高新技术开发区10家企业63个项目团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不考虑其他调节因素的情形下,"人际互动"式知识共享是影响团队创造力的重要因素;团队学习能力中的知识吸收能力对"科技/文件"、"实际体验"两种知识共享方式与团队创造力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的调节效果。
关键词:
知识共享 团队学习 团队创造力 调节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永平 杨晨
现代物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日益突出,物流企业价值创造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整体物流业的快速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对于凸显物流企业价值创造的着力点,推动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为国民经济的建设服务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物流企业 价值创造 评价指标体系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光彦 李元元 邱学青 李敏
教师绩效评价是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发展的必要管理手段。教师的绩效评价指标不仅应服务于高校的办学目标,而且应有利于教师的职业发展。因此,在确定高校教师的绩效指标时,必须全面把握高等学校的办学目标和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紧密结合教师个人的职业预期、生涯设计、发展目标的实际,需要学校、学院(系)和教师共同参与,从中提炼出评价指标。笔者对教育部所属的42所高校有关教师绩效评价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并深入分析,为高校教师绩效评价指标分解管理体系构建理念、运行范式和操作原则的研究提供实证依据,为确定教师的绩效指标提出思路框架,为教师绩效评价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奠定理论支撑。
关键词:
高等学校 教师绩效评价 指标 管理体系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崴 王续琨
从组织管理学和管理心理学的研究视角入手,根据团队结构和团队创造力相关研究理论,确立科研团队结构和团队创造力的探索性研究指标。选取来自不同学科领域和具有不同结构特征的科研团队开展探索性案例研究,对团队结构和团队创造力各指标进行汇总和比较分析,得出团队成员个体能力、角色配置和异质性结构等团队结构因素对团队创造力的正、负向影响结果。根据探索性研究结果,构建了科研团队结构对团队创造力影响的假设模型。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吕亮雯 李炳超
从协同创新的角度出发,结合科研机构创新过程特征,在公益类科研机构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引入协同创新思想和要素,构建一套更系统、更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选取广东20家公益类科研机构作为评价对象开展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这套评价指标体系能较好地反映科研机构创新绩效的真实情况,为科研绩效管理提供了更为科学的评估依据。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汤超颖 邢子伟 毛适博
基于对科研工作中直接或间接作用,创新方法可以分为发明类与管理类。目前,管理类创新方法没得到充分的重视,此外两类方法作用于科研团队创造力的路径机理有待研究。分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342个科研团队的数据发现:两类创新方法均有助于团队创造力,但是作用路径不同。发明类创新方法通过提升团队成员的创造性问题解决能力提升团队创造力,管理类方创新法通过提升团队内部创新支持与团队间创新互助作用于团队创造力。最后,讨论了相关理论贡献与管理建议。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裴瑞敏 李虹 高艳玲
科研团队成员的个体创造力是科研团队创新绩效的基础,团队领导的行为风格在团队成员创造力的培养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本文利用全距领导模型研究科研团队中领导风格对团队成员创造力的影响机制,提出并验证了通过建立良好的领导-成员交换关系(高质量的LMX)以及激发团队成员的内部动机,提高团队成员创造力的多层次影响模型。本文收集了来自81个科研团队254个配对样本数据,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验证了内部动机和LMX在领导风格与科研团队成员创造力的关系中的完全中介作用。文章最后总结了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并提出了研究展望。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吕庆华 芦红
基于面板结构方程方法,对创意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设计和实证研究,并对"海西七大中心城市":福州、厦门、泉州、温州、漳州、汕头、赣州创意城市各项指数进行得分计算和排名。结果显示:厦门的总体创意城市指数要高于其他城市,福州的创意成果指数、温州的科学技术指数、厦门的人力资本指数要高于其他城市。
关键词:
创意 创意城市 SEM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