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69)
2023(11290)
2022(9226)
2021(8779)
2020(7033)
2019(15568)
2018(15539)
2017(28475)
2016(15094)
2015(17088)
2014(16427)
2013(15436)
2012(13869)
2011(12394)
2010(12439)
2009(11581)
2008(11123)
2007(10375)
2006(9094)
2005(7616)
作者
(39073)
(32691)
(32542)
(30825)
(20754)
(15626)
(14759)
(12435)
(12407)
(11725)
(11182)
(10971)
(10533)
(10065)
(9859)
(9747)
(9495)
(9427)
(9337)
(9325)
(8048)
(7789)
(7727)
(7582)
(7381)
(7247)
(7226)
(7189)
(6378)
(6314)
学科
(50523)
经济(50479)
管理(49233)
(44149)
(38152)
企业(38152)
中国(18297)
(17373)
技术(17305)
方法(15930)
业经(15555)
地方(14269)
(13189)
理论(12578)
技术管理(12172)
农业(11964)
数学(11686)
数学方法(11506)
(11435)
教育(11113)
(10600)
(9792)
(9612)
银行(9604)
(9217)
(8979)
金融(8975)
环境(8904)
(8828)
(8380)
机构
大学(201413)
学院(201145)
管理(76669)
(73789)
经济(71934)
理学(64923)
理学院(64193)
管理学(63112)
研究(62849)
管理学院(62705)
中国(48248)
(42741)
科学(37619)
(36964)
(32722)
(31264)
师范(31035)
中心(30286)
(28634)
财经(28369)
(27069)
北京(26691)
业大(26239)
研究所(25657)
(25574)
(25494)
师范大学(24373)
(23811)
技术(22816)
经济学(21660)
基金
项目(133244)
研究(107728)
科学(106265)
基金(92393)
(78197)
国家(77360)
科学基金(68027)
社会(66998)
社会科(63240)
社会科学(63223)
(55556)
教育(51262)
基金项目(49641)
编号(46001)
(45452)
自然(40765)
自然科(39822)
自然科学(39818)
成果(39123)
自然科学基金(39119)
资助(33898)
(33629)
课题(33262)
创新(30258)
重点(29970)
(29785)
(28376)
项目编号(28333)
(28297)
(27165)
期刊
(89851)
经济(89851)
研究(63887)
中国(49251)
教育(38924)
管理(31415)
(30544)
学报(26237)
科学(25447)
(24002)
大学(21642)
技术(20972)
学学(18630)
(17371)
金融(17371)
图书(16874)
业经(16401)
农业(16357)
财经(14522)
经济研究(12849)
(12767)
书馆(12575)
图书馆(12575)
科技(11994)
(11545)
论坛(11545)
问题(11424)
职业(11025)
技术经济(9999)
现代(9681)
共检索到3135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姚建萍  
本文将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当作一个子系统,其所属的高校为更高一级的系统。根据系统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对科研创新团队的基本要素进行静态分析,提出要实现科研团队创新能力的持续提高需要有明确的研究目标、独具特色的研究方向、一流的学术大师或学科带头人、不同层次的科研骨干、大批科研辅助人员、先进的科研技术装备以及充实的科研经费等要素;根据系统理论的两个基本观点,提出要实现科研创新团队的良性发展,最佳途径就是加强团队文化建设,并依赖于科学的管理制度、宽松和谐的学术环境、良好的生活环境和文化氛围等外部条件。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王树斌   侯博文   李彦昭  
新质生产力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创新性地提出新质生产力,高度概括了中国经济发展新形势、新特征、新趋势。然而,关于新质生产力的概念解析、系统构成、动力机制等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成熟的理论指导框架。从系统论视角,依据“理论阐释—要素机制—创新逻辑—路径突破—政策启示”的分析逻辑对新质生产力系统进行解析。基于新质生产力理论内涵,从系统论要素视角,解析新质生产力系统要素的构成特征;从系统论结构视角,探明新质生产力系统要素的动态机制;从系统论功能视角,阐述新质生产力系统创新体系的四个维度及其功能目标。此外,在系统环境效应下,基于“输入—系统—输出”执行逻辑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二四八”模式;进而立足系统控制目标,提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产业路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亚莉  李巍  
新建本科师范院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具有引领、辐射、合作、创新的特殊意义。本文针对新建本科师范院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其建设应以加强结构优化为前提,以制度建设为载体,不断完善评价体系,构建激励机制,形成开放体系,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斌  熊万玲  游静  
知识转移理论表明,提升团队知识创新能力的关键在于提高知识转移的效率。文章将影响知识转移效率的因素提炼为知识转移主体、转移情景和转移渠道,并通过问卷调查的数据探索其与高校科研团队知识创新能力的相互作用关系,以期为高校科研团队知识创新能力的提升提供一个规范明晰的路径。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冠  
在我国高校创新型科研团队的建设过程中,由于制度设计理念僵化和相关制度安排的缺失,导致创新型科研团队带头人学术生存样态不佳,从而影响了团队创新功能的有效释放。基于此,创新型科研团队在未来的建设中要根据不同类型团队的组织特性,通过建立同行评议的带头人遴选制度完善团队外部管理制度和内部管理制度等措施,进一步优化团队带头人的学术生存样态。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杨桂染  金玉忠  刘颖  
近年来,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高职院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文章结合笔者所在学校近三年的建设实践,从优化团队组建模式和运行环境等方面探索了医学高职院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的新途径。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王海龙  
农业高校推进有组织科研,打造创新链,科技成果转化是关键环节。研究总结新时代农业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面临新挑战,提出强化有组织科研引领,确立推进农业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基本理念:强化顶层设计筑基的理念;树立系统推进全员助力科技成果转化的理念;坚持平台交叉融合支撑产业发展的理念;逐步建立制度保障科技成果转化的理念。研究以沈阳农业大学为案例对农业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路径进行阐释,提出新时代深入推进农业高校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的思考: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创新;加强科技成果创新平台载体建设;加强专业化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探索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示范模式。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薛玉香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升级转型期,需要协同创新的科研成果的智力支持。作为协同创新的主力军,我国高校科研团队取得了诸多科研成绩,但也存在缺乏协同创新的问题,包括长远规划欠缺、忽视科学分工、缺乏科研交流等。研究高校科研团队协同创新,有助于实现科研团队由个体自闭到互动创新的转变。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胡新岗   黄银云   桂文龙  
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是打造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重要举措。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与创新生态系统存在相似性。基于创新生态系统视角的团队建设,其组织特征是凸显成员优势互补性与研究覆盖面的校企“双师”结构化团队,目标特征是以高水平建设推动“双师型”教师个体及“双师”结构团队形成,工作特征是以“双师”团队协作实施模块化教学深化“三教”改革,路径特征是以打造校企校际共同体与“双师”结构团队并举推动教学创新。在团队建设路径上,应强化党管人才工作,组织化制度化夯实学校主体责任;细化团队建设规划,规范化特色化保障团队协同创新;落实团队建设举措,系统化实践化提升团队教师能力;固化团队建设成果,综合化体系化梳理团队特色影响;深化信息技术赋能,数字化智能化助推教师教学发展。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费江波  
公寓学风建设是高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时代要求,但现如今高校公寓学风现状令人担忧,寻求其有效解决途径已迫在眉睫。高校应分析目前公寓学风建设的现状及成效不佳的具体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参与型公寓学风建设"理念,在系统论视角下构建以组织参与、管理参与、活动参与为主要实施途径的"参与型公寓学风建设运行机制",为高校公寓学风建设工作提供新思路。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刚  钱中平  
高职院校科研管理普遍缺少战略定位、宏观布局、理论研究和创新措施,严重滞后于学校其它方面工作。随着高职教育发展进入"卓越高职院校"建设时期,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工作急需突破发展瓶颈,提升创新能力,由"常态式发展"转向"项目式发展",由"亮点导向"转向"问题导向",从"惯性管理"转向"创新管理",从"成果认定"转向"成果转化",由"平衡政策"转向"导向政策"。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蒋四华  黄群俊  
创新型科研团队建设是地方高校科研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对高校创新型科研团队的概念、特征和运行机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长江大学创新型科研团队建设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成洁  王芸  
当前,职业学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需突破双师建设现实困境及教师专业成长藩篱,促进形成跨界融合的命运共同体、协同创新的教研共同体、聚力育人的教学共同体。坚持实践创新导向,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愿景规划、制度建设、体系架构、人才培养、文化涵育”五个维度开展团队建设,树立职业教育信仰,构建发展保障机制,架构“四阶四维”培养体系,推动人才培养创新,涵育融合发展文化。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纪延光  韩之俊  
科技创新团队的人文环境具有其特殊的内涵,人文环境对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的创建和运作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人文环境建设是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文环境建设应体现科学发展观,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为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的人文环境建设提供了契机。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吴彩丽  赵晓春  
行为模式本文界定为团队成员之间进行有效知识交流以完成科研任务的合作模式。以973项目资助科研团队数据为样本,对产出高创新性成果的团队成员的合作模式进行了分析,发现我国高校高创新性科研团队主要存在以下三种行为模式:教授(副教授)参与实际研究的模式、院士(长江学者)参与实际研究的模式、学生负责子课题的研究模式。并论证了各行为模式的特征规律,结论能为高校创新性团队建设和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提供定量考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